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吴浩陪同着老人一行驱车来到了之前他所前往的那处野战机场。再次见到
再次见到张克峰,李芳芳他们,吴浩发现这几个人一个个精神焕发,哪有半点醉酒的样子。
即便是喝酒不怎么行的罗凯,也是精神抖擞。让他十分郁闷,难道他一个年轻小伙子居然喝不动几个四五十岁的老家伙吗。
得知领导们前来,野战机场内的所有战机已经全部入库,所有人员也都整齐列队迎接他们。
对此,老人随即讲了几句,然后就直接进入到了正题。
首先众人先是直接来到了机库,这里面摆放着在此次演习中表现非常亮眼的那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
当然众人走进机库,一款充满科幻感的隐身无人机出现在了大家视野之中。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外形酷似一支飞镖,或者利剑的箭头,比较扁平,在后面有两个垂尾,下面呢则是装备着两台小型喷气式发动机。
双联双喷,并且将尾喷集中在一个矩形喷口里面,外形有点像F_22的矩形适量喷口。
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座舱位置,则是依然是采用了玻璃座舱。不过里面非常的狭小,并不能给容纳一个人,座舱里面除了一些控制按钮外,最引人关注的自然是那颗光学合成孔径雷达。
它像一个飞行员的脑袋,矗立在玻璃座舱里面,上面安装着一颗多个蜂巢式六边复眼镜头。
机头地步同样有一个融合于机身的保形光学观瞄舱,然后则是两侧鲨鱼腮式的进气道。
机腹靠近航发的两侧,设置了两个内填式弹仓,每个弹仓里面悬挂着四枚中距离格斗弹。
除此之外,在机翼和机腹下面还设计了三个隐藏式挂点,可以根据任务需要,外挂弹药进行作战。
众人围着这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看了一圈,随即都不由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老人看着这架外形独特的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然后冲着吴浩笑着问道:“这就是在这次演习里面,那款战胜所有红方空军飞行员的无人机?”
吴浩笑着点了点头回答:“没错就是这款无人机,我们内部代号‘凫徯’,这是一款智能化多用途攻击无人机。”
看这个外形和咱们所列装的攻击系列无人机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啊?旁边的一位老人看着这架无人机不由发出自己的疑问道。
听到这个老人的话,老人笑着回答:“武器装备的性能咋能从外表外形来看得出好坏的吗,如果是那样,那咱们干脆举办个选美比赛算了,还打什么仗啊。”
说完,弯腰仔细看了一下下面的弹仓,然后拍了拍机翼冲着吴浩询问道:“它的作战半径有多少?”
目前来说,紧靠自身油料,作战半径大概在八百公里左右,如果加装副油箱的话,作战半径可以达到一千两百公里左右。如果加装受油管进行空中加油的话,那么作战半径还能够大大加强。面对老人的询问,吴浩成竹在胸,如数家珍介绍道。
听到他的介绍,老人和在场的众人纷纷点了点头。对于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能够达到这样的作战半径非常的满意。
要知道,这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体型并不大,也比J-10飞机还要略小一些。而且所采用的还是小型双发动机,耗油量更大。
而且本身采用的是这种扁平化隐身设计,所以油料储存有限。在这么多条件下,依靠自身油料就能够达到八百公里的作战半径,这已经非常不错了,可以说快追平现在的主力机型‘恶棍’了。
加装两个副油箱,还能够增加四百公里的作战半径,差不多提升了一般,这绝对非常的理想。而一千多公里的作战半径,虽然说不远,但也足以应对绝大部分作战任务了。
更别说吴浩刚才话中还提到,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还能够加装受油管,进行空中加油呢。
所以听到这,不由有人询问了起来:“你们这款智能无人机还支持空中加油吗,这个外军实验过,也只有极个别的几个掌握,技术要求非常的高。”
听到这个问题,吴浩微笑着回答道:“目前大家面前这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并没有加装空中受油设备,所以不具备空中加油功能。
不过,这方面我们已经在开始进行研究了,预计改进型号将会具备空中加油的能力。
而且相比于飞行员控制加油,自动空中加受油系统,效率会更高,对接和加受油时间也将会大大缩减。
额外说一句,除了安装在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上的自动受油装置,我们也在积极的研究自动加油技术,目前也已经有了技术雏形,正在积极研究之中。”
听到吴浩的话,在场不少人都眼前一亮,尤其是几个空军的领导更是表现出来了浓厚的兴趣。
要是这套空中自动加受油技术研制成功的话,那么将会极大的提升空军战机的作战半径和滞空时间,提高战斗力。
要知道,人工空中加受油技术难度非常的高,需要特别训练才行。空军能够实现空中加受油的飞行员也非常的有限。
如果这套空中自动加受油技术成熟的话,那么将能够让大部分战机和飞行员收益。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些人才会如此感兴趣。
老人见状,冲着吴浩笑着说道:“先等会,你先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所研制的这套空中自动加受油系统,我相信大家对此非常的感兴趣。”
听到老人的话,吴浩点头应道,随即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冲着众人介绍起来。
其实这套空中自动加受油技术是伴随着我们这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项目所衍生出来的技术项目。
为了提升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战斗力,我们的项目研究团队提出来了很多想法,最终呢我们认为提升这架无人机的空中滞空时间和作战半径,也是对整体性能和战斗力的一项巨大提升。
所以之后我们就在这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发展出来了几个方案,这就是附加油箱方案,扩大无人机体积,增加油箱容积,还有就是这个空中自动加受油技术。
这套空中自动加受油技术分为空中受油技术和空中加油技术。其实这两套技术并没有多大的硬件提升,主要还是在操控系统方面。
现在我们的加油技术,除了硬管加油技术需要加油机和受油战机相互配合外,软管加油技术,一般来说,对加油机的影响比较有限,主要还是受油战机方面,它需要飞行员精准操控去对接受油软管。
受限于速度,空中气流,飞行姿态的影响,所以这个对接受油过程难度非常的大,并不是所有飞行员都会这项技能。
听到吴浩的话,在场的众人都纷纷点头。的确,目前的常规加油技术就是软管加油,因为软管随着气流飘动,所以对接加油时候对飞行员的技术要求很高,所以并不是所有战斗机飞行员都具备这项技能。
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吴浩接着讲道:“如果我们在研制这套空中自动加油技术时候,也将其分为了两个子项目来进行研究。
一个就是硬管加油技术,这个需要加油机和受油战机互相配合,技术难度很高。
另外一个则就是软管加油技术,这个对于加油机的要求不高,主要还是在受油战机上面。
其实这项技术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战机的自动操控系统中加入了一套自动受油程序,通过采集和学习所有有人战机的加受油时候的数据,并从中进行学习训练,从而得到了这套空中自动加受油操控系统。
我先介绍软管加油方面,我们在加油机上面安装一个小系统,当受油战机靠近的时候,这个小系统就会自动启动,并将加油机的相关飞行数据信息传输给受油战机。
