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小说 > 重生之我为书狂 > 全文阅读
重生之我为书狂txt下载

    他本是秋水先生一样的仙人。

    但今天,他下凡尘来了。

    不介绍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凡尘,一但将凡尘的资料全数打开之时,凡尘一出,却是瞬间吸引了一众人等的注意。

    “我了个去,没想到,华国除了秋水先生和那位天才黄一凡之外,还有一位凡尘。”

    “真是悲剧,之前我看过凡尘先生的作品的,可没想到,他还写了这么多。”

    “牡丹亭少女,聊斋,窦娥冤……厉害,这一些作品任何一部都是经典的不能再经典。”

    “我靠,原来是凡尘先生出场了。妹呀,早说嘛,早说我就支持现代诗研究协会了。”

    “我也这才看到,不管怎么说,支持凡尘先生。”

    “这么来看,我有一些对现代诗有一些信心了。”

    “我也有一些。凡尘先生本身的名气只在秋水先生之下,虽然媒体一直认为稍稍不如黄一凡,但我却认为凡尘比黄一凡厉害一些。最起码,从气质来说,我认为凡尘先生却是超过黄一凡。而且,凡尘先生以前写过不少古典文学作品,对于作品字词用句方面有很强大的功力。虽然现代诗不是古典文学,也不是古诗词,但想必,对于像凡尘先生这样的大家,一定可以创作出令我们眼前一亮的新诗。”

    “吼吼吼,兄弟们,我们的凡尘先生出场了,顶起,凡尘迷留。”

    “坑呀,凡尘大,我以为最近你跑哪去了,没想到,跑去燕大了呀。得,不说了,顶就一个字,让凡尘先生带领我们一起去领略不一样的现代诗吧。”

    凡尘虽然低调,但这几年写了一些作品却也积累了无数的粉丝。燕大仅仅只是将凡尘暴光了出来,本来一些对现代诗没有什么兴趣的朋友,便开始有了一些期待。

    ……

    “凡尘先生,看来我们成立的现代诗研究协会还是有比较多的人质疑的?”

    燕大现代诗研究协会成立之后,吾寿静这段时间与黄一凡联系比较密切。

    “现代诗发展一百多年没什么建树,加之又被秋水先生打残了,被质疑也是正常的。”

    黄一凡有些无奈。当年他只是想打击一下现代诗坛,没想到,现代诗坛被他打残了,现代诗歌也遭受了鱼池之秧。

    “嗯,秋水先生对于现代诗的影响实在是过于巨大。不知道未来对于现代诗的发展,您有什么看法?”

    “吾主任,你们有什么看法?”

    “我们最近几天开了一个会,认为现代诗之所以停步不前,没有什么发展,这与现代诗“诗体”的不成熟有关。所以,我们接下来打算完善现代诗诗体的机制。”

    “这个应该比较困难,现代诗是自由诗体,本身上没有一定的格式,强行规定一个格式,那么现代诗就不是现代诗了,而是五言七言古诗,这并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

    从理性上来说,黄一凡也认可现代诗最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这也是为什么现代诗虽然辉煌不及古诗,但却为什么是主流方向的原因。而且,现代人的交流方式已经越来越口语化,现代诗这种诗体也更方便现代人士的传播与交流。反之古诗体则比较书面,虽然韵味较足,但一个现代人没事总是在朋友前面念什么古诗,这风景也是够尴尬的。

    说简单一些。

    那就是,古诗体是用在书面上的,是读书时候读的,是用在较好正式场合之下的。而现代诗,不仅可以读,也可以用在平时大家口语化交流。

    “所以,我们准备从现代诗,物境,情境,意境三个境界当中着手。”

    “物境,情境,意境,这是秋水先生当年提出来的诗有三境?”

    “是的。”

    吾寿静点了点头:“秋水先生的诗有三境并没有对格式进行具体的限制,但却非常具体的总结了诗歌的特点。我认为,我们现代诗要继续发展,可以将秋水先生的诗有三境用到现代诗这一块,这也算是给我们现代诗增加理论基础。”

    “这个,有些不合适吧。”

    黄一凡有些尴尬。

    尴尬的并不是“诗有三境”是当年自己提出来的,尴尬的是,自己用凡尘这个笔名,竟然拿着秋水这个笔名的“诗有三境”去挑战秋水。更为尴尬的是,黄一凡却是知道。凡尘这个笔名是不如秋水这个笔名的,这也倒至最近几天哪怕暴光了自己凡尘加入现代诗阵营,但不少人等仍是质疑声一片。

    说明白一些,那就是,是凡尘厉害还是秋水厉害?

    秋水能将现代诗打残,但凡尘未必有拯救现代诗的本事。

    “的确是有一些不合适。”

    吾寿静也是有些脸红,拿秋水的理论放到现代诗身上,虽然这看起来也可以,但这也太令人尴尬了吧。

    “吾主任,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己总结出现代诗的规律。”

    “这个,太难。”

    吾寿静摇摇头。

    一方面,并不是吾寿静总结不出来。

    要总结现代诗的特点,这很好总结。可是,这总结出来的特点却并不能被他人记住,也未必被他人认可,远远达不到秋水所说的“诗有三境”这么牛叉。正如当两人分别讲解诗歌的特点的时候,没有诗有三境你必需说,诗歌有格式,韵律……之类的特点,最后说了几十分钟一大堆,别人听得还是一盘雾水。特别是对于普通人来说,鬼知道你所说的那些什么格式,韵律之类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如果直接说出诗有三境,那就简单许多了。

    而且,诗有三境一听起来就高大上,令人信服。

    “我倒是总结出了三点,虽然比不上秋水先生的诗有三境,但应该也还不错。”

    “哪三点?”

    “秋水先生说诗有三境,那么,我们就来个诗有三美。”

    “这个,这个,凡尘先生,别开玩笑啦。”

    诗有三境vs诗有三美虽然看起来很说得过去,但吾寿静却觉得,这是开玩笑。

    “我可没开玩笑。”

    “此三美,一为形美,二为音美,三为意美。整体就是,诗有三美,形美,音美,意美。”

    形美指的是诗歌的格式。

    自由诗虽然有自由奔放的特点,没有什么格式。但是,没格式也得在没格式之间遵守没有格式的美感,这叫形美。

    音美指的是诗歌的韵律。

    自由诗不讲究平仄,所以也不强求押韵。但是,哪怕现代诗没有这一些,现代诗仍要体现出诗歌的音色之美。

    意美指的是诗歌的意境。

    这就比较好理解了。自由诗不管怎么样,总之,既然是诗,那么,他就得写出意境来。没有诗境的诗他就不是诗,他就是白话。

    前世王昌龄对诗总结出了诗有三境。

    而前世的鲁迅先生,同样有说诗有三美。

    现代诗不是没有理论支撑吗,那么,诗有三美做为现代诗的理论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

    不过,光有理论支撑还不够。

    诗有三美的理论支撑并不能够让普通民众信服,反而,光有理论没有代表的诗作只会让他人认为是空口说白话。所以,在推出“诗有三美”理论基础之时,必需要有一首紧跟现代诗的代表作品出现。

    想罢,黄一凡又在文档上写了一首“雨巷”。

    这是前世诗人戴望舒的一首现代诗。当然,戴望舒这个人本身上并不是特别的知名,但是,因为这一首雨巷,戴望舒这个名字便足已让无数的人记住。

    ……

    燕大诗歌爱好群。

    “李师妹,我建议你还是往古诗方向研究吧,现代诗真的没有什么前途。”

    一位读博的燕大学子“唐昊”向读研的学子“李凌云”说道:“你看看现在网上流行的现代诗,这哪是什么现代诗呀,分明是废话诗,口水诗。”

