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寒门崛起 > 全文阅读
寒门崛起txt下载

    看到欧止戈迫不及待迫不及待的想要研究火药,朱平安善解人意的起身告辞。

    下一站,张鸿。

    一样的流程,一样的套路,一样的礼贤下士,一样的嘘寒问暖唠家常,然后再不经意表露自己曾经执掌翰林院藏书阁,其内典藏数百本火器典籍,以及集大明一国之力研发的最新、最尖端、最机密的火器典籍,当然还有那十余本处心积虑收集的关于欧罗巴、佛朗机、红毛夷等洋夷的火器典籍。

    “十余本关于欧罗巴、佛郎机、红毛夷的火器典籍?!其中可有火炮方面?”

    一听到翰林院藏书阁内有十余本欧罗巴、佛朗机、红毛夷等洋夷的火器典籍,张鸿端着茶杯的手不住的哆嗦,茶水都被荡出来了,激动之情丝毫不弱于欧止戈。

    他可是曾经下南洋偷师红夷火炮的人,在南洋偷师过一段时间,深知红夷等虽是蛮夷,不晓礼仪,但是他们的火铳、火炮大大领先于大明。

    “当然有,其中还有一本专门研究一门名为佛郎机炮的火炮,书中记载‘铳发弹落如雨,所向披靡,其炮用铜铸,因其由佛郎机人铸造,故名为佛郎机炮’。我对佛郎机炮颇感兴趣,在佛郎机炮之前,我大明火炮都得前装火药,且不能连发,发完一发后需得待火炮冷却,实际使用局限颇大,而佛郎机炮其设有子铳,发射时将装填火药的子铳装入母铳,发射后子铳便废弃退出,可再发射另一子铳,几个子铳迅速替换,大大提高发射速度,于实战大有裨益。哦,还有一书记载了一门名为红夷大炮的火炮,长两丈余,重达两三千斤,一炮数里,威力极大。”

    朱平安毫不犹豫的回道,末了还提到了一句红夷大炮。

    听了朱平安的话后,张鸿激动的不能自己,朱平安所描述的佛郎机火炮完全正确,而且他在南洋偷师红毛夷火炮的时候,曾经在红毛夷的舰船船首看到过一次朱平安所描述的“红夷大炮”,虽然他当时不知道那个大炮叫红夷大炮,但是当时那个长三丈大炮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翰林院藏书阁内真的有关于欧罗巴、红毛夷等洋夷火炮的典籍。

    他当初为了提高火炮技艺,都能背井离乡,厮混南洋,偷师红毛夷学习制炮。

    虽然他绞尽脑汁,用尽手段,在红毛夷那学到了不少技术,但是毕竟是偷师,没有红毛夷全面指导,他还是没有将佛郎机炮等火器技艺学到位。

    要是让他自己评价的话,大概只学到了五成左右吧。他仿制出来的佛郎机炮性远比不上红毛夷制造的真正的佛郎机炮,让他心里很是不甘。

    现在听说翰林院藏书阁内有十多本关于欧罗巴、红毛夷等洋夷火器的典籍,如何能不激动呢。

    “虽然有些唐突,但是不知大人当时可以研读这些典籍,如今可还记得其中内容。”

    张鸿激动的问道。

    朱平安把对欧止戈说的那一番话再度对张鸿说了一遍,什么自己记性好,当时时间多,翻阅过数遍,还记得其中七八成左右的内容之类。

    “还请大人教我洋夷火炮相关知识,我张鸿此生唯大人马首是瞻,大人有话,莫敢不从。”

    张鸿也和欧止戈一样,激动的噗通下跪,向朱平安表忠心,求教朱平安。

    之所以张鸿和欧止戈一样,都是下跪表忠,或是是因为他们出身卑微,身无长物,也就只有卖身投靠,是他们唯一能拿的出手的筹码了吧。

    “张匠师言重了,快快请起,张匠师乃我浙军匠师,我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平安扶起了张鸿,将对欧止戈说过的话又对张鸿说了一遍,以安其心。

    “还请大人赐教,我张某定不负大人所望。”张鸿一脸认真的抱拳道。

    “关于火炮,我看了不少内容,时间又过去这么久,一时有些混乱,那就想到哪说到哪吧,以后我会常来跟张匠师探讨的。想必佛郎机炮母铳两侧安装了照门,具有辅助瞄准、增加命中率的作用,张匠师肯定是知晓的吧。”

    朱平安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

    “是的,红毛夷异想天开,在炮身增加了照门,大大的提高了命中率。我朝火炮还从未有此装置,可以借鉴沿用至其他火炮,以便增加命中。”

    张鸿用力的点了点头,回道。

    “不错,红毛夷的一些想法还是很具有借鉴价值的,比如其在炮身增加钢箍,像是箍桶一样箍住炮身,据其书中记载可以有效的仿制火炮炸膛。”

    朱平安又举了一个例子说道。

    “哦,有道理,可以增加钢箍防止火炮炸膛啊,虽然不能百分百防止,但肯定可以大大减低火炮炸膛”张鸿听后,深受启发,连连点头。

    “关于佛郎机炮,我大明最新、最尖端的火炮典籍也有研究,针对佛郎机火炮,我大明京城兵仗局也多次测试,推陈革新,得出了好几个实用的成果,具体我记不太住,只记住了三点,第一便是子铳一定要紧密贴合母铳;第二便是用佛郎机炮照门瞄准时要用三点一线法,即照门、准星与目标连成一条直线;第三更为实用,在子铳上加装木柄,以便于装卸和固定。”

    朱平安接着说道。

    “子铳贴合母铳这一点我也注意到了,三点一线,子铳加装木柄不愧是京师的兵仗局,果真名不虚传。”张鸿一脸佩服的说道,他深受启发。

    “关于佛郎机炮,炮身增加炮耳以便于转移这些表面道理我就不再多说了,有一点我却是要与张匠师说一番的。”朱平安语气认真了起来。

    “还请大人教我。”张鸿抱拳深深一礼道。

    “欧罗巴、佛郎机等洋夷的十余本火器典籍,其中有好多本提到了火炮倍径技术,言其是火炮的根本准则之一,制作火炮必须要遵循该技术。”朱平安一脸庄重的说道。

    “火炮倍径技术?火炮的根本准则,制作火炮必须遵循?”

    张鸿生平第一次听说‘火炮倍径’这个词,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如闻天书一样。

    (本章完)



    “火炮倍径之术?此乃何术?怎地以前闻所未闻。洋夷好大的口气,竟敢称之为火炮的根本准则?我们祖先以前也不知道这什么火炮倍径技术,不也一样造出了火炮吗,要说起来,洋夷的火炮还是从我们祖先这学去的呢。”

    张鸿不服的嘟囔了几句,不过未等朱平安开口,他自己又眯起了独眼,接着若有所思的喃喃点了点头,“是了,洋人精于计算,总是念叨什么赛恩斯,我之前南洋偷师时见洋人做火炮的零件前总是拿出一本鬼画符计算一通。当初还以为洋人信教,做火炮前要念咒施法呢。现在想来,大约就是计算火炮倍径的吧。”

    朱平安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轻声道,“或许吧,我未曾见过洋人匠师,不晓得他们的习惯,但是根据洋夷的火器典籍记载,他们确实喜欢用公示计算来计算去。”

    “还请大人教我火炮倍径之术。”张鸿一脸恳求道,“若是确实如洋人所言那样,我定能制造出不弱于洋人的火炮,不给祖宗丢人。”

