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歪理。
在黄一凡采用新笔名“秋水”发了一篇随想录之后,青少年报一片议论声不断。
青少年报作家枫叶,便是其中一位。
枫叶在文章中表示,填鸭式教育只是个别,不是华国教育的全部,更不是华国教育的真相。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完全是歪理。如果大家都认为生命有限,那我们要不要读书了,要不要学习了?
另一位叫“落花落雨”的少年作家,则以“活到老,学到老”反驳黄一凡生命有限论。提出正因为生命宝贵,我们才更加需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若是不然,恐怕是到老都是一场空。
还有一位青少年报当红作家“重羽”亦在第二期青少年报,发表了反对黄一凡的观点。认为华国教育最多只是有一些小缺陷,不可能有大问题。同时也指出,在学校学习,在学校读书是一生当中最为充实的岁月。该作者文风绚烂,很有青春少年的味道。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作家,一共十位少年天才在青少报写了十篇评文。
很不巧,这十篇文章,居然全部都在反驳黄一凡。
“有趣,有趣。”
指导新人作者“江山”之后,黄一凡订了一份青少年报。
当然,他订青少年报不是为了学习的,他是想看看青少年报写的都是一些什么文章。
毕竟开了新的笔名,要想将笔名打出名气,不了解青少年报怎么行?
此前黄一凡都是在网上查找青少年报的资料,后来觉得烦,索性直接订了一份。
只是没想到,这刚订的第一份青少年报,居然就出现了攻击自己的言论。
看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说得不错。
古时江湖虽然已经不存,但是,江湖却化为万千存在,在万万千其他行业上扎根。
“抱歉,凡尘先生,此前我们只想就填鸭式教育做一个话题讨论,让更多的作家讨论当今国内教育模式。只是我没想到,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居然全部都是攻击你的。”
TT即时通讯上孙在安有些泪流满面。
事情出现了意外,他本以为,像填鸭式教育这种话题会被很多学子认可。毕竟,他们在学校读书肯定感同深受。同时,也肯定对于这一个模式有一些不认可。可是,孙在安没考虑到的是,文人相轻。此时他们讨论的已经不是填鸭式教育,而是想将那位叫“秋水”的作家给比下去。
更何况,做为这十几位天才作家,其实他们都是现今教育的即得利者。也就是说,他们是在当今教育模式之下产生的天才,也是人生赢家。他们个个都是高材生,他们亦怎么会对现今教育模式产生反对呢?
只有那些考试成绩差,学习能力弱的学子,他们才会对现今教育模式深恶痛绝。可惜,有的时候,世界往往并不公平,那些学习成绩差,读书不怎么样的学子,往往没有话语权。他们的言论,也很难通过媒体平台表达出来。
只是,虽然如此,孙在安还是同意发表了这一些学子的文章。并且向黄一凡再次道歉说道,“我们做报纸的,有的时候很喜欢这种很具有话题性与攻击性的文章。”
对于孙在安的道歉,黄一凡却是表示没什么。他一点儿也没有觉得,这一些作家攻击自己有什么不对,或者,会对他产生不好的影响。相反,黄一凡还真想利用这一次教育模式事件,将自己笔名“秋水”的名气小小的打出去。
点了点头,黄一凡表示理解。然后说道,“孙主编,没事,不需要向我道歉。我写的文章是我的事,别人看到不同意或者攻击我,也没有什么,与你们青少年报没有关系。你们不要管我,好好运作你们的报纸就是。不过,这样的战斗力太弱了,我得给他添一把火才行。”
“添一把火?”
孙在安眼前一亮,“凡尘先生,我们等着你这把火。”
“行,一个小时之后,我将稿子写好交给你,你就等着看一场好戏吧。”
“期待。”
结束与孙在安通话,黄一凡打开文档,拟了一个标题:应试教育。
没错,填鸭式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只不过,填鸭式教育说法比较笼统,应试教育则更为形像。
当然,黄一凡在开始之初,并没有对应试教育有什么想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其实只是一句调侃。只可惜,如此经典的句子一暴出,却在这个世界引起了诸多人士的感慨。特别是,后面又出现一句填鸭式教育,争论也就出来。
想罢,黄一凡写道。
此前写了一篇上课小事,只是笔者随想录的一篇,自认为入不得大方之家法眼。只是奈何文章一发表,就遭受到了多方评价。有攻击笔者忽悠人的,也有劝戒笔者好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在这里,笔者解释一下。其实“吾生也有涯,而知亦无涯”这句话我并没有说完整,在他的后面还有一句“己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己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他告诉我们,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学会了,自认为无所不知,那就大错特错了。
就像现在,那些攻击我的朋友,自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自认为自己比别人更为聪明。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有限,推理能力有限,验证知识的能力也有限。然后用着他们不全面或者错误的认识,错误的推理过程,最后便推导出了他与我所不同的立场。
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思考一下,三人行必有我师,笔者的观点是否有可取之处呢?
青少年报攻击自己的十篇文章,黄一凡全部看了。
只是可惜,或许是成年人的思维,这一些文章,黄一凡怎么感觉战斗力太弱。
当场直接开头,一句《庄子》哲学“齐物论”的引用,便将所有的批评与攻击,全部拆毁。
不过,这并没有结束。
虽然黄一凡此前并没有就“填鸭式教育”讨论的想法,但既然填鸭式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话题,黄一凡也不仿继续在这一块讨论一下。
黄一凡继续写道,所谓的填鸭式教育,也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最为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考试。这就决定了华国的教育模式变成了考试考什么,老师们就教什么。最终,这也决定着,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就是他能不能考高分。但是,考高分的就有能力吗?看看水木,燕大或者是华国近几十年来的高考状元,他们都在做什么?好吧,他们有大部分人成为了教师。教育成为了一个死循环,这一些高考状元们继续在教别人怎么考高分,这算不算是一种高分低能。
对于应试教育,其实黄一凡并没有什么感慨。
前世他也是应试教育的学生,虽然对于这种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的教育模式不敢苟同,但也没有发现一种比他更为适用的教育模式。但现在他可不管这么多,他可不是老师,更不是教育专业的专家,他没有义务去制定一个更为合理的教育模式,他只要批评就好了。
就像,他写的文章被人批评一样,难道,这些人会在批评之后再来安慰黄一凡吗?
洋洋甩甩,黄一凡写了一千多字的回击,交给孙在安。
孙在安这时哪也没去,他就在电脑前一直在等。
他也很想看看,黄一凡将会怎么样给这一个话题添一把火。
一个小时没到,孙在安收到了黄一凡写的稿件。
打开一看,仅仅只是几分钟的时间,孙在安再一次被黄一凡给震住了。
;
如果说,此前的吾生也有涯,可以说是有一些哲学味道。那么,在这一句之后提出的“己而为知者”,翻译出来的话,那就是“自认为自己知道”,便属于真正的哲学范畴。
当一句话上升到了哲学范畴的时候,这样的话便会成为经典,成为绝句。
这种哲学理念,哪怕是拿去教育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都不为过。
但是,恰恰是这种大方之家所说的言论,却在这时出现在青少年报。
而且,这一句话,又恰恰回应的是那十几位少年作家。
秒杀。
是的,可以说,一句话,直接就将十几位作家完全秒杀。
这还要说什么呢?