    “谢谢唐师兄的建议,这只是他人曲解了现代诗而已,废话诗与口水诗只是那些不了解现代诗的人写出来的作品,做不得数。就像打油诗一样,估计网上写打油诗的比写现代诗的人多了无数倍,但我们并没有因为打油诗的出现,就此怀疑古诗的经典。”

    “李师妹,话可不能这样说。打油诗只不过是一些人的恶搞,但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古诗体的经典。可问题是现代诗并没有什么经典的作品问世,业内专家有评价,现代诗是一种不成熟的诗体。其实说白了,李师妹,你再怎么研究现代诗也是白费呀。”

    说到这里,唐昊的眼里充满着对于现代诗的不屑。当然,他之所以这么说,也并不是真想对李凌云有什么建议,这只不过是她的泡妞手段而已。李凌云可是燕大的校花,还是燕大的才女。若是能拿下这位校花,想想都让人激动呀。

    不过,唐昊似乎用错了方法,对于一直心向现代诗的李凌云来说,现代诗就是她的生命。她始终相信,现代诗一定会有成熟的那一天。

    “多谢唐师兄关心,我想,我已经考虑清楚了。”

    对于唐昊的心思,李凌云并不是不知道。不过,她倒是对于唐昊不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原因不是唐昊没有才华。恰恰相反,唐昊在燕大也算是小有名气。可是,她却不喜欢唐昊这种自以为有才华,就此便自作多情的认为自己很有魅力能迷倒所有的女生德性。

    “好吧,我只是小小的建议而已。因为,如果你一直将现代诗当作是自己的研究方向,那么,在考博方面可能没有太好的导师选择。你要知道,国内并没有哪位对现代诗有特别研究的大师。甚至,这可能影响到你考博。不过,既然你已经考虑清楚了,我也不再多说。”

    做为泡妞高手的唐昊自然知道分寸,小小建议之后,他便不再死缠烂打。

    “嘿,唐昊,我就说你没戏吧。”

    此时,同宿舍的舍友却是拍了拍唐昊,鄙视的说了一句。

    “什么没戏,我这才刚开始呢。放心了,我一定可以拿下此女。”

    “行,我等着。不过,我感觉你应该投其所好,说不定更容易一些。”

    “你是让我也去研究现代诗或者写现代诗吗?”

    唐昊质疑的问道:“叫我去写这种无病呻.吟的现代诗,还不如杀了我。”

    “唉,你呀你,我们燕大刚成立了一个现代诗研究协会,做为燕大的学子你竟然不去支持一下。”

    “一码归一码,我虽然是燕大的学生,但我也不能无脑什么也支持吧。”

    “那行,反正我是对那位凡尘比较期待。”

    “我看你还是别期待了,那个凡尘也不见得能写出什么像样的现代诗。”

    “这可不一定。”

    舍友摇摇头,你看,最近凡尘就抛出了一个“诗有三美”的现代诗理论,我觉得很有意思。

    “诗有三美?”

    “形美,音美,意美,就叫做诗有三美。形指的是现代诗的格式,音指的是现代诗的韵律,意指的是现代诗的意境,怎么样,凡尘先生对于现代诗的总结够可以吧。”

    “说得有些道理,不过,理论说得好,没有一首像样的现代诗就等于吹牛。那个凡尘我也佩服,但佩服不等于无脑的相信他什么也能做到。”

    “那既然如此,你来看看这一首现代诗。”

    “雨巷?”

    看着燕大现代诗研究协会发出来的最新资料,唐昊有一些不解。

    “对,这是凡尘先生最新写出来的现代诗,你来评评。”

    “哦,是么,我倒还真想评评。”

    现代诗唐昊打骨子里看不起,特别是出了废话诗,口水诗之后,唐昊就更瞧不起现代诗了。哪怕就是知名作家凡尘执笔的现代诗,唐昊也认为写不出一个所以然来。除非,凡尘能达到秋水先生的水准。可是,若达到秋水先生的水准,他又不会写这一些没什么意义的现代诗了。

    从舍友手中拿过资料,唐昊看了起来。

    雨巷。

    这是凡尘最新写的一首现代诗,而且,在这一首诗的边上还印有一幅插图。

    插图上画着一位女孩漫步在雨中的巷子里。

    “呵,还配上了插图,以为这样就能显得更有意境了吗?”

    高明的诗作不需要这一些,哪怕仅仅只是一句话,一个词都是无尽的回味。

    似乎有一些看不起这种低级的作法,唐昊汕汕的笑了笑。

    不过,不管怎么样,内容还是要看看的。

    往下看去。

    这是第一句。

    什么意思?

    莫明其妙。

    现代诗还说是什么现代诗,这字词倒是挺现代的,但怎么看不懂?

    一边看,唐昊一边吐槽。

    这是第二句。

    看了第二句之后,唐昊却是明白了这一首诗的意思。

    原来,第一句与第二句其实是一句话,只不过这一句话被可恨的作者折分了成了两句。

    这般手段更是让唐昊不屑。他不禁想起此前不久看到的几篇关于现代诗的的笑话,有人说,其实写现代诗很简单,你不必写什么废话诗,也不必写什么口水诗,虽然这一些诗写起来也挺简单的。你只要将你的一句话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短句子,那么,你说的话便是现代诗了。

    很显然,唐昊便认为这也是作者恶意为之的。

    这般想后,唐昊都有一些不想继续看下去了。他觉得,如果凡尘先生的现代诗功力也仅仅只是这,那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了。只是,到底只是看了一两句就不看,未免有一些过意不去。再者,唐昊身为燕大的博士生,平时写文章的时候也一向比较严谨。只是看了一个开头就去评价一部作品的好坏,似乎并不是一个好的作风。为此,唐昊便准备看完全篇。

    反正诗嘛,就那么几句话,只要扫一眼就可以看完的,也不要太多的时间。

    接着看下去。

    “咦……”

    读到这里,唐昊突然感觉这一首诗有一些不一样了。

    不一样的倒不是这里面有哪一句话震撼了唐昊,恰恰相反,这一首诗从第一句到现在,都是看起来普普通通,现代的不能再现代,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可是,也不知道什么,读着读着,唐昊却感觉读出了诗味。

    怎么会这样?

    现代诗也有诗味?

    哪怕此之前秋水先生写的一代人以及死水,虽然唐昊也觉得经典,但是,他却并不觉得这两首诗有什么诗味。而之所以经典,只不过是因为这两首诗的意义比较震撼人而已。所以,一直以来唐昊都不承认秋水先生写的那两首诗是什么现代诗。可是,这一首如此普通的雨巷,他却是读出了古诗词的感觉。

    这实在是太让人奇怪。

    可是,唐昊尽管奇怪,但一时半会他却并不知道原因。

    继续读下去。

    当继续读下去时,赫然之间,唐昊却是发现,这一首诗已经俘虏了他的内心。

    ...--(

    现代诗又称之为新诗,白话诗,是民国时期的产物。为此,很多诗人借诗言志,经常在诗里面表达对于社会,对于整个国家的看法。于是,大凡那个时期写的作品,不少诗歌评论家都会指出,诗歌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等等。

    而雨巷同样也是如此。

    在前世这一首诗歌也被评论为诗人大革命失败,内心郁闷彷徨的心情。

    但黄一凡却认为,这样的评价实在是过于解读。就像当年鲁迅先生摸了摸鼻子一样,认为这是当时黑暗社会笼罩之类。但其实,在黄一凡看来,雨巷就是雨巷,强加上那些革命,那些时代背景只会令这首雨巷过于单调。

    好在,现在的雨巷不再是当时民国时期为背景。现在的雨巷,他就是一首单纯的诗歌。

    既然是单纯的诗歌,那么,他就应该用艺术性的评价去解读。

    不过,现在不需要黄一凡去解读了。

    因为,在这一个经典现代诗如此缺乏的时代,雨巷在整个新诗歌坛炸起了一道惊雷。

    “凡尘果然不愧是大师手笔,一首雨巷,我算是拜服了。”