    “这是当然,火器源于我神州,我相信张匠师你们定能研制出不弱于洋人的火器。我就尽我所知,倾囊相告。不过,我对火炮倍径之术也是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所谓火炮倍径之术,是指炮身各处壁厚多少倍炮口口径的意思,主要是指炮身长度与炮口粗细之比。我还是在我大明一本最新、最尖端火炮典籍中注意到的,其载:‘洋夷铸造炮铳,长短大小厚薄尺量之制着实慎重,未敢徒恃聪明创臆妄造,以致误事,必依一定真传比照度数推例。其法不以尺寸为则,只以铳口空径为则,盖谓各铳异制尺寸不同之故也。’我翻阅多本典籍,理解就是只有按照一种科学的固定的比例设计火炮的各个部位的尺寸,火炮才能取得重量与威力之间的最佳平衡。否则,火药要么壁厚过厚,徒增炮体重量,要么壁厚不足,容易产生炸膛风险。”朱平安点了点头,缓缓说道。

    张鸿听的一脸认真,听到这禁不住感慨万千,大受启发,连忙问道,“原来制造火炮还有这种说法,怪不得我之前总觉得火炮要么太重,要么就容易炸膛,不知比例几何为最佳平衡。”

    “具体火炮倍径比例如何计算,我却是不知,当时看了也未看懂,故而记不得了。不过在书中看到总结,言称经过无数测试,炮身与炮口的火炮倍径在22倍左右,威力射程可以达到一个比较理想值。另外,我大明最新、最尖端的一本火炮典籍中记载,‘洋夷有比例推算之法,以炮膛口径为则。譬如一炮,约定膛口口径空为一寸,则炮墙近尾处应厚一寸,近耳处厚七分五厘,口边处厚五分,故自外观视之,火炮口锐而尾丰。耳之圆径及耳之长俱应一寸,比例相生作为定率推步”朱平安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没办法他是文科生出身,对于火器啊这些,都是现代时出于兴趣,在网上看到的。

    这也亏了自己记性好,勉强还记住了一些,不然怕是更尴尬了。

    “炮身与炮口的火炮倍径在22倍左右,威力射程达到一个理想值。请问大人,这里的炮身指的是炮管长度还是整体炮长?”

    张鸿请教道。

    真不愧向红毛夷偷学过火炮技术的人,这问题问的专业。

    “指的是炮管长度。”朱平安想了想,确定自己没有回答错误。

    “多谢大人。如果火炮倍径之术确定无误的话,那可真是一个不得了的技术,炮身多长,威力多大,需铁铜几何,这些火炮的关键问题就都解决了。以前研制火炮,总觉得火炮越重、炮口越粗、炮身越粗,装的火药越多,火炮的威力越大,所以火炮都是炮身粗,炮口粗,却忽略了炮身长度。怪不得,以前总觉得火炮虽然重了、粗了,可是威力却不尽如人意,还常常发生炸膛事件,原来火炮并不是越粗越好”

    张鸿兴奋的说道,整个人越说越激动,“这个火炮倍径技术不得了啊,怪不得红毛夷他们的火炮比我们好,怪不得总觉得红毛夷的火炮大小长短有点东西。原来还真有东西啊。当前我大明的火炮都过于笨重而威力有限,城防用炮需得大威力,攻城还有野战需得灵活便于携带,有了火炮倍径之术,草民就可以在重量和威力之间找到平衡,缩减火炮的重量,提高火炮的威力,大大的改善城防火炮、野战火炮.”

    张鸿激动的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将城防炮、野战炮都改善一番。

    “张匠师,当前最主要的敌人是倭寇,我想要张匠师帮我研发一款适合倭江南多水多林多丘陵地形,便于携带、搬运方便的轻便火炮。当前的佛朗机炮虽然威力大,但是过于笨重了,碗口铳射程太短,威力也有限,眼下急需一款新型轻便火炮打击倭寇。”

    朱平安见张匠师雄心万丈,想要研发完善城防炮、野战炮等火炮,不有额头冒汗,即便有了火炮倍径之术,改善火炮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没有个十年八年是完不成的。

    当前倭寇已是刻不容缓,倭患日益糜烂,日益严重,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所以朱平安直接指明了方向,让张鸿有针对性的研发一款适用于江南地形的火炮。

    与其费时费力费钱研发种类繁多的火炮,不如精心研制一款火炮。江南多是丘陵、森林和水田等,笨重的城防炮、野战炮都不适用,唯有轻便的火炮才适合。

    “我在翰林院藏书阁翻阅欧罗巴等洋夷的典籍,发现其中一册记载了一款火炮草图,是洋夷正在研制的一款轻型火炮。为了便于射击,将火炮射击摆成了一个固定的姿势,像是猛虎蹲坐一样,仰角发射。”

    朱平安将未来戚继光发明常用的虎蹲炮简单描述了一下,让张鸿利用更先进的火炮倍径之术进行改良研制,相信定然不会让自己失望。

    “大人放心,草民一定不负大人所望。”张鸿用力的攥紧拳头,重重的锤了一下胸口,掷地有声道。

    (本章完)



    朱平安从张匠师那离开后,又一一拜访了其他匠师以及所有学徒,嘘寒问暖唠家常,无一遗漏,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重视,虽不至于感激涕零,却也都感动的不轻,对浙军的归属感直线飙升,身心也安稳了下来。

    无他,这年代铁匠的地位太低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年代,一个四品官员对他们嘘寒问暖,陪他们聊天,这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这种事情也就现代社会才较为常见。

    这些匠师中还有一位名叫刘金的匠师也是出身兵仗局,后期因为也参与造过火炮,不过他并不是专业火器匠师,只是参与几次过炮身浇铸,本身还是冷兵器匠师,擅长的还是打造铠甲、铸造刀剑等冷兵器。

    不过,在这个冷兵器年代,一次能获得两位优秀的火器匠师,朱平安已经知足了。

    “我种下一颗种子,早晚能结出果实,过些时候就是伟大日子......”

    朱平安哼着小歌走向校场。

    朱平安毕竟是文科出身,对于火器也就知道些大方向,对于具体如何做是一窍不通的,不过相信有了这些方向指引,可以保证欧止戈、张鸿他们可以走上正确的道路,而且还可以节省海量的时间、精力、成本。正如那句“成功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很多时候这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自己给他们的方向指引就是灵感中的灵感。

    很期待欧止戈、张鸿他们带给自己惊喜的那一天,相信这一天不会太久。

    朱平安一路哼着小歌去了校场,到了校场后发现伍长选拔已经到了尾声,只剩下最后七个伍长还在激烈角逐中,其他的伍长都已经出炉了。

    朱平安问刘牧要了下新鲜出炉的伍长名单,然后吃惊的发现竟然是义乌新兵占了大半。

    确切的说,除了凭借上上等则纪效考核直接获得伍长任命的五十五个伍长外,剩下的六十五名伍长,现在还有七个伍长在角逐,已经角逐传来的五十八名伍长中,义乌新兵竟然一举夺得了三十五个伍长名额,老兵只夺得了二十三个名额。

    随着最后七个伍长角逐结束,最终的名额也确定下来了。

    义乌人不愧是天生兵种,他们经年累月在械斗第一线厮杀出来的经验,再加上天赋,让他们在这一场场伍长角逐中大发光彩,义乌新兵一共斩获了三十八个伍长名额,老兵最终只斩获了二十七个伍长名额。

    其实老兵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土匪山贼出身,刀口上舔血,加入浙军后又脱产几个月专事操练,还跟倭寇较量过一次,其实也不弱了。

    奈何,义乌新兵太生猛了。

    “大刀,你们这次跟大人募兵,可真是募得了一批了不得的新兵啊。”

    若峰等营长、把总在伍长角逐过程中,目睹了义乌新兵的生猛,禁不住感慨赞叹了起来。

    他们原本以为这次比试伍长,肯定是老兵们占便宜,估计能抢走绝大多数伍长之位,可是万万没想到,义乌新兵看着一个个老实憨厚,可是身体素质、身手生猛的一塌糊涂,一个赛一个的能打,一个赛一个的能抗,一个赛一个的厉害,竟然硬生生的从老兵手中抢走了一大半的伍长之位。