看看这篇文章反击说的话吧:
那些攻击我的朋友,自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自认为自己比别人更为聪明。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有限,推理能力有限,验证知识的能力也有限。然后用着他们不全面或者错误的认识,错误的推理过程,最后便推导出了他与我所不同的立场……这是对于“己而为知者”的最好概论,而这样的一句话出现,那十几位作家的回应瞬间成为了一则笑谈。
这已经完全不是等量级的较量。
一言之间,就将对手打败。
看到这里,孙在安倒吸一口冷气。
他早就知道凡尘学习渊博,他早就知道凡尘天纵奇才。可是,这一篇应试教育一出,孙在安才算是真正的明白了这位大家的深不可测。也才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才叫大方之家。
……
“高分低能。”
当最新一期带着黄一凡所写的“应试教育”刊登在大众眼前之时,此前攻击过黄一凡的少年作家枫叶,却是有一些目瞪口呆。看着应试教育这几个字,枫叶一时之间却是不知道怎么回应。自己,似乎正是对方所说的高分低能的人。自己除了可以考高分,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
拿起笔,枫叶想要对这一篇“应试教育”做出回应,但笔放在纸上停了半个小时,枫叶却是一个字也写不出。
无奈,枫叶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将笔收好。
……
“自以为有知,自以为无所不知。”
“自以为比别人聪明。”
“难道,以前的自己全都是自以为是吗?”
差一点,重羽都被“应试教育”这一篇文章给打闷。
看了这一篇文章之后,重羽到现在也都是感觉头重脚轻,全身晕忽忽的。
这种感觉就像被长辈狠狠的痛骂了一次。
这让重羽感觉很不好受,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怎么反驳。
难道,你就比别人聪明吗?
难道,你就是无所不知吗?
难道,你所学的知识不是非常有限吗?
这一棍,将重羽打得差点吐血,胸内只感觉一块石头一直压着他。
这块石头很重,也很沉,压得他半点也喘不过气来。
看到这篇文章,他感觉对方就像是一座高山。
他只不过是高山之下,那一棵很小很小的松树。
每当太阳升起,他都要不停的仰望,希望能够看到山顶的景色。
只是,这座山太高太高了,他怎么也看不到顶。
高山仰止,或许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
“三人行必有我师。”
看到这一句话,李洛紫不免苦笑。
原本的她,只是想劝戒黄一凡,不要浪费了自己的才华。
可没想到,当看到他写的应试教育里面这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之后,李洛紫不免为自己的反驳感到好笑。
李洛紫呀李洛紫,你以为黄一凡是像你以前一样的心高气傲吗?
看看这句话吧,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我的老师。能说出这样一句话的人,该是多么的谦虚,谨慎,该是多么的品德高尚呀。
幸好,之前自己没有说得太多。
如果说得太多,被这一篇文章给盖了下来,恐怕半年都喘不过气。
要知道,刚才看了这一篇文章,李洛紫是直接呆了,她只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黄一凡,而是一位威名赫赫的文学大师。他的任何一句话,都是那么的赋有哲理,令其无从反驳。不,不是无从反驳,是不敢反驳。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了反驳的念头。
两人之间相差太远太远了,根本没有反驳的必要。
不过,心里苦笑的同时,李洛紫却是一下子看开了。
虽然这一篇应试教育将他们这一些攻击的作者直接秒杀,但是,在这一篇文章当中,李洛紫还是学到了很多的道理。就像上文所说的,己而为知者,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十分要不得。这也让李洛紫更是下定决心好好学习。这不仅是学习学校里的知识,更多的,还是学习其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这种知识哪怕对于考试一点用处也没有,但是,如果这一些知识可以帮助自己提高眼界,提高学识修养,也就够了。
嗯,是的,李洛紫这时也觉得,考一个高分或许并不能代表什么。
就像,此前的黄一凡一样,一直都是那么的普通,但是,铁石口中学又有谁人比得上他?
……
黄一凡用新笔名“秋水”所写的“应试教育”,不只是震住了这一些天才少年,更是震住了那些学子,以及学子的家长。同样,还震住了那一些教育学的老师,专家,学者。
当一句完整版的“吾生也有涯”出现,这个时候,他们亦是感觉被大方之家教育了一顿。
这一句话,不仅仅是对那些少年作家所说的。对于他们这一些成人,对于他们这些教育行业的精英,甚至是对于这一些教育行业的专家。这一句话,同样是说得他们面红耳赤。、
回想以前,曾经他们难道就没有所谓的自以为是,难道他们没有所谓的“己而为知”?
恐怕,越是精英越是专家,他们的自以为是,他们的“己而为知”也越是比普通人更为显著。
一直自以为是,一直自认为什么都知道,自然无法做到更高境界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而这一句话同样让他们感到惭愧。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他们平常的工作生活当中,哪里有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想必是,三人行,我是老师。
这种自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观念。此前一直没觉得什么,当看到这一篇文章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白痴。
;
不过,虽然被教育了一顿,但这一些精英,专家,学者,可不会像那些少年作家一样,直接被秒杀。虽然,他们也感觉单单与对方笔斗的方式,他们恐怕不是秋水的对手。就如那句无比有哲学意味的话,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反驳。还好,他们纵横学术界多年,哪怕在一块地方输给了别人,他们也能找到其他应对的方法。
比如,秋水所说的应试教育。
全篇不管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还是吾生也有涯,更或是高分低能,都是以应试教育为宗旨。
他们本就是“应试教育”行业的专家,也是应试教育的带头人。
有人批评应试教育,他们怎会不反击。
而反击的理由,也有很多。
应试教育虽然以考试为准则,但却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不堪。
首先,在华国14亿人口规模之下,应试教育提供了一个更为合理的教育模式。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他们的教育模式都一样,不存在发达的地方教育模式就更先进,落后的地方教育模式就越落后。哪怕这个模式有缺陷,但却很公平。
黄师中学金牌教师“邱恩泽”一纸评文,发到了青少年报。
教育学专家“沈丹阳”同样避开了吾生也有涯这句无比有哲学含义的句子,单独反驳应试教育,在他的评文中,他强调,“中考、高考是中国现行的选拔不同知识水平的人参加高一级教育的方式。每年都有众多的学生参加中考和高考,不仅学生竞争压力大,对社会来说也是考验。不实行考试制度就等于为官员腐败“走后门”埋下种子,全面考察学生的各个方面又费事费力。应试教育考试的好处是,无论报考者有多少,只要调整难度系数,即可以筛选出值得录取的学生。这个过程不需要大量专家的参与,成本很低。”
沈丹阳是教育学的专家,更是应试教育体制坚定的支持者与维护者。虽然他也知道应试教育在各方面有不少缺陷,但他却认为,这是当今华国最为合适的教育模式。此外,除了应试教育之外,他对于其他的教育模式也同样理解。例如此前几年也同样有专家与学者提过,希望华国改变一考定终生的教育模式,采取更为开放全面考察学子的方式。但这种模式看起来可行,但实行起来基本上不可能。一来没有这么多精力去做,二来,除了通过考试这种模式去挑选学生之外,通过其他的考核都显得很假,而且也存在很多走后门的情况发生。
另外,学者“李怀素”也对于“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的话语,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虽然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的模式太过于功利,也太过于为考试而学习。但是,这种模式却并不是那么的不堪。首先,考试一般考的是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基础知识以内的难题引深。
学识的积累必需通过广而大量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那么,他在未来工作与生活当中就不可能有更高的成就与悟性发挥。物理学家“钱南”说过,我在物理学方面没有天赋,之所以走到今天,完全是因为我基础知识学得牢固。而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其实教的也只是这一些基础知识而已。从此可见,应试教育并非猛虎野兽,他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华国国情以及当下环境综合开创出来的产物。
更有其他教育界人士也发表了评文,他们强调,应试教育不只华国在搞,其他的国家,韩国,日本,欧洲各个国家也都推行。也只有像美国这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才推出了更为全面的培养人才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是建立在经济水平之上的。没有这个经济水平,你也很难推出更为全面的培养人才的方式。
青少年报一直以来在教育界有着很深的影响力,秋水的那一篇应试教育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吸引了众多人士的眼光。而在震动他们之余,一系列的反驳与回击也如期而至。
最新一期的青少年报,直接舍去战斗力不足的少年作家,将这一些金牌名师,教育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的评论,放在了头版头条。
一时之间,青少年报推出的“教育模式大讨论”专题,成为了当下新闻热点。
其他大众型报纸,南方晚报亦在此时跟进,报导了青少年报讨论教育模式的现象。
青年日报则将秋水的应试教育以及其他专家的回应,推出了一期正反两方的辩论赛。
电视台华国教育频道,亦在周末的华国教育节目聘请了有关专家对国内教育模式进行解读。
总之,基本上这一些回应,虽然也或多或少采用了一些秋水文章中的话语,表示对此可以理解。但更多的还是透露出,应试教育利大于弊。
……
“凡尘先生,多谢你此前几期给我们青少年报写的文章,最近几期我们青少年报卖得很火,取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多方对我们青少年报亦是评价,认为我们青少年报推出的教育模式讨论专题很有学术价值。另外,我们青少年报开会决定将你的稿筹标准提到千字1000元。对了,最近我们有计划推出青春文学类型专题,不知道凡尘先生有没有这方面的稿子?”
