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军工科技 > 全文阅读
军工科技txt下载

    其实有关于商业空间站的设想或者相关项目,并非是吴浩他们第一个提出来的,事实上在这之前科学家们就提出来了这方面的构想。

    随之呢,各国航天机构,还有一些商业航天公司,也相继提出来了自己的商业空间站的设计构想和方案。

    而在这么多多方案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技术。在这些商业航天公司还有各国航天机构的构想中,这种利用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作为商业空间站的主要舱段构型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之所以这么多航天机构和商业航天公司看中了技术,一方面来源于它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来说较低。而且基于这项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技术,一次发射就能够在太空中形成一个巨大的充气式太空舱,这是传统空间站舱段无法达到的。

    而这样单个或者多个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就能够构成一个内部空间巨大的空间站。如此一来呢,自然也就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员和物资了。

    在大家的常规认知当中,这种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肯定没有传统的合金空间站舱段结实,耐用。可实际上呢,这种高分子复合材料所制造出来的充气式太空舱它的结实程度不亚于普通的太空舱。

    不仅仅结实,而且具有很强的抗拉扯和抗冲击能力。此外,它还能够适应太空上面频繁交替的冷热环境,具有较强的抗材料老化性。

    而浩宇科技所研制的这种高分子复合材料在性能上面更为优秀,甚至在这种材料所构成的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舱体多层高分子复合材料中还填充着一种特殊的液体,在密封特定的环境中,它以液体状态存在。一旦仓壁材料出现破损,这种特殊液体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堵住泄漏部位,防止航天器内部施压和舱内空气外流。这也使得这种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舱体具有了自我修复能力,大大的提升了这种可膨胀充气式太空舱的安全性。

    之前浩宇科技发射的膨胀式可充气太空实验舱就运用了这项技术,在长达数个月的运行中,表现非常的优异。

    未来呢,这项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舱体技术,也将会运用道吴浩他们的首艘太空商业空间站的建设中来。

    边介绍着,吴浩将众人引领到了一个较大的站台前。在站台上空,悬挂着一座造型独特的空间站。

    这座空间站非常特殊,它最中间的部分是有一个长达二十米的核心舱段构成。

    这个核心舱有两个舱段构成,每个舱段顶端都有一个节点舱。尾部部分呢类似于天和核心舱,也有一个货运接口,除此之外,在尾部还安装了数太大推力霍尔离子推进器,用于保持整个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和相应的调整姿态控制。

    而位于核心舱顶端呢,也是类似于天和核心舱,有一个节点舱,这个节点舱呢,也将会作为未来空间站的主要停靠码头,成为人员进出的主要通道。

    而位于中间舱段的节点舱呢,除了前后对接核心舱的舱段外,还有上下左右四个接口。

    这四个接口呢,分别对接着一个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呈现一个胖十字构型。而在这四个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的顶端呢,则是各自伸展出来了一片太阳翼电池帆板,为空间站进行供电。

    这四个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将会成为未来这座商业空间站的主要生活,居住,工作科研的空间。

    此外,其中一个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还将建立一座太空农场,一方面继续用于相关的太空生物科研工作,另外一方面也是为生活在空间站上面的成员提供部分新鲜营养的食物,从而提升这些成员们的生活品质。

    而在核心舱前段的那一节核心舱段呢,其实也是一个可膨胀式充气舱段,这个舱段应该是整个空间站中直径最大的舱段了,这也是整座空间站的核心。

    沿着这个可膨胀式充气舱段顶端则就是另外一个节点舱了。这处节点舱,除了是整个空间站上进出码头外,也将会作为空间站中成员们出仓活动的出入口。

    未来,在这处节点舱上还会对接一节气闸舱,用于专门的出仓活动。

    此外的几个接口,除了对接进出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外,也将会对接其它的一些实验航天器进行预留和扩展。

    在现场悬挂在空中的这个较大的空间站模型上,就对接着几艘行者号载人飞船。

    呵,你们这座商业空间站的容积可是要比我们的空间站大很多啊。邹焕义边打量着这座悬挂在半空中的空间站模型,边冲着吴浩笑着说道。

    吴浩点了点头回答:“是的,主要还是五个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膨胀起来的空间比较大,所以它的内部加压空间可能要达到甚至超过国际空间站水平了。”

    嚯,听到吴浩的这番回答,在场的众人不由的惊讶起来。就这么一座小小的商业空间站,居然能够达到国际空间站的内部加压空间,这却是让众人不由的吃了一惊。

    这么大的一座空间站,能够容纳多少人在上面生活。秦星河也感兴趣起来冲着他提问道。

    吴浩指着悬挂在空中的空间站模型,冲着众人介绍说:“正常情况下,这座商业空间站能够容纳六到十二名航天员和科学家在上面长期驻留。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容纳十二名到十八名航天员和科学家在上门进行长期驻留。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容纳十到十五人的短期驻留。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容纳二十到二十五名成员在这座空间站上面进行短期驻留。”

    “这么多人,能够住的下吗。”听到吴浩说的这个数字,大家显然是不太相信。我们自己的空间站不说,就说国际空间站那么大的规模,才能够容纳多少名成员啊,你吴浩一下子说能够容纳二十多人,这可能吗?

    吴浩笑着回答:“完全可以,事实上这样一个可膨胀式充气舱段,就能够居住的下。”



    【修改版】

    “我们呢专门设计了这样一艘居住休息舱,这个舱段里面也是利用这种软材料所充气分隔成的一个个小的居住休息仓,每个居住休息舱长两米,宽一米,高一米,能够容纳成员在里面非常舒适的休息。”

    吴浩将众人引领到了一个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内部剖解模型,冲着众人介绍道。

    在这个巨大的南瓜型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里面,被类似于花瓣展开状的结构分隔成为了一个个长方形空间。这些长方形空间呢,就是吴浩所介绍的居住休息舱。这些居住休息舱按照由中心向边缘散射状结构组合排列着,中间空着一条较为宽敞的通道连通着每个居住生活舱。

    “我有一个问题,这样的充气式太空舱,会不会容易滋生火灾啊。在空间站上最忌讳也是最危险的就是火灾,一旦着火的话会迅速蔓延,很难进行扑灭。而空间站内的成员呢,往往也会因为火灾的快速蔓延而难以逃生。”众人之中,有一名专家在这个时候提出来了一个他也是众人最为关注和担心的问题。

    这个问题非常的有针对性,所以当提完问题后,众人随即看向了吴浩,等待他的回答。

    吴浩闻言笑了笑,因为这样的问题他们早就考虑到了。所以胸有成竹的他,不慌不忙将众人引到旁边放置的一块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高分子复合材料样本前面,冲着众人介绍。

    “这就是构成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大家请看,这种太空舱的仓壁,它实际上是有十几层不同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构成,包括最外侧的防护层,内部的结构层,还有中间的这些类似于海绵空腔里面填充的就是用于舱体破裂时候进行自动修复的特殊液体。

    最里面则是耐菌层,这层耐菌层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抑制舱内细菌的滋生,从而保证整个太空舱内环境卫生。

    至于大家最担心的防火问题,这个在我们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构成这个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很强防火能力的,除非经过上千度的持续灼烧,否则很难燃烧。