    这些新兵还真是生猛啊。

    不过,新兵老兵都是他们的兵,他们是把总、营长,手下的兵越厉害越好。

    “哈哈,那当然,你们是没看到当时义乌人械斗的场景,那真是一呼百应、前赴后继、不畏生死,爹械斗死了,哥哥顶上去,哥哥械斗死了,弟弟顶上去,男人械斗死了,女人顶上去......等到日后跟倭寇打起仗来,你们会更佩服大人带我们募得义乌兵。另外,大人带我们募兵时专门挑选的那些老实听话、吃苦耐劳的,你们操练起来就知道这是一批多好的兵了。”

    刘大刀一脸得意的说道。

    “大刀,你们干得好!你们这次募的兵个顶个的牛,真是没话说。大人说咱们浙军还有几千人的空缺,下次咱们浙军再募兵,还是去义乌吧。”

    若峰等人对新兵赞不绝口,想到浙军还要空缺,再募兵可以定要再去义乌才行。

    “当然要去义乌了,我告诉你们啊,我们这次去募兵,因为募兵数量有限,我们优中选优再优中选优,都还剩下好多精壮老实的小伙子因为名没有名额而落选,别提有多心疼了。要是放开了招募,达到要求的精壮老实小伙至少能招募一万二三。这还只是义乌县一县而已,除了义乌县,它们隔壁的永康人也不差,义乌人主要就是跟永康人械斗的,械斗这么多年,义乌人也没占太大便宜,可见永康人的素质跟义乌人相比也差不了多少。这两个地方至少能提供小三万的优秀兵源。”

    刘大刀信誓旦旦的说道。

    “真是好期待咱们浙军再扩军啊。”听到还有小三万的优秀兵源,夏老七等人禁不住浮想联翩。

    “呵呵,想要扩军,还是快点先把新兵训出来,然后再跟倭寇真刀真枪的干上几架,立下足以说服人的功绩来才行。养兵可是需要银子的,特别是咱们浙军待遇这么好,需要的银子更多。咱们这次扩军,就是咱们上次在应天城下表现的好,驱逐了倭寇,又趁夜全歼了倭寇,上面满意了,才有了这次扩军。”

    若峰撸起来袖子,一脸干起十足,扫了一眼场内的新兵,对夏老七等人说道。

    “有咱们大人英明领导,咱们几个营长也都是刀口舔血的狠角色,手下的老兵也都是见过血的,新兵又都是这样生猛,兵甲又这样齐全......最关键的是,外面的倭寇越闹越凶,越闹越多,还怕没有立功的机会吗?!”

    夏老七等人看着场内的新兵,信心十足的说道。

    “哼,别把打仗想的这么简单,上次打倭寇,咱们浙军可是出了不少软蛋,若非大人计划周详,结果还真不好说。”若峰哼了一声说道。

    “放心,那些个软蛋,咱们不都门清了吗,虽然没有当众点他们的名,但是咱们也都私下收拾他们了。他们也都痛改前非了,这些时日操练都脱胎换骨了。日后打仗,有了连坐律,他们要是再敢软蛋,白刃不相饶!”

    夏老七等人闻言,不由微微红了红脸,那些软蛋多数出现在他们几个营里面。

    “嗯,也是。”若峰点了点头,有了连坐律,不怕他们不奋勇杀敌。



    “恭喜诸位新晋伍长,无论是通过纪效考核晋升的,还是通过比试脱颖而出的,你们都是凭自己本事晋升的伍长,都是我浙军的精英,恭喜你们。”

    朱平安将纪效考核出来的伍长以及比试出来的伍长全都召集了搭起来的高台上,当着全营将士的面宣布了他们伍长的任命,并向他们表示恭喜。

    “多谢大人给我等机会,多谢大人赏识,我们今后定誓死报效大人,奋勇杀敌,不辜负大人的信任。”一众新晋伍长激动的上前听封,尤其是新招募的义乌新兵伍长,更是激动的难以言表,纷纷跪地表态,誓死报效朱平安。

    “诸位伍长请起,这是你们凭自己本事得到的,不用感谢本官。伍长既是荣耀,更是责任,你们肩上的担子可不轻。总之一句话,带好兵,打好仗,不要让本官失望。”

    朱平安将距离自己最近的三个伍长拉了起来,示意所有新晋伍长都起身,勉励道。

    “我等定不让大人失望。”一众伍长大声喊道。、

    “很好。”朱平安点了点头,接着又面向所有将士,鼓舞道“诸位落选的将士也不要灰心,好生操练,严守军纪,奋勇杀敌,日后有的是加官进爵的机会。”

    “好生操练,奋勇杀敌。”落选的将士在朱平安的鼓舞下,复又充满了斗志。

    伍长选拔结束了,还有哨长选拔。这次招募了一千二百名新兵,共计一百二十伍,应设哨长三十名。

    哨长选拔跟伍长选拔一样,先是通过纪效考核晋升,上上等则的伍长晋升哨长。近期纪效考核上上等则的伍长共有十八人,全部晋升哨长。

    纪效考核晋升后,还剩下十二个哨长职位。

    朱平安宣布这十二个哨长职位跟伍长一样,也是通过比试产生,所有的伍长,无论老伍长还是新伍长,一视同仁,皆可参加哨长比试角逐。

    一众伍长莫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随着朱平安一声令下,哨长比试开始,山呼海啸的加油声,在桃花集校场此起彼伏。

    一番激烈的角逐后,十二名哨长出炉,其中四名为老伍长,六名义乌新伍长,两名老兵新伍长。

    义乌人不愧天生兵种,朱平安看到陈大成等六名义乌新晋哨长,不由在心中赞叹了一句。

    十二名哨长,义乌人足足占据了半壁江山,老伍长加上老兵新伍长一起才占了一半。老伍长才占了四个名额,老伍长是数月前比试胜出的,他们是老兵之中的佼佼者,成为伍长后,浙军向他们倾斜了资源,培养了数月,他们也不是义乌人的对手;老兵新伍长才占了两个名额

    朱平安当众恭喜并宣布了他们哨长任命。

    由于他们十二个伍长晋升了哨长,又留下了十二个伍长空缺,经过一番角逐后,又有十二个幸运的新伍长诞生。

    接下来是把总选拔。

    浙军之前有王熊、夏老九、柳伯、胡老三、钱豹、张黑子六个把总,现在新增了一千二百新兵,增设了七个总,也就是说还有七个把总的空缺。

    与伍长、哨长选拔一样,把总选拔也是先通过纪效考核选拔,六个上上等则的哨长晋升把总。只余下了一个把总名额,这一个名额通过比试产生。

    所有哨长都可以参与选拔。

    竞争异常激烈。

    最终义乌陈大成愈战愈勇,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笑到最后人,成为了新晋把总。

    这是实打实打出来的把总,一路从小兵到伍长,再到哨长,再到把总。

    尤其是把总争夺中,他是很吃亏的,刚打完哨长选拔,就开始把总选拔,中间也没有休息的时间,比起来养精蓄锐的老哨长,他体力、状态都不占优的。

    但是,陈大成不愧是那个在义乌都能称雄的人,以疲惫之躯,站在了最后。

    至此,浙军底层、中层军官选拔完毕,朱平安宣布了陈大成把总任命后,又向浙军全军将士隆重介绍了欧止戈、张鸿等匠师、学徒,宣布在原有编制的基础上增设装备营。

    朱平安在宣布成立装备营后,继续当众宣布道:“装备营主要职责便是制作棉甲护具,制作冷兵器,研制火器:欧止戈、张鸿两位匠师及其学徒负责火器研制,其余匠师及学徒负责棉甲护具、冷兵器研制,当前主要任务便是制作棉甲。装备营人员暂时为欧止戈等五位匠师及其学徒等十八人,欧止戈、张鸿等五位匠师享受营长待遇,其余学徒享受哨长待遇。”