“青春文学?”
接到孙在安的信息,黄一凡有一些奇怪,“孙主编,此前的话题结束了?”
“你说的是应试教育?”
“是呀,怎么,不是还没有结束吗?”
“难道,你还想对此做出回应,凡尘先生,没必要讨论了吧。”
虽然孙在安认为凡尘确实很有才华,但在两方你来我往打了几个回合之后,基本上这个话题也差不多结束。更何况,此前一期各类金牌教师,教育学专家,知名学者……等人,也先后发表了对于应试教育的看法。此外,还有其他报纸,电视台参与。可以说,他们已经对应试教育做出了很好的解释。再继续讨论下去,也没什么好说的。
“当然有。”
黄一凡点点头。
这一些专家的回击,黄一凡全部看了。
果然不愧是专家,反击的话说的是滴水不露。
事实上,黄一凡对于这一些专家所说的话语也没有太多可以反驳的。
应试教育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当下华国的情况来看,也只能如此。
哪怕就是拿前世的素质教育与他们PK,但素质教育在前世喊了十几年,一点作用也没有。既然没作用,黄一凡也不想为了争论就此抛出所谓的素质教育。一个搞不好,这个世界就会走前世素质教育的老路。
只是,这个话题要是这样结束,黄一凡可不接受。
他还没将话说完呢。
这样结束,岂不是说,我在这场争斗当中输了?
自己可是准备在青少年报练马甲升级的,哪能级还没升,就此被KO回去。
这可不行。
“孙主编,你稍等我一会,我再写一篇文章。”
关掉即时通讯器,黄一凡再次打开文档。
键盘跳动,带起几声轻响。
文档上面出现一行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出至前世四书里面的大学。
这是一篇教导人们修身的散文,而修身的根本,则在于德治。
于是便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一些专家学者虽然说得有道理,应试教育本没有错,他应该要有一个考试。但是,做为学校,他的教育不仅仅只为考试。在学校考察每一位学子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后,他应该教育更多学子做人的道理,以及修身养性。
其中修身养性的根本,便在于德。
大学之道,便是一篇无比深刻强调修德的文章。
黄一凡并没有将大学完整的默写出来,他只是选了大学开头前两段。
这也是大学最为经典,也是前世最为流行的经典,也就是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也是儒家最为经典的理论,内圣外王。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属于内圣篇,强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属于外王篇,是君子行为规范及治政之事。
君子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便是内圣外王。
所以,黄一凡引用大学,便是想告诉全华国所有的学子,学习很重要,但修身养德同样重要。同时在文章末尾黄一凡还强调,华国以法制国,也需以德治国,再一次强调德行的重要性。
一个多小时,黄一凡将这一篇大学之道写完。
然后,黄一凡将稿子交给孙在安。
孙在安接过稿子,仅仅只是看了开头第一句话,突然之间,一下子愣在当场。
如果说此前对于黄一凡所写的吾生也有涯令其一度震惊,那么,这一篇大学之道,便彻底令他失去了评价的冲动。
不是不想评,而是不敢评,害怕评,甚至是不知道怎么评。
“孙主编,我这篇稿子写得怎么样?”
虽然引用的是经典,但开头有大段内容却是文言文。黄一凡不知道这样的文章是否能够引起他人的注意力。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么高的学识可以翻译出大学之道。也不是所有人能够在看完大学之道之后,能够得到什么启发。有一些拿不定主意,黄一凡问道。
“凡尘先生,我已经不敢做任何评价,我会第一时间将这一篇文章发出去。”
“嗯,好。”
黄一凡点头答应,孙在安却是迫不急待的将这一篇大学之道给打印出来。
忍着心里无比的激动,孙在安已经可以看到。这一篇大学之道,必将掀起涛天的浪潮。
……
黄师中学。
“邱老师,你在青少年报写的文章,可谓是帮我们这一些教师彻底长脸呀。”
华国著名中学黄师中学高三年级组办公室,高三年级组组长赞叹的对邱恩泽说道。
“哪里,组长过奖了。其实那位叫秋水的作者,写得也很经典。特别是他的那一句吾生也有涯,写得相当的有哲学韵味。如果不是为了教育,我恐怕会极力支持对方。”
“呵呵,邱老师,那个叫秋水固然文章写得好,但文章写得好又不能当饭吃,眼光不行,哪怕文章写得再好也没用。他只看到应试教育的坏处,但却没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模式。”
“是呀,是呀,还是邱老师厉害,文章写得好,而且眼光也高。”
“我看,经邱老师出手,青少年报的应试教育话题可以结束了。”
“嗯,我也觉得。”
邱恩泽是黄师中学的招牌,更是全国知名的金牌教师,办公室一众教师纷纷给邱恩泽戴高帽。
“对了,学校不是一直订了青少年报吗,看看最新一期的青少年报怎么说?”
有教师直接从学校当天订好的报纸之例,抽出青少年报。然后翻开第一版,心里正期待青少年报给这一次应试教育棺盖定论之时,首页头版头条的一篇大学之道,映入眼前,“邱老师,那个叫秋水的家伙又写文章了。”
“不会吧,那家伙还不服?”
“看看他怎么说?”
“李老师,你念一下,让大家听听,我们还真想看一看这家伙还能怎么回复。”
“这个主意好。”
“好吧,我来念。”
这位叫李老师的听到大家提议,将报纸展开,念了起来。
“文章名字叫做大学之道。”
还没有念正文,办公室内一众老师便已不断评价起来。
“大学之道,名字取得这么拉风。”
“难道他一直说的是大学的教育方式,认为我们只是小学?”
