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小说 > 重生之我为书狂 > 全文阅读
重生之我为书狂txt下载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倒也不难。”

    对于程礼的质疑,黄一凡早就做好了准备:“虽然楚辞已然失传,但我们仍能从其他的方面查找到关于楚辞格律的问题。我们知道,华国文明是有脉络可寻的,也是不断发展的,不断传承下来的。诗词文化也是如此。原始时期其实就已经有了诗歌,或者说那个时候并不将这个当作是诗歌,只是我们古人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受此影响便有了我们诗歌的源头圣诗。

    圣诗之后,则是汉赋。

    汉赋之后则是乐府诗,乐府诗之后则是唐诗,接着就是宋词元曲。

    可以说,至圣诗到宋词元曲,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传承体系。

    现在,我们就先来理清一下我们华夏古诗词的发展脉络。

    我们先来说汉赋。

    汉赋是什么?

    汉赋其实并不能算是诗,他其实是一种叙事性的散文。当然,这种散文也讲格律,也讲对仗,偶尔也可以押韵,受此影响便有了更为诗化的乐府诗。同时,乐府诗也吸收了汉赋的特点,即叙事,又更为高度提练字词间的美感,所以乐府诗又叫叙事诗。

    乐府诗之后则是唐诗。

    相比较与乐府诗,唐诗不但完美的继承了乐府诗的格律,而且在乐府诗的格律之上又更进一步,有了“平仄”的变化。不过,乐府诗的叙事概念则有一些弱化,有的一些唐诗可能表达的也是叙事,但更多的唐诗写的其实就是那一个时刻的心情,与事件没有太多的关系。

    唐诗之后则是宋词,当然还有宋诗。不过,宋诗与唐诗差不多,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做为代表宋朝的诗体,宋诗也没有唐诗精彩。不过,做为文化发展极度繁荣的宋朝,虽然宋诗不怎么样但却发展出了另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叫做宋词。

    什么是宋词,其实宋只是一个朝代名,关键是词。词是什么,词其实与我们现在唱歌的歌词差不多。为什么宋朝会出现宋词,与当时的政治背景与文化背景有关。从唐朝再到宋,经历了漫长的文化建设,华夏文化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各种文化娱乐性的产品也先后出现。像宋朝就很流行唱歌。既然有人唱歌,当然需要有人填词。而填词可不像现在的歌词,随便一写就是一首歌词。在宋朝流行的文化当中,各个文化名人对于宋词是非常讲究的。不但所填的词要符合曲调的意境,同时所填词也必需有诗化的效果。

    在宋词之后则是元曲……好吧,说了这么多,元曲就不说了。”

    说到这里,黄一凡开始了正题:“在坐的有不少诗词大家,想必对于华国诗词研究亦超过我。不过,刚才我之所以说这么多,其实还是为了说明我刚才所说的标题,华国诗词是有传承脉格的,他是有据可寻的,他不是一下子从石头上蹦出来的,也不是凭空出现的。没有汉赋就没有乐府诗,没有乐府诗就不可能有唐诗,没有唐诗当然不会有宋词……就像为什么国外也有诗歌,但是他们的诗歌却与我们不一样,其实也是因为传承文化的不一样。”

    “黄老师,您讲了这了多,都已经快下课了,不知道你所讲的对于兮体诗就是楚辞的格式有什么关系?”

    这个时候,之前被黄一凡弄得下不了台的方星剑似乎已经回复正常,在听了好一会之后发现黄一凡仍是没有进入正题,却是有一些不耐烦起来,站起来说道。

    “方老师,说了别急,学术问题如果不解析清楚那怎么行。”

    没有理会方星剑,黄一凡继续说道:“刚才我说到我们诗歌文化是有传承的,可是,在对诗与汉赋之间,我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他似乎并没有这种传承关系。”

    发现众人并没有明白过来,黄一凡再次解释说道:“重点来了,正如刚才我所说,汉赋影响的是乐府诗,乐府诗影响的是唐诗,唐诗影响的是宋词。那么,要影响汉赋的显然是在汉赋之前的诗体。在汉赋之前,那就是圣诗。

    我们再来看一下,圣诗普遍采用的是四言体,但我们的汉赋是六言,八言,甚至十言。圣诗强调押韵,但汉赋可押韵可不押韵。圣诗是诗,是歌,内容较短,一般一首诗只有几十个字。汉斌并不是诗,也不是歌,他可以称之为散文,较短的汉赋也有几百个字,多则几千字。