    此外,整个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仓壁内除了遍布一些线缆外,还遍布着众多的微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时刻监视者整个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的状态,一旦出现问题,比如哪里破损,哪里温度异常等等问题,会迅速的反馈给舱内系统的,从而通知舱内成员及时进行查看处理。”

    说着,吴浩示意那边已经准备好的工作人员。这两位工作人员会意,随即冲着众人开始演示起来。

    只见一人拿着一块长条高分子复合材料,另一个人则点燃了一支小型火焰喷枪,开始对着这个高分子复合材料喷射灼烧起来。这种火焰喷枪的温度非常的高,其外部最高温度能够达到上千度。

    可在这支火焰喷枪的持续灼烧下,这块高分子复合材料却没有任何灼烧的迹象。随即这位工作人员又拿了一个火焰喷枪,两支喷枪对着灼烧许久,这块高分子复合材料仍然没有燃烧现象,只是在长时间灼烧下慢慢的变黑。

    大概-->>

    灼烧了有一两分钟,这位工作人员才停了下来熄火。拿着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工作人员将手上那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放到托盘中,然后走到众人面前展示给大家。

    吴浩从托盘中拿起了一个镊子,戳了戳托盘里面放着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刚才灼烧的部分,就见有一些黑色粉末块状物质脱落下来。

    吴浩边演示,边冲着众人介绍道:“这种高分子复合材料,只有在长时间高温灼烧下,才会缓慢燃烧碳化分解掉,一旦离开高温的话,它是不会自己燃烧的。

    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遵循相关的国际航天公约,避免航天器在返回大气层中无法充分燃烧干净,而致使大量残骸坠落地面,从而带来污染和伤害。”

    听到吴浩讲解,这些专家们顶着托盘中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看了看,甚至还有专家动手翻了翻。不过当有专家准备拿起甚至有人想要沾染这些灼烧过后的黑色粉末的时候,却被工作人员躲开阻止了。

    看到那位专家尴尬的样子,吴浩笑着解释道:“抱歉,目前这种高分子复合材料还在保密过程中,所有这些相关的实验材料是不能带出去的。而且这些材料有一定的毒性,不适合用手触摸。”

    听他这么一解释,其他专家们点头表示理解。而这位专家呢,老脸红了红,不过还是没说出什么。其实他想要干什么大家都懂,吴浩这么说已经算是客气的了。

    就在现场有些尴尬的时候,有个专家提出来了一个新的问题,算是为这名专家解了围。

    “一旦这种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出现破损,而破损程度太大,你所说的这种特殊液体无法修复的时候该怎么办?”

    对于这样的问题,吴浩笑了笑,然后摇头道:“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造成这样较大破损的情况不多,除非是受到较大太空垃圾碎片或者小陨石的撞击。可是这些较大的太空垃圾碎片和小陨石都是处在严格监控之下,所以基本上不太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发生。

    至于一些监测不到的小太空垃圾碎片和小陨石撞击,这个是很难预防的。面对速度超快的太空垃圾碎片还有小陨石的撞击,别说是这种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就是常规的空间站恐怕也很难挡得住吧。”

    听他这么一说,现场众人都点了点头。的确,不管是什么航天器,目前为止还没有那个能力能够挡得住这些太空垃圾碎片和小陨石的撞击。

    现在各国所采取的办法主要还是预报和提前规避,当然这只能够预防和躲避大一点的太空垃圾碎片和陨石的撞击。对于小太空垃圾碎片和小陨石方面,就只能是靠运气了。

    国际空间站就多次遭受到了太空垃圾碎片和小陨石的撞击,并造成的泄露。即便是维修了好几次,到目前为止好像还是没有制止住泄露这个问题。

    而吴浩他们的这种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相比于传统太空舱,可能还要好一些。因为遇到这些小的撞击破损缺口,它都能够迅速进行修补,防止舱内气体外泄,气压下降。



    吴浩当然也知道这位专家想要问什么,随即话锋一转笑着回答:“相比于传统空间站太空舱,我们这种课膨胀式充气舱体维修起来其实更为容易。

    我们为这种舱体专门设计了一种修补贴,这种修补贴,可以从内部和外部对破损的缺口漏洞进行修补。

    而且修补起来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将这种修补贴撕下保护膜,然后在擦拭好张贴的部位后,然后加热张贴上去,整个过程非常的简单快捷,这就像是我们修补轮胎一样。

    修补完毕后,修补的部分会非常的牢固,不会出现任何脱胶的现象,完全能够满足相关的需求。”

    说到这,吴浩看了一眼众人,略微停顿一下,然后笑着说:“至于很多人担心这种可膨胀式充气舱一旦破裂会像气球那样爆炸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一方面我们所使用的是高强度高分子复合材料,这种材料不仅仅强度高,而且韧性好,抗疲劳,抗压,抗拉扯能力都非常的优异,因此它不会出现气球爆炸的那种情况。

    其次呢,一旦这种可膨胀式充气舱一旦发生泄露,舱体或者说空间站系统会迅速监测到,除了材料自身带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外,空间站系统也会示警舱内成员,从而进行及时处理。

    同时呢,空间站系统会开始调整破损舱段舱内的压力,从而减缓泄露。如果必要的话,也将会对这个舱段进行暂时封闭,待修复后重新开启。

    即便是最坏的情况下,破损的缺口有些大,无法进行修复的话,那么舱壁也不会爆炸,大规模撕扯破裂,它呢内部的独立的充气支撑气柱也会起到支撑左右,避免整个可膨胀式充气舱迅速塌缩。

    不,后面这几种情况不太可能会发生罢了。”

    听到吴浩的这一番解释,在场的众人呢也都相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不过,也有专家提出了新的问题。

    “你们这种可膨胀式充气舱的使用寿命能达到多久,如果寿命太短的话,那么费时费力建造这样一座空间站也就太不划算了。”

    吴浩闻言笑着回答:“这种可膨胀式充气舱段的设计使用寿命是八年,不过一般情况下,五到六年就可以进行交替更换了。

    当然了,如果舱体情况良好的话,也可以等到设计使用寿命结束后再进行更换,亦或者考虑超期服役。

    不过作为一座商业化空间站,一般情形还是会维持五到六年更换的标准,这样也是确保舱体以及舱内成员的安全。

    作为一座商业化科考站,按照这样的周期进行更换舱段,还是能够将整个空间站的运营维护费用降到一个较低的标准的。

    另外一个,空间站五六年的商业化运营,也足够支撑这样的更换维护费用。”

    听到吴浩这么说,就有专家紧接着他的话追问:“按照你这么说,这种可膨胀式充气舱的造价很便宜吗?”