“就怕名字取得太大,文不对题,到时候不知道怎么收场。”
“李老师,继续念。”
“应试教育本没有错,他应该要有一个考试。但是,做为学校,他的教育不仅仅只为考试。在学校考察每一位学子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后,他应该教育更多学子做人的道理,以及修身养性……”
念了一个开头,办公室众位教师又开始评价道。
“教学子做人的道理,这不是废话嘛,我们天天都在教。”
“就是那个修身养性,说得太玄忽,这有什么用,难道我们上课还教学生修身养性的功夫?”
“开始我还觉得这家伙写得文章还可以,没想到,越写越差了。”
“是呀,这写得什么呀,糊里糊涂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我倒是觉得所写内容有道理是有道理,但是太空了。”
只是,一边邱恩泽却是一直细听,没有插话,念完第一段之后,又点了点头,说道,“继续念下去。”
这位姓李的老师继续念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一段话仅仅只是刚刚念出,办公室内突然安静了下来。
众多教师不知道为什么,可能他们都还没将这一段话给翻译出。
但是,听着听着,哪怕只是心里跟着所念估计出来的意思,亦是有一些震撼他们的耳朵。
这种感觉,好像是读圣人“曾子”的文章一样。
可是,他们却是知道,这一段话绝对不是出至曾子之口。
反应更为激烈的,还是黄师中学金牌教师邱恩泽。
只见他赫然一下子站了起来,大声的说道“李老师,给我。”
随后,一把抢过李老师的报纸,盯着青少年报头版头条的文章,“大学之道。”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当看到这里,邱恩泽已经完全呆住,嘴角里一直念叨,“大学之道,大学之道。”
“原来,这位叫秋水的先生所说的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大学之道,真正的大家之学。”
“而他一直引以自豪的教育经典,只不过是小学,初学,甚至是幼学而已。”
=====
PS: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最近写的情节,书评区有读者说不太喜欢。可能是最近写的情节里面大都是对于这一些经典的介绍以及解释,大家看得头痛。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看一看,品味一下。这一些经典真的是写得太好太好了,对于个人修养的提高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不过,既然大家不是特别喜欢这样的剧情,小白也不会准备继续下去。毕竟,小说还是要大家看得爽,如果不爽,大家不如直接去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比小白写得更好。好吧,不啰嗦,就冲小白这么耿直的个性,兄弟们来个赏吧。
燕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专家“沈丹阳”近期被邀请前往燕京师范大学开展讲座,标题是如何做好华国教育。
这个讲座不是沈丹阳拟定的,而是燕京师范大学对即将毕业的学子最后一次指导。他们希望,通过一次讲座,从学校毕业出去的学生能够更好的为华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教育专家沈丹阳接到燕京师范大学的邀请之后,欣然同意。
他也认为,在这一些师范生毕业之即,用自己的经验能对他们有所帮助。同时,沈丹阳也认为。近期不少媒体打出“应试教育害人”的口号,他也想就此机会与学子们一同分享。他不想因为近期媒体所说的舆论,就此对这一些学子产生什么影响。
此时离讲座还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沈丹阳在燕京师范大学安排的休息室,拿起一边摆放好的报纸阅读起来。
人民日报,新华日报,青年早报,南方新闻……学校一向是报纸订阅的主力军,国内各色报纸,学校都会订上一份。燕京师范大学是师范类的学府,对于这一些教育类的报纸,更是不能少订。沈丹阳很是顺利的在这一些报纸之例,找到了他一直坚持阅读的青少年报。
之所以坚持阅读,并不是他最喜欢青少年报。对于他来说,他觉得,论文章的严谨程度,青少年报比不上人民日报。论文章的华丽与渊博,青少年报也比不上青年早报。若论文章的趣味性,青少年报比不上新民日报。不过还好,到底是国家级的一份报纸,刊录的文章要么是少年天才之作,要么就是一些金牌教师,学者专家经验,也算是有些看头。再加上沈丹阳一直从事的也是青少年教育方面的工作,自然,对于青少年报也显得更为重视。
此前青少年报推出的一个专题,论华国教育模式。当时一位写文章极好的作家,无意写了一篇上课小事。这篇文章写得是极好的,可是,这一篇文章却被那可恶的主编单方面挑出“填鸭式教育”的话题,再加上他那句“吾生也有涯”无比有哲理的句子,一时引起多方观注。
本以为,这个话题只是青少年报的一次炒作。毕竟,他们这些做报纸的,比不得个人做学问,需得时不时搞出话题提高销售量。只是没想到,这个话题这才刚刚讨论,那位作家一句,己而为知者,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师,却将一众反驳的少年作家全部秒杀。
哪怕就是他们这一些教育学专家,面对这几句无比有哲理的话,也不敢硬扛。最后,选择以应试教育为突破口,这才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驳文。
也不知道那位作家回不回复了?
虽然沈丹阳认为,包括自己在内的诸多专家,学者,已经就应试教育说得够详细与具体了。各方面情况也已经想到,对方应该没有太多可以反驳的话。那么,这一个话题可能要到此结束。相信青少年报也只是想扯个话题说上几天,不可能顶风与应试教育过不去。
只是,沈丹阳却是有些失望。以对方的学识,如果是其他话题的话,或许还能对此话题辩个三天三夜,但到底是有关国内教育,想再与对方斗上几个回合的事儿,恐怕是没可能了。
嗯,回头得问问孙在安,这位叫秋水的作家到底是谁,怎么一点印像也没有。
没再多想,沈丹阳翻开青少年报,准备阅读。
只是,第一眼,沈丹阳却看到了第一版第一行的大标题。
“大学之道。”
这名字,谁写的?
眉头一皱,沈丹阳对这个大学之道名字有些不满。
大学是什么意思?