    “牛叉,实在是牛叉。我原本以为现代诗就要消失了,我原以为现代诗根本没必要出现。但看了凡尘先生这一首雨巷之后,我才明白,现代诗还真有必要存在。”

    “哈哈哈,果然,现代诗给我的味道就是与唐诗宋词不一样。凡尘先生这一首现代诗让我倍加亲切,这才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

    “对,对对,谁说现代诗不成熟的,来看看雨巷吧,他会让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现代诗。”

    秋水先生当年一句杀尽诗坛百万兵,现代诗坛就此灭亡。但现代诗坛灭是灭亡了,可那些喜欢现代诗的人儿,却是从来没有消失。当这一首雨巷出现之后,现代诗爱好者简直就像看到了新诗发展的一盏明灯。

    “哎呀,感慨这么多,还是让我来解读一下雨巷这一首诗的经典之处吧。”

    一首诗怎么样,光是个人品味可能很难说得清楚。

    何况,新生的现代诗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必需让那些对现代诗不感兴趣的读者信服。

    如何令他们信服,这便可以从诗歌鉴赏当中找到答案。

    有现代诗发烧友很快就将自己的鉴赏发到了网上。这位发烧友表示,评价一首诗好不好,普通人或许难于找到一个比较标准的答案。其实,评价一首诗怎么样,我们普通读者内心已经有答案。这个答案,那就是,诗要有诗味,要像诗。

    要像诗大家都知道,就是说的是这首诗歌应该写出来像一首诗歌。如果不像,那么,这样的诗歌就不是诗歌,他是句子,或者只是一句话。秋水先生写的现代诗两首这么经典为什么大家都不说他写的是现代诗,因为不管是死水还是一代人读者来都不怎么像诗。虽然他也可以归类到现代诗当中,甚至还可以评价为现代诗的经典之处。

    这只是其一。

    其二,评价一首诗算不算好诗,还得符合有没有诗味。

    什么叫诗味?

    就是要有诗歌的味道。

    就像我们读唐诗宋词一样,我们一读,朗朗的诗味便出来了。这样的诗才算是好诗,这样的诗才是经典的诗。反之,如果没有诗味的诗,哪怕写得再像诗也不能称之为好诗。我们可以拿打油诗来举例,很多打油诗写得完全与古诗一模一样,但只要我们读一读这一些打油诗,我们就知道这样的打油诗并不能算是好诗,甚至不能算是诗。

    另外,我们借此还可以分析废话诗与口水诗。废话诗与口水诗哪怕写得再像现代诗,但他们没有诗的感觉,没有诗的味道。所以,废话诗与口水诗便不能算作是现代诗。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便知道了雨巷这一首诗为什么称之为好诗,就是因为,雨巷不仅写得太像诗了,而且读起来也是散发出浓浓的诗歌味道。所以,当雨巷这一首诗写出来之后,哪怕不了解现代诗,不知道怎么评价现代诗的,他们也知道这一首诗写得实在是太好太好了。

    这便是经典的魅力。

    这位现代诗发烧友的解读可谓说得很有道理,虽然他一个字也没有说雨巷这一首诗哪里写得好,哪个句子很独特之类。但是,通过“诗应该像诗,诗歌应该要有诗味”这两个浅显易懂的特点,一下子便让无数的人初步的掌握了评价诗歌的方法。

    对应的,当他们看完这一篇解读之后回头再看一遍雨巷,则越是发现雨巷写得完美。

    不过,雨巷又何止这么简单?

    在这位现代诗发烧友对雨巷进行解读之后,另一位现代诗歌爱好者也来了一个解读。

    [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这是秋水先生说的,诗有三美,形美,音美,意美,这是凡尘先生说的。那么,我们就来重点谈一谈雨巷这一首诗的三美。

    其一,形美。

    现代诗的形表现的是字词,文字的格式。《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整个诗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而又大体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每节押的两次到三次,从头至尾没有换韵。这种诗歌写作未遵循一定的格式,在此前也从来没有人用过。但是,这种自由奔放的诗体,其内在的形体却是让我们眼前一亮。

    其二:音美。

    可能,雨巷给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一首诗的音美。几乎所有读过凡尘先生这一首诗的朋友,可能心下间都会生出一句。这哪里是什么现代诗呀,分明是一首旋律动听的歌曲。

    是的,诗其实与歌是不分的。诗歌诗歌,好的诗可以如歌曲一样美丽,但好的歌却未必能称之为诗。而我们探究当中发现,真正让雨巷这一首诗表现出来的音乐之美,则是诗人很是聪明的对于某些韵脚的重复使用。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人的心头。

    音色之美,不经意间便流露了出来。//(

    诗有三美,形美,音美,意美。

    雨巷已经做到了三美当中的两美。

    不少读者一边看着解读,一边再细细的品味着这一首诗。

    只是,当看到一半的时候,这位现代诗发烧友却是没有继续写下去了。

    “什么情况,意美在哪呢?”

    “大神,求分析雨巷的意美。”

    “是呀,快分析意美呀,赶紧,挺急的,在线等。”

    一众读者不时催促起来。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这位发烧友这才回话:“抱歉,雨巷的意境写的实在是太经典太经典了,刚才我在整理语言,我怕我分析的不好,不能将雨巷的意美给写出来。”

    “我草,看起来接下来的解读要吊炸天了?”

    “期待,期待中。”

    形美,音美已然美不胜收,此时的意美,一众读了雨巷的朋友更是不时刷新,只希望那位大神能尽快将雨巷的意美给分析解读出来。

    十几分钟之后,在一众人士的刷新之下,雨巷的意美终于出现。

    [为什么说雨巷经典,最为关键的便是雨巷的意境。我们还是先从第一节诗歌来分析,诗开头点明了诗的主旨是抒写诗人追寻的“希望”。被蒙蒙细雨笼罩的“雨巷”“悠长、悠长”,没有尽头,暗示希望的迷蒙渺茫。“独自”、“寂寥”暗示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彷徨。希望是什么?希望是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那么,这“姑娘”是谁?诗人心目中的“姑娘”结着什么样的愁怨?这是写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吗?这是写诗人对爱情的渴盼吗?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凡尘先生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忧愁惆怅。她愁什么?莫非是忧愁那负心的夫君,莫非是想望如意的郎君?也许是,也许都不是。]

    [经典的在第三节,这丁香一样的姑娘,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了。她“像我一样,像我一样”,读到这里,我们恍然有所领悟:原来这丁香姑娘就是“我”,“我”就是这丁香姑娘,我也有姑娘一样的美丽,也有姑娘一样的高洁,也有姑娘一样的忧愁。彼心即我心,姑娘就是“我”的心。姑娘是我的心上人?姑娘是我的追求和理想的化身?也许是,也许都不是。]

    一二三节从开始说有一位丁香的姑娘,再到醒悟原来我才是这个丁香姑娘,一众读者整个人都有一些看呆了。他们好像看懂了这一首诗的分析,他们也好像没有看懂这一首诗。但是,不管有没有看懂,正如这位现代诗发烧友说的一样,雨巷所表达的感情其实就是蒙胧不清的,也许是,也许不是。做为读者,你即可以理解是,也可以理解不是。而不管你理解是还是理解不是,雨巷这一首诗都能给你如此完美的意境。

    这便是雨巷意美的高明之处。

    而也在这时,不少支持凡尘的书迷却是终于明白为什么凡尘此前一直写言情小说写得这么虐了。妈的,这首“雨巷”也许是,也许都不是的纠结心情,不正是凡尘先生真实写照吗?

    ……

    “凡尘先生,佩服,您写的这首雨巷当真是经典。”

    燕大中文系主任吾寿静却是向黄一凡发了一条信息:“你的这一首雨巷一出,可谓是给我们现代诗证名了。”

    吾寿静平时打字较慢,但这会儿激动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的打字竟然变得飞快起来。只是,对于吾寿静发过来的信息,黄一凡却是眉头一皱,“唉,吾主任,有一些失败。”

    “失败?”