    吴浩笑着点了点头回答:“是的,这种可膨胀式充气舱最大的优势,一个是能够充气膨胀变成很大的舱体,从而形成很大的内部加压空间。另外一个就是成本了,它的制造成本可能只有常规太空舱的三分之一,甚至是五分之一。”

    这么低?听他的这一番话,现场众人齐刷刷的吃惊起来。以不过普通太空舱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成本能够建造一个远远大于普通太空舱体五六倍甚至十几倍的舱体,这简直是太理想,太梦幻了。

    吴浩点头解释道:“相比于以往普通的太空舱,这种可膨胀式充气舱非常便于制造。

    普通的太空舱想要建造就必须一点一点来,用无数的部件进行组装,整个过程非常的费时费力。

    而我们这种可膨胀式充气舱呢,它本质是由这种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多层折叠后然后‘缝制’而成的。

    这种高分子复合材料可以通过相关的机器设备大规模制造。制造出来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呢,则会进行多种材料的叠放压制,然后再将它们按照相关的需求图纸进行‘缝制’。

    整个过程完全可以流水线话作业,所以这自然也就省去了很多时间。也因为是流水线化生产,所以成本自然也就大大的降低了。

    再然后就是相关的发射运输费用了,我们所采用的是建木五号或者建木七号火箭作为运输主体,这两型火箭的部分箭体都具有和回收重复利用能力,如此一来也能够大大的降低发射成本,从而降低整座空间站的建设成本。”

    按照你这么一说,我觉得这种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完全可以用在咱们的天宫空间站的扩建中来嘛。邹焕义转头冲着秦星河笑着说道。

    秦星河笑着点了点头说:“事实上在他们搞的那艘‘绿洲’号可膨胀式充气太空实验舱升空进行实验的时候,我们就在密切关注着。这艘实验舱的几个月在轨运行实验阶段,我们也都在密切注意,并向他们所要了相关的数据资料。

    在经过相关的研究探讨后,我们认为这种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还是非常适合我们空间站的扩展项目呢。并且相关的研究课题已经启动,目前几个研究所也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不过,今天这么一看,我发现他们(浩宇科技)在这方面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而且拥有自己的相关核心技术。

    之前我们是对他们还不太了解,没想到这小子居然有这么大的野心。现在既然知道了,肯定不能放过他们。

    回去后,我们就召开会议,研究将民间航天企业也拉入到这个项目中来,作为竞标方之一。

    快了,我们要求的是明年三月份进行召开项目竞标会议,所以这件事情必须得抓紧落实。”

    说到这,秦星河转过身看着吴浩认真嘱咐:“这次机会非常珍贵,留给你们的时间不多。回头这件事情落实下来后,就会将相关的要求调解数据资料发给你们,你们要赶紧着手准备。

    相信你心里也应该清楚,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参与到这样的重大项目竞标中来,除非你们能够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拿出却是让所有人都能够心服口服的东西,这样才能够拿下这个项目,否则……”



    秦星河的话没有说完,吴浩却知道他没有说那部分话的意思。无非是因为他们是民营企业的关系,所以参加这样重大项目竞标的机会非常难得。而且因为本身他们是民营企业,所以参与到这样重大项目中来引起的争议很大。其中最大的争议还是在势力以及可靠性方面,简单来说,那就是一家民营企业所生产的东西质量过关吗,真的靠谱吗?

    所以吴浩他们想要战胜对手,拿下这个项目,就必须要展现出自身的强大实力,拿出让人信服的东西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对手没话说,才能够顺利拿下这个项目。

    但凡是他们拿出来的东西不够优秀,或者说与系统内其它科研机构拿出来的方案差不多,半斤八两,哪怕是强那么一点,那么最终航天主管部门在综合考虑下,还是会选择系统内的科研机构的。

    所以,这也就是秦星河没有说完那部分话的核心意思。机会难得,但是难度巨大,想要获得必须拿出过硬的东西来。

    对此,吴浩笑着自信道:“没问题,还有半年时间呢,我们一定保质保量,拿出让人没话说的东西来,拿下这个项目。”

    这次机会真的非常难得,如果能够顺利拿下这个项目,也就意味着吴浩他们将会有打破现在的这些制约限制,成功加入到国家航天事业中的一些重大项目中来,成为主要的产品,设备,技术供应方。

    这所带来的不光是巨大的效益收益,而且还能够带来其它各个方面的一些收益。

    即便是这些不说,光是这个项目,只要能够拿下,就能够为他们获得不菲的收益。

    所以,不管怎么样,吴浩他们都会权益一幅来进行准备,争取拿下这次竞标的。

    见他如此自信的保证,邹焕义忍不住提醒道:“不要大意,这个项目早大半年人家就开始准备了。你们现在才开始着手准备,肯定会落后别人呢。而且你也不要大意,我们的这些科研机构也不是吃素的,要不然的话,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这些年里面能够发展这么迅速。”

    面对邹焕义如此善意的提醒告诫,吴浩随即虚心接受:“您放心,在这方面我们一定不会小看其他人的。另外,我们对于自己的技术有信心,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

    事实上,有关于这座空间站的研制工作,相关的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我们也已经开始进行研究了。所以即便是现在才开始,我们也不会落后他们的研究进度。甚至在相关的技术上面,我们可以说是远远的领先于他们。”

    这方面,我相信。邹焕义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看着另外一边的一艘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模型,冲着吴浩询问道:“这是什么,有点像你们之前所发射的那艘‘绿洲号’可膨胀式充气太空实验舱。”

    吴浩将众人引领到这艘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模型前,冲着众人笑着介绍道:“这是我们的‘绿洲二号’可膨胀式充气太空实验舱,它在‘绿洲号’可膨胀式充气太空实验舱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改进优化升级,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试验和验证我们这项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的各项性能。

    此外,它的另外一大任务,还是为了试验太空农场生态系统,这一次,我们重新设计了一整套完整的太空生物链,增添了很多植物和昆虫。其目标就是为我们今后在空间站,深空,以及地外星球上面长期生存提供充沛营养的食物来源。”

    听到他的这一番介绍,在他旁边不远那位头发花白的专家开口询问:“这艘‘绿洲二号’可膨胀式充气太空实验舱研制工作进展到哪里了,打算什么时候发射。”

    吴浩笑着回答:“研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现在正在进行相关的测试改进优化工作,我们打算在今年十二月份或者是明年一月份进行发射。

    预计在轨运行十二哥月到十六个月时间,主要验证这艘‘绿洲二号’可膨胀式充气太空实验舱长期在轨运行性能,尤其是这种可膨胀式充气太空舱在长期在运行中的相关变化。

    此外,还将会验证太空农场中长期自主运行能力,尤其整个太空生态链的长时间运转状态。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打算让它与我们的第二艘载人飞船进行在轨对接实验,实现宇航员的进入其中,验证它的在轨载人能力。此外,宇航员们也将会从这艘‘绿洲二号’可膨胀式充气太空实验舱中收获一些植物和昆虫的样品,带回地球。”

    明年一月份的话,你们在竞标过程中完全可以将它作为你们的竞争资本。毕竟在这方面,你们要比其他竞争者更具有优势。秦星河笑着提醒。

    呵呵,谢谢秦局。吴浩笑着回答了一句,并没有多说什么。而秦星河呢也明白吴浩的意思,随即笑着摆了摆手,看向了一边一直仔细大量这艘‘绿洲二号’可膨胀式充气太空实验舱模型的邹焕义。

    邹焕义仔细的打量着这个模型,然后冲着吴浩询问道:“你们这艘‘绿洲二号’可膨胀式充气太空实验舱,相比于之前的‘绿洲号’可膨胀式充气太空实验舱有哪些改进的地方。”