大学不是现在所谓的学校,也不是所谓的高等学府,大学,是大家之学,或者更为简单一点的说,那就是大的学问。这与启蒙学,幼学,小学,初学,这一些是区分开来的。于是,就学问来划分,也就有了小学,中学,大学。
小学学的是小一些的学问,中学相对提高了一些,只有大学学的才是大家之学,大的学问。
只是因为大家对小学中学大学喊多了,便一直认为大学只是学校而已。
但殊不知,大学这两个字的意义何其之大。
知道大学的意思,那么,你就会明白大学之道这一个名字,该有多么的大。
哪怕是学术大师“南怀景”,文学泰斗“楚隐玉”,也不敢取这样的名字。
带着批判的念头,沈丹阳继续看下去。
只是,仅仅只是看了一眼,沈丹阳却是擦了擦眼睛。
他以为自己看错了,然后,带上老花镜,双手有一些颤抖的拿着报纸。
一个字,一个字,沈丹阳读了起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仅仅只是读了一句,沈丹阳便已全身颤抖起来。
沈丹阳是教育学的专家,更是文学界的专家,这一篇大学之道虽然用的是文言文,但他的意思,沈丹阳又怎会不知道呢。可是,也正是因为自己完全的明白,沈丹阳才如此的情绪激动。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双手颤抖的抚摸大学之道所写的每一个文字,沈丹阳感觉,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如滚滚热水,炽热无比,仅仅只是将手沾在上面,就已被烫伤。
沈丹阳将手缩回,然后,闭上眼睛,感悟着大学之道所蕴含的至理。
古之先贤对于儒家的最高境界,一直争论不休。
有先贤说是不中不偏,认为这才是君子的最高境界。
有贤者说是中与和。
也有大儒称之为善,所谓上善若水。
只是,千百年来,谁也说不服谁。
沈丹阳也一直在研究,可是,一直摸不到门径。
但今天,这一篇大学之道,沈丹阳却似乎摸到了一丝门槛。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为修身。
修身的目的,是为齐家,治国,天下下。
儒家的最高境界,似乎也蕴含在其中。
两个小时很快就已过去,沈丹阳还没有从大学之道这一篇文章当中回悟过来,燕京师范大学的几位教师就已经前来邀请沈丹阳参加讲座。无奈,只好暂且放下这一篇大学之道,往燕京师范大学礼堂走去。
“同学们,今天的讲座我本来是准备讲青少年基础知识教育的话题。因为当时我认为,即将毕业的你们,未来你们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青少年教育。而青少年教育首重基础知识教育。但现在,我认为我们仅仅只重视基础知识的教育还不够,我们更应该注重青少年的德治。有位大师说得好,我们华国以法制国,也需以德制国。下面,我们开讲,真正的大学之道……”
看着一千多位即将要毕业的学子,沈丹阳抛去此前准备好的稿件,慷慨激昂的说道。
=======
PS:为了活跃我为书狂的气份,也为了让小白不至于头脑短路,灵感消退。现在特别举行书评大赛,书评大赛内容可以是对作品的评价,也可以是给小白提供创意思路,也可以写我为书狂的同人,亦或是无里头卖萌。有喜欢参加的可以到书评区参赛,参赛标题前面加上“书评大赛”四个字。版主将会对参赛的书评进行统计,写得好的小白将直接发到“我为书狂”目录页。另外,大赛将挑选十名书评达人,每人奖励1000起点币。
;
大学之道的出现,没有如流行文化一般,一出就已流行至全华国。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学之道这一篇文章,很多学子,包括很多学子的家长,都不怎么能理解。哪怕能理解的,能看懂大学之道字面意思的,也不能够感受到这一篇文章所蕴含的文学价值。
但是,对于那些教育学专家,对于那些知名学者,对于有一些观注到大学之道这一篇的学术牛人,大学之道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说,简直不亚于一场文学地震。
表现最快的,还是青少年报的上级报刊杂志青年文艺。做为共青团总部旗下的知名杂志,青年文艺一直在国内报刊领域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大学之道一经青少年报发表,青年文艺便将这一篇大学之道摘抄进入了青年文艺最新一期的“大家之言”栏目。
同样,还有新民晚报,华国教育报,华国教育网,纷纷出手将大学之道转载了过去。
香江那一边的汇文报,大公报,以及明报,亦积极将大学之道刊录,并做出自己的评论。
受此影响,秋水这一个笔名,第一次被如此观注的进入全国媒体的眼球。
……
“孙主编,那位秋水老先生实在是太厉害了,我自叹不如。什么时候,孙主编能不能带个头,我去拜访拜访这位老先生。”
大学之道一出,黄师中学金牌讲师邱恩泽当天晚上读了不下一百多遍。
每一遍读后,都有新的感觉。
每一遍读之,都有全新的感想。
对于秋水,邱恩泽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第二天,邱恩泽一个电话打给了孙在安,希望能够有机会拜访一下这位大家。
“老先生?这个,小邱呀,那位秋水先生不是什么老先生,他好像在读中学。”
“读中学?孙主编,你在开玩笑。”
“我可没开玩笑,真的。”
“我才不信,孙主编,你不能这样呀,我只是想拜访拜访而已,没有别的。”
“真的,他是中学生。”
“孙主编,你再这样我就跟你翻脸了。”
“呃,好吧,我去问问他老人家。”
拍的一声,电话挂掉,随后,电话再度响起。
“小孙呀。”
“原来是沈教授呀,今儿个什么风打我电话了?”
“什么沈教授,哪担得起。有个事问你,那位写大学之道的秋水你认得吧。”
“认得,怎么了?”
“认得就好,小孙,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去拜访拜访秋水老先生怎么样。”
“呃,这个。”
“什么这个那个,这样的一位大家此前我一直不知道,是我的不对。我准备明天就在部里提议,向组织推荐这位叫做秋水的大家,希望全国能够以大学之道这一篇文章,做一个以德制国的专题。这位老先生,我一定要提前拜访拜访。”
“沈教授,这个恐怕有点难度呀。”
“我当然知道有难度,这样的大家肯定对名利之事看得很淡。但为了华国教育,哪怕再难,我也得将请他出山。”
“好吧,沈教授,跟你实话实说吧,这位叫秋水的作家,他其实是中学生。好像他才刚初三毕业,还没读高一呢。”
“还没读高一?小孙,你,你,你撒谎也要打个草稿好不好,给我赶紧。”
“沈教授,真的。”
孙在安有一些哭了。
“真什么真,一会我就到你们编辑部,我看你怎么跟我说。”
拍的一声,又是挂掉了电话。接着,又是电话声响起。
这一次打电话过来的是青年文艺主编计子平,属于青少年报的上级单位。
“孙主编,你好你好。”
“计主编,什么风又将您给吹过来了?”
“什么叫又?孙主编,不会是之前有人给你打过电话了吧。坏了,来晚了。不过,我跟你说。像秋水这样的大家,你怎么也不能将他送出去。得,上头已经吩咐了,希望秋水先生来我们青年文艺。”
“计主编,这个,这个,好像不好吧。”
“怎么不好,孙主编,我知道你舍不得。但你也要看看人家秋水是什么样的才华,大学之道,这可是大才,无双之国士。你们青少年报虽然也办得不错,但毕竟面对的是青少年,格局稍微低了一点,来我们青年文艺最好。”
“还是不行呀。”
“孙主编,你这样说话就小气了。我知道,你们青少年报一直资金相对紧缺。这样,回头我向上头说一下,就说下一笔上头拨款的项目,我们青年文艺让给你们青少年报,这总行了吧。”
“可……”
“可什么可,这都不愿意?”
“计主编,不是我不愿意……”
孙在安仍想再说什么,但想到此前两个电话,连忙闭嘴。
这会儿,他也觉得,那个叫秋水的笔名,到底是不是中学生?
那小丫头,该不会骗自己的吧。
一个中学生能写出大学这道,想想都觉得不可能。
不行,得再次找那小丫头问问。
“计主编,我得问问秋水先生的意思。”
“也是。那孙主编,您帮忙问问,如果不行,我们亲自前往他家拜访。”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安静带着一丝少女气息的小书房内,一位女孩的声音却是响起。
这位女孩在朗读,朗读的是一篇叫做大学之道的文章。
这篇文章不知道是谁写的,如果有别人听到,他一定会发现,这绝对不是古之先贤当中任何一位所著。但是,哪怕如此,这一篇文章似乎也不比古之先贤所写的经典差到哪去。反而,他的韵味,他的道理,还更胜一筹。
郎读的声音不大,但却郎郎顺口。文字与声音似乎带着魔力,如波纹一圈一圈的透过窗户,传至窗户之外的街道。路过之人,偶有驻足细听。过了一会,便又离开。在他们想来,这声音一定是一位小女生在朗读古典名著吧。
“黄一凡,我原本以为你是个天才。但现在才知道,哪怕是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天才,也比不得你一句大学之道。”
轻轻的一叹气,女孩结束朗读。一个电话,却是房间中响起。
“洛紫同学,我是孙叔叔。”
“孙叔叔,你怎么打电话过来了?”