    虽然圣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赋,比如,汉赋不少地方就有引用“圣诗”里面的重章叠句,但这种影响相对于整个汉赋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小的。远远不及汉赋对乐府诗的影响,也不及乐府诗对唐诗的影响,更不及唐诗对于宋词的影响。

    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时间上找到答案。圣诗最早起源于商朝,至周朝已经发展到巅峰,而汉赋却起源于汉朝,与圣诗相隔的时间比较远。那么,有没有一种在圣诗与汉赋之间的诗体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楚辞。

    黄一凡点了点头,终于将正题拉回到了楚辞。

    “大龙,黄一凡想说什么,我怎么有一些听不懂。”

    此时,台下的一些学子却是显得迷茫起来,不少学子明显不太能够听得懂。但是,他们听不懂,可对于水木以及燕大,复大的几位教授专家来说,当听到这里之时,他们却是隐隐感觉抓住了一点什么。

    可到底是什么,他们又不知道。但毫无疑问,他们却是知道,黄一凡研究的路子是对的。

    “黄一凡先生,您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吗,我们有一些不明白?”

    此时,台下有学子站起来说道。

    “放心,很快大家就会明白了。”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讲到这里,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还有最后十分钟。

    看了看手表,黄一凡继续说道:“刚才程礼教授也说过,史学大家“班寻”曾经说过,不歌而诵谓之赋,这种赋其实最初指的不是汉赋,而是楚辞。也就是说,其实楚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赋。不过,很显然,楚辞不是一种赋,楚辞是楚辞,赋是赋。但是,如果从时间上来推断的话,对汉赋最具有影响力的并不是圣诗,而是楚辞。”

    时间还剩下最后三分钟:“那么,到了这里,一切变得简单多了。虽然楚辞已然失传,但是,我们仍可以根据汉赋的格律去尝试分析“楚辞”的句式,至于刚才我所说的楚辞引用兮体的格式问题,便可以在汉赋当中找到答案……”

    最后一句讲完,当天第一节的“楚辞”讲座差不多也算结束。

    =

    ps:这一章讲解的知识较多,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大家的阅读,但如果认真看的话,小白相信对于大家会多少有些启发,7月份最后一两天啦,兄弟们,求月票。

    掌声再一次响起。

    第一节的楚辞讲座虽然没有公布出最终的答案,但是,在黄一凡的讲解之下,楚辞学却是有了一次全新的突破。他的突破不再于在哪个文献当中寻找到了关于楚辞的蛛丝马迹,他的突破,是一种研究楚辞方法上的突破。而这种方法上的突破,哪怕就是第一节讲座没有真正说明什么,但对于某些专家来说,这一节讲座已然成功了。

    ……

    “黄一凡先生,您简直太棒了。”

    “黄一凡先生,我是你的脑残粉。”

    “黄一凡先生,下一节课能真正揭开楚辞的格律吗?”

    讲座结束之后,瞬间,一众大一系的学子纷纷围到讲台,眼睛里面散着膜拜的神色。

    “黄老师,厉害,这节讲座讲得非常好。”

    系主任刑艺也走到讲台,赞赏的向黄一凡说道。

    “刚才院长可是狠狠了夸了你一翻,以后可要好好表现。”

    “是,刑主任,一定不敢丢了水木的脸。”

    “呵呵,那你先忙,我走了。”

    刑艺只是简短的说了一句,便已离开了大阶梯教室。

    而另一边,之前想拆黄一凡台的程礼等燕大教授,却是并没有跟黄一凡打招呼,就此离开。

    后面只剩下一众围观的学子还有媒体的记者。

    在黄一凡回答了几个媒体记者问题之后,黄一凡也跟着离开。

    与此同时,在黄一凡第一节讲座结束之后,没过多长时间,一系列关于黄一凡讲座的媒体新闻也在这个时候表了出来。不过,与此前一边倒的攻击黄一凡,攻击黄一凡所谓的楚辞,这一次的媒体新闻,却是出现了两种并不相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仍然表示,并不相信兮体诗就是楚辞,对于黄一凡提出的楚辞即是影响汉赋最为重要的诗歌类型论断,这也只是推断,并没有实证。