    见到邹焕义提问,吴浩随即上前笑着解答道:“首先当然是尺寸不同,这次我们的这艘‘绿洲二号’可膨胀式充气太空实验舱,它的充气舱可以膨胀到十米直径,这要远远大于前者。

    其次呢,这次的结构相比于之前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一次,除了前段的充气实验舱,和后端的轨道服务舱外,在充气实验舱前端还有一个对接口,这个对接口主要是用于后续的与载人飞船进行在轨对接用的。

    此外因为整个充气实验舱是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的,所以难以散热,这一次,我们在后面轨道舱上,安装了两片散热板,用于整个充气实验舱内部的温度调整。”

    “我还以为是四片太阳翼电池帆板呢,原来其中两片是散热板啊。”有专家恍然道。

    吴浩笑着说:“这艘‘绿洲二号’可膨胀式充气太空实验舱的整体耗能很小,两片太阳翼电池帆板的发电量就足够了,不需要四片。”



    有没有可能让这艘‘绿洲二号’可膨胀式充气太空实验舱在轨运行期间,与我们的空间站进行对接?一直在打量着这艘‘绿洲二号’可膨胀式充气太空实验舱模型的邹焕义提出来这样一个想法。

    听到这个想法,众人愣了一下,随即开始议论起来。不过在议论的同时,大家的目光也都看向了秦星河。

    大家都清楚这样想法最大的问题还是在航天主管部门,至于吴浩他们,如果有这么好的机会,肯定是不会拒绝的。

    而对于吴浩来说,与空间站进行对接这也是他们一直希望的,只不过航天主管部门那边一直没有回音,这也让这个计划方案石沉大海。

    原本他已经不抱希望了,没想到被邹焕义又提了出来。

    听到邹焕义突然提出来这样的想法,以及感受到众人的目光。秦星河苦笑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

    “任何航天器进行在轨对接都存在着风险,更不用说是这种带有实验性质的‘绿洲二号’可膨胀式充气太空实验舱,它上面运用了很多新技术,对接的时候包括对接后会不会对我们的空间站造成影响,甚至带来危险,这个现在我们谁都不知道。

    有关于这个想法,其实小吴他们也向我们提出申请了几次,不过目前局里对于这样的想法意见分歧比较大,目前来说很难建立统一共识。

    我觉得这方面还是先让小吴他们自己搞吧,待技术真的成熟了再进行也不迟吗。”

    虽然秦星河话是这么说的,但大家都清楚他话中的言外之意,这明显就是在委婉拒绝嘛。虽然秦星河的话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大家还是为这样好的想法夭折而感到惋惜。

    邹焕义叹了一口气,也没再说些什么。这个想法本来就是灵机一动想的,既然人家双方之前就已经接触过,而且也有了结论了,那他也就不要在坚持了。尤其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如果再出声的话,那就太不会做人了。

    其实没关系,以后合作机会多着呢。再说,与我们的载人飞船进行对接效果也是一样的嘛。吴浩笑着替秦星河解了个围,随即转换话题道:“大家这边请,这边呢所展示的这个是我们自主设计的一艘深空探测器。”

    哦,听到吴浩的介绍,众人围在这个站台周围,看着站台上方悬挂的这艘造型奇特的深空探测器模型。

    这艘深空探测器模型,它的造型比较奇特。与我们国家稍早前所发布的那种太阳边缘深空探测器,以及影视剧中的那些边界探测器伞状外形不一样。

    而展台上方半空中所悬挂的这艘深空探测器,它呢也是由两部分走出,中间连接的是一根长长的桁架支撑杆。

    在桁架的前端呢,主要是它的能源系统,导航控制系统,以及各个探测设备仪器。

    首先是能源系统,这是深空探测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飞行距离较远,因此所受到的太阳光比较弱,所以单靠太阳能电池帆板,效率肯定有些低。而目前世界上已经发射的这方面深空探测器,大部分都采用核电池进行驱动,说白了,就是放射性同位素温差电池进行供电,利用宇宙中的低温,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高温来形成高低温差来产生电能。

    这种核电池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比较稳定,且工作时间比较长。缺点呢,技术难度大,成本较高,有辐射。不过在宇宙中,这点辐射不算什么,至于成本高,这么大的项目,这一点成本也不算什么。真正卡住各国的起诉是这方面的技术。目前这方面尖端技术被老米所掌握,且严格封锁把控,珍馐自粘,禁止外流。我们国家虽然也已经攻克了这方面的技术,只不过起步较晚,相比于老米肯定有一定的差距。

    吴浩他们虽然也在‘望舒号’智能化月球月面巡视探测车上装备了同位素温差电池,不过主要技术来来源于航天系统内的科研院所,虽然吴浩他们在原有技术上面进行改进。但是这样的改进,所带来的性能提升还是比较有限的。

    在‘望舒号’智能化月球月面巡视探测车上面的同位素温差电池它的主要作用并不是直接用来启动和供应整辆车的运行,而是起到备用电源以及应急用电的作用。此外,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电池持续发热的现象,也能够为‘望舒号’智能化月球月面巡视探测车上面的仪器设备在度过漫长的月夜时候起到保温作用。

    所以想要直接来驱动这样一艘深空探测器依照他们目前的技术来说,还是略微有一些吃力的。

    但是在面对复杂的宇宙环境,必须要有一个稳定且长时间的供电系统,同位素温差电池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在这艘深空探测器的顶端位置,设计安装了两台同位素温差电池。

    与‘望舒号’智能化月球月面巡视探测车上面的同位素温差电池的功能一样,这两台温差电池的主要功能,还是提供长期稳定的电力输出,确保在主供电系统失效后,探测器还能够依靠这两台同位素温差电池保持正常的运转。

    为了弥补这两台同位素温差电池的性能不足问题,科研人员为这艘深空探测器配备了一面巨大的太阳帆。

    太阳帆这项技术其实并不新鲜,因为这项技术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被提出来了。

    太阳帆顾名思义,它和帆船的风帆原理差不多,就是利用太阳来动力吹动太阳帆,然后推动整艘探测器向前飞行。

    当然了,这里是利用了太阳光照射所产生的光压。只不过因为太阳光所产生的光压对于航天器的推力很小,以及空气阻力的存在,航天器不能从地面起飞。

    但是在没有空气阻力存在的太空,这种小小的推力仍然能为有足够帆面面积的太阳帆提供10e-5到10e-3g左右的加速度。

    科研人员为他们这艘深空探测器设计的这面太阳帆非常的巨大,完全展开达到近八百平方米,在太空中算是一个庞然大物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的,展开后相当于差不多两个篮球场大小了。



    当然了,这里是利用了太阳光照射所产生的光压。只不过因为太阳光所产生的光压对于航天器的推力很小,以及空气阻力的存在,航天器不能从地面起飞。

    但是在没有空气阻力存在的太空,这种小小的推力仍然能为有足够帆面面积的太阳帆提供10e-5到10e-3g左右的加速度。

    科研人员为他们这艘深空探测器设计的这面太阳帆非常的巨大,完全展开达到近八百平方米,在太空中算是一个庞然大物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的,展开后相当于差不多两个篮球场大小了。