“呵呵,有点事想再问你一下。那个秋水的作者,真是你同学?”
“怎么了?”
“我只是想确认一下而已,你别骗叔叔,那个秋水到底是不是你同?”
“这个……”
李洛紫本想点头,只是,当她想起昨天晚上看到的那一些对于大学之道的疯狂评论,突然之间,李洛紫摇头说道,“对不起,孙叔叔,秋水不是我同学,他是大学的退休老教授。”
“退休老教授?”
“吓死我了,洛紫同学,以后不能再这样骗人好不好,叔叔有心脏病,吃不消的。”
“对不起,孙叔叔,我也不是故意要骗你的。”
“好吧,好吧,这样,你知不知道那位秋水老先生住在哪?”
“孙叔叔,不好意思,我不能告诉你。老先生退休了,不想被太多的人打扰。之前也是因为我吵着秋水老先生,老先生才答应写几篇回忆录。”
“洛紫同学,我们不是打扰,我们只是想拜访老先生而已。想必你也看到了最近秋水老先生写的大学之道,我们真的是很想向他学习。”
“孙叔叔,你就不要为难我了,我真的不能说。”
“好吧,你这个小丫头,真是……”
电话就此停止。
李洛紫拍了拍胸口,心里小小的松了一口气。
幸好自己聪明,若不然,凭着黄一凡写的大学之道,他不得被无数人给烦死。
只是,李洛紫也有一些苦恼,她不知道,自己将黄一凡的身份隐藏到底是错还是对?
;
“哦,对了,凡尘先生,最近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
“有倒是有时间,怎么?”
“我们青少年报以及青年文艺的主编,包括几位教育学的专家,想一道去您那拜访一下……”
孙在安话没说完,黄一凡直接就将信息发了过去,“抱歉,没时间。”
果然,这一篇大学之道的后劲还没有完。
这不,连升三级不说,又将一干学者,专家给招来了。
以现在黄一凡的身份,他可没时间与他们见面。
万一,这要是一个见面,又整出什么少年巨才之类的话题,他又有得烦了。
而且,黄一凡知道,能写出大学之道这样的文章,岂是少年大才可以解释的清的。哪怕能解释得清,估计也会引来无数的质疑与非议。为此,黄一凡更加肯定了,自己未来得花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特别是用在学习这一些经典巨作之上。
希望有朝一日,我黄一凡能够堂堂正正的以绝世大家的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
哪怕有人质疑,也能用真正的实力将这一些流言粉碎。
“凡尘先生,您不要误会,我知道您肯定是淡泊名利,我们只是单纯的拜访,交流一些文学心得,没有别的意思。”
“孙主编,真的没有时间。而且,最近我比较忙,在升级呢。”
“升级,升什么级?”
“刚不是在聊这个事吗?”
“啊,凡尘先生,您说的是作家等级呀。”
孙在安泪流满面,过了一会,又说道,“凡尘先生,您想升级实在是太好了。这样,您可以多写一些文章发在我们青少年报,而我,也会联系一下华国作协方面的人。我相信,不需要多久,你的作家等级就可以达到5星,亦或是6星。”
“5星,6星,低了一点。”
黄一凡摇摇头。
“确实,以您的才学,5星6星确实低了。不过,您这个笔名毕竟是新笔名,要不,您说一下您之前用的笔名是什么,作协方面可以将您的老笔名与新笔名分数一起统计。”
“还是算了,我就慢慢升级吧。”
“凡尘先生,您再考虑一下?”
“不用考虑了,等升到10星之后,我们再见面吧。”
“啊,10星。”
……
“华夏诸子百家。”
自从决定努力研究古典巨著之后,黄一凡便利用暑假期间,又一次光顾学校图书馆。
好在铁石口中学的图书馆暑期也不放假,又因为暑期很多的学子都放假,所以,暑假的时候铁石口中学图书馆比之平常时候还要热闹几分。
这一天,黄一凡从铁石口图书馆里找到了一部华夏诸子百家的书籍。
这部书籍与前世记载的诸子百家并不相同,前世诸子百家有儒家,道家,法家,纵横家,这个世界同样也有。但是,其中的诸子却不是孔子,孟子,也不是墨子,庄子,而是朱子,程子,曾子,慎子,文子,公孙子,邹子……等等。
虽然这个世界的诸子,并不能与前世的诸子相提并论,也没有达到孔子,老子,孟子,这一些圣人的高度。但华国文明几千年文化,这一些诸子所流下来的经典巨著,同样灿烂辉煌。
前面那个逼装得有一些大,不过装也装了。既然要将逼继续装下去,那么,除了学习前世诸子百家的经典巨著之外,对于这个世界的诸子百家,也要有所了解。不,不只是了解,最少也要有一定的研究。这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咦,黄一凡,你也在图书馆。”
正看得起劲,边上一个声音突然传来。
回头一看,只见一位扎着马尾的女生,却是走到黄一凡身前。
“张慧萍,你怎么也在这?哦,对了,你怎么扎起头发来了?”
“我妈老是念我,说之前假男子一样,就扎了个头发。”
“噢。”
黄一凡点点头,“挺好看的。”
“你说什么?”
“呃,我说,今天来图书馆逛逛,没想到,这么多人来图书馆。看来,以后我也得天天来,装下有文化。”
“装,继续装。”
“一直是本色出演,哪里有装,对了,你呢。”
“我呀,中考考得不好,一中没考上,只考了个二中,过来补补课。”
“啊,二中呀。”
“是呀,怎么了。”
“好像,好像,我也在二中。”
“是嘛,那以后我们又是同学了。”
张慧萍吐了吐舌头,有一些可爱的说道。
“嗯,确实是。”
黄一凡也是点头,“幸好,江慰慰不在二中。”
“好了,这本书太厚,没看完,我准备带回去看。”
“嗯,我也差不多要走了,你明天还来不来?”
“不一定,要看这本书有没看完。不过,基本上,这个暑假我是经常会来的。”
“那就好,我也来,争取好好看书,当一个女博士。”
“别介,女博士很难嫁人的。”
“我才不信。”
“好吧,以后你就知道了。”
与张慧萍调侃了几句,就已离开图书馆。
……
西元2015年7月25日,天气,晴,心情,很好。
没想到,毕业之后却在图书馆与黄一凡又一次见面。
感觉真好。
黄一凡还是那个一直装呀装的大才子。
而我,还是那个害羞胆小的女孩儿。
不过,我也长大了。
我也不怎么害羞了,见到你,我还主动招起了招呼,不是么?
你说,未来说不定我可以当一个女博士。
女博士,之前从来没有想过。
但现在,我却觉得,当一个女博士挺好的。
至少,当我成为女博士再碰到你的时候,就不会那样害羞,就有资格与你肩并肩站在一起了。
黄一凡,是不是觉得我很傻,也很笨,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不过,不管了,傻也好,笨也好,我一定会成为女博士的。
我只希望,在我成为女博士的那一天,你还能在我的世界出现。
这只是一个小女孩的日记本。
日记本里有很多都是没什么重要的事情。
但是,这一页,对于某位女孩儿来说,却指引着她的未来。
小草,总会长大。
星光,也一直还在。
当它长成参天巨树,那时的星光,或许只为她一个人绽放。
;
硅谷大帝:
1984年,他创建了思科。
1985年,他创建了亚马逊和网景。
1988年,他创建了雅虎。
1989年,他创建了Google。
1990年,他创建了即时聊天软件ICQ。
1994年,他创建了YouTube。
1995年,他创建了Facebook。
2000年,好莱坞臣服!