    不过,另一些媒体却已然站在了黄一凡这一边。他们与黄一凡本来就没有仇恨,之所以之前攻击黄一凡,只不过是黄一凡语出惊人,说出一句自己写的诗就是楚辞。而拿黄一凡在第一节讲座课上的表现来看,这一些媒体却渐渐被黄一凡的才华给征服了。

    ……

    “没想到,这小子竟然还有这一手。”

    燕京大学几位刚从水木大学回来的几位教授坐在一起。此时,程礼却是拿出了一本汉赋:“之前也研究过汉赋,只是,却没将汉赋与楚辞连在一起。”

    “是呀,之前我也有些怀疑汉赋这种这么成熟的散文体怎么一下子就出现了,按道理来说,圣诗再到汉赋的演变,他需要有一个过程,他不可能这么快。只是那时也没细想,现在想来,汉赋里面的格律还真有可能是从楚辞里面传承展下来的。”

    “真是阴沟里翻船,没想到,我们竟然被一个只教了一个学期还不到的小辈给教育了一次。”

    一干教授有些郁闷,不时说道。

    “坏了,楚大师在群里了一条信息,寻问前几天弄的楚辞标准是怎么回事。然后,又问了今天的讲座。”

    几位教授即是燕大的教授,也是楚辞学协会的会员。

    楚辞学协会是一个研究“楚辞”的协会,与四大名著之的九云梦协会属于华国两大协会之一。

    该协会网罗了国内最为著名的专家,学者教授。虽然对于普通人来说,楚辞学协会看起来没有什么用。但对于学术界来说,不知道有多少想进楚辞学协会而不可得。而往往你只要进入了楚辞学协会,这在学术界便是学术与身份的认可。

    而楚辞学协会的会长正是文坛泰斗楚隐玉。

    “程礼,标准是你弄出来的,当时我就说你这个标准太多漏洞,不能强行推出,你非要,现在看看吧,连楚大师都惊动了,你还是自己跟楚大师解释吧。”

    看到楚隐玉在群里出现,另一位参加讲座的教授“史进”却是将责任抛给程礼说道。

    “史进,你什么意思,当初你也是同意这个标准的。”

    “当时我是同意了,但标准是你设的,建议也是你最先提的,难道还想赖在我头上。”

    “呵呵,史进,我们认识这么多年,我算是看出了你的人品。”

    “程礼,就冲你为了打击黄一凡而强行推出所谓的学术标准,你的人品也不怎么样。”

    两人相互讥笑,寸步不让。

    “好了,两位,还是少争几句。”

    卢升平这时给两人解围。

    “是呀,两位,别我们没将那小子给搞下台去,我们内部反而出了麻烦。”

    罗庆同这时也劝解两人说道。

    “还怎么搞,我算是看出来了,那小子虽然年纪但分明却是个天才,不,简直是天才中的天才。之前还以为水木招收黄一凡担任讲师我还觉得搞笑呢,现在想来,水木真有眼光。以这小子的天才,而且他又找到了另一条非常有创新的研究楚辞的方向,现在想要拆他的台,难喽。”

    史进摇了摇头说道。

    “这可不一定。”

    程礼却是鄙视了史进一眼:“虽然那小子找到了一条新的研究楚辞的方向,但各位要知道,真正的楚辞是失传了,没有任何人知道楚辞写的是什么,更没有人知道楚辞具体的格式是怎样。那家媒体记者说的对,哪怕黄一凡的研究方向再有创新,再对,也只是他个人的推断。推断不是证据,除非,他能彻底还原楚辞。我们只要拒绝承认,也并非不能搬回一局。”

    “这是不是太无耻了。”

    史进摇摇头说道。

    “有什么无耻,如果推断也是证据,那个个写的诗都是楚辞了。”

    程礼这会儿已经丢开了此前身为教授的架子。

    此时关系到自己名气,哪怕就是无耻,他也会去做。

    ……

    “这小子,竟然成为了自己的学生。”

    看到樊大龙在报纸上说的话,黄一凡泪流满面。

    没想到,几年时间不见,这小家伙竟然也考上了大学,而且还来了水木。

    不对呀,大龙这家伙不是挺污的嘛,这么污的人,也能考上水木?

    还有,难道这家伙以前说的“考水木就是为了催我更新”说的是真的?