    “啊?匠师竟然享受营长待遇,学徒都享受哨长待遇?这也太高了吧?“

    “他们就烧烧火、打打铁而已,一来就享受这么高的待遇?“

    “他们不是辅助我们的吗,上阵杀敌还不得靠我们啊,他们在后面烧火打铁,我们在前线刀山火海中杀敌,怎么他们的待遇比我们还高啊?“

    一众将士对成立装备营没有意见,不过对装备营匠师、学徒的高待遇有意见,觉得匠师还有学徒不过是铁匠而已,怎么待遇还越过他们去了。

    “诸位将士也不要心里不平衡,觉得本官优待装备营工匠,古人云: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器械坚利,无坚不摧,百战不殆。装备营虽不上阵杀敌,但是他们的作用毫不逊色。装备营制作的盔甲护具将是我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第二条命,他们制作的兵器尤其是火器,将是我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最佳利器。”

    朱平安向众人解释道。

    听了朱平安的解释,一众浙军将士心里的不平渐渐消散,开始理解朱平安的良苦用心,在战场上盔甲还有武器兵刃的作用确实很大,如果有一套结实的盔甲不音于多了一条命,而锋锐的兵器又能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战斗力,这么一想便也想通了。

    接着朱平安又向匠师及学徒强调道“当然,你们装备营待遇优厚,责任也重大。装备营除了实行纪效考核之外,所研制武器装备务必保证质量,我浙军效仿前朝施行物勒工名,也就是说工匠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武器装备上,这是荣耀,更是责任。你们亲手制作的武器装备将随我浙军将士奋勇杀敌、建功立业,当然若是武器装备有质量问题,追究工匠资任,根据情况轻重,一律严惩不贷。”

    “必不令大人失望。”欧止戈、张鸿等匠师还有学徒高声应命。

    听到匠师们不仅同样实行纪效考核,而且还要在武器装备上镌刻姓名,承担连带责任,以保证武器装备的质量,一众将士心底的那丝不平,彻底烟消云散了。

    鉴于装备营只有十八人,朱平安又令后勤营全力配合装备营,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务必保证装备营的需求,加快棉甲等装备制作,尽快装备成军。

    现在倭患形势严峻,浙军随时都有可能奔赴战场,盔甲等装备太重要了。

    一个全服披甲的士兵,在战场上的生存率要比无甲兵士高数倍不止!

    (本章完)



    秉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晚上朱平安又回府上教育孩子。

    第二天天不亮,朱平安揉着腰从屋里走出,两腿微微打着摆子。

    没办法,朱平安太重视教育了,昨晚教育了一通,一大早睁开眼睛又教育了孩子一通……

    由于教育孩子耽搁了不少时间,朱平安匆匆吃了一个包子,连海参小米粥都来不及喝,就戴上官帽,随手又拿了两个包子揣怀里准备路上吃,然后便打起帘子出门去外院牵马

    回浙军大营。

    李姝听到动静,也顾不得梳洗了,从屋里追出来,只看到朱平安穿过庭院的背影,听到丫头说朱平安只吃了两个包子,连海参小米粥都没来得及喝就走了,禁不住追到门口,

    倚门挥手娇嗔了起来,“朱哥哥,朱哥哥,你喝碗参粥再走啊……”

    “来不及了,三个肉包子也足够了。”朱平安的声音远远的传来,伸手摆了摆,头也不回的穿过垂花门,进入了外院。

    “你这人一点也不知道爱惜自己身体。”李姝跺脚娇噢不已。

    看到朱平安的身影消失在垂花门,李姝才依依不舍的收回目光,转身对琴儿分咐道,“琴儿,你记得分咐厨房,从明个儿起,提前把粥盛出来,放的温温的正合适大口喝,直温着,免得朱哥哥嫌热来不及用。”

    “是小姐。”琴儿连连点头。

    由于李姝还没洗漱完,复又在琴儿、画儿的服侍下去洗漱。

    啊?还没洗漱就这么红润有光泽?还真是个吸人精血的狐媚子,吸的书呆子走路都打摆子了……

    餐桌旁,一脸熬夜相的妖女若男看着面带桃花、皮肤光滑、明艳动人、如披晨露蜜桃的李姝,禁不住在心里面唾弃这对不知羞的狗男女。

    昨天晚上她赖在了画儿厢房,想着厢房不是耳房,距离李姝和朱平安卧房远一些,应该无碍。

    结果,万万没想到,低估了自己听力,高估了两个狗男女的廉耻,主卧里的翻云覆雨,她倒是听了个七七八八,害的她一夜未眠。

    好不容易樵到一大早,终于困得睁不开眼,想着终于可以补一觉了,结果气人的事发生了,主卧里面又开始翻云覆雨了,那抵死缠绵的声音顿时将她的瞌睡虫全都惊走了,书

    呆子这个浑蛋昨晚吃什么了,也不怕被吸干啊,就不能让人睡一觉吗?!

    这个浑蛋!

    原先以为你是不近女色的和尚,没想到是个披着袈裟的色痞!

    刘大刀等人早就在外院牵马等着了,他们早就吃过早饭了,朱平安笑着与他们打了一个招呼,一行人便翻身上马,直奔浙军大营。

    进了大营,朱平安在军营巡视,巡视到装备营的时候,远远的就听到了有节奏的打铁的声音。

    装备营选了一处场地,夯实地面,铺上青砖,又搭了一个四面通风的高大棚子,上面铺了防雨防火的毡布,棚子底下是一溜的铁炉。

    除了欧上戈和张鸿在沉迷研究火药、火器之中,其余的匠师和学徒都在开炉打造棉甲内衬铁片。

    铁匠还有学徒全都赤膊上阵,两两搭配,一人抡大锤敲。一人轮小锤点。一大一小,一敲一点,声色分明,节奏感强,仿佛DJ奏响了一首旋律。

    敲点一阵后,便用铁钳夹着放入冷水中淬火,淬火后再度回炉继续烧,然后大锤小锤继续敲点,然后再放入冷水淬火,再回炉……

    几次三番之后,一个棉甲铁片就逐渐成型了。

    后勤营的兵士则负责在灶膛前推拉风箱,呼哧呼哧,炉膛像是火焰山一样,炽热的火苗烧的极旺,似乎都要变成白色了。

    有后勤营的兵士拉风箱,解放了铁匠和学徒的双手,使得打造铁片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棉甲内衬铁片打造的又快又好又多。

    寒冬腊月里,众人挥汗如雨的场面,令朱平安不胜满意和欣喜。

    校场上一众浙军正在操练,老兵暂时充任教官,带新兵操练。

    立正稍息正步走队列操练、旗语操练、持枪瞄准操练,操练间隙的拉歌比赛等等,系数倾囊相授,新兵对浙军的操练感到新奇,这些操练项目跟他们之前了解的卫所兵的操练

    截然不同。

    “你们懂个屁,咋们大人定下的队列操练,可是大有学问的。知道什么是'将士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吗,队列操练是你们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一是塑造整齐划一,保持阵型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手;二是培养你们服从命令、令行禁上、坚忍不拔的作风……”

    “什么唱歌无用,你们懂个鸡儿,这是军歌,听过四面楚歌的故事吗,军歌唱得好能低千军万马……”

    老兵面对新兵的疑问,将朱平安当初的训话搬了出来,狠狠的教训了新兵一通,令新兵心悦诚服,本就天性服从命令的他们,理解了原因后,操练起来更是认真,动作也都做到位,操练起来一点也不要滑头,更别说偷懒了,没有一个偷懒。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这歌词说的不就是我们吗,我们就是从老百姓中来的啊……