于此同时呢,加油软管顶端的锥套上也有一个定位装置,它会时刻向受油战机发送自己的空间位置坐标。
受油战机呢,则会随即转入自动加油程序,这个时候,不管是战机座舱里面的飞行员,还是无人机后方的操控人员都需要停止动作。
受油战机会根据所接收到的这些数据信号,来操控战机精准的对接加油软管,实现加油。
在整个加油过程中呢,受油战机会时刻接受加油机的相关飞行姿态数据,并控制受油战机与之保持一致。
这样即便是加油机受到了强烈气流影响,改变飞行姿态速度,连接加油中的受油战机也会相应的进行调整,从而保持正常加油。
这是软管加油,而在硬管加油中,这项技术更加重要。
大家知道因为是硬管加油,所以而加受油机的配合必须更加紧密才行,所以这套系统能够保持在硬管加受油过程中,两架飞机保持一致。
与软管加油技术不同,硬管加油技术其实可以看做是反过来的。
和软管加油技术一样,在受油战机转入自动加油程序后,受油战机随即开始根据加油机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飞行姿态调整,然后逐渐的接近加油硬管。
当受油战机抵达相关区域后,自动受油系统会操控加油硬管来向飞到预定位置的受油战机对接口进行对接,从而实现空中加油。”
听到吴浩的这一番介绍,众人都不由的议论起来。有支持称赞的,自然也有反对忧虑的。
支持的人当然是看中了这项技术的巨大发展潜力,这对于战机战斗力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而反对忧虑的人则是担心,加受油过程非常危险,两架战机距离非常近,而且加油机造价昂贵,里面都是油料。一旦计算失误,发生碰撞,损失将会非常巨大。
战机什么都不用说,就是这样的一家空中加油机,造价昂贵,数量稀少。即便是富的流油的米空军,也没有多少架,更别说我们了,可以说根本损失不起。
所以大家都对于这项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来了很大的质疑,甚至有人直接冲着他质问了起来。
对此,吴浩并没有着急,而是非常从容淡定的解答起来:“首先,我想要说的是我们这套空中自动加受油技术非常的安全可靠,在这方面是飞行员永远无法达到的。
再优秀的飞行员都会出现失误,而系统程序不会。即便是出现,也是非常低的概率,要远比飞行员低。
其次,在安全性方面,我们设计的有一套应急处置程序,这套程序将会在危机情况下自动启动,比如主动脱离,主动避让,权衡‘牺牲’等等。
当出现非常危及的情况下,如果是无人机的话,这套应急处置系统会主动避让,如果无法避让的话,那么它将会主动的‘牺牲’,从而保全加油机的安全。
当然了,如果是有人战机的话,在整个过程中飞行员都可以随时接手操控。
事实上无人加油机的这个概念并不是我们先提出来的,米军早就提出过相关的方案,并已经进行了实验。
相比于它们的那套无人加油机方案,我们这套空中自动加受油技术更加的现实,更加符合空军当前发展需要,而且也更加安全可靠。
这套空中自动加受油技术不光可以使用在无人机上面,无人加油机上,也可以用于咱们现役的加油机和常规战机。
有了这项技术的话,那么对于战机战斗力的提升将会是非常巨大的。其它方面不说,但是这个空中自动加受油的效率,就是人工加受油无法打到的。
而且这项技术也为未来无人化加油机的研制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甚至我们可以对现役空中加油机进行无人化改进吗,从而实现无人化长时间滞空服务。
这对于进行一些大规模高强度任务时候,保住非常的巨大,相当于是多了一个空中后勤补给中心。”
听到吴浩的这番话,在场不少人都笑着摇了摇头。吴浩说的这些太遥远了,而他们所看中的则是这套空中自动加受油技术在当前以及未来阶段的实际运用。
而这其中,最让他们心动的,则就是这套空中自动加受油技术呢能够加装升级在现役战机上面。这样一来,所有具备空中受油能力的战机都能够从中受益。
而且很多时候,并不是说缺少这方面的装备和技术,而是缺少这方面的技能的人才。有了这项技术,将能够极大的缓解和减轻这方面飞行员加受油训练的技术难度,从而让更多的飞行员和战斗机都能够具备空中加受油能力。
我想知道,这套空中自动加受油技术你们已经具体研制到那个阶段,实验了没?人群中一位穿着空军军装的中年技术专家冲着吴浩询问道。
听到这位专家的问题,众人也都看向了他。大家都想知道,这项技术吴浩他们到底研发到了什么阶段。如果只是开始的话,那说了等于没说。
面对众人的目光,吴浩笑着点点头道:“目前相关技术已经基本上完成,接下来就是不断的实验和改进优化打磨了。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三次空中自动加受油实验,均都取得了成功。”
三次,软管还是硬管?这位专家闻言漏出了兴奋的目光追问道。
吴浩冲着他回答:“两次软管,一次硬管。”
听到吴浩的回答,众人纷纷兴奋了起来。如此说来,这项技术已经搞出来了,接下来就是不断的实验打磨了。
这也就意味着,这项技术应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够装备到很多战机上面,此举无疑将加大的提升战机以及空军战斗力。
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这三次实验吗?随即有位空军方面的领导询问道。
吴浩闻言看向了老人,见老人点头,随即开口说道:“这三次实验的跨度其实很长,最早的一次是在去年的夏天进行了,第二次是在今年春天,第三次则就是在前不久进行的。
因为我们自身的条件有限,没有什么空中加油机,更没有战斗机。因此我们使用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来模拟和替代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战机。
这点其实和海军航母上所使用的伙伴加油方式比较相似,当然了,我们主要还是用于实验。
去年夏天的第一次空中自动加油实验中,我们的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在三千米的空中完成第一次软管加油对接。
整个实验过程非常的顺利,从启动自动加受油程序,到完成对接,总用时两分令四秒。
完成对接后,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协同飞行了八分钟左右,然后脱离。
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我们相对来说比较保守,进行的比较慢。
今年春天的第二次空中自主加受油实验,依旧是软管加油方式,还是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在四千米的高空进行自动对接加受油实验。
从启动自动加受油程序到完成对接总共耗时二十三秒,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在对接的状态下,共同协同飞行了十七分钟,随后脱离结束实验。
第三次空中自动加油时间是在前一段时间刚刚进行完,为硬管加受油实验,这次依旧是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只不过我们将软管加油换成了硬管加油方式。
整个对接过程耗时四十一秒,随后协同飞行了十分钟,然后脱离结束实验。
在整个办法的过程中,我们测试了很多项目,均都达到了预期要求。”
听到吴浩的这番介绍,在场的众人纷纷点头赞许起来。的确,这样的实验成绩足已经说明吴浩他们这项空中自动加受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
不过,也有人表示了疑虑,那就是他们现在实验所使用的都是无人机,如果换成真正的空中加油机和战斗机,这项技术是否依旧表现这么优异。
而且现在才进行了三次实验,这点实验不足以说明什么,数据信息太少了。
听到这几人的忧虑,众人也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的确,现在数据新系统太少,单凭吴浩嘴里所介绍的这些,还无法证明这项技术真的安全可靠。
这项空中自动加受油技术到底怎么样,还是要亲自看过以后才知道呢。