    这么大的太阳帆呢,却要求重量非常的轻,不然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而这个近八百平米的太阳帆呢,非常的轻薄,它基本上是由一块特制的高分子复合薄膜裁剪制作成的。这种暴风复合薄膜非常的轻薄,它只有不到零点五毫米。这么薄的薄膜呢,却要做成这么大,而且要相当的结实,这就对制造生产工艺有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还不足以让专家惊呼,啧啧称奇。这面巨大的太阳帆也不简单,吴浩他们的科研技术人员非常天才版的准备在上面喷涂了一种光合发电涂料,这种涂料能够进行光电转换。虽然效率相对来说目前在航天器上面普遍使用的柔性太阳能电池帆板要弱不少,但胜在这面太阳帆的面积巨大,所以产生的电能也是非常客观的。

    听到吴浩介绍到这,在场就有专家忍不住提出自己的疑惑:“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采用太阳帆呢,为什么不直接采用这种柔性太阳能电池帆板呢。”

    这边吴浩还没有说话呢,就有专家替他回答道:“距离太阳的距离越远,所能够接收到太阳光就越弱,如果是到达太阳系外环,或者是边缘的话,那么所能够接收到的太阳能可以说非常的低了,太阳能电池帆板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对于这位专家的回答,提问的那位专家随即追问:“既然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没有用武之地了,同样依靠太阳光驱动的太阳帆就有作用了吗?”

    听到这个专家的反问,这位回答的专家一愣,一时半会儿回答不出来了。同时呢,大厅里面的专家们和领导们也都纷纷议论起来。

    的确,被这么一提醒,大家这才发现,好像这面太阳帆和太阳能电池帆板一样没有太大的作用啊。

    在议论的同时,众人也都将目光看向了吴浩,想要等待他的解答。

    而吴浩面对这样的问题,始终保持微笑,在见到现场众人都看略微安静下来后,吴浩轻轻吐出了两个字:“速度!”

    在众人的恍然声中,吴浩接着解释道:“太阳帆能够为探测器产生额外的速度,这种加速度是持续性的,甚至是永久性的。从方面来说,它一点都不比探测器上面所装配的霍尔发动机差。

    其次,我们也是充分的考虑到了宇宙环境的复杂性和严酷性,所以我们为这艘探测器设计了一套备用动力系统。这样即便是它的主动力系统出现问题,这艘探测器仍然能够依靠备用动力系统,也就是太阳帆继续向前飞行。”

    听到吴浩这样的一番解释,众人这才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他的回答。

    吴浩见状笑着继续介绍起来:“除此之外呢,在这艘深空探测器前段还装备这四块我们所研制的新型固态电池。这四块新型固态电池的作用就是为了储存同位素温差电池以及太阳帆上面所产生的电量,从而储存起来,用于整艘深空探测器的运转,这就是整艘深空探测器的能源系统和副推进系统的基本情况。

    而在整个深空探测器的前段呢,安装着多种科研探测设备,包括各种波段的探测器,成像设备,以及通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等。

    对了,说到通讯系统,这一次我们也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大家知道深空探测距离非常的姚远,所以探测器与地球之间的通讯困难一直是科学家们头疼的问题之一。

    所以这一次,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创新性设计,从而加强了整艘深空探测器的通讯性能。”

    见到众人那好奇的目光,吴浩笑指着这艘深空探测器模型说道:“大家还记得我们刚才所说的这面巨大的太阳帆嘛,我们觉得它这么大的面积,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嘛。”

    利用这面太阳帆?

    众人愣了一下,首先反应过来的不是在场的各位专家,而是秦星河,他眼前一亮,随即说道:“你的意思是,利用这面太阳帆作为天线与地球进行联系。”

    吴浩笑着回答:“为什么不可以呢,这面太阳帆足足有近八百平方米,这么大的尺寸完全可以作为一面放大器来进行信号的加强发射和接受啊。

    现在大家在看我们这艘深空探测器,它的整体外形不就是一个巨大的圆盘中间贯穿着一根长棍嘛,这想不想外面用于通讯的天线锅呢?”

    你别说,这么一看还真像!在吴浩的提醒下,专家们再次细细打量着这艘悬挂在半空中的深空探测器,不由的点头起来。

    这真的是天才的想法,天才的设计!

    在赞叹了一句,随即就有人提出疑问道:“只不过这样的设计能实现吗?”

    听到这个问题,吴浩笑了笑:“我们既然能够提出这样的设计方案,自然有一整套相关的解决办法的,这方面大家不用担心。”

    见吴浩这么简洁且自信的回答,众人先是有些惊讶,随即有产生了不少疑问。不过见吴浩这么三言两语回答完毕,大家也都清楚,现在肯定问不出什么,还是等到后面慢慢看吧,不着急。

    吴浩看了一眼众人,随即接着介绍起来:“在长长的桁架支撑杆上面,其实还另有文章,这上面也安装着不少的仪器设备,也有用于相关探测研究的。”见吴浩这么简洁且自信的回答,众人先是有些惊讶,随即有产生了不少疑问。不过见吴浩这么三言两语回答完毕,大家也都清楚,现在肯定问不出什么,还是等到后面慢慢看吧,不着急。

    吴浩看了一眼众人,随即接着介绍起来:“在长长的桁架支撑杆上面,其实还另有文章,这上面也安装着不少的仪器设备,也有用于相关探测研究的。”



    “在完成初期提速过程后,一级推进火箭开始脱离,随即二级推进系统,也就是住推进系统的霍尔离子推进器开始启动工作,并持续给这艘深空探测器加速。

    除此之外呢,我们还在桁架支撑杆后半部分装备了两台应急化学推进器,这两个推进器呢用于遇到紧急情况,或者说进入或者脱离大引力星体时候启用。如此一来呢,也能够帮助这艘深空探测器,抵近一些大质量星体进行探测。

    而在这艘深空探测器的桁架支撑杆上,我们装备了多台附属探测设备,其中我们为其准备了十颗小探测卫星。

    这种小探测卫星呢,每颗重在八十公斤左右,全部重量不也就不到一吨。这些小侦测卫星呢,则可以用于一些我们的深空探测器无法到达的地方进行侦测,比如一些大行星的环绕轨道,还有去侦测一些小行星,矮行星,包括一些大行星的卫星等等。

    带到这艘深空探测器到达相应的目标附近后,会释放一颗小探测卫星。这可小探测卫星呢,则是会接近目标,然后将信号源源不断的传输回深空探测器,再由深空探测器的大型天线传回地球。

    当然了,这颗小探测卫星也可以依靠自身搭载的通讯天线来直接与地球建立通讯,当然了传输效率上面肯定不如深空探测器上面的大型天线。

    而基于这项功能呢,我们又开发出来了另外一种新的通讯方式,接力式通讯方式,即将这些小侦测卫星每个一段距离释放一个,然后通过接力传讯,来传输相关的数据信息。

    未来深空探测器肯定会走的很远,如何解决远距离通讯问题,这也是一个难题,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接力式通讯方式,来与距离地球遥远的深空探测器取得联系,而这呢,也能够大大的扩展这艘深空探测器的探测距离,为人类认知宇宙,探索未知做出贡献。”

    听到吴浩所介绍的这个天才的设计,在场的众人无不为之贺彩起来。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设计的确是非常的巧妙,可以说是挖空了这艘深空探测器所有的潜力。