    一众新兵听到军歌后,感同身受,唱起军歌来,更是用生命在唱,除了一开始不太熟悉词有些磕绊外,等唱了几遍熟悉了歌词后,那叫一个军歌嘹亮。

    这认真劲儿,令一众老兵大为佩服,也令朱平安大为满意。

    朱府。

    沐浴后梳洗后的李姝,用了一碗雪梨燕窝粥,吃了一个包子,吃了一半觉的肚子有些不舒服,忙念人将王姨叫来。

    王姨匆忙赶来,与李姝诊脉,诊脉后放下心来,微笑着安慰道:

    “小姐,不用担心,小公子都好着呢。有些稍微着凉而已,用一碗热汤就好。”

    听了宝宝无碍,李姝等人这才放下心来。

    “只是小姐,现在胎儿已经有七个月了,属于孕后期了,小公子长的快,胞官敏感,应尽量避免房事,不然有羊水破了的风险,容易早产。”王姨犹豫了一下,小声的对李姝提醒道。

    李姝闻言,不由羞红了脸蛋,面红耳赤的点了点头,“谢谢王姨提醒。”

    我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妖女若男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本章完)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便是寒冬腊月,这瓜州渡口的景色竟然也如此绝美,如诗如画,天空地阔,江水滔滔,丛林尽染,斑斓缤纷,怪不得能留下这么多传唱千年的大美诗篇。”

    赵文华坐在画舫上露台上,一手持一杯花雕酒,一手指点着瓜州渡口的芦苇、枫林、滩涂,指点江山一样点评道。

    他面前置一桌案,上面摆着琳琅满目的酒菜,居中是一个炭火炉,炭火炉上一片片上好牛肉,一个肤白貌美、衣着暴露的扬州瘦马正在翻烤牛肉。

    两个同样衣着露肉的扬州瘦马正为他捏肩,膝下也有两个同样的扬州瘦马一左一右跪着,将赵文华的两条大腿抱在怀中,纤纤玉手轻揉慢捏。

    虽是寒冬,可是几个扬州瘦马穿着暴露,却恍若不觉冷一样,笑的甜美。

    “赵大人不愧是严阁老的左膀右臂,一语道破瓜州诗景奥秘,景养诗,诗成景,景诗相辅相成,惭愧,惭愧,下官在扬州为政五年,这瓜州渡口不知来了多少次了,却未能看破个中玄机,真的是自愧不如也。”

    扬州知府吴卓龙恭敬的站在赵文华下首位置,微屈着腰,一脸恭维的道。

    他脸上的笑容,比之扬州瘦马,亦不逞多让。

    “呵呵,吴知府不知瓜州真面目,只缘身在瓜州中啊。赵文华笑着说道。

    “大人所言极是。”吴卓龙跟着陪笑。

    “本言莅临的消息可是传到应天了?”赵文华罢杯一杯花雕酒,向吴卓龙问道。

    “回大人,下官昨日已经派人快马加鞭去应天通禀了,叮嘱他们一人双马连夜赶路,沿途在驿站亦是换乘双马,应天各大衙门今早就该收到信了,这会估计正通知外地五品及以上官员赶往应天,恭候大人大驾。”

    吴卓龙遨功似的回道。

    “很好,吴知府办事妥当,能力出众,待到本官回京,定向义父鼎力推荐吴大人。”

    赵文华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口许诺道。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举荐之恩,大人不是下官父母,却胜似下官父母。”

    吴卓龙闻言欣喜若狂,一躬到底,连连向赵文华道谢不已,将赵文华比作了他的再生父母。

    几个画舫上服侍的扬州瘦马看到躬身撅着屁股句赵文华表志的吴草龙,禁不住向下扯了扯樱唇,心中讥讽不已,觉得主宰她们一切、高高在上的扬州知府,跟她们相比也没有什么不同,多少回了,享用她们的感客,喜欢在享用她们的时候,让她们喊爹爹。没想到,吴知府也喊人父母。

    咯咯,吴和府跪地撅臀喊减人父母的样子,跟她们当初撅着屁股服特恩客时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过要是说起来,她们比之吴知府还多了一份骄傲呢,吴知府这是自甘堕落,至少她们还是被迫的呢。

    “哪里哪里,吴知府言重了,本官自领了皇差离京南下以来,这心中有一本账,途径各地官员贤否能否,我都记在心中呢,得蒙义父推荐,身负皇差要务,必须得举贤任能,以报答圣上的知遇之恩和义父的信任才行。”

    赵文华一本正经的说道。

    账?!

    吴知府听到赵文华提到他心里有一本账,沿途各地官员贤否熊否都在心中记着……顿时心思百转千回,赵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各地官员都在账上呢,那自己昨晚自己献了一千两银子,想要谋京城的缺,怕是分量有些不够啊。

    沿途这么多官员,比自己献银多的,怕是有不少,机会难得,拼了。

    想到这,吴知府一咬牙,复又从怀里取出一叠银票,每张都是一百两面额,足足有十张,共计一千两,躬着身子,双手捧着银票进献给赵文华。

    吴知府言谦词恭的说道:“赵大人远来辛苦,这是下官一点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请大人万勿嫌弃。”

    “吴知府你这是做什么,打住,打住......”赵文华笑了笑,并没有接银票。

    吴知府弯着腰,愣在了原地,我这是在做梦吗,赵文华竟然改性子,不收银子了?昨天收我银子不是收的起劲吗?怎么今日却不收了呢?

    难道是嫌少不成?!

    那他这胃口未免也太大了,这可是足足一千两银子呢,便是献给严阁老也够格了啊。

    还是说觉得不够隐秘?昨日是晚上献的,今日是白天,赵大人觉的不够隐秘?

    想到这,吴知府觉的找到原因了,遂轻声道,“大人放心,这画舫上都是自己人,这些瘦马的卖身契都在下官手里,大人尽可放心,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会再有其他人知道了,且今日过后,此事下官也会烂在心中。”

    “咳咳,吴知府何出此言呢,本官岂是贪财之人。本官一心报国,视金银为粪土,肩负祭海重任,身家财产都变卖了用来采买祭海之祭品了,又岂会贪图赵大人的银子呢。”赵文华摇了摇头,咳嗽了一声,一脸正义凛然的说道。

    视金银为粪土?

    是你吗?

    吴知府先是愕然,愣了一秒后,顿时恍然大悟,连忙上前一步,装模作样的自打了嘴巴一下,改口说道,“你看下官这张嘴,真是话都说不清楚,赵大人视金银为粪土,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下官又岂会触大人霉头。大人身负祭海皇差,而祭海事关我大明东南江山稳定,下官不才,也愿为祭海贡献一分绵薄之力,一点小小心意,以助采买祭海之物,还望大人以皇差为重,万勿推辞。”

    “嗯,吴知府有心助力祭海,这是稳定江山社稷,造福大明千千万万百姓的事情,本官又岂会不成全呢。”赵文华笑着赞许的说道,然后拍了拍吴知府的肩膀,一脸认真的许诺道,“吴知府心系家国百姓,识大体明事理,真真不错,本官回京后定优先向义父推荐,绝无虚言。”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吴知府知道事情这下稳了,高兴不已,连连道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便是寒冬腊月,这瓜州渡口的景色竟然也如此绝美,如诗如画,天空地阔,江水滔滔,丛林尽染,斑斓缤纷,怪不得能留下这么多传唱千年的大美诗篇。”