    吾寿静不明白黄一凡这是什么意思?

    哪里失败了?

    雨巷已经写得经典的不能再经典了,看看网上那些解读评论,以及支持的声音就知道,雨巷不仅写得不错,甚至,不少人还认为雨巷开辟了“新诗“的一个纪元。当然,这虽然说的有一些夸张,但是,吾寿静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夸张。

    只是,这只是吾寿静的看法,在黄一凡眼中,他却有一些后悔选择雨巷了。

    承然,雨巷写的是不错,写得也很经典,特别是其中的意境更是让人回味,这种朦胧美也是黄一凡一直喜欢的。可是,当发出来之后,黄一凡却是知道了。雨巷不错归不错,但只是少部人支持者的喜欢,对于大众来说,他们却未必喜欢。

    这放在前世也一样。

    虽然雨巷是一首经典的现代诗,但是,若说这一首诗的名气,却并不是那么高。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很多人并不能完全看懂这一首诗,或者是不能完全欣赏这一首诗。

    当然,你会说,这一首诗有人在解读,有人给出了鉴赏,看了鉴赏之后就能读懂了。但是,对于普通人等人说,他们只会选择第一眼喜欢的。对于那些一眼看上去没兴趣的,你要他去看这首诗歌的解读,那当真是强人所难。

    以至于,现在的雨巷这一首诗就有一些像叫好不叫座的电影一样。

    叫好的意思是写得实在是太好了。

    不叫座的原因,正是因为写得太好了,所以看不懂。

    这真是一个悲具。

    “凡尘先生,怎么会是失败呢,这首诗写得很好呀。”

    “世界上很好的诗太多了,但很好只是很好而已,并不能瞬间被人记住。”

    “这个,凡尘先生,现代诗毕竟还不成熟,大众也并不是特别喜欢这一个类型。等现代诗再发展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读者,我想,雨巷便能传至整个华国了。”

    吾寿静明白了黄一凡的意思。只是,对于他来说,他对于雨巷能取得的成绩已经很满意了。

    “不,这与现代诗成不成熟无关,最重要的还是因为雨巷这一首诗不具有广泛的传播度。或者说,雨巷这一首诗其实还不够经典。”

    “这还不够经典,那凡尘先生,您的意思是?”

    “所以,我准备再写一首。”

    “再写一首?”

    “是的,写一首读者一听,甚至哪怕不是读者,只是随便一位朋友听了那么一句,他便能记住,并且流传出去的诗作。”

    “凡尘先生,我觉得,您不必这么急,要一下子流传至整个华国的诗作也不是一下子说写出来就能写出来的。毕竟,这样的诗作难度比较大。”

    “没有太多难度,我已经写好了。”

    “啊,写好了?”

    吾寿静有些不敢相信。

    “是的,写好了。”

    黄一凡点头,将刚才写好的一首诗发了过去:“吾主任,您看一下这一首诗能不能传播至整个华国。”

    这首诗的名字,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兄弟们,不得了,不得了,凡尘又写了一首诗啦。”

    “哥们,要这么激动做什么,不就是一首现代诗嘛。况且,前几天你已经说了凡尘写的一首诗。叫什么雨巷是不是,对,就是雨巷。不过,说了怕你不高兴。这一首雨巷我看了之后,当真没有什么感觉。”

    “是呀,我也一样。虽然看起来这一首雨巷并没有如此前一些现代诗一样的无病呻.吟,但在我眼里感觉也一样。至今为止,我也不明白雨巷说的是什么?要我说呀,凡尘有才是有才,但研究的方向出了问题。他写的古诗体就很好,没事写什么现代诗呀。看看人家黄一凡,知道为什么凡尘的名气不如黄一凡吗,就是因为凡尘没事动不动就写这一些小众的东西。”

    “哈哈哈,英雄所见略同呀。凡尘虽然写的一些作品都很经典,但这一些经典,不好意思,我们还真感受不到。或许是我们欣赏水平有限吧,但如果凡尘仍是这样。我想,他一辈子也超不过黄一凡。”

    “日,你们这一些丫的就是目光短浅。人家凡尘大的想法又怎会和你们的一样,行,你们不是说雨巷写得很一般嘛。虽然我也很想说你们欣赏水平有问题,但算了,不说了,现在我再给你们读一首凡尘写的诗。”

    “什么诗?”

    “面朝大海,春暖天花。”

    如果说雨巷写得很好,但是,因为他的复杂性,所以,哪怕是写得很好也有很多人不喜欢。那么,这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弥补了雨巷所有的不足。

    正如这一首诗写的一样。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这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所有人都读得懂。不但读得懂,而且,所有的读者只要是看了一眼,便知道这一首诗的意思。而且,这又不仅仅是只知道意思这么简单。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从这一句当中似乎可以感触到这一句诗背后的意境。

    这个世界最令人梦想的有两个。

    一个是诗,另一个是远方。

    只是远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去的地方。

    哪怕去了,还有比远方更远的远方。

    所以,远方是一个无尽的地方,你根本不可能到达。

    既然无法达到我们心中期待的远方,那么,如果能读到一首好诗也是最美好的事情。

    唐诗宋词元曲这一些古诗,无数的朋友们早就已经读够了。哪怕是有一些没有读过的,但当这一些诗出现在自己眼前之时,人们也已经不会有那么的激动。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属于古人的诗,这是属于古人的那个世界。属于现代人的诗,属于现代人的梦想在哪呢?

    以前,人们将这一个希望寄于在现代诗当中。

    因为只有各种各样的现代诗才能完全的满足人们对于现代诗歌的期待。

    只是可惜,此前现代诗实在是给人太多的遗憾。

    但今天,遗憾或许就要结束。

    一首给予人们无数期待的诗,却是已经出现。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这一句充满诗意的句子出现之后,下面则是一句更为有诗意的回答。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为什么从明天开始就能做一个幸福的人,因为,明天自己就要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了。

    此中不管是喂马,还是劈柴,这一些看起来很是粗糙的活儿,在诗人字眼里却是无尽的诗化。更不用说,最后一句本来就已经无比诗化的周游世界,更是给无数读者带来强烈的回响。

    读这一首诗,不仅感受到了这一首诗美妙的意境。更为难得的是,在这一首诗的带领之下,好像所有人都已经开始了周游世界。

    对,他们已经去了远方。

    当然,这一首诗的经典又何止是开头这两句。可以说,这一首诗几乎每一句话,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哪怕看起来无比的普通,但却无比的充满诗意。仿佛,这一首诗以生俱来就有诗歌一切的特性一般。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幸福的闪电可以告诉每一个人,一首经典的句子,同样可以如闪电一样瞬间穿破万里云霄,到达地球上每一个角落。

    而在他们读了这一首诗之后,他们记住了有这么一首现代诗。

    他们记住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他们记住了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

    “爷爷,我给您读一首诗吧。”

    一位读初中的小姑娘对着正在“喂马”的爷爷说道。

    “乖孙女,爷爷小学没毕业呢,听不懂你们学的诗。”

    爷爷停了下来,笑咪咪的对自己的孙女说道。

    “没事,爷爷,这一首诗您一定听得懂。”

    “真的吗,那好,乖孙女,你给我读来听听。”

    “嗯。”

    小姑娘重重的点了点头,然后从兜里拿出了一张白纸。

    白纸上写着十几行字,这是今天中午小姑娘摘抄下来的。

    看着爷爷喂马的动作,小姑娘读起了这一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爷爷半咪着眼,听着孙女给自己读诗。

    这一句话,他似乎听懂了。

    做一个幸福的人。

    自己已经年过60,上还有老母亲,下有一儿一女,还有一个乖孙女,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幸福。

    小姑娘的声音并不大,但却清晰没有一点杂质。带着还稍显稚嫩的声音,小姑娘继续读下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听到这里,爷爷半咪着眼睛的神情突然一闪。

    喂马,劈柴,这不是自己一直做的事情吗?