这个时候老人也开口说道:“这项空中自动加受油技术的运用场景非常广阔,所以空军这边要跟一下,看看这项技术是否真的如他嘴里所说的这样优秀。
好了,说回这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我刚才看了一下,这款无人机腹部弹仓好像只能够容纳四枚空空导弹,这点容量还是略微有点小,不足以完成一些复杂任务。”
吴浩闻心里不由的吐槽,都这样了,还嫌火力不足呢,想到这吴浩笑着点了点头:“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个头尺寸就真大,我们实在没办法将它的内置弹仓做的更大。
此外,我认为这样的弹仓已经足够目前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使用了。现在它下面弹仓里面悬挂的是四枚中距离空空导弹。
如果换成近距离格斗弹的话,使用新型挂架可以悬挂六枚近距离格斗弹,或者六枚空地导弹。当然了,也可以悬挂精确制导炸弹。
除此之外,这些还可以混装,也就是说一半装空空导弹,用于空中作战,另外一边可以挂在空地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完成对地打击。
就目前来说,这样的弹仓容量,也足够它去执行一些基本的作战人物,而且四枚导弹的挂在能力,这也是一些轻型战斗机的挂在水平,也算是不弱。”
说到这里,吴浩指向机翼下的隐形挂点冲着众人说道:“除此之外呢,我们在机翼和机腹下面设置了三个隐形挂点,可以悬挂副油箱或者是导弹进行作战。不过这样一来,其整体的隐身性能就可以要减弱。所以具体如何选择,还得看实际情况权衡利弊,进行决定。”
它的隐身性能怎么样?现场有人见他讲完随即追问了起来。
吴浩摸着机翼笑着回答:“隐身性能能够达到五代机水平,甚至可能要相对更好一些,一方面我们的飞机体积更小,而且这种扁平化翼身融合的设计,加上爽斜垂尾设计,二维矢量喷口,也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所以综合对比下来,可能我们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隐身性能还要稍微强一些。
当然了,你说要它和五代机进行对抗,这就有些吃力了。因为我们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上的雷达公里比较小,所以可能不是五代机的对手。
人家不需要直接靠近我们,只需要超视距攻击即可,我们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却那对方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想知道,这套空中自动加受油技术你们已经具体研制到那个阶段,实验了没?人群中一位穿着空军军装的中年技术专家冲着吴浩询问道。
听到这位专家的问题,众人也都看向了他。大家都想知道,这项技术吴浩他们到底研发到了什么阶段。如果只是开始的话,那说了等于没说。
面对众人的目光,吴浩笑着点点头道:“目前相关技术已经基本上完成,接下来就是不断的实验和改进优化打磨了。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三次空中自动加受油实验,均都取得了成功。”
三次,软管还是硬管?这位专家闻言漏出了兴奋的目光追问道。
吴浩冲着他回答:“两次软管,一次硬管。”
听到吴浩的回答,众人纷纷兴奋了起来。如此说来,这项技术已经搞出来了,接下来就是不断的实验打磨了。
这也就意味着,这项技术应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够装备到很多战机上面,此举无疑将加大的提升战机以及空军战斗力。
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这三次实验吗?随即有位空军方面的领导询问道。
吴浩闻言看向了老人,见老人点头,随即开口说道:“这三次实验的跨度其实很长,最早的一次是在去年的夏天进行了,第二次是在今年春天,第三次则就是在前不久进行的。
因为我们自身的条件有限,没有什么空中加油机,更没有战斗机。因此我们使用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来模拟和替代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战机。
这点其实和海军航母上所使用的伙伴加油方式比较相似,当然了,我们主要还是用于实验。
去年夏天的第一次空中自动加油实验中,我们的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在三千米的空中完成第一次软管加油对接。
整个实验过程非常的顺利,从启动自动加受油程序,到完成对接,总用时两分令四秒。
完成对接后,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协同飞行了八分钟左右,然后脱离。
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我们相对来说比较保守,进行的比较慢。
今年春天的第二次空中自主加受油实验,依旧是软管加油方式,还是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在四千米的高空进行自动对接加受油实验。
从启动自动加受油程序到完成对接总共耗时二十三秒,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在对接的状态下,共同协同飞行了十七分钟,随后脱离结束实验。
第三次空中自动加油时间是在前一段时间刚刚进行完,为硬管加受油实验,这次依旧是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只不过我们将软管加油换成了硬管加油方式。
整个对接过程耗时四十一秒,随后协同飞行了十分钟,然后脱离结束实验。
在整个办法的过程中,我们测试了很多项目,均都达到了预期要求。”
听到吴浩的这番介绍,在场的众人纷纷点头赞许起来。的确,这样的实验成绩足已经说明吴浩他们这项空中自动加受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
不过,也有人表示了疑虑,那就是他们现在实验所使用的都是无人机,如果换成真正的空中加油机和战斗机,这项技术是否依旧表现这么优异。
而且现在才进行了三次实验,这点实验不足以说明什么,数据信息太少了。
听到这几人的忧虑,众人也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的确,现在数据新系统太少,单凭吴浩嘴里所介绍的这些,还无法证明这项技术真的安全可靠。
这项空中自动加受油技术到底怎么样,还是要亲自看过以后才知道呢。
这个时候老人也开口说道:“这项空中自动加受油技术的运用场景非常广阔,所以空军这边要跟一下,看看这项技术是否真的如他嘴里所说的这样优秀。
好了,说回这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我刚才看了一下,这款无人机腹部弹仓好像只能够容纳四枚空空导弹,这点容量还是略微有点小,不足以完成一些复杂任务。”
吴浩闻心里不由的吐槽,都这样了,还嫌火力不足呢,想到这吴浩笑着点了点头:“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个头尺寸就真大,我们实在没办法将它的内置弹仓做的更大。
此外,我认为这样的弹仓已经足够目前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使用了。现在它下面弹仓里面悬挂的是四枚中距离空空导弹。
如果换成近距离格斗弹的话,使用新型挂架可以悬挂六枚近距离格斗弹,或者六枚空地导弹。当然了,也可以悬挂精确制导炸弹。
除此之外,这些还可以混装,也就是说一半装空空导弹,用于空中作战,另外一边可以挂在空地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完成对地打击。