2000年,苹果跪了。
在未来,他被称之为互联网之父;在未来,所有人都叫他硅谷大帝;在未来,他的财富超过比尔盖茨100倍。他就是一代传说——穿越人士!
我的手机有异能:
一代**丝陈然,得到了一个超级手机,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超级手机,各种APP,都有着不同的能力。
有了“我查查APP”:奇珍古玩、文物字画,我是神级鉴定师!惊心动魄的赌石?在我看来不过是一堆石头里捡翡翠而已。
有了“健康APP”:我就是站在医药界金字塔最顶尖的人物,能够从阎王爷的手中抢夺生命!
有了“商城APP”:可以用积分购买各种APP,可是获得积分好困难啊!
手机没电了,怎么办?积分换电量吧。
APP等级不够怎么办?积分去升级吧。
想购买别的APP获得别的功能怎么办?去赚积分换去吧。
我要积分!!!
微信摇一摇,会发布各种任务供你赚取积分哦……;
原来秋水是退休老教授呀。
吓死我了。
我还真以为,一个初中生就写出了大学之道。
不过,现在真相大白了。
只是,尽管如此。哪怕是退休老教授,能写出大学之道这样有哲理的文章,亦是文坛盛事。就是有些奇怪,这位退休老教授怎么会到他们青少年报写文章,而且,之前还写了上课小事。当初看了上课小事,还以为真的是初中生呢。但现在想想,估计是这位老先生的回忆录。
想了想,孙在安也有些理解。当今文人恶趣味太多了,有的以儿子身份写自己的,还有的变着身份写自己的,更有换笔名写一些恶趣味的作品打发时间的。想来,秋水老先生一定是换了笔名,这才写了几篇回忆录。只是后来被别人攻击,这才一怒写了大学之道。
得,不管秋水老先生心里怎么想,这位国之大家,一定得拜访拜访。
打定主意,孙在安便登入TT,给还在线上的黄一凡发了一条信息。
“凡尘老先生,您写的那篇大学之道,当真让学生受益非浅呀。”
此时,还在线上的黄一凡有一些吓了一跳。
“老先生?”
我怎么就成了老先生了?
好像记得,之前孙在安喊自己为先生的。这才几天不见,先生之前就加了一个老字?
自己很老吗?
不由得,黄一凡想起了这两天自己写的大学之道。
当初也算是傻了,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也为了反驳到别人,在一片专家学者攻击之下,居然拿出了前世经典大学,以大学之道里的德制,将这一些反驳之人尽数打趴。只是,当写完大学之道之后,黄一凡却显得有一些后悔。
大学,那可是前世四书之一,与论语,孟子,中庸一个地位。
哪怕是大学之道没有写完,亦显出其灿烂的价值。
这样的儒家经典,哪怕是放在任何地方,也能完全将人给灭杀。只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一篇大学之道出来之后,已然引起数十家重量级的报纸机构重视。像团组织的青年文艺,这是面像青年最具有权威的一份杂志,也是学术非常严谨的一份报刊。更不用说,代表华国,代表政府的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这一些。哪怕,很多人说看不懂像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这一些报纸。但是,你只要知道,只要有文章登上了这一些报纸,那就代表着国家与政府的意志。
虽然,哪怕这一些报纸杂志刊登之后,并没太多的人看到,但已经刊登了,那就完全不一样。
正如现在网上“彼岸”论坛当中的文学版块,就已经不断的在讨论大学之道。同时,很多一些高素质的精英,专家,学者,教育学大师,他们亦在猜测,这个秋水到底是什么人?甚至,已经有一些网友还说,什么时候有机会找到秋水老先生,去他们大学开个讲座什么的。
这换成是别人,固然YY无比。
可换做是黄一凡,以现在他的年龄以及身份,还真不好露面。
“呃,孙主编,您找我有事?”
脑海一转,黄一凡接受了老先生这个身份。毕竟,老先生比现在自己的身份,好得多吧。
而且,这也不会让人怀疑。
反正这就是一个马甲,只为了升级而已,暂时没有露面的想法,他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
“哦,是这样的。有件事想通知您,您的笔名秋水已经升级到了3星。”
“这么快,好像我只发表了几篇文章吧。而且,杂志上发表文章不是不能升级的吗?”
之前在半夜谈发了十几篇聊斋,愣是一星也还没升到。
这让黄一凡有一些奇怪,这个作家等级怎么这么怪?
“呵呵,看来凡尘老先生对于华国作家等级体系不太了解。我跟您解释一下吧。其实华国10星作家等级,明面上是有两个规定,一个是加入县市省作协,另一个是看出版销量。不过,对于一些学术型的大师,他们的作品如果要看销量的话,可能会低于畅销型作家。于是,在华国作家等级体系里面,他还有一个公式,这个公式将参考所发作品的文学价值,影响力度,所写作品文学价值越高,影响力度越高,作家等级也将越高。
您的那一篇大学之道,说实话,别说是3星,哪怕是4星,5星,6星,7星……都可以达到。只是秋水这个笔名这才刚刚出现,暂时还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光凭一篇大学之道,威力也有限。不过,我相信,随着大学之道文学价值逐步被大众认可,您的作家等级将越升越高……”
“原来是这样,不过,为什么我之前也在其他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等级还是升不起来呢?”
“您在哪家杂志上发表过?”
“一家小众型的杂志,销售量不大。”
“凡尘先生,这一些小型杂志并不计算在文学价值之例。当然,我并不是说你之前发表的文章没有太多文学价值。但因为这样的杂志太过于小型,而且,全国有太多太多小型杂志了,加之这一些杂志也没有太多的影响力,所以在这一些杂志上发表文章,大都时候是升级不了的。除非,您写出了一篇与大学之道同样出色,并且又被权威人士认可的文章。”
“哦,明白了。”
听到这里,黄一凡恍然大悟。
难怪在半夜谈上发表了聊斋,不说没有引起多大的影响,连作家等级也升不了。
而且,看起来,这样的作家等级体系也不见得所有人都能明白其中的规则。
也只有这一些专家,业内权威人士,才算是真正了解。
点了点头,此前这些天的努力,也算是稍微的找了一点福利。
虽然有一些犯傻,但好逮连升了3级。更为重要的,听孙在安的意思。大学之道随着他的价值慢慢得到体现,随着他被大众的接受程度,随着他的影响力不断增加,秋水的作家等级还会越来越高。
这简直是挂机升级呀。
黄一凡突然想起了游戏里面,挂机泡点升级。
不过,虽是这么想,黄一凡也意识到这里面隐藏着深深的危机。
金手指开得太大,虽然有着诺大的好处。但在好处出现之时,如果未来没有这个实力应对,恐怕也将会让自己陷入绝径。
就像大学之道,如此经典哲学,如果没有一定的内含与底蕴,未来自己露面被别人揭穿,那可真是丢人丢大发了。虽然,黄一凡并没有想让秋水这个笔名露面的想法。但未来的事情,谁能完全想到呢。再者说,哪怕不露面,当有人质疑大学之道的时候,也得有一定的底蕴反击。
而这一些底蕴,必然是对于儒,道,法,诸子百家各家之学的融会惯通。
诸子百家之学!!!