    这种感觉,令爷爷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当中。

    他感觉这个世界变得很奇妙,他感觉乖孙女读来的诗似乎与别的诗不一样。这一首诗写得很简单,但简单却充满着一种令人愉快的意境。只要是听上那么一句,整个人却是一片安详。

    爷爷是信奉佛教的。

    每到初一十五,爷爷必诚心礼佛。

    很多人问爷爷为什么这么信佛,佛真的存在吗?

    爷爷都是不回答。

    但是,在爷爷心中,他却是知道。佛有没有他不知道,他知道的是,当他信佛的时候,他能让自己感觉非常的平静,让自己无比的舒畅。

    只是,爷爷怎么也没有想到。

    在自己没有礼佛的时候,仅仅只是听了乖孙女读出来的诗,自己的内心也是一片的温暖。

    这时,阳光直射过来,照射在爷爷安详的脸上。

    小姑娘看着爷爷安静详和的样子,眼睛却是有一些痴了。

    这是她十几年来看到的爷爷最为满足,最为幸福的样子。\\(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历来经典的诗必然有经典的绝句。

    所谓的绝句,那就是最为经典的一句话。

    雨巷的确是写得很经典,但雨巷并没有绝句。而面朝大海,春暖开花,则处处是绝句。

    不管是这一首诗的名字,还是这一首诗的第一句话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还是第二句,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更或是关心粮食与蔬菜,几乎与那一些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诗绝句一样,瞬间传播至了每个人的心底。

    无数读者在读到这一首诗的时候,都是忍不住激动的与无数的诗歌爱好者讨论起来。

    “兄弟们,你们最喜欢这一首诗的哪一句,我最喜欢的是第一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哈哈哈,我现在已经将这一句当成了我的个人签名。”

    “第一句虽然经典,但我更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哎,你们呀,眼光就这么狭窄,难道你们没觉得最后几句才是最为经典,也是最为有意境的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顶楼上的,后面这几句确实写得非常漂亮。”

    “哈哈哈,别争啦,这一首诗其实从名字到最后的每一句都是经典的不能再经典。”

    “我算是服了。此前几天有人说凡尘大写的雨巷太过于复杂,看不懂。现在好了,一首比之雨巷更为简单,但却更为经典的诗出现了。妹的,这样的才华,想一想都要头痛。坑爹呐,上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不将这样的才华赐于我。”

    “做梦估计就有了。”

    “楼上的楼上,别喊苍天了。苍天其实对你够好了,因为,如果不好,你恐怕一辈子也无法欣赏到像面朝大海这样经典的诗。”

    其实上面说错了。参与讨论的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原来的现代诗爱好者。在这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下,那些原来不喜欢现代诗,甚至对诗歌没感觉的朋友,也加入了这一首诗的大讨论当中。

    一时之间,原本被秋水先生打残的现代诗,却是再一次恢复了生机。

    不过,关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首诗的解读,却在此时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第一批对于这一首诗解读的,是大众读者。

    与这一首诗的题目一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基本上大部分的读者都认为,这是一首治愈温暖的诗歌。读了这一首诗之后,整个人都感觉暖洋洋的,被温暖所笼罩。同时,读了这一首诗之后也感觉这个世界变得更为美好。

    只是,对于某一些研究者来说,他们却是有不同的答案。

    一位id叫做“温顺的野猪”却是发表了一则贴子表示:“很多人都说这首诗是最为温暖,最为给人希望的诗。但是,在我看来,恰恰相反,这一首诗却是最不温暖,最没有希望的诗。别急着反驳我,请听我解释。

    这首诗的第一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不少人觉得,这句话写得很经典。当然,我也认为很经典。但是,经典是经典,我们还是来分析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吧。或许有人会说,这句话已经写得很明白了,还要分析吗。不就是,从明天开始,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吗?是的,这句话就是这样。但是,我却不经想问,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而不是从今天开始?

    古诗有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句话说的是让我们珍惜时间,活在当下。诗人明显知道这个道理。可是,为什么他还要说明天。其实,一切并不困难。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说的是永远到不了的时间是哪一天,答案就是明天。于是,从明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也就变成了明天只不过是诗人的假想。也许是明天,也许是将来,也许是未来……

    如果说“明天”给了我们一个不妙的信号,那么,另一句,从明天起,给每一个亲人通信,则更为的不妙了。试想一下,平时我们怎么会想到给每一位亲人通信呢?而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必需给每一位亲人通信,这一天又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陌生人我也祝福你,最后,当诗人祝福了所有陌生人一遍之后诗人做什么了呢?诗人仍然情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以前听人说,诗人的世界是孤独的,寂寞的,因为我们大家都不可能能读懂诗人的内心。此之前也觉得这句话有道理,但具体是什么原因,一直无从得知。但是,在这一首诗之后,我想,我已经能够明白为何诗人孤独寂寞了。”

    一种是温暖与希望。

    另一种却是绝然相反的孤独寂寞。

    两种解读相互碰撞之下,却是激起了无数的浪花。

    “我草,面朝大海明明给予我们的是温暖与祝福,他喵的谁说的是孤独寂寞?”

    “我只能说楼主小白,连首诗都看不懂。”

    “好像你就是大师了,你们比凡尘大还了解这一首诗?”

    “你看得懂就看得懂,看不懂就算了。”

    “莫装逼,装逼招雷劈。”

    两种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

    没奈何,两方阵营便一至强烈要求凡尘先生对于这一首诗进行解读。

    只是,让黄一凡进行解读,他又哪里愿意呢。

    事实上,前世这一首诗写出之后,“海子”就自杀了。

    说实在,这一首诗真实的意境,也的确如第二种说法一样,这并不是一首温暖希望的歌。这反而说的是诗人的独孤,寂寞。再联想到这一首地诗写出之后的二个月内海子就已自杀,这一首诗看起来也更像是海子与众人的道别。

    正如诗里所写的,从明天开始,跟每一位亲人通信。陌生人,我也要祝福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特意这么做。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海子可能已经做好了道别的准备。所以,在“海子”临走之前,他要向所有人问好。

    但如果要让黄一凡解释这一些,黄一凡却并不愿意。

    心里面,他更想看到的是这一首诗给人更多的温暖,而不是孤独与寂寞。

    所以,黄一凡一个字也没有说。

    正如雨巷一样。

    你理解成这样也可以。

    你理解成另外一层意思也可以。

    面朝大海理解成希望与温暖看上去很美。

    面朝大海理解成这是诗人临别时的遗言也或许能给别人更多的启发。

    但不管大家将这一首诗理解成什么样,现代诗却是真正的起来了。(~^~)}()

    “凡尘先生,谢谢您,真是太感谢您了。”

    燕大中文系主任吾寿静看着最近几天国内先后成立的100多家现代诗研究团体,以及网上突然出现的几百万现代诗诗迷,一时之间,却是激动的热泪盈框。

    大师果然就是大师,仅仅凭着区区两手现代诗,就将跌入于泥潭的现代诗给拉了上来。这份功力,想想都令人恐怖。虽然现在现代诗仍是不成熟,虽然现在现代诗仍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是,吾寿静相信,现代诗的步伐已经起来了,未来只等现代诗开花结果就是了。

    当然,更为主要的还是凡尘以加入燕大的身份发表的这几首现代诗,却是给他们燕大增加了无数的学术暴光度。吾寿静很人信心,最新一年的高校排名他们燕大一定可以重夺第一。

    “对了,凡尘先生,现在现代诗的热情已经被您给激发了出来。您最近还有没有再写其他的现代诗,一块发出来,正好给火热的现代诗添一把火。”

    内心激动,吾寿静再一次向黄一凡约诗。

    “这个……有倒是有。”

    看到吾寿静发过来的信息,黄一凡有一些迟疑:“就是这一些诗可能会引起一些其他的反响。”

    “反响?”