    赵文华坐在画舫上露台上,一手持一杯花雕酒,一手指点着瓜州渡口的芦苇、枫林、滩涂,指点江山一样点评道。

    他面前置一桌案,上面摆着琳琅满目的酒菜,居中是一个炭火炉,炭火炉上一片片上好牛肉,一个肤白貌美、衣着暴露的扬州瘦马正在翻烤牛肉。

    两个同样衣着露肉的扬州瘦马正为他捏肩,膝下也有两个同样的扬州瘦马一左一右跪着,将赵文华的两条大腿抱在怀中,纤纤玉手轻揉慢捏。

    虽是寒冬,可是几个扬州瘦马穿着暴露,却恍若不觉冷一样,笑的甜美。

    “赵大人不愧是严阁老的左膀右臂,一语道破瓜州诗景奥秘,景养诗,诗成景,景诗相辅相成,惭愧,惭愧,下官在扬州为政五年,这瓜州渡口不知来了多少次了,却未能看破个中玄机,真的是自愧不如也。”

    扬州知府吴卓龙恭敬的站在赵文华下首位置,微屈着腰,一脸恭维的道。

    他脸上的笑容,比之扬州瘦马,亦不逞多让。

    “呵呵,吴知府不知瓜州真面目,只缘身在瓜州中啊。赵文华笑着说道。

    “大人所言极是。”吴卓龙跟着陪笑。

    “本言莅临的消息可是传到应天了?”赵文华罢杯一杯花雕酒,向吴卓龙问道。

    “回大人,下官昨日已经派人快马加鞭去应天通禀了,叮嘱他们一人双马连夜赶路,沿途在驿站亦是换乘双马,应天各大衙门今早就该收到信了,这会估计正通知外地五品及以上官员赶往应天,恭候大人大驾。”

    吴卓龙遨功似的回道。

    “很好,吴知府办事妥当,能力出众,待到本官回京,定向义父鼎力推荐吴大人。”

    赵文华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口许诺道。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举荐之恩,大人不是下官父母,却胜似下官父母。”

    吴卓龙闻言欣喜若狂,一躬到底,连连向赵文华道谢不已,将赵文华比作了他的再生父母。

    几个画舫上服侍的扬州瘦马看到躬身撅着屁股句赵文华表志的吴草龙,禁不住向下扯了扯樱唇,心中讥讽不已,觉得主宰她们一切、高高在上的扬州知府,跟她们相比也没有什么不同,多少回了,享用她们的感客,喜欢在享用她们的时候,让她们喊爹爹。没想到,吴知府也喊人父母。

    咯咯,吴和府跪地撅臀喊减人父母的样子,跟她们当初撅着屁股服特恩客时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过要是说起来,她们比之吴知府还多了一份骄傲呢,吴知府这是自甘堕落,至少她们还是被迫的呢。

    “哪里哪里,吴知府言重了,本官自领了皇差离京南下以来,这心中有一本账,途径各地官员贤否能否,我都记在心中呢,得蒙义父推荐,身负皇差要务,必须得举贤任能,以报答圣上的知遇之恩和义父的信任才行。”

    赵文华一本正经的说道。

    账?!

    吴知府听到赵文华提到他心里有一本账,沿途各地官员贤否熊否都在心中记着……顿时心思百转千回,赵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各地官员都在账上呢,那自己昨晚自己献了一千两银子,想要谋京城的缺,怕是分量有些不够啊。

    沿途这么多官员,比自己献银多的,怕是有不少,机会难得,拼了。

    想到这,吴知府一咬牙,复又从怀里取出一叠银票,每张都是一百两面额,足足有十张,共计一千两,躬着身子,双手捧着银票进献给赵文华。

    吴知府言谦词恭的说道:“赵大人远来辛苦,这是下官一点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请大人万勿嫌弃。”

    “吴知府你这是做什么,打住,打住......”赵文华笑了笑,并没有接银票。

    吴知府弯着腰,愣在了原地,我这是在做梦吗,赵文华竟然改性子,不收银子了?昨天收我银子不是收的起劲吗?怎么今日却不收了呢?

    难道是嫌少不成?!

    那他这胃口未免也太大了,这可是足足一千两银子呢,便是献给严阁老也够格了啊。

    还是说觉得不够隐秘?昨日是晚上献的,今日是白天,赵大人觉的不够隐秘?

    想到这,吴知府觉的找到原因了,遂轻声道,“大人放心,这画舫上都是自己人,这些瘦马的卖身契都在下官手里,大人尽可放心,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会再有其他人知道了,且今日过后,此事下官也会烂在心中。”

    “咳咳,吴知府何出此言呢,本官岂是贪财之人。本官一心报国,视金银为粪土,肩负祭海重任,身家财产都变卖了用来采买祭海之祭品了,又岂会贪图赵大人的银子呢。”赵文华摇了摇头,咳嗽了一声,一脸正义凛然的说道。

    视金银为粪土?

    是你吗?

    吴知府先是愕然,愣了一秒后,顿时恍然大悟,连忙上前一步,装模作样的自打了嘴巴一下,改口说道,“你看下官这张嘴,真是话都说不清楚,赵大人视金银为粪土,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下官又岂会触大人霉头。大人身负祭海皇差,而祭海事关我大明东南江山稳定,下官不才,也愿为祭海贡献一分绵薄之力,一点小小心意,以助采买祭海之物,还望大人以皇差为重,万勿推辞。”

    “嗯,吴知府有心助力祭海,这是稳定江山社稷,造福大明千千万万百姓的事情,本官又岂会不成全呢。”赵文华笑着赞许的说道,然后拍了拍吴知府的肩膀,一脸认真的许诺道,“吴知府心系家国百姓,识大体明事理,真真不错,本官回京后定优先向义父推荐,绝无虚言。”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吴知府知道事情这下稳了,高兴不已,连连道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便是寒冬腊月,这瓜州渡口的景色竟然也如此绝美,如诗如画,天空地阔,江水滔滔,丛林尽染,斑斓缤纷,怪不得能留下这么多传唱千年的大美诗篇。”

    赵文华坐在画舫上露台上,一手持一杯花雕酒,一手指点着瓜州渡口的芦苇、枫林、滩涂,指点江山一样点评道。

    他面前置一桌案,上面摆着琳琅满目的酒菜,居中是一个炭火炉,炭火炉上一片片上好牛肉,一个肤白貌美、衣着暴露的扬州瘦马正在翻烤牛肉。

    两个同样衣着露肉的扬州瘦马正为他捏肩,膝下也有两个同样的扬州瘦马一左一右跪着,将赵文华的两条大腿抱在怀中,纤纤玉手轻揉慢捏。

    虽是寒冬,可是几个扬州瘦马穿着暴露,却恍若不觉冷一样,笑的甜美。

    “赵大人不愧是严阁老的左膀右臂,一语道破瓜州诗景奥秘,景养诗,诗成景,景诗相辅相成,惭愧,惭愧,下官在扬州为政五年,这瓜州渡口不知来了多少次了,却未能看破个中玄机,真的是自愧不如也。”

    扬州知府吴卓龙恭敬的站在赵文华下首位置,微屈着腰,一脸恭维的道。

    他脸上的笑容,比之扬州瘦马,亦不逞多让。

    “呵呵,吴知府不知瓜州真面目,只缘身在瓜州中啊。赵文华笑着说道。

    “大人所言极是。”吴卓龙跟着陪笑。

    “本言莅临的消息可是传到应天了?”赵文华罢杯一杯花雕酒,向吴卓龙问道。

    “回大人,下官昨日已经派人快马加鞭去应天通禀了,叮嘱他们一人双马连夜赶路,沿途在驿站亦是换乘双马,应天各大衙门今早就该收到信了,这会估计正通知外地五品及以上官员赶往应天,恭候大人大驾。”

    吴卓龙遨功似的回道。

    “很好,吴知府办事妥当,能力出众,待到本官回京,定向义父鼎力推荐吴大人。”

    赵文华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口许诺道。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举荐之恩,大人不是下官父母,却胜似下官父母。”

    吴卓龙闻言欣喜若狂,一躬到底,连连向赵文华道谢不已,将赵文华比作了他的再生父母。

    几个画舫上服侍的扬州瘦马看到躬身撅着屁股句赵文华表志的吴草龙,禁不住向下扯了扯樱唇,心中讥讽不已,觉得主宰她们一切、高高在上的扬州知府,跟她们相比也没有什么不同,多少回了,享用她们的感客,喜欢在享用她们的时候,让她们喊爹爹。没想到,吴知府也喊人父母。

    咯咯,吴和府跪地撅臀喊减人父母的样子,跟她们当初撅着屁股服特恩客时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过要是说起来,她们比之吴知府还多了一份骄傲呢,吴知府这是自甘堕落,至少她们还是被迫的呢。

    “哪里哪里,吴知府言重了,本官自领了皇差离京南下以来,这心中有一本账,途径各地官员贤否能否,我都记在心中呢,得蒙义父推荐,身负皇差要务,必须得举贤任能,以报答圣上的知遇之恩和义父的信任才行。”

    赵文华一本正经的说道。

    账?!