就目前来说,这样的弹仓容量,也足够它去执行一些基本的作战人物,而且四枚导弹的挂在能力,这也是一些轻型战斗机的挂在水平,也算是不弱。”
说到这里,吴浩指向机翼下的隐形挂点冲着众人说道:“除此之外呢,我们在机翼和机腹下面设置了三个隐形挂点,可以悬挂副油箱或者是导弹进行作战。不过这样一来,其整体的隐身性能就可以要减弱。所以具体如何选择,还得看实际情况权衡利弊,进行决定。”
它的隐身性能怎么样?现场有人见他讲完随即追问了起来。
吴浩摸着机翼笑着回答:“隐身性能能够达到五代机水平,甚至可能要相对更好一些,一方面我们的飞机体积更小,而且这种扁平化翼身融合的设计,加上爽斜垂尾设计,二维矢量喷口,也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所以综合对比下来,可能我们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隐身性能还要稍微强一些。
当然了,你说要它和五代机进行对抗,这就有些吃力了。因为我们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上的雷达公里比较小,所以可能不是五代机的对手。
人家不需要直接靠近我们,只需要超视距攻击即可,我们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却那对方一点办法都没有。”
“飞行员在遇到导弹来袭或者近距离格斗被敌机咬住的时候一般需要集中精力来操控战机进行摆脱规避,恐怕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分神操控这样复杂的设备。”一位专家看着这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下的空基激光自卫武器吊舱说出来自己的忧虑道。
听到这个问题,在场不少人都纷纷点头表示同意。的确,在那样万分危急的时刻,飞行员如何能够分神来操控这样一台设备,这显然有些不太现实。
而对于这个问题,胸有成竹的吴浩淡定回答:“其实这款激光自卫武器吊舱的操控并不复杂,它主要有三种操控模式。
首先第一种是全手动模式,所谓全手动模式,就是完全依靠飞行员来进行操控。通过激光武器吊舱上的光瞄设备,能够将图像传输到飞行员的头显屏幕上,又或者是显示在座舱显示器上,由飞行员进行操控。
这种全手动模式,主要运用于一些特殊和极端场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手动,安全,可靠,灵活。
而第二种呢则是半自动模式,当战机探测到有导弹靠近后,导弹发射告警系统会将相关的数据信息传输到这款激光自卫武器吊舱。激光自卫武器吊舱智能控制系统会随即根据所传输回来的相关指令数据信息,来跟踪锁定目标。
飞行员则需要通过座舱屏显,或者头显设备来确认攻击。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操控简单,安全可靠,反应灵活。
而第三种模式则就是自动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启动自动防御模式后,这款激光自卫武器吊舱的智能控制系统会自主运转,同步共享战机的相关数据。当发现由导弹来袭或者敌方战机逼近的时候,会主动进行攻击拦截来袭目标,或者是攻击尾随跟踪的敌方战机以及战机里面的飞行员。
这种自动防御模式一旦启动的话,武器系统就会自主运行,不需要飞行员干预操作。这种模式最适合空战,因为在那种激烈思索的情况下,飞行员的注意力无法分神。而这款激光自卫武器吊舱能够帮助飞行员抵挡敌方的导弹攻击,甚至可以帮助飞行员对抗敌方战机。”
在场的众人在听到他的话后,纷纷的点了点头,这三种模式涵盖了手动,半自动,全自动三种模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不过目前来看,恐怕还是半自动模式最为稳妥,也最为安全可靠吧。
如何是全自动模式,一旦系统出现故障,那么这款激光自卫武器吊舱会不会攻击旁边的僚机友机呢。相比于性能,大家更看中一款武器的安全可靠性。
“这么小的激光武器吊舱,它的毁伤威力如何?”现场有人询问道。
这个问题的提出也随即引起了众人的关注,激光武器的毁伤威力与其功率有着直接关系。功率越大,激光武器的威力也就越大,而所需要的电力也就越大。战机上面的电量非常有限,如何能够支持这种大功率激光武器的连续性攻击呢。
吴浩点头笑着应道:“当然,受限于体积重量以及战机电力等因素,这款激光自卫武器吊舱的功率自然不能与那些激光防空武器相比。但是在利用我们的新技术尤其是蜂巢式六边形复眼透镜技术,使得它的照射功率要比同型号激光武器提升百分之五十到八十,因此它的照射灼烧毁伤效果还是非常可观的。
其次,这款激光自卫武器它所瞄准和照射灼烧的一般为导弹的引导部分,尤其是对于光学,红外制导导弹有着非常强大的毁伤效果。
对于这类型导弹,只需要照射一秒钟,就能够摧毁其红外引导系统,从而迫使来袭导弹致盲,失去目标。
同样的,对于雷达制导类型导弹,这款激光自卫武器也有同样的毁伤效果。通过持续灼烧制导部,从而让其制导系统损坏失效,从而失去目标。
除了这种攻击制导系统的方式外,这套激光自卫系统也能够直接照射这些导弹的战斗部。通过持续性的高温,来迫使导弹战斗部里面的弹药提前燃爆,从而摧毁导弹。
当然了,也可以灼烧导弹弹体,尾部,来迫使导弹失去动力,从而坠毁。”
讲到这里,吴浩略微停顿了一下,然后在众人的注视下接着讲:“同样的,这款激光自卫武器也能够攻击尾随战机上的部分,从而来烧毁战机上面的各个部分,从而让其单一系统,或者多个系统失效,从而让战机失去战斗力。
当然,最有效的就是直接攻击敌方战机座舱里面的飞行员,强大的照射功率可以让敌方飞行员瞬间致盲,甚至可以直接灼烧飞行员,使其失去战斗力。”
见到吴浩这么说,现场众人纷纷摇了摇头。
有人开口道:“国际法中有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激光致盲性武器,这么做是违法的。”
听到这个人的话,众人随即都转头看向了他。这个人见状张了张嘴,最终没有说话。这个规定大家能不知道吗,可是真正有谁遵守过或者说执行过。
所谓的什么条约国际法在某些时候可能管用,但是在绝大部分时候基本上都不管用,因为首先破坏规则的往往是那些最先制定规则的。
不过这东西只能心照不宣,不能说破。如果战争真的到了那种你死我活的时候,谁还在乎狗屁规则啊。
众人都不说话,吴浩智能接着这个人的话圆道:“当然,存在这样误伤的可能性,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得格外的注意。”
呵呵呵呵……
听到吴浩的话,众人都畅笑了起来,这个‘误伤’两个字用的真的妙啊。要知道类似的误伤事件可是太多了。
某个强大军事流氓团伙,可是利用这种误伤的借口,犯下了累累罪行,其中的受害者就有我们。
尽管遭到了全世界的批评指责,可是这个军事流氓团伙还是以误伤为借口,我行我素。而全世界呢,也只是嘴上批评指责一下,过一过嘴瘾,却那对方没什么办法。这就是强权,这就是真理,这也是这些流氓团伙嘴中高呼的‘正义’。
没错,在现实世界里面,强大即是‘正义’,射程之下就是‘真理’。
“这款激光自卫武器也会参加这场对抗演习吗?”老人拍了拍机翼,冲着吴浩笑着问道。
吴浩闻言摇摇头回答:“不,马上会有工程师将它们拆下下来,毕竟这款武器对于飞行员和战机都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还是不参加了为好。”
听到吴浩的回答,众人虽然有些遗憾,没有看到这款激光对抗武器出场。但吴浩说的对,虽然是对抗演习,还是以安全为主。
所以见他这么说了,大家也都没再强求。
老人点了点头,随即又接着向前走去,众人见状连忙跟上。此刻在周永辉的安排下,已经有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对战机进行起飞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了。
众人驻足观看了一会儿,随即在吴浩的引领下,终于来到了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指挥控制中心所在的这处机库了。