    这也让众人对于这艘深空探测器无比期待起来,这样的项目如果能够成功,必然能够为他们取得非常丰富且海量的探测数据,这对于他们研究太阳系,研究宇宙,研究其它星体有着重大的帮助。

    所以听到这,众人纷纷议论起来,其中还有专家冲着他有些急切问:“吴总,你们这艘深空探测器研制出来了吗,打算什么时候发射升空呢。”

    见有人问这个问题,现场嘈杂的声音随即停了下来,众人都看向了吴浩,等待他的回答。

    吴浩笑着摇了摇头道:“这只不过是我们一个内部的一个设计方案罢了,相关的技术都还在预研之中。大家也都清楚,这样的探测项目目前来说没有什么市场收益,所以我们内部项目审核委员会通过不了。

    另外,这样的项目投入比较大,目前我们已经在进行的项目实在是太多了已经有些无力在扩展其它项目了。像这艘深空探测器,只能等到未来我们有能力,且条件成熟后再进行了。

    最后,则就是相关技术上面的问题了。这艘深空探测器上面包含了很多新技术,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一一攻克才行。

    此外,这么大的深空探测器,必须要有匹配的火箭才能够进行发射,将它送出地球。目前我们的建木七号火箭的高轨道运输能力还有些不足,所以即便是这艘深空探测器研制出来了,也得等到我们的建木九号重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后,才能发射。”

    建木九号?众人疑惑了一下。

    呵呵,我们的所在研的一款捆绑式重型运载火箭,在那边展区呢,我一会儿给大家介绍。吴浩笑着回答道。

    众人顺着他所示意的方向看了一眼,随即又将目光聚集到眼前的这艘悬挂在半空中的深空探测器模型上面。

    吴浩的话中意思其实很明确,就是没钱。大家自然也都清楚吴浩心中的打算,在这个展厅摆放它,并向众人隆重的介绍这艘深空探测器,所打的什么注意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不过,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能够有这样的市场竞争意识,他们也不觉得奇怪,更不会觉得有什么。而且,对于这艘深空探测器呢,大家也是充满了兴趣。

    哪怕吴浩之前不讲呢,恐怕都会有专家缠住不放了。这就是吴浩的阳谋,大家明知道这是他的算计,但还是愿意往进钻。

    从设计上技术上来说,这艘深空探测器绝对是称得上大家看到所有深空探测器设计方案中数一数二的,打动了无数专家们的心。

    这就像是男孩看到了跑车,男人看到了枪械武器,女人看到了化妆品衣服。老色P看到衣着清凉的美女一样。

    对于这群专家们来说,没有什么此刻比这艘深空探测器更吸引他们的了。

    马上,就有专家有些着急询问吴浩:“研制和发射这艘深空探测器大概需要多少钱?如果差的不多的话,我们这些科研院所倒是能够凑凑。”

    要的就是你们这句话,吴浩心中一喜,随即微笑着回答:“这艘深空探测器上面运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一次研制成本相对来说恐怕要高一些。具体需要多少研制经费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不过我们的专家们给我们报了一个数字,恐怕这艘深空探测器研制下来,至少得十个亿起步吧,往上需要多少,这个目前还不确定。”

    嘶……

    听到这个报价,现场众人不由的吸了一口凉气,这绝对是一个大数字,大工程。要知道现在国家每年给航天系统划拨的经费也就没多少,这还要分到很多机构科研院所,用于很多重大项目。

    就现在来说,恐怕他们也无力支撑这样的项目了。但这个项目的确非常的不错,就这么放弃了,大家有有些可惜。

    在众人正在愁眉不展,低头思索的时候,突然有一位专家出声说:“对了,我记得咱们航天系统内不是有几个深空探测项目嘛,能不能将几个项目合在一起,这样一来经费不久够了吗?”



    听到这个建议,众人先是一喜,不过随即又看向了脸色有些黑的秦星河。

    对于这样的想法或者说建议,秦星河自然满脸苦笑,不过面对着众人,他只得是硬着头皮道:“这个有关于深空探测项目,国家都是有统一规划的。这个规划一旦确定,就很难进行更改的。

    更何况这样的重要项目,如果是依赖于民营企业有些不合适,民营企业只能是补充,不能作为主体。”

    说到这,秦星河看了吴浩一眼,然后接着说道:“此外,航天系统内的那几个深空探测计划都属于是中长期规划,到三零后了,短时间来说,我们的重点还是放在月球和火星上面。尤其是我们正在实施载人登月的关键阶段,这时候不宜节外生枝。”

    秦星河的话完,聆听的众人无不点了点头。虽然对于这样的好的项目有些可惜,但孰轻孰重他们还是分得清的。现在看来,这个项目想要寄希望于官方,肯定是不行了,只能自己想办法。

    吴浩对此,也有些无奈,不过这也是预料到的,他并不会觉得气馁,这本身就是一次尝试罢了。

    见到现场众人脸上不免有些失望和可惜的神情,秦星河只得又安慰道:“不过,大家也不要彻底放弃,还是有希望的。

    官方虽然不行,但是如果民间自己进行的话,我们还是非常乐意看到,并且积极支持的。甚至我们还能够为这个项目申请到一些扶持经费,数额还是非常可观的。”

    听秦星河这么一说,众人刚才快要熄灭的火焰再次燃烧了起来。

    随即有专家提议道:“这么好的项目就这么放弃实在是太可惜了,我觉得咱们可以联合起来一起来搞。就像是之前那颗木星探测器情况一样,还不是人家自己搞的,他们也没有没那么多经费,也是依靠着上级扶持,社会捐赠,加上自己才实现的。

    我像这样的项目,肯定会能够引来社会的帮助。”

    我觉得可以。有专家立即支持道,随即更多的专家也加入到了支持声援的行列中来。

    最后作为人群中德高望重的前辈,邹焕义邹老出声拍板定案:“想法很好,不过我觉得还是得仔细琢磨商量一下再说。这样吧,大家回去后都想想,咱们大家一起来完善这个项目。然后等到有时间咱们在聚在一起,好好探讨一番看看接下来怎么做。

    这么大的项目肯定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成的,所以大家不要着急,咱们先参观吧。”

    说着,邹焕义看向了吴浩。吴浩会议随即点了点头冲着众人引领道:“大家这边请,这边所展示的是我们整个建木系列运载火箭家族。

    从最边上的建木一号超低成本轻型运载火箭,到建木二号,建木二号改,建木二号特。还有建木吴浩捆,以及我们刚刚完成首飞不久的建木七号,还有中间这个体型比较大的,是我们的建木九号捆重型运载火箭。”

    听吴浩的这番介绍在,众人边好奇-->>

    打量着,边不由的点了点头。经过了短短几年的发展,浩宇科技在运载火箭技术上面可以说是异军突起,目前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民营运载火箭企业,几乎包揽了国内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民用商业订单。

    即便是放在国际上,浩宇航天也是在商业航天公司中也是属于前列的。

    这枚建木二号火箭我知道,这是你们第一款可会收式运载火箭,在这枚火箭上面,你们事先了一级火箭和整流罩的回收和重复利用。据说,你们现在已经创造了一个国内记录,一枚一级火箭已经重复利用九次了。邹焕义冲着吴浩说道。