    吴知府听到赵文华提到他心里有一本账,沿途各地官员贤否熊否都在心中记着……顿时心思百转千回,赵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各地官员都在账上呢,那自己昨晚自己献了一千两银子,想要谋京城的缺,怕是分量有些不够啊。

    沿途这么多官员,比自己献银多的,怕是有不少,机会难得,拼了。

    想到这,吴知府一咬牙,复又从怀里取出一叠银票,每张都是一百两面额,足足有十张,共计一千两,躬着身子,双手捧着银票进献给赵文华。

    吴知府言谦词恭的说道:“赵大人远来辛苦,这是下官一点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请大人万勿嫌弃。”

    “吴知府你这是做什么,打住,打住......”赵文华笑了笑,并没有接银票。

    吴知府弯着腰,愣在了原地,我这是在做梦吗,赵文华竟然改性子,不收银子了?昨天收我银子不是收的起劲吗?怎么今日却不收了呢?

    难道是嫌少不成?!

    那他这胃口未免也太大了,这可是足足一千两银子呢,便是献给严阁老也够格了啊。

    还是说觉得不够隐秘?昨日是晚上献的,今日是白天,赵大人觉的不够隐秘?

    想到这,吴知府觉的找到原因了,遂轻声道,“大人放心,这画舫上都是自己人,这些瘦马的卖身契都在下官手里,大人尽可放心,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会再有其他人知道了,且今日过后,此事下官也会烂在心中。”

    “咳咳,吴知府何出此言呢,本官岂是贪财之人。本官一心报国,视金银为粪土,肩负祭海重任,身家财产都变卖了用来采买祭海之祭品了,又岂会贪图赵大人的银子呢。”赵文华摇了摇头,咳嗽了一声,一脸正义凛然的说道。

    视金银为粪土?

    是你吗?

    吴知府先是愕然,愣了一秒后,顿时恍然大悟,连忙上前一步,装模作样的自打了嘴巴一下,改口说道,“你看下官这张嘴,真是话都说不清楚,赵大人视金银为粪土,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下官又岂会触大人霉头。大人身负祭海皇差,而祭海事关我大明东南江山稳定,下官不才,也愿为祭海贡献一分绵薄之力,一点小小心意,以助采买祭海之物,还望大人以皇差为重,万勿推辞。”

    “嗯,吴知府有心助力祭海,这是稳定江山社稷,造福大明千千万万百姓的事情,本官又岂会不成全呢。”赵文华笑着赞许的说道,然后拍了拍吴知府的肩膀,一脸认真的许诺道,“吴知府心系家国百姓,识大体明事理,真真不错,本官回京后定优先向义父推荐,绝无虚言。”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吴知府知道事情这下稳了,高兴不已,连连道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便是寒冬腊月,这瓜州渡口的景色竟然也如此绝美,如诗如画,天空地阔,江水滔滔,丛林尽染,斑斓缤纷,怪不得能留下这么多传唱千年的大美诗篇。”

    赵文华坐在画舫上露台上,一手持一杯花雕酒,一手指点着瓜州渡口的芦苇、枫林、滩涂,指点江山一样点评道。

    他面前置一桌案,上面摆着琳琅满目的酒菜,居中是一个炭火炉,炭火炉上一片片上好牛肉,一个肤白貌美、衣着暴露的扬州瘦马正在翻烤牛肉。

    两个同样衣着露肉的扬州瘦马正为他捏肩,膝下也有两个同样的扬州瘦马一左一右跪着,将赵文华的两条大腿抱在怀中,纤纤玉手轻揉慢捏。

    虽是寒冬,可是几个扬州瘦马穿着暴露,却恍若不觉冷一样,笑的甜美。

    “赵大人不愧是严阁老的左膀右臂,一语道破瓜州诗景奥秘,景养诗,诗成景,景诗相辅相成,惭愧,惭愧,下官在扬州为政五年,这瓜州渡口不知来了多少次了,却未能看破个中玄机,真的是自愧不如也。”

    扬州知府吴卓龙恭敬的站在赵文华下首位置,微屈着腰,一脸恭维的道。

    他脸上的笑容,比之扬州瘦马,亦不逞多让。

    “呵呵,吴知府不知瓜州真面目,只缘身在瓜州中啊。赵文华笑着说道。

    “大人所言极是。”吴卓龙跟着陪笑。

    “本言莅临的消息可是传到应天了?”赵文华罢杯一杯花雕酒,向吴卓龙问道。

    “回大人,下官昨日已经派人快马加鞭去应天通禀了,叮嘱他们一人双马连夜赶路,沿途在驿站亦是换乘双马,应天各大衙门今早就该收到信了,这会估计正通知外地五品及以上官员赶往应天,恭候大人大驾。”

    吴卓龙遨功似的回道。

    “很好,吴知府办事妥当,能力出众,待到本官回京,定向义父鼎力推荐吴大人。”

    赵文华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口许诺道。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举荐之恩,大人不是下官父母,却胜似下官父母。”

    吴卓龙闻言欣喜若狂,一躬到底,连连向赵文华道谢不已,将赵文华比作了他的再生父母。

    几个画舫上服侍的扬州瘦马看到躬身撅着屁股句赵文华表志的吴草龙,禁不住向下扯了扯樱唇,心中讥讽不已,觉得主宰她们一切、高高在上的扬州知府,跟她们相比也没有什么不同,多少回了,享用她们的感客,喜欢在享用她们的时候,让她们喊爹爹。没想到,吴知府也喊人父母。

    咯咯,吴和府跪地撅臀喊减人父母的样子,跟她们当初撅着屁股服特恩客时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过要是说起来,她们比之吴知府还多了一份骄傲呢,吴知府这是自甘堕落,至少她们还是被迫的呢。

    “哪里哪里,吴知府言重了,本官自领了皇差离京南下以来,这心中有一本账,途径各地官员贤否能否,我都记在心中呢,得蒙义父推荐,身负皇差要务,必须得举贤任能,以报答圣上的知遇之恩和义父的信任才行。”

    赵文华一本正经的说道。

    账?!

    吴知府听到赵文华提到他心里有一本账,沿途各地官员贤否熊否都在心中记着……顿时心思百转千回,赵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各地官员都在账上呢,那自己昨晚自己献了一千两银子,想要谋京城的缺,怕是分量有些不够啊。

    沿途这么多官员,比自己献银多的,怕是有不少,机会难得,拼了。

    想到这,吴知府一咬牙,复又从怀里取出一叠银票,每张都是一百两面额,足足有十张,共计一千两,躬着身子,双手捧着银票进献给赵文华。

    吴知府言谦词恭的说道:“赵大人远来辛苦,这是下官一点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请大人万勿嫌弃。”

    “吴知府你这是做什么,打住,打住......”赵文华笑了笑,并没有接银票。

    吴知府弯着腰,愣在了原地,我这是在做梦吗,赵文华竟然改性子,不收银子了?昨天收我银子不是收的起劲吗?怎么今日却不收了呢?