机库空间很大,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位于中间的办公区域。整个办公区域呈现“回”字形分部,回字形中间则是一块透明显示屏幕所构成的电子沙盘。屏幕上显示演习区域内的卫星地图,以及相关的位置坐标信息。
数字沙盘边上比较空旷,有一些高脚凳,这些高脚凳方便就座观看电子沙盘情况,当然也可以旋转观看四周的信息情况。
围绕这数字沙盘周围的则是两排“回”字形工位,而这两排工位呢,有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为了四个功能区域。
西北两侧的每个工位前面都是一块巨大的显示屏幕,这些屏幕上被分为了若干个窗口,上面显示着各种数据信息。
而位于东南两排工位则显得有些特殊,与其它西北两侧工位不同。东南方向总共被分为了十二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内则有两个座位。其中主座椅显得非常高档,舒适,有点像是飞行座椅。而在座椅两侧呢,则是两个操控杆,样式与战斗机的操控杆一样。座椅前面是一个长方形数字屏幕,上面模拟显示着相关仪表数据信息,其布局有点像战斗机座舱仪表区域。
上面呢,则是一整块大屏幕,此刻屏幕上面并没有显示什么数据信息,而是都显示着浩宇科技的LOGO图像。
主座椅旁边则有一个副座位,这个座椅相比于主座椅要稍微逊色一些。而且也没有什么操控杆,不过在它前面也有相关的屏幕数据信息。
位于机库东西两侧墙上,则是悬挂着两块有巨大的高清屏幕,屏幕上面显示着各项数据信息。
此刻,工作人员已经接到了相关演习通知各就各位,开始在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
这些工作人员们见到吴浩他们进来稍微看了一眼,随即就各自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他们身穿没有任何标志的迷彩服,脖子上面挂着相关的工牌。
而在这十二个控制台上面就座的无人机操控人员们,身上则穿着一件棕色飞行夹克,下面穿着一条军绿色的休闲裤。他们的年龄普遍都比较大,基本上都在三四十岁,四五十岁这样阶段。
看到吴浩他们走了进来后,随即其中一位五十多岁左右的操控人员起身立正喊道:“全体起立。”
随即所有人都站起来立正,其中操控人员的动作非常的干净利索,标准,一看就是经历过军营多年历练的。
老人走到这个操控人员面前,冲着他笑着问道:“当过兵。”
“报告,空……歼击机飞行员刘启光。”这名五十岁左右的操控人员立正用洪亮的声音报告道。
“嗯,一看就是老飞行员,怎么转业了?”老人笑着询问道。
刘启光立正回答道:“报告,到年限了,所以就停飞转岗了。正好听说这边需要经验丰富的歼击机飞行员,所以我们就过来协助相关的研发实验工作。”
这个时候,吴浩也顺着刘启光的话接着介绍道:“在研制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需要一批经验丰富的战斗机飞行员来配合我们进行相关的操控飞行试验,从而将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性能飞出来。
社会上面自然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所以我们只能向空军求助了。最后经过相关的协商,空军方面也了解到了我们所面临的相关困难,给我们派遣了一批像刘队长他们这样的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正是有了他们的参与和帮助,我们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研制才会如此顺利,才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
听到吴浩的这番介绍,老人点了点头,然后握着刘启光的手说道:“只要心中有天空,到哪里都能够展翅飞翔。
虽然你们的座驾换成了无人机,但是祖国的天空仍然任你们驰骋,国家天空仍需要你们保卫。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辛苦了!”
刘启光双手握着老人的手回答道:“不辛苦,能够换一种方式重新驰骋天空,还能够与昔日战友在空中较量,我们相比于其它停飞和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升空的战友们更加幸运。”
“好,那我这次就看你们的表现了。”老人畅笑说道。
听到老人的话,刘启光一脸苦笑的了起来。
吴浩见状随即笑着解释道:“此次空中对抗演习,刘队长他们并不会直接参与,一切借由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自主完成。
因为在空战当中,每秒每刻都非常的重要。如果远程操控的话很容易会被对方干扰,而且长距离通讯也会产生时延,从而导致无人机的反应迟钝,这在空战当中是非常致命的。”
所以为了确保无人机在空战当中灵活自如,反应迅速,所以就必须要切换为战机所搭载的智能控制系统,由战机自主进行空战,这样才能够根据所遇到的情况立即进行应对。
当然了,刘队长他们则需要时刻待命。如果智能控制系统出现错误,或者发生积极情况,及时人工介入,终端智能控制系统。
除此之外,相关的任务和命令下达,也是有刘队长他们进行操控。而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呢,则是作为一名忠实的战士来执行这些命令和相关控制指令。
没有刘队长的命令,这些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是不会自主操控的,这也能够保证这些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款激光自卫武器也会参加这场对抗演习吗?”老人拍了拍机翼,冲着吴浩笑着问道。
吴浩闻言摇摇头回答:“不,马上会有工程师将它们拆下下来,毕竟这款武器对于飞行员和战机都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还是不参加了为好。”
听到吴浩的回答,众人虽然有些遗憾,没有看到这款激光对抗武器出场。但吴浩说的对,虽然是对抗演习,还是以安全为主。
所以见他这么说了,大家也都没再强求。
老人点了点头,随即又接着向前走去,众人见状连忙跟上。此刻在周永辉的安排下,已经有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对战机进行起飞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了。
众人驻足观看了一会儿,随即在吴浩的引领下,终于来到了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指挥控制中心所在的这处机库了。
机库空间很大,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位于中间的办公区域。整个办公区域呈现“回”字形分部,回字形中间则是一块透明显示屏幕所构成的电子沙盘。屏幕上显示演习区域内的卫星地图,以及相关的位置坐标信息。
数字沙盘边上比较空旷,有一些高脚凳,这些高脚凳方便就座观看电子沙盘情况,当然也可以旋转观看四周的信息情况。
围绕这数字沙盘周围的则是两排“回”字形工位,而这两排工位呢,有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为了四个功能区域。
西北两侧的每个工位前面都是一块巨大的显示屏幕,这些屏幕上被分为了若干个窗口,上面显示着各种数据信息。
而位于东南两排工位则显得有些特殊,与其它西北两侧工位不同。东南方向总共被分为了十二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内则有两个座位。其中主座椅显得非常高档,舒适,有点像是飞行座椅。而在座椅两侧呢,则是两个操控杆,样式与战斗机的操控杆一样。座椅前面是一个长方形数字屏幕,上面模拟显示着相关仪表数据信息,其布局有点像战斗机座舱仪表区域。
上面呢,则是一整块大屏幕,此刻屏幕上面并没有显示什么数据信息,而是都显示着浩宇科技的LOGO图像。