黄一凡感觉头皮有一些发麻,“这个逼,装得有些大。”
看来,未来生活有得忙了,别说诸子百家,哪怕是其中一家,就得让自己学个几年。
======
PS:书评大赛看来很火呀,不少读者都写了大段大段的书评,不过,好像大都数书评写的都是近期的大学之道。也可以换种写法嘛,小白就看到,有位小姑娘写了我为书狂的同人,写得那叫一个感人,深切,让人看了不禁热泪盈框。兄弟们,别让一位小姑娘比下去了。来来来,大家发挥脑力,可以写各种书评,创意,也可以写未来小说发展,或者写同人,外传。比如,你穿入我为书狂的世界,你要怎么样在文学上打败黄一凡……
;
人为贵。
将华国诸子百家的书籍带回,黄一凡正在学习曾子的文章。
就如这一篇“曾子天圆”中所述的一样,曾子曰,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阴阳之气各从其行则静矣。偏则风,俱则雪,交则电,乱则雾,和则雨。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一气之化也……
这种思想认为毛虫羽虫是阳气化生的,介虫、鳞虫是阴气化生的。人是倮生的,无羽毛鳞甲,乃是禀阴阳精气而生。这就明显的突出了“人为贵”的思想,其实,就是突出人是万物之灵,认为人才是天地间最大的存在。
因为曾子在儒家将“人为贵”思想无限拔高,曾子又被华国称之为圣人。
所谓的圣人,也就是与孔子一般的存在。
此外,华国后世诸多大儒,也在曾子的人为贵启发之下,又提出了正因为人是天地间最大的存在,所以,人不应该屈服于自然,而应该改变自然,让世界为我所用。这种思想更是提高了人类生产力,大为突出了人在自然界的重要地位。
没想到,这个世界没了孔子,没有孟子,没有老子……这一些人,却同样可以提出如此有哲理的经典。
黄一凡感叹的说道。
不过,想想也是。华国与前世的中国一样,同样有灿烂的五千年历史。从来就是历史造就英雄,而不是英雄造就历史。这一些哲人,这一些圣人,同样也是一样。在特殊的环境中,在特殊的世界里,同样可以产生经典至极的先贤哲理。
放下诸子百家之曾子,黄一凡打算消化一下这一些先贤哲理。
……
差点忘了,也不知道“江山”最近发书怎么样?
想起龙空指点江山在幻月发文,如今有一段时间过去,看看情况去。
想罢,黄一凡登陆龙的天空论坛。
一进论坛的闲话版,被设为精华的一条贴子吸引了黄一凡的注意。
“我就是流氓PK都市超神总结贴。”
该贴子评价:“小白文有没有出路,一直以来,龙空争论不休。而今天,终于可以做一个总结。
我就是流氓是新人作者“江山”发表的一部都市黑/.道小说,都市超神则是4级小神天堂鸟发布的一部都市异能类型作品。两部小说一个小白,一个稍微符合现在网络小说主流。开始之初,很多人都认为我就是流氓必败无疑。虽然,龙空在天下第一白个人魅力的带动之下,有不少支持我就是流氓的。但毕竟是新人作品,而且不是天下第一白亲自出手,这放在小说界,那就是天下第一白找了一个枪手在写,而且还是一个新人枪手。而另一部又是4级小神作品,不管是拼人气,拼关系,拼资源,我就是流氓都不可能比得过都市超神。
事实上,在开始的前两个星期,我就是流氓的确表现不如都市超神。只是,两个星期之后,我就是流氓终于发挥了他的潜力。在得到幻月签约推荐之后,一度冲到了新书榜第三的成绩,只在天堂鸟都市超神之下。
如果不是幻月突然之间来了一场与起点一模一样的删书举动,恐怕,我就是流氓超过天堂鸟的都市超神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尽管我就是流氓被删除了。但这一场战斗,我们已经看到了小白文的独特魅力。
小白文大有可为,这是天下第一白的话。
此前起点的小白文专题之所以失败,并不能说是小白文的失败,只能怪这一些人不会写。
最后,笔者总结。
或许天下第一白开创的小白文类型仍有很大的非议,但是,笔者想说的是,那些新人作者,那些想进入写作圈的朋友们。你们不仿在下笔写作的同时,多参考一下天下第一白的作品。同时,小白文的出现,也给无比残酷的写作之路,多了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子。”
该贴子之后,则是十几页的回贴。
顶,小白文就此崛起。
看来,我也去写一部小白文了。
天下第一白简直牛得一逼呀,随意指点别人几招,就将一位4级大神给灭了。
厉害,天下第一白,收徒吗?
狗屁,如果不是天堂鸟换了体裁,他才不会输。不,他现在还没有输呢。
滚吧,如果不是幻月删除了我就是流氓,你看天堂鸟输不输。
看来,幻月与起点一样,也开始大规模删书了,以后这种禁书是不能写了。
幻月删不删书我才不管,我只看到小白文要崛起了。
兄弟们,上,我们写小白文去。
大家别急,没看楼主说的吗,要写小白文,大家还是先研究一下天下第一白的小说吧,不然,大家写的小白文又像此前起点推出的小白文一样,无人问津。
说的也是,只是,天下第一白的小白文好像没有火的道理呀。
我也觉得,按理说,天下第一白的坏蛋也就文字浅白一些,对了,还有写的是黑社会,但现在黑社会也不能写,仅仅只是文字浅白,难道就能吸引读者,这恐怕不可能吧?
头痛,看来要写一部出色的小白文也是一大难事。
……
这场战斗也算是赢了。
看了贴子之后,黄一凡心里很是高兴,登上TT,点开白菜群。
此时,白菜群也是一片热闹。
流星:“江山,牛呀,连天堂鸟给也KO了,膜拜。”
桃子:“江山,给力,为我们这一些新人作者争了一口气。他喵的,那个天堂鸟,什么货,以为自己是4级小神就以为不起了吗,没事在龙空乱喷。现在好了吧,4级小神居然被一个1级作者也给PK了下去,他的脸算是丢尽了。”
不律:“是呀,这个天堂鸟真恶心。”
鸿蒙:“对,还有幻月,更恶心。眼见我就是流氓要超过天堂鸟的小说,居然删除了我就是流氓。而且,还拿什么开始大规模删书的话来忽悠。”
筱乾坤:“不过,幻月也确实大规模删书了,这会不会是一个巧合。”
果果狸:“不管是不是巧合,总之,幻月很恶心就是。”
江山:“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我哪有这么厉害,其实我只是给白大续写了而已。我正准备找白大指点下,我下一部书该怎么写。”
筱乾坤“唉,白大也不知道去哪了,最近几天都没上线。”
桃子:“是呀,龙空上也没看到白大发言。”
在大家讨论之余,黄一凡与往常一样,发了一个奸笑的表情,表示自己上线了。
专属表情一上场,群内惊呼起来。
“我靠,说曹操,曹操就到,白大,你终于上线了,等得你好辛苦。”
“白大,我爱你。”
“白大,你都好些天没上线了。”
“白大,教我们写小白文吧,我们拜师也行呀。”
“白大已经是我的师父,哪怕白大不收弟子,我也叫白大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