    吾寿静有一些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过了一会,却是保证的说道:“凡尘先生,您放心,我们相信您的水平。而且,现代诗也需要全面的让所有民众接受,能引起什么轰动却是再好不过。”

    “既然这样,那行,行,晚上我会登陆燕*bs,将最近我写的几首现代诗发出去。”

    “好的,期待中。”

    结束与吾寿静的谈话,黄一凡却是打开文档,准备再写几首现代诗。

    其实,黄一凡脑海里有着太多太多的现代诗了。别说其他,光是民国时期就有一大堆的现代诗值得黄一凡去写。只是,对于那一些现代诗,黄一凡其实并不是特别想写。不想写不是因为这一些诗不够好。事实上,民国时期的不少现代诗诗人的作品还是非常不错的,只是,这一些现代诗不错归不错,但黄一凡总感觉太过于平淡。

    如雨巷的优怨。

    春暖花开的祝福。

    意境美则美于,但却没有太多激情。

    这样的诗只能让大家在平静的时候阅读,或者喝茶的时候品读。

    新生的现代诗极需要人气。

    新生的现代诗极需要一切人等的认可

    新生的现代诗需要无数的关注度。

    所以,仅仅只靠这一些略有一些平淡的现代诗似乎力量不够。或者说也不是力量不够,而是,一下子这一些诗不能爆发出他应有的力量。他可能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散发出别样的光彩。

    只是,黄一凡却没有这个时间。

    如今自己好不容易将现代诗拉出了泥潭,更应该快刀斩乱麻,让现代诗直接打入现代人的生活文化当中,这才是最佳的策略。

    于是,黄一凡想到了一位很有个性的诗人——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是前世西/藏著名的诗人,也是西/藏著名的政治人物。

    关于仓央嘉措的一生,有着太多的神话。历史记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

    也就是说,其实仓央嘉措就是西/藏传说中的活佛。

    只是可惜,仓央嘉措虽然身为西/藏人民的活佛,却受到了无数的约制。

    在布达拉宫,小时的仓央嘉措受到严格监督学经修道,他常走出庭院散心,而那些年老的经师则亦步亦趋地跟随着他,恳求他继续学经,生怕被第巴责骂。仓央嘉措出身红/教家庭,红/教教规并不禁止僧侣娶妻生子,而黄/教则严禁僧侣接近女色,更不能结婚成家。对于种种清规戒律繁文缛节,仓央嘉措难以适应。

    仓央嘉措虽有活佛之名,却并无实权。第巴独掌大权已久,活佛只能作为傀儡存在。生活上遭到禁锢,政治上受人摆布,仓央嘉措内心抑郁,索性纵情声色,这既出于他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也是他对强加的戒律和权谋的故意反叛。据传说记载,他一到晚上就化名一个叫“唐桑旺布”的人,以贵族公子的身份,流连于拉/萨街头的酒家、民居,再后来,竟“身穿绸缎便装,手戴戒指,头蓄长发,醉心于歌舞游宴,夜宿于宫外女子之家。

    也正是这一段时间,仓央嘉措写出了许多许多关于爱情的情诗。

    只是,仓央嘉措写的不少情诗的确是经典的不能再经典。

    但有的仓央嘉措写的情诗,却是……

    怎么说呢?

    脑海里,黄一凡生起了一个流氓的词汇。

    是的。

    仓央嘉措不少情诗写得比流氓还流氓。

    当然,如果是一个流氓写的流氓诗,这也没什么。可是,仓央嘉措是谁,仓央嘉措可是活佛,这样的一位活佛写出比之流氓还流氓的诗,你能做何感叹吗?

    不过,话虽如此。如果你真正了解仓央嘉措的身世,那么,你就会明白仓央嘉措为什么会写出这一些诗了。

    想了想,黄一凡还是决定下来。

    不管仓央嘉措写的诗有多流氓,这都是体现仓央嘉措性格的一面。恰恰相反,如果没有这一些比较流氓的诗,或许仓央嘉措就不是仓央嘉措了,而是一位真正的活佛。

    在藏西神宫时

    仁增仓央嘉措

    在拉萨市井时

    淫/棍唐桑旺布

    敲击键盘,黄一凡写下了仓央嘉措的一首小诗。

    怎么样?

    这一首诗写得如何?

    是不是够有味?

    是不是够流氓?

    但不管是流氓也好,不流氓也罢。写完,黄一凡却是将这一首诗发到了燕*bs。

    与此同时,燕*bs官方却是早已推出了预告,说是凡尘先生将在今天晚上,再次发布他的第三首现代诗。

    因为这一个预告,无数的学子,读者,却是翘首以待。—()

    浪。

    很浪。

    实在是浪。

    是的,当一众读者读了这一首“仓央嘉措”的诗之后,脑海当中第一个念头就是浪。

    当然,这个浪也不见得是贬意。

    这个浪,更多的是说这一首诗的风格的浪。

    该诗没和如雨巷的优愁,也没有如“春暖花开”的温暖,这只是小新清般的随性之作。

    只是,也正是因为这太小清新,太有生活气息,才使得“浪”的气息越发的严重。

    “哈哈哈,哈哈哈,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凡尘大也有浪的一面。”

    “不错,不错,令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大开眼界呀。”

    “是呀,没想到,现代诗也能这样写。虽然看起来写得有一些随性,也写得有一些浪。但是,却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像严肃那样严谨,这种感觉带给了我另一种美的享受。真没想到,现代诗竟然有如此多的变化。”

    “读了这一首诗,我又一次的对现代诗充满期待了。”

    “凡尘大,继续,继续呀,再来一首,再来一首。”

    一首仓央嘉措的小诗却是调动了一众读者的乐趣。很多人也许并不觉得这一首诗经典,但他们却觉得这一首诗无比的好玩。而且,在好玩过后,似乎这一首诗也蕴含着不少意境。特别是,这一首诗的画面感实在是太喜人了。只要是一想,脑海中的那个画面就再也挥之不去。

    随即,一众读者却是纷纷给黄一凡发起了短信,希望黄一凡能再写一首。

    对于此,黄一凡也没有令一众读者失望。

    在一众读者纷纷给自己发短信,留言之时,黄一凡干脆直接在燕大BBs现身与一众学子互动起来了。

    “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一首诗呀。”

    黄一凡的现身,让整个BB论坛又一次爆炸。

    一众看客,却是纷纷围观了上来。

    “兄弟们,上,凡尘先生出现了。”

    “在哪,在哪?”