    难道是嫌少不成?!

    那他这胃口未免也太大了,这可是足足一千两银子呢,便是献给严阁老也够格了啊。

    还是说觉得不够隐秘?昨日是晚上献的,今日是白天,赵大人觉的不够隐秘?

    想到这,吴知府觉的找到原因了,遂轻声道,“大人放心,这画舫上都是自己人,这些瘦马的卖身契都在下官手里,大人尽可放心,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会再有其他人知道了,且今日过后,此事下官也会烂在心中。”

    “咳咳,吴知府何出此言呢,本官岂是贪财之人。本官一心报国,视金银为粪土,肩负祭海重任,身家财产都变卖了用来采买祭海之祭品了,又岂会贪图赵大人的银子呢。”赵文华摇了摇头,咳嗽了一声,一脸正义凛然的说道。

    视金银为粪土?

    是你吗?

    吴知府先是愕然,愣了一秒后,顿时恍然大悟,连忙上前一步,装模作样的自打了嘴巴一下,改口说道,“你看下官这张嘴,真是话都说不清楚,赵大人视金银为粪土,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下官又岂会触大人霉头。大人身负祭海皇差,而祭海事关我大明东南江山稳定,下官不才,也愿为祭海贡献一分绵薄之力,一点小小心意,以助采买祭海之物,还望大人以皇差为重,万勿推辞。”

    “嗯,吴知府有心助力祭海,这是稳定江山社稷,造福大明千千万万百姓的事情,本官又岂会不成全呢。”赵文华笑着赞许的说道,然后拍了拍吴知府的肩膀,一脸认真的许诺道,“吴知府心系家国百姓,识大体明事理,真真不错,本官回京后定优先向义父推荐,绝无虚言。”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吴知府知道事情这下稳了,高兴不已,连连道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便是寒冬腊月,这瓜州渡口的景色竟然也如此绝美,如诗如画,天空地阔,江水滔滔,丛林尽染,斑斓缤纷,怪不得能留下这么多传唱千年的大美诗篇。”

    赵文华坐在画舫上露台上,一手持一杯花雕酒,一手指点着瓜州渡口的芦苇、枫林、滩涂,指点江山一样点评道。

    他面前置一桌案,上面摆着琳琅满目的酒菜,居中是一个炭火炉,炭火炉上一片片上好牛肉,一个肤白貌美、衣着暴露的扬州瘦马正在翻烤牛肉。

    两个同样衣着露肉的扬州瘦马正为他捏肩,膝下也有两个同样的扬州瘦马一左一右跪着,将赵文华的两条大腿抱在怀中,纤纤玉手轻揉慢捏。

    虽是寒冬,可是几个扬州瘦马穿着暴露,却恍若不觉冷一样,笑的甜美。

    “赵大人不愧是严阁老的左膀右臂,一语道破瓜州诗景奥秘,景养诗,诗成景,景诗相辅相成,惭愧,惭愧,下官在扬州为政五年,这瓜州渡口不知来了多少次了,却未能看破个中玄机,真的是自愧不如也。”

    扬州知府吴卓龙恭敬的站在赵文华下首位置,微屈着腰,一脸恭维的道。

    他脸上的笑容,比之扬州瘦马,亦不逞多让。

    “呵呵,吴知府不知瓜州真面目,只缘身在瓜州中啊。赵文华笑着说道。

    “大人所言极是。”吴卓龙跟着陪笑。

    “本言莅临的消息可是传到应天了?”赵文华罢杯一杯花雕酒,向吴卓龙问道。

    “回大人,下官昨日已经派人快马加鞭去应天通禀了,叮嘱他们一人双马连夜赶路,沿途在驿站亦是换乘双马,应天各大衙门今早就该收到信了,这会估计正通知外地五品及以上官员赶往应天,恭候大人大驾。”

    吴卓龙遨功似的回道。

    “很好,吴知府办事妥当,能力出众,待到本官回京,定向义父鼎力推荐吴大人。”

    赵文华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口许诺道。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举荐之恩,大人不是下官父母,却胜似下官父母。”

    吴卓龙闻言欣喜若狂,一躬到底,连连向赵文华道谢不已,将赵文华比作了他的再生父母。

    几个画舫上服侍的扬州瘦马看到躬身撅着屁股句赵文华表志的吴草龙,禁不住向下扯了扯樱唇,心中讥讽不已,觉得主宰她们一切、高高在上的扬州知府,跟她们相比也没有什么不同,多少回了,享用她们的感客,喜欢在享用她们的时候,让她们喊爹爹。没想到,吴知府也喊人父母。

    咯咯,吴和府跪地撅臀喊减人父母的样子,跟她们当初撅着屁股服特恩客时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过要是说起来,她们比之吴知府还多了一份骄傲呢,吴知府这是自甘堕落,至少她们还是被迫的呢。

    “哪里哪里,吴知府言重了,本官自领了皇差离京南下以来,这心中有一本账,途径各地官员贤否能否,我都记在心中呢,得蒙义父推荐,身负皇差要务,必须得举贤任能,以报答圣上的知遇之恩和义父的信任才行。”

    赵文华一本正经的说道。

    账?!

    吴知府听到赵文华提到他心里有一本账,沿途各地官员贤否熊否都在心中记着……顿时心思百转千回,赵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各地官员都在账上呢,那自己昨晚自己献了一千两银子,想要谋京城的缺,怕是分量有些不够啊。

    沿途这么多官员,比自己献银多的,怕是有不少,机会难得,拼了。

    想到这,吴知府一咬牙,复又从怀里取出一叠银票,每张都是一百两面额,足足有十张,共计一千两,躬着身子,双手捧着银票进献给赵文华。

    吴知府言谦词恭的说道:“赵大人远来辛苦,这是下官一点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请大人万勿嫌弃。”

    “吴知府你这是做什么,打住,打住......”赵文华笑了笑,并没有接银票。

    吴知府弯着腰,愣在了原地,我这是在做梦吗,赵文华竟然改性子,不收银子了?昨天收我银子不是收的起劲吗?怎么今日却不收了呢?

    难道是嫌少不成?!

    那他这胃口未免也太大了,这可是足足一千两银子呢,便是献给严阁老也够格了啊。

    还是说觉得不够隐秘?昨日是晚上献的,今日是白天,赵大人觉的不够隐秘?

    想到这,吴知府觉的找到原因了,遂轻声道,“大人放心,这画舫上都是自己人,这些瘦马的卖身契都在下官手里,大人尽可放心,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会再有其他人知道了,且今日过后,此事下官也会烂在心中。”

    “咳咳,吴知府何出此言呢,本官岂是贪财之人。本官一心报国,视金银为粪土,肩负祭海重任,身家财产都变卖了用来采买祭海之祭品了,又岂会贪图赵大人的银子呢。”赵文华摇了摇头,咳嗽了一声,一脸正义凛然的说道。

    视金银为粪土?

    是你吗?

    吴知府先是愕然,愣了一秒后,顿时恍然大悟,连忙上前一步,装模作样的自打了嘴巴一下,改口说道,“你看下官这张嘴,真是话都说不清楚,赵大人视金银为粪土,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下官又岂会触大人霉头。大人身负祭海皇差,而祭海事关我大明东南江山稳定,下官不才,也愿为祭海贡献一分绵薄之力,一点小小心意,以助采买祭海之物,还望大人以皇差为重,万勿推辞。”

    “嗯,吴知府有心助力祭海,这是稳定江山社稷,造福大明千千万万百姓的事情,本官又岂会不成全呢。”赵文华笑着赞许的说道,然后拍了拍吴知府的肩膀,一脸认真的许诺道,“吴知府心系家国百姓,识大体明事理,真真不错,本官回京后定优先向义父推荐,绝无虚言。”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吴知府知道事情这下稳了,高兴不已,连连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