    吴浩笑着点了点头:“是的,八月份刚完成了第九次飞行,并成功的进行了着陆和回收。

    目前通过我们的技术团队检测,这枚一级火箭的状况不错,应该还能够执行个好几次发射任务。

    不过,我们打算再让它飞一次,然后就让它退役了。”

    退役了,为什么,不是还能飞好几次吗?有领导随即询问道。

    吴浩笑着回答:“我们认为十次是一个里程碑,所以想要纪念一下。这枚一级火箭已经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它的任务,超出了我的预期。所以我们想让它完成十次飞行后,就让它退役,然后运回来矗立在园区里面,进行纪念。”

    吴浩这么一解释,大家也都纷纷明白过来。的确,十次重复使用,这确实值得纪念一下。而且十次飞行也早就将发射成本降低太多了,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再辛苦它了。

    其实有一点吴浩没说,那就是因为十次飞行已经够了,如果再飞下去,成功率就无法保证了。所以为了保证成功率,维护建木火箭的良好口碑,所以才打算让这枚一级火箭退役的。

    未来或许次数少还会有突破增长,但不是现在。

    “这枚建木二号火箭怎么造型这么奇特的,建木二号特?”一位专家看着这枚树立的火箭模型,冲着吴浩询问起来。

    这是我们的一枚深度改进型的建木二号火箭,它相比于其它火箭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二级火箭也能够进行降落回收,从而实现重复利用。“吴浩笑着解释说。

    哦,听他这么一说,大家纷纷感兴趣起来。二级火箭回收技术,这也是各大航天公司积极钻研的技术之一。不过目前来说,还没有一款真正用于商业的成熟技术。

    一旁的秦星河冲着吴浩询问道:“小吴,我记得你们好像搞过二级火箭的着陆回收吧,怎么现在没有动静了。”

    呵呵,吴浩笑着回答道:“之前的返回着陆实验搞的不错,目前我们的技术团队正在吸收经验,积极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呢。

    对于我们来说,技术上面是一回事,成本上面是另一回事。

    我们不可能只专注于技术,还得与市场效益相接合。换句话说,我们得考虑它的市场收益,如果收益太少,我们是不会去做的。”



    听到吴浩的话,众人随即也听清楚了他话中的意思,无非还是成本问题。如果成本太高的话,那么这项技术也就没有实施的价值了。

    秦星河呢,则是冲着他摆手说:“先不说这些,说说技术方面,你们研制到什么阶段了。”

    吴浩闻言看了秦星河一眼,随即点头回答:“目前技术研制工作进展还是非常顺利的,之前困扰我的一些技术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下面就可以进行一系列验证和实地实验工作了。”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也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也就是说这个建木二号特运载火箭技术上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现在就只剩下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了。

    你们这枚建木二号特火箭的二级火箭所采用的是与俄航天部门一样的飞翼式结构布局啊。随即有专家冲着吴浩询问起来。

    的确,俄是正在研制一枚可回收重复利用火箭,其二级火箭也是采用这种飞翼式设计布局。

    吴浩笑着点了点头道:“是的,不过具体设计思想我们是参考了航天飞机返回时候的飞行降落方式,以及巡航导弹飞行时候的气动外形为参考设计研发的。”

    能不能具体讲讲!现场有领导提议道。

    吴浩扫了一眼众人,随即点头讲起:“其实在有关于二级火箭的着陆方式上面,我们想了很多方案,比如有直接利用发动机反推着陆的,还有利用与我们的建木二号一级火箭一样降落伞着陆的,还有就是这种飞翼式滑翔降落的。

    这些方案各有优势,当然了也各自有各自的限制。在进行综合研讨后,我们首先排除了第一种降落着陆方式。

    二级火箭的飞行高度在几百万公里之上,要进行降落的话,首先得再回大气层,如果携带过多的燃料的话,很可能导致火箭内部燃料过热,从而发生爆燃,这肯定是不行的。

    即便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的高度进行降落,火箭发动机必须持续点火减速,其工作时间大大延长,如此一来,不但要消耗过多的燃料,对于火箭发动机也是一种损伤。

    消耗过多的燃料,就意味着发射的时候也携带更多的燃料,如此比如会牺牲掉火箭的载荷运输能力,之前能够六吨,可能现在就要打个对折,变为三吨甚至更少了,这显然是不划算的。

    而发动机的长时间工作,就意味着对发动机造成损伤。解决的办法无非两个,一个是增强发动机的质量,让它能够工作更长的视觉。另外一个就是着陆后更换新的发动机。这两个办法不管哪里,都要增添巨大的成本,这样算下来比造一枚新火箭没便宜多少,很不划算。

    于是,我们有将目光聚集到了降落伞降落方式上面,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经验,应该说是最有把握的。但是呢,采用降落伞方式进行着陆,一级火箭还好说,二级火箭的话,采用这种方式就有些像是降落载人飞船了。

    高度太高,采用降落伞降落呢,着陆点难以控制,只能进行预测。所以火箭降落着陆的地点不确定性,就限制了这项技术的运用。其次,二级火箭这么高,如果不是选择在平整着陆场降落,就会倾倒,火箭不比其它的,这么倾倒剧烈撞击,必然会带来一些故障,维修起来也就不容易,成本自然也就上去了。

    而且携带这么大一套降落伞组,必然要增加重量,这也将会严重挤占载荷运输重量,从而降低火箭的运载能力,也是一种变相的徒添成本,不太划算。

    于是,我们就又将目光集中到了采用飞翼滑翔降落的方式上面。

    相比于前面两种,采用飞翼滑翔降落结构,一可以不依赖于长期使用发动机,从而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工作寿命。二呢不用携带那么中的降落伞组,从而不用挤占载荷运输的重量。

    三呢,飞翼结构受天气影响比较小,且便于控制,这样对它的飞行姿态,航线,着陆场等等都能够进行把控,增加其整体可靠性和安全性。”

    说到这,吴浩停顿了一下,看了看众人,随即话锋一转说道:“当然了,这种方式也是有着很多缺点,比如首先它的技术难度比较大,从几百公里的太空以滑翔的方式再入大气层,然后滑翔飞行返回着陆地面,这个过程所运用到的技术都无疑是顶尖的。

    这种轨道器再入返回技术,是目前各国军方都在积极研制的绝密技术,目前掌握这项技术的也就那么几根手指。

    并不是其它国家不想,而是因为这项技术太难了。

    而我们将要采用的这种滑翔着陆的技术,可以说堪比那种轨道器再入返回着陆技术,甚至可能某些方面比之更难。

    比如这首先再入大气层的时候,如何控制它的速度,让它避免速度太快与大气层摩擦,从而避免被在大气层烧毁。

    其次,在着陆的时候,从几百公里以滑翔的放松降落下来,这个速度无疑是非常快的,如何进行减速,如何进行降落等等,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当然了,这些都是技术上门的问题,这些我们都可以解决。但是解决这些问题所带来的无疑是持续增添的成本,作为一家商业公司,作为一项商业项目,我们不得不考虑成本因素。

    如果成本过高的话,那么再进行这项技术的话,就有些不太划算了,毕竟我们开发这项技术的初衷还是为了赚钱。”