    “在燕大BBs,大家赶紧来去围观。”

    “我也要去,我可是凡尘大的脑残粉,我要近距离抚摸凡尘大。”

    凡尘的名气虽然不如黄一凡,但那些喜欢凡尘的都是一些文艺青年,对于凡尘的喜欢诚度比之一般的粉丝更为忠臣。此时tt信息上传出凡尘出现的信息,一众读者,粉丝,铁杆,却是纷纷来到了燕大BBs论坛。

    “喜欢,凡尘大,简直太喜欢你写的这一首诗了。”

    “是呀,凡尘大,我没想到,现代诗还可以这样写。”

    “对对对,凡尘大,您不但将现代诗从泥潭当中拉了出来,更是推动了现代诗的发展。我相信,未来现代诗一定会越发的繁荣起来,真正成为现代诗歌的主流。”

    “我只想说,凡尘大,能不能再写一首。”

    黄一凡的互动惹来了一众人等的回复,黄一凡却是笔呵呵,继续说道:“行,既然好玩,那我就写一首更加好玩的。”

    说罢,黄一凡便又拿出了一首仓央嘉措的小诗。

    这首小诗叫做:十诫诗。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现代诗没有格式。

    此前很多人拿这一点来攻击现代诗,说没有格式的现代诗是不成熟的诗体。没有格式的现代诗注定是不能写出经典诗句的诗体。

    这只能说,以前一些攻击的人太眼光狭窄。

    现代诗虽然没有格式,但没有格式却有没有格式的写法。

    反而,没有格式还可以给现代诗更为自由的发挥。

    因为,你不管怎么样写,都可以写出现代诗。

    你不管用哪种格式,也可以写出现代诗。

    需要注意的是,你写的这一些不管是什么格式的现代诗,他要像是一首诗。

    没说的。此前黄一凡用笔名凡尘写的雨巷与面朝大海,都是像的不能再像诗了。哪怕是刚刚写的那一首看起来稍微有一些浪的诗,其实也散发出无比的诗歌意境。而这一次,这一首比之此前这一首却是更加好玩,风格更加独特的诗体,却是又引起了无数学子的关注。

    或者说,这一次的关注比之此前的关注更大。

    更或者说,这一首诗比之黄一凡用凡尘笔名写的任何一首现代诗,甚至是任何一首诗的关注都大。

    如果你不相信。那么,看看这一些学子的评价,你就知道了。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这这这……这诗写得……”

    一位学子已经有一些不知道怎么评价了。

    这一首十诫诗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想像。

    这难道也是现代诗?

    内心当中,这位学子反问自己。

    因为,这一首诗的格式实在是太奇葩太奇葩了。

    这哪里又是诗,分明是一问一回的格式嘛。

    这不经让这位学子想起了当年水木黄一凡写的口水诗,还有废话诗。那什么白云很白,很白,贼白,非常白,说起来,十诫诗看起来也非常的像是一首口诗,同样也像一首废话诗。

    可是,这位学子也不禁问自己,难道十诫诗真的是一首口水诗,废话诗吗?

    不。

    只是一问,这位学子内心就已摇头。

    不是的。

    这不是口水诗,因为,这一首诗里面每一句是口水。

    这也不是废话诗,因为,这一首诗里面每有一句是废话。

    相反,不但不是口水,不但不是废话,十诫诗里的十句诗里的每一句都是那么经典,那么赋有哲理。

    正如第一句: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没有相见,自然不会相恋,这不是说的很有道理吗?

    又如第二句: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不相知,肯定也不会相思,你难道敢说这句话有错?

    随后的: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于是,这一首诗也就成了不相恋,不想思,不相欠,不相忆,不相弃……等等。

    读到这里,难道你还没有明白过来吗?

    这里面哪里有一句的口水,哪里有一句的废话,这一首诗,分明说的是诗人痛苦的爱情经历呀。//(搜索)—()

    第一最好不相见这一首诗很简单,但是,这一首诗的简单却并没有影响这一首诗的经典。反而,这一首即简单又经典的诗,瞬间就通过无数读者之手,传遍了互联网大大小小每一个角落。

    与此同时,互联网搜索引擎监测数据却是显示,第一最好不相见这样的一个关键词或是句子,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搜索量节节攀升。仅仅只在数小时之内,第一最好不相见便成为了当天搜索最火的关键词,引起了一大文化现象。

    不过,对于现在燕大BBs论坛的读者来说,他们此时却没有心情关注这一些数据。

    他们已然被凡尘惊世的才华,彻底的征服了。

    “凡尘先生,继续,继续。”

    无数诗歌爱好者无比兴奋的说道。

    这般能与一代大师如此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可不常有。

    更为难得的是,他们却是知道,这一些经典可都是在自己这一些人的见证之下产生的。

    这种事儿,哪怕是未来几十年之后想一想恐怕都要兴奋个几天几夜。

    “ok,后面还会有几首诗,今天肯定满足大家。”

    既然已经公开身份出现在燕大BBs,黄一凡也就不打算随便写一首就此消失。

    要玩,那就玩大一些。

    要写,那就写尽兴一些。

    “不过,各位,后面虽然还有几首诗。但后面几首诗写出来,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我希望大家能够冷静的看待这一些诗,而不要将后面我写的这一些诗对号入座。”

    黄一凡提前给一众读者打起了预防针。虽然这样的预防针一众读者有一些不清不楚,不过,当看到凡尘先生所说的后面还有几首,那可是个个都是不断点头。直接答应说道:“凡尘大,您就写吧。你写的诗,我们难道还会有其他别的想法吗?”

    见一众读者答应的这么爽快,黄一凡点了点头,再次写了一首诗。

    若随美丽姑娘心,

    今生便无学佛份,

    若到深山去修行,

    又负姑娘一片情。

    写完,黄一凡便没在坐在一边,静看一众读者对于这一首诗的理解。

    燕大BBs都是一些精英,本身上对于很多的古文都能一看就懂,更不用说用白话文写出来的现代诗呢。黄一凡这一首诗一出现,不少学子便已经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凡尘大的现代诗就是如此的别具一格,这一首诗看起来像古体诗,但读了之后我们却知道,这就是一首现代诗而已。这一首诗写的是……”

    这位学子评价到一半,内心却是咦了的一声:“这首诗怎么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

    有这种想法的不只是这位学子,其他的一些学子看到这一首诗之后,都是感觉这一首诗读过一样。一时纷纷在脑海内思索,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位学子大叫了一声,明白了过来。

    “兄弟们,兄弟们,我知道这一首诗在哪里见过了。”

    “在哪,在哪,我感觉这首诗非常有映像,但就是想不起在哪里读过。”

    “我也是,赶紧说吧。”

    一众学子有些迫不急待。

    “哈,各位,这首诗其实凡尘先生以前就写过。不过,那个时候凡尘先生写这一首诗是用的古诗体。如下: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一出,一众学子恍然大悟。

    “我靠,我说嘛,这首诗哪里见过嘛,原来这首诗是“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现代诗版本呀。”

    “好吧,我只能说凡尘大已经牛得不行。古诗现代诗那可是样样精通,一首同样道理的诗不但在古诗体上面表现的如此完美,哪怕就是在现代诗这里,亦是有着别样的意境。”

    只是,这首诗可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燕大校园。

    “噗嗤……凌云姐,凡尘先生真是太搞笑了,一首诗写两遍,而且两遍都不重样。你看这一句“若到深山去修行,又负姑娘一片情”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不是一个意思嘛。不过,要我说,我还是更喜欢“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凌云姐,你呢,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

    燕大中研究生韩雪看着电脑,却是在一边偷着乐。

    只是韩雪叫了几声李凌云,李凌云似乎没有听到一样。

    “凌云姐,在想什么呢?”

    拍了拍边上的李凌云,韩雪不解的问道:“刚才问你呢,这两首诗,一首是古诗体,一首是现代诗,你更喜欢哪一首。”

    “这个……”

    “什么这个那个,凡尘先生都出现了,你竟然在发呆?”

    “不是……”

    李凌云眉头皱了皱,“韩雪,我没在发呆,我只是在想,凡尘先生这两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

    “什么到底是什么意思,凌云姐,这两首诗一看就懂,你别说你不知道?”

    “知道是知道,可是,我总觉得哪里出了问题。”

    “哪里出了问题?”

    韩雪不明的问道。

    “小雪,你来看一下,这一首现代诗说的是,他想去修行,但又有了喜欢的女子。如果随女子心意陪伴在女子身前,那么,自己就没有学佛的机会了。而如果到深山去修行,那自己又辜负了女子的心意。”

    “对呀,凌云姐,这两首诗都是这个意思呀,你想说什么呀?”