主座椅旁边则有一个副座位,这个座椅相比于主座椅要稍微逊色一些。而且也没有什么操控杆,不过在它前面也有相关的屏幕数据信息。
位于机库东西两侧墙上,则是悬挂着两块有巨大的高清屏幕,屏幕上面显示着各项数据信息。
此刻,工作人员已经接到了相关演习通知各就各位,开始在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
这些工作人员们见到吴浩他们进来稍微看了一眼,随即就各自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他们身穿没有任何标志的迷彩服,脖子上面挂着相关的工牌。
而在这十二个控制台上面就座的无人机操控人员们,身上则穿着一件棕色飞行夹克,下面穿着一条军绿色的休闲裤。他们的年龄普遍都比较大,基本上都在三四十岁,四五十岁这样阶段。
看到吴浩他们走了进来后,随即其中一位五十多岁左右的操控人员起身立正喊道:“全体起立。”
随即所有人都站起来立正,其中操控人员的动作非常的干净利索,标准,一看就是经历过军营多年历练的。
老人走到这个操控人员面前,冲着他笑着问道:“当过兵。”
“报告,空……歼击机飞行员刘启光。”这名五十岁左右的操控人员立正用洪亮的声音报告道。
“嗯,一看就是老飞行员,怎么转业了?”老人笑着询问道。
刘启光立正回答道:“报告,到年限了,所以就停飞转岗了。正好听说这边需要经验丰富的歼击机飞行员,所以我们就过来协助相关的研发实验工作。”
这个时候,吴浩也顺着刘启光的话接着介绍道:“在研制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需要一批经验丰富的战斗机飞行员来配合我们进行相关的操控飞行试验,从而将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性能飞出来。
社会上面自然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所以我们只能向空军求助了。最后经过相关的协商,空军方面也了解到了我们所面临的相关困难,给我们派遣了一批像刘队长他们这样的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正是有了他们的参与和帮助,我们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研制才会如此顺利,才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
听到吴浩的这番介绍,老人点了点头,然后握着刘启光的手说道:“只要心中有天空,到哪里都能够展翅飞翔。
虽然你们的座驾换成了无人机,但是祖国的天空仍然任你们驰骋,国家天空仍需要你们保卫。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辛苦了!”
刘启光双手握着老人的手回答道:“不辛苦,能够换一种方式重新驰骋天空,还能够与昔日战友在空中较量,我们相比于其它停飞和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升空的战友们更加幸运。”
“好,那我这次就看你们的表现了。”老人畅笑说道。
听到老人的话,刘启光一脸苦笑的了起来。
吴浩见状随即笑着解释道:“此次空中对抗演习,刘队长他们并不会直接参与,一切借由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自主完成。
因为在空战当中,每秒每刻都非常的重要。如果远程操控的话很容易会被对方干扰,而且长距离通讯也会产生时延,从而导致无人机的反应迟钝,这在空战当中是非常致命的。”
所以为了确保无人机在空战当中灵活自如,反应迅速,所以就必须要切换为战机所搭载的智能控制系统,由战机自主进行空战,这样才能够根据所遇到的情况立即进行应对。
当然了,刘队长他们则需要时刻待命。如果智能控制系统出现错误,或者发生积极情况,及时人工介入,终端智能控制系统。
除此之外,相关的任务和命令下达,也是有刘队长他们进行操控。而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呢,则是作为一名忠实的战士来执行这些命令和相关控制指令。
没有刘队长的命令,这些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是不会自主操控的,这也能够保证这些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无人机开车,滑行出库!”
“是!”
随着指令下达,一侧大屏幕上面全部换成了机场停机坪和机库等角度的监控视频画面,音响里也传来了部分现场的声音。
十二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轻型喷气式发动机启动并开始加力,在巨大的发动机噪音下,这十二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开始慢慢的划出了机库,滑行到了停机坪上。
接着,十二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开始转向,慢慢滑向跑道。没多长时间,机身变化001和002号的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已经一前一后滑行至跑道起飞区域,双机就绪,等待起飞命令。
“气象部门报告,温度17,风向西北,风速吗,每秒三米,三千米高空有少量云层,空域干净,可以起飞。”
“001至012注意,双机编队以此起飞,在7号空域集结。”
“收到!”
透过大屏幕上的监控,大家在指挥控制中心里面能够很清楚的看到,跑道上面的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开始加力,尾焰加大。随即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开始在跑道上面快速滑动,速度越来越快。最终一个轻盈的拉升,这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一前一后腾空而起,迅速飞向了远方。
接着,跑道起飞区域的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已经准备就绪,开始起飞了起来。
大屏幕上面画面切换到了其中一架正在起飞的无人机第一视角。这个视角正是位于无人机机舱内那颗蜂巢式六边复眼镜头所拍摄传输回来的高清画面。
这个第一视角画面,其实和飞行员的驾驶飞机的视角基本上一致,能够非常清楚的看到前方的相关情况。
此刻这颗蜂巢式六边复眼镜头已经与操控中心驾驶台上驾驶操控人员所佩戴的智能VR设备所同步。它可以根据后方驾驶操控人员的头部转向而同步跟随转向,以便于指挥控制中心里面驾驶操控人员更加直观的观察无人机前方和周围环境。
而在中间的电子沙盘屏幕上,也已经出现了蓝色战机式样的投标,正在快速移动,这正是已经起飞了的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
大屏幕上的画面窗口还在不断的刷新,从而最为直观的展示出来这些数据信息。通过无人机上面的第一视角画面,大家已经能够看到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编队已经开始在7号空域集结了。
整个编队显得非常整齐,一架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光线也变的非常柔和,丝毫看不出它所散发的那丝杀气。
“整个起飞过程还有这个飞行过程都是由咱们的飞行员在地面遥控进行的吗?”众人当中一位领导询问出声询问道。
吴浩闻言笑着解释道:“是的,此次任务的起飞,降落,以及常规飞行任务均有我们的地面遥控人员进行远程遥控进行。当然了,也可以全部切换为自动模式,由我们指挥控制中心下达相关的指令,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智能控制系统在得到相关指令后自主执行。”
说到这,吴浩冲着旁边负责具体指挥的周永辉说道:“最后两架无人机切换智能控制系统。”
“是!”