    听到吴浩的这番解释,在场的众人纷纷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吴浩说的没错,这种火箭返回重复利用技术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火箭的单次发射成本,从而实现盈利。如果成本过高的话,那么这项技术这种方式也就再没有必要进行下去了。

    可是这么好的技术,却因为成本原因就要这么舍弃了,在场的众人肯定有些不太甘心。但是呢,钱大家都缺,所以一时半会他们也想不到什么好的注意。

    这时候呢,秦星河却冲着吴浩笑着开口道:“小吴啊,我觉得你可以目光可以更加开阔点,不要只是局限在我们航天系统这样的清水衙门。”

    你是指?吴浩心中想到了什么,但一时半会儿又没有反应过来。

    秦星河笑着说道:“军方,我相信这样的项目军方肯定会感兴趣的,你们不妨找找他们。你和他们的关系不错,怎么做不用我再教你了吧。”

    呵,吴浩这才恍然过来,随即失笑起来,的确,他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呢。



    或许这项飞翼式可复用运载火箭技术,军方会感兴趣呢。吴浩想了想,微微点了点头。

    按理来说,这种新型可复用运载火箭技术,航天主管部门应该会非常感兴趣,甚至非常重视才对。但从秦星河的反应来看,恐怕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目前他们的注意力或者说重点放在几个重大项目上面。想这样的项目,暂时应该是顾不上。

    至于军方,他们肯定对于这种尖端技术感兴趣,不过具体如何,还需要谈之后才知道。

    事实上这样项目或者说这种飞翼式可复用运载火箭技术,吴浩他们都已经研究到这个阶段了,肯定是不可能就这么放弃的,这也不符合他们的性格。

    所以不管怎么样,他们还是会进行下去的。一来这项技术可以在很多领域都能够得到运用,比如航天领域,可复用运载火箭方面,航天飞行器方面等等。

    而在军事方面,这项技术也是完全可以运用到军事当中,这种从太空滑翔降落的技术,其实与乘波体再入大气层技术有些相似,但也有一些不同。

    弹道导弹在返回大气层的时候,一般都会沿着固定弹道进行飞行,这是最初的弹道导弹技术。

    后来呢,随着防空防御技术的发展,这种固定飞行弹道的弹道导弹非常容易被拦截。为了避免被敌方防空力量所拦截,所以随后各军事强国又开发出来了可变轨弹道技术。

    所谓可变轨弹道导弹技术,是指弹头在外太空利用弹头或者上面级所携带的动力进行变轨,从而改变弹头的飞行轨迹或者打击目标,从而避免被敌人提前探知防御,减少敌人的探知时间,从而提升其防御难度。

    后来呢,又在这项技术的基础上眼神出来了,另外一个多弹头技术,也是一种增强突防能力,提升敌人防御难度的弹道导弹打击技术。

    即在一枚弹道导弹上面安装多个弹头,可以是两三枚,也可以是十几枚。这些弹头之中,可以都是真弹头,也可以增添一些假的目标。这样一来呢,利用数量来增减导弹的突防努力。

    在强大的防空系统,可以应对一枚两枚导弹来袭,也可以应对七八枚导弹同时来袭,可是如果同时应对十几枚导弹,甚至更多的导弹来袭,那么这套防空系统应付起来就吃力了。那么其性能在强大,在众多数量面前,总会失误的。

    而通常这些弹道导弹上面所装备的弹头都是非常规弹头,只要命中一枚,就能够重创敌人一座城市,这也是敌人很难承受的。

    甚至这些弹头之中,可以根据装备不同的当量,从而用于打击敌国境内大小不一的目标。

    而随着各国多层防空网络,尤其是国家防御系统的建立,这些打击方式也逐渐开始吃力起来,所以各国都在研制能够拥有更强突防能力的打击武器。

    于是一种新的飞行弹道重新走入到了众人的视野里面,而我们国家呢首先实现了它,并第一个装备了这种打击武器,这就是乘波体弹头。

    乘波体弹头所采用的是乘波体构型设计,这是一种适宜高超音速飞行的飞行器外形,其所有的前缘都具有附体激波。这种乘波构型飞行时其前缘平面与激波的上表面重合,就象骑在激波的波面上,依靠激波的压力产生升力,所以叫乘波构型。

    依据这种外形设计所研制出来的乘波体弹头,可以在高速飞入大气层的时候,就像是打水漂一样,可以在大气层中连续弹跳好几次,如此一来的话,就增添了敌方防空系统的无法预判性,极大的提升了敌方对于这种乘波体弹头的拦截难度。

    而吴浩他们的这种飞翼式可复用运载火箭技术呢,虽然和这种乘波体构型有些相似,但也有非常大的不同。

    它呢并不会在大气层中弹跳,而是会直接从太空飞入大气层,并在大气层中滑行,通过箭体自身的控制,以及飞翼所带来的升力,可以对箭体进行控制,并能够让箭体飞行非常长的一段距离,而且能够精确的降落到预定着陆场或者跑道上面。

    而在军事上,这种飞翼式再入飞行技术也同样可以运用到一些打击武器上面,比如导弹弹头上面。

    采用这种飞翼式结构设计的导弹弹头,可以在再入大气层的时候,进行长距离精确机动滑行,在保证速度的同时,又能够滑行较远的距离。如此一来,既能够提升这种飞翼式弹头的突防行,还能够自由灵活的打击各类目标,甚至是临时变更打击目标等等。

    所以吴浩相信这样的技术军方肯定会感兴趣的,只不过他还是希望这项技术能够更多的运用在了运载火箭上面。

    毕竟他们开发这项技术的初衷,还是为了降低运载火箭的发射成本,从而促进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的嘛。

    小吴,这就是你们的建木九号运载火箭吗,看上去有点像是建木七号火箭增加了两枚助推器啊。邹焕义冲着他问道。

    正在愣神的吴浩,突然听到邹焕义的问话,随即反应了过来,然后笑着回答:“没错,这枚建木九号火箭就是在我们建木七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出来的。这方面其实有点像我们建木二号和建木五号火箭之间的关系。

    这枚建木九号火箭的两枚助推器,其实就是两枚建木七号一级火箭箭体。因此,这两枚助推火箭和芯一级火箭都是一样的。”

    这还是走的是猎鹰重型火箭的路子吧。听到他的介绍,邹焕义瞬间明白了过来。

    呵呵,大致结构是一样的。吴浩笑着回答。

    也就是说,它的芯一级火箭和两枚助推器都是可以回收重复使用的?有专家追问道。

    吴浩笑着点了点头回答:“是的,不止这些,它的两半整流罩也是能够回收重复使用的。

    未来如果我们的飞翼式可复用运载火箭技术研制成功的话,解决了成本控制这方面的问题后,这项飞翼式可复用火箭技术也会运用到这枚建木九号火箭的二级火箭上面。如此一来,整枚建木九号运载火箭,除了整流罩内的‘上面级’无法回收以外,其它的部分都能够回收且重复使用,这样运输成本就能够大大降低了。”

    听到他的话,现场的议论声瞬间大了起来。旁边的一位领导随即开口询问道:“这枚建木九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如何?”

    【PS:大家往前翻,上一章结尾发有个彩蛋,有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