    韩雪仍是有一些不懂。

    “别急,你先听我说完。刚才我说的是这一首现代诗,那么来看一下这一首古诗体。虽然从意思上来看,这一首古诗体与现代诗说的意思一样。但是,从这一些字词方面,小雪,你看,这一句“曾虑多情损梵行”这一句说的是诗人一直都在反思多情会损伤自己的佛学造诣,或者不能用造诣来解释,这里的梵字,是梵教,是西/藏的佛教,而梵行指的是教众弟子的一种生活方式,这里已经表明诗人在写这一首诗的时候已经修行过……”

    “已经修行过?”

    韩雪似乎明白了什么,但却有一些不敢相信。

    一边李凌云却是叹了一口气说道:“也就是说,凡尘先生可能是出家人。”++(

    “什么,凡尘是出家人?”

    “我靠,凡尘是和尚?”

    “我曰,这怎么可能?”

    当论坛有人发了一条猜测凡尘是出家人的信息之时,整个燕大BBs全线爆炸。

    “不可能,不可能。”

    “凡尘怎么可能是出家人呢?”

    “我不相信,打死你我也不相信。”

    “我心目中的凡尘先生是盖世英雄,我心目中的凡尘先生是比之黄一凡还要帅的天才,凡尘先生怎么可能会是出家人呢?”

    一直以来,凡尘给予大众的印像比较神秘。很多人虽然知道凡尘这个笔名,但是,关于凡尘到底是谁,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多少年龄,却是从来不知。隐约大家只能猜测出,凡尘应该是男的。

    但是,哪怕不知道凡尘到底长什么样,多大的年龄,但却抵档不住无数读者的想像。他们感觉凡尘先生是一位年少多才的才子,就像黄一凡一样,甚至比黄一凡更为有才。至少,凡尘比黄一凡更为低调,低调的男人才更有魅力。

    如此,凡尘在无数读者眼中简直是一个完美的形象。

    可是,这会儿竟然有人说凡尘是出家人。

    尼玛,这简直是破坏凡尘先生在我等读者心中的光辉形象呀。

    是以,无数的读者第一时间都是选择不相信。

    只是,也不知道是有人喜欢恶搞,还是真的怀疑凡尘是出家人。在一众读者不相信之时,有一些人却是专门寻找着凡尘是出家人的真相。

    “哈哈哈,各位还是别挣扎了,虽然我也不太愿意相信凡尘先生是出家人,但事实就是事实。之前那位燕大才女李凌云分析只是其一,我再补充一些。”

    一位id叫做“蛋炒饭没有蛋”的朋友如是分析说道:“我们回想一下,凡尘先生最为擅长的作品类型是什么?答案是言情,是的,不管是牡丹亭少女,还是倩女幽魂,更或是恐怖的聊斋,其实都是以言情为主。当然,凡尘先生也写过其他不是言情的作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其他不是言情的作品写的都一般般,比如武侠,他就比不上黄一凡。可是,只要是言情,凡尘先生的言情作品,没有一部不是经典,也没有一部不如别人的。各位,大家想想,能写出这么给力言情作品的作者,他到底会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作者?

    或许你会猜,一定是一位情商很高,像情场王子之类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经典的言情作品。但恰恰相反,大凡作家虽然风流,但都算不得情场王子。以历史记录来看,往往越是写出经典的,越是写出感情至深经典作品的,往往是一些性格很内向的人。

    如果是此前,我们对此或许还会难于猜测。但现在,我想,我们已经不用猜测了。

    正是因为凡尘先生看破红尘,才能将人间的****写得如此的完美。

    试问一下,如果凡尘先生不是看破红尘,这一些言情作品里面的故事恐怕将凡尘先生自己也虐死了。也正是凡尘先生成为了出家人,什么事都看淡了。于是,在出家闲来无事的时候,便开始写一些言情作品。写这一些言情作品出来干嘛,这还要问,妹的,虐大家呗。”

    蛋炒饭没有蛋的分析并没有太多真实的暴料,完全只是牵强附会,说白了就是瞎扯。

    不过,瞎扯是瞎扯,关于凡尘先生是否是出家人的事儿,却是惊出了一众粉丝的冷汗。

    虽然他们一边纷纷指责那些个家伙拿出证据,但在内心,他们其实也很想知道凡尘先生到底是什么身份。当然,其他什么身份不重要,重要的不能是出家人,不能是和尚。只要不是出家之人,只要不是和尚,那就可以。

    可是,虽然一众暴料之人无法找到凡尘是出家之人的有力证据,同样,一众支持者也找不到凡尘先生不是出家人的证据。反倒是,在这几首看起来就是出家之人写的诗暴光之后,一众支持者心中都是有一些担心。而担心的时候,甚至连之前凡尘先生写的那一首“第一最好不相见”的诗,一众人等也开始怀疑起来。

    为什么凡尘先生会写“第一最好不相见”这样的诗?

    这样的诗虽然看起来搞笑,但是,这样的诗背后却隐藏着隔绝尘爱的想法。

    因为不相见,自然不相恋,不相恋,自然不相思,不相思,自然不会有种种那些莫明其妙的感情问题。

    而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他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除非你真正出家。

    一瞬间,一众支持者也变得头大起来了。

    不过,一众支持者也在心里安慰:凡尘先生不是出家人,不是和尚,不是的。

    哪怕是写了这样的诗,也不一定是。

    大凡诗与文章里面的主人公,很多都不是主角本人,有的是虚构,也有的是指的是他人。如果写什么作品,作者就是作品中的主人公。那么,那一些写武侠的岂不是个个都是高手。那一些写网络小说的,岂不是个个都是超能者。

    一边自我安慰,一众学子一边喊着凡尘先生继续。

    “凡尘大,继续,再来一首,没过瘾呀。”

    “是呀,凡尘大,再来几首,刚才被刺激到了,你一定不是和尚,是吧。”

    只是,黄一凡却没有回答这一些人的猜测。

    关于凡尘到底是谁,现在不是公布身份的时候。

    在一众学子的呼唤下,黄一凡又写了一首仓央嘉措的情诗。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这一首诗一出,燕大BBs又一次轰动起来。

    这里的轰动有两个。

    第一:被这一首诗独特的风格所引发。

    如这一首诗开头一样“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现代诗才出现100来年,100来年里面并没有多少经典的作品。而哪怕此前有一些不错的现代诗,也只不过是抒情之类的比较温柔式的诗。但是,这一句诗却以独特的风格深深的刺入到了人们内心。让人们认识到,原来现代诗也能写得如此的大气。

    不过,这一首诗如果单单只是大气,那么,他就不可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了。

    接下来一句“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却是瞬间引爆一众读者。

    从原来的大气磅礴瞬间到柔情似水,虽然看起来画风有一些不对,但却充满着无比的艺术性。

    布达拉宫vs拉萨街头,雪域最大的王vs最美的情朗,即充满对立,又仿佛一体。

    如此经典的诗句,你说,又如何不引爆一众读者呢?

    “上帝,这是我看过的最为霸气,最为牛叉的一首现代诗。”

    “是的,给我的感觉就是震撼。我没想到,现代诗也能写出这样的风格。”

    “尼玛,这样的诗简直和读风萧萧兮易水寒一样的感觉,佩服,佩服,无比的佩服。”

    只是,这一首诗除了大气磅礴之外,他似乎还告诉我们另一层道理。

    比如,这首诗主人公的身份。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布达拉宫是哪里?

    你会说,这是一个旅游胜地。

    妹的,你们这一些二货。

    布达拉宫除了是旅游圣地之外,他还是宗教圣地。

    诗人住进布达拉宫,你能想像诗人现在的身份是什么?

    完了。

    完了。

    凡尘先生看来真去当和尚了。

    如果说此前还不太确定凡尘先生到底是什么身份。

    那么,这一首诗出现之后,一众支持者差点有一些跌倒在地。

    =

    ps:上一章出现一个小Bug,将天下第一白写的“世间安得双全法”记成了是凡尘笔名写的。坑呐,三个笔名连小白都搞得神经错乱。看来,什么时候得考虑一下让三个笔名合为一体,也免得未来再犯这样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