周永辉应了一声,随即发布指令道:“011,012注意,启动机载智能控制系统,终止远程人工操控。”
“011012收到,机载智能控制系统以启动。”
“发布指令,011,012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自主起飞,抵达七号空域与编队会和。”
“明白!”
随着指令下达,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坐在第十一第十二控制台上的操控人员已经摘下了智能VR设备,然后停止了操控。
而011,012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在接收到相关指令后并没有立即行动,而是等待前面双机编队起飞后,接着滑行到跑道起飞区域。在完成飞控自检程序后随即自主加力起飞。整个动作非常的干净利落,甚至比前面几家人工操控起飞的无人机都要飞的好。
大屏幕上面,也已经切换到了这两架011,012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上的机载智能控制系统界面。
通过这个界面,大家能够非常清楚的看到这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时刻状态。
屏幕中,这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从滑行到起飞,再到空中的飞行动作,姿态,非常的干净利落,标准到位。乍一看,以为是那位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在操控驾驶呢。
而吴浩呢,在观察到众人那好奇的神色后,随即出声笑着介绍道:“我们的机载智能控制系统,其实就是一套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机载智能控制系统。它不断吸收和学习我们所获取的其它飞行员的飞行驾驶,作战经验,然后吸收并生成适合自己的飞行作战经验。
刚才所展示的整个滑行起飞到飞行动作就是由这套系统自主决断的,没有任何人工干预行为。”
而在吴浩说话的时候,这两架无人机也已经抵达7号空域,随即加入编队之中。
众人中有人再次去看了一眼坐在11和12号控制台上的飞行操控人员,却发现他们仍然没有任何动作。也就是说,刚才是这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自主加入编队的。
“他们还不介入操控吗?”有人望着坐在11和12控制台上的操控人员随即询问道。
吴浩笑着摇了摇头:“为了更好的向大家展示这套机载智能控制系统,后方指挥控制人员除非遇到紧急情况才会介入干预。一切都这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机载控制系统自主根据相关的编队指令进行决断执行。”
听到吴浩的话,众人先是惊讶了一番,随即又露出了兴奋和好奇的目光。
按照吴浩话中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从起飞到飞行过程再到后面的作战,都不会有人工干预,完全由这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智能控制系统自主抉择,并进行相应的反应。
这也意味着,这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机载智能控制系统必须要足够的聪明,这样才能够理解相关的命令,以及进行思考,做出相应的决断并执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两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已经完全摆脱人工控制了,并且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它们会根据相关的指令和命令进行相应的抉择,并且执行。这样来说,它们就可以看作是两名忠诚的独立作战个体。
雷达发现红方战机目标,十二架J10C战斗机,位置382区域,速度七百,高度四千,正在向西南方向前进,预计六分钟后抵达演习空域。
随即电子沙盘上面,显示出来了十二个红色J10战斗机形状的图标,开始在上面移动。
“这是从基地雷达传输过来的相关数据信息,方便咱们更加清楚的观看此次演习。这个所以蓝方无人机是不知道的,我们也不会让它们知道这些数据信息,一切还是依赖于它们自身,这样才公平嘛。”见到众人的疑惑,吴浩笑着解释道。
他的这一番解释,也算是让不少人放下了自己没有心中的问题,随即都点了点头看向了电子沙盘。
无人机切换为自主作战模式,终端人工远程操控系统。
下达演习命令,目标,十二架J10战斗机;任务,搜索寻找击落目标,获得制空权。
是!
报告,001至012号已经切换为自主作战模式。
随着通报声音,大屏幕上面也随即显示出来了十二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第一视角画面,以及各架无人机的相关数据信息。
此刻,整个指挥控制中心,众人除了监控相关的数据信息外,不再进行任何干预,这一切都靠无人机的智能控制系统自主思考决断执行。
无人机控制区域,所有的控制人员都在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以便于及时介入接管无人机。
而这十二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呢,在转为自主作战模式后,却一下子将大厅里面观看的众人吓了一跳。
报告,无人机中队开始迅速下降高度,3500、3000、2500……500、300、100、50米!
报告,无人机在雷达屏幕上面失去目标。
这……
看的这,观看的众人纷纷轰动起来,这是怎么了,难道无人机出现了故障,直接坠毁了吗?
而吴浩呢,则是非常淡定的吩咐道:“无人机编队的位置在哪里。”
报告,卫星定位系统显示,无人机此刻正在演习区域西南方向的山区峡谷中穿行,速度600,高度40,无人机编队飞行状态良好。预计三分钟后出山区。
而在大屏幕中,这些无人机的第一视角画面中,显示出无人机编队此刻正在山区的峡谷间穿行,而且速度很快,高度很低,甚至有些画面中,无人机也就比地面的电线杆高了那么十来米。
“在这样的峡谷中,以这样快的速度飞行,恐怕就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也很难做的这么好吧。”众人中的一位领导开口感慨道。
“是啊,以这样的速度,这样的高度,穿梭这样的峡谷。别说飞行员到底能不能做到,就是能做到也不会让他们这么干的,这太冒险了,简直是在玩命。稍有不慎,就可能机毁人亡啊。”
“这样的飞行根本不会给飞行员和飞机任何犯错和故障的余地,那么有那么一点点失误和故障,都会造成机毁人亡,太极端了。恐怕也就只有这种无人机才会肆无忌惮的飞行使用吧。”
……
听到众人的讨论,老人转头看向了吴浩:“你怎么看着十二架无人机这一番表现。”
老人清楚,这十二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飞山区峡谷是无人机自主决断的,和吴浩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而作为这款无人机的研发者,他想要听听吴浩这个负责人怎么来看无人机这样的决定,并向听听他的解释。
老人的话,也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大家也都纷纷看向了他。
面对着众人的目光,吴浩笑了笑,然后扬声道:“将无人机编队的自主作战方案调出来。”
是!
随即,大屏幕中出现了相关无人机的作战方案,而在电子沙漠上面也出现了这十二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以及即将要飞行的规划飞行路线。
这也让在场的众人纷纷感兴趣起来,一个个弯腰看向了电子沙盘。
吴浩呢,则是走到电子沙盘上面,边用手控制电子沙盘,边冲着众人介绍起来:“大家请看,这是无人机已经自主规划后的飞行路线。
通过规划飞行路线可以看出来,无人机编队打算从这篇山脉峡谷中穿行,然后绕到东北方向红方空军战机编队的后方,从而神不知鬼不觉的演习空域之中。
那么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主要还是根据任务和现场态势所做出的相应决定。
我们这十二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探测雷达都非常有限,远远比不上红方这十二架J10C的雷达,所以为了避免被红方战机过早发现,并远程解决战斗。
所以无人机编队进行计算后决定下降高度,并进入山区,这样一来,就能够避免被红方战机编队发现,从而突然出现在红方战机编队后方。
这样一来,回过神来的红方战机编队想要转向迎战,就只能是打近距离缠斗了。如此,就能够极大的避免远程交战的不利情况,为无人机作战提供有力条件。”
呵,这够狡猾的哈,还会扬长避短!现场有领导惊叹道。
呵呵呵呵……听到这位领导的话,众人纷纷笑了起来。的确,经过吴浩这么一解读,这让众人不由的吃了已经,这无人机都已经这么聪明了吗。
它们怎么知道对方战斗机比它们自己哪方面要好呢?很快,现场有人提出来了新的问题。
对此,吴浩笑着解释:“是这样的,首先我们在它们的机载数据库以及我们后方的数据库中存储了当今现役的所有战机型号和相关的数据信息,无人机可以根据命令中的任务目标数据信息,从而对目标身份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并寻找有利战机。
如果我们没有明确目标身份信息的话,无人机也会通过所接收到的敌方战机雷达数据信息,以及我方所探测到的数据信息与数据库里面的数据信息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敌方战机的身份数据信息,然后再进行分析判断,寻找突破口。
刚才的任务中,为了安全起见,所以我们下达了相关明确任务指令,里面很清楚的标注出来了红方战机机型。
所以自主作战系统会根据这方面数据信息,随即做出的相关分析决断。”
当然了,自主作战系统做出这样的应对策略还有一点因素也至关重要,那就是在充分掌握并且权衡了无人机的性能后才会做出这样的决断。
“你是说,自主作战系统对于无人机本身的性能非常了解,认为它们是可以适应并且山区峡谷飞行,并能够安全穿越出去的。”吕青峰打断他的话,并抓住吴浩话中的重点追问道。
吴浩笑着点了点头:“是这样的,不管是自主作战系统,还是机载智能控制系统,它们所自主做出的决断都需要建立在对于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自身性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只有这样,这两套系统才会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运算,并选择适合的方案进行执行。
一般情况下来说,它们会以最大程度保护自身安全为前提来进行决断,来执行各项任务。当然了,如果遇到特别重要的任务,当我们下达相关的指令后,它们则会以任务为首要目标来进行决断,那么这时候它自身的安全则就要靠后了。
如果任务和自身安全冲突的时候,那么它们将会选择放弃自身安全来完成任务。
当然了,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并由后方指挥控制中心来进行抉择,无人机自身不具备这样的变更能力。
之所以这么做,也是避免无人机的智能控制系统和自主作战系统出现错误,产生相关安全漏洞,最大程度的保证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听到吴浩的这一番介绍,在场的众人纷纷点了点头。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很难免会存在这样艰难选择的时候,到底是任务优先,还是人员安全优先呢,这个往往都需要进行抉择,答案并不是绝对的。
虽然大家都清楚,最好的情况是安全的完成任务,但很多时候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抉择了。
哪怕是无人机,也是如此,在遇到这个情况下该怎么选择,这个也得看任务性质来决定。
毕竟一架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也是很贵的,就这么白白损毁了,却是划不来,至少要值得,划算才行。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指挥官进行决断了。
吴浩呢,也在观察众人的表情,见大家都消化的差不多了,他这才接着说:“其实在执行任务中,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需要考虑,那就是执行任务的后果和影响。
这个往往是智能武器装备很难计算到的,它们一般会以任务为有限,丝毫不考虑后果和影响,因此这样的话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举一个栗子,无人机发现要攻击的目标车队,可是此刻这个目标车队正在穿越闹市区,周围都是密集人群,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如果是飞行员的话,在遇到这样的情况,通常情况下会暂缓行动,等到目标车队穿越闹市区,到没有人或者人少的地方去动手,尽可能的避免或者减少无辜伤亡。
智能武器不会,它们遇到这种情况后,就不太会考虑周围的人群,而是在确认目标后直接打击,这样一来,将要造成大量的无辜民众伤亡,从而引发严重影响。
而我们的自主作战系统则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们会拥有与飞行员一样的思考问题方式和能力。遇到这样的情况下,会进行冷静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决定。”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决定?有人打断他的话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吴浩微微一笑道:“我们这款无人机的自主作战系统它最大任务就是完成指挥官所下达的任何任务,只不过它们会选择自己计算得出的合理办法来执行这些任务。
至于什么是合理的办法,这就要看指挥官自身的意志以及任务的重要程度了。
还是刚才的那个例子,如果对方是我们追踪很久了的要犯或者重要目标的话,之前那么长时间的追踪都没有成功,现在终于追踪到了,只不过对方的车队是在闹市中,周围有很多人群。
我们清楚,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那么这个要犯或者重要目标将会再次失踪,因此这么重要的机会到底要不要抓住。如果攻击的话,将会造成众多民众伤亡,如果不攻击就这样放对方走的话,那么后面很可能就很难在追踪到了。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指挥官来进行抉择了,看看到底选择那个。
当然了,无人机的自主作战系统也可以来进行这样的抉择,只不过要看后方指挥控制中心所设置的权限,如果人群比目标重要,那当然以人群安全为主,如果目标是第一要素,是首要目标,那么……”
说道这里,吴浩停了下来。虽然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是大家也都清楚了他话中的意思。的确,这种事情不好明说,但却是很多时候都需要作出这样一个选择,权衡轻重,利弊。这个别说是人工智能了,就是人类中的智者,伟人,也很难处理的好。
而为了避免无人机的自主作战系统出现运算决策漏洞,并可能出现安全风险,所以这方面仍然需要控制人员来设置安全围栏。所谓安全围栏,并不是现实中的,更不是系统中的,而是思维逻辑栅栏,换句话来说就是安全防火墙。
不管是无人机的智能控制系统,还是自主作战系统,它们的运算逻辑,以及思考决断都不能突破这个安全围栏,以确保这款凫徯智能攻击无人机的绝对可靠性和安全性。
要不然的话,很可能就会真的搞成和电影《绝密飞行》中那架智能无人机一样的情况了,一架不受控,并且自主行动的装备哪怕性能再好,也不堪重用。
而且现实中,很多事情甚至很多任务都不能够用对错来表示,很多事情也已经超越了对错这个层面,上升到了更高的位置之上。
就像是那句电影名言,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分利弊。人如此,那么更高的层面也自然如此了。就拿前面那个例子来说,误伤无辜人群自然不对,可是消灭了重要目标,罪犯,它所带来的收益绝对会比这些无辜人群的价值更高。
那么在这个时候,又该如何抉择呢,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对错,利益多寡问题了,而是上升到了哲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