    内心突然有些恶趣味,随后,黄一凡摇了摇头,“不去纠结这事,以后,就是不知道这小家伙有没有搞学术的心思,若有,倒是可以好好培养培养。”未完待续。8

    “小黄,了不起,了不起。”

    第二天,水木讲师办公室内,之前没有出席的培进拿着报纸向黄一凡竖起了大拇指。

    “厉害,实在是厉害,楚辞竟然被你找到了一条新的研究方向。”

    培进也是中文系的讲师,自然知道在楚辞失传的年代里要去研究楚辞该当有多么的困难。因为,这每一次的研究你都需要查找无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资料文献。这不仅挑战的是个人对于这一些文献的理解能力,同时还挑战你花费的无数时间。而有的哪怕就是花10年时间去研究楚辞,也不见得能不能入门。这也是为什么楚辞学协会是华国文学最高的两大协会之一。

    “运气,运气而已。”

    黄一凡谦虚的说道。

    “哪里是什么运气,别太谦虚了,太谦虚就是骄傲,懂不。”

    “呵呵,老培,你越来越有趣了。”

    黄一凡打着哈哈:“改天再聊,我准备去讲课了。”

    黄一凡的讲座一共有三节,昨天第一节,今天便继续第二节。

    “我靠,怎么这么多人。”

    刚到大阶梯教室,黄一凡吓了一跳。

    只看见黑压压的,从里到外,无数人都将阶梯教室围住。

    不会吧,怎么会这么多人。

    这只是一个学术交流讲座而已,而且讲的又是比较小众的楚辞,哪有这么多人?

    虽然黄一凡也算是小有名气,但从第一天开讲座来看,来得人也并不多。

    可是,第二天却是不知道为什么,竟然直接暴走,整个教室一片爆满。

    “黄老师,你来了?”

    看到黄一凡来到,中文系的刑艺走了过来。

    “嗯,刑主任,怎么这么多人?”

    “我也很想知道,不过,估计昨天你的讲座太精彩了,所以才来了这么多人?”

    “那现在怎么办?”

    “能怎么办,人都来了,还能赶走他们呀,你先开始吧,我派人封住进口,不让人再来了。”

    “行。”

    黄一凡点点头,进走教室。

    此时,整个教室所有的位置都已经坐满。

    里面有一些学子黄一凡认识,但大都不认识。

    还好,燕大的几位教授仍不死心,仍然出现在现场。

    稍稍打量了一下来到教室的观众,黄一凡接过昨天的讲座,说道:“昨天讲到汉赋的发展离不开楚辞,要想寻找楚辞的格律,可以从汉赋当中寻找。”

    黄一凡稍微回顾了一下昨天的内容,便开始了正题。只是黄一凡刚讲几句,程礼却是站起来说道:“黄一凡老师,这些不重要的就不要讲了,我相信接下来你肯定会引出兮体诗了。是的,没错,汉赋里面的确有一些作品采用了兮体的格诗。但是,这种兮体的作品其实并不多。而且从汉赋来看,几乎没有一首采用过兮体格律的汉赋比较知名。”

    “没想到程礼教授对于汉赋这么了解,没错,汉赋虽然有一些作品采用过兮体的格律,但这一些作品并不出名。”

    “不但不出名。同时,这也并不能说明汉赋里面采用了兮体,楚辞就一定采用兮体。更不能说明黄一凡老师采用的兮体诗,他就可以称之为楚辞。”

    程礼继续补充,也略带提醒的说道。

    “当然,单从这一点来看也的确不能说明。”

    黄一凡不被程礼提醒吓道,而是顺着他的话点头:“不过,虽然这一些采用过兮体格式的汉赋并没有哪几部作品出名,但是,不知道程礼教授有没有注意到,几乎汉朝所有的汉赋大家都有写过兮体格式的作品。”

    “有吗?”

    程礼不太确定,他可没有往这方面去研究。

    “当然。”

    黄一凡打开ppt:“各位,请看大屏幕。汉朝有记载的汉赋一共有3000多首,其中采用过兮体格式的有100多首,而这100多首所对应的作者,都是知名的名家。这就有些奇怪了,虽然兮体格式的汉赋并没有什么知名的作品问世,可为什么这一些名家偏偏对兮体格式汉赋这么感兴趣呢?这里面难道没有别的原因,比如,是受到楚辞的影响。因为楚辞里面采用了兮体,所以,受此影响汉赋也采用兮体……”

    说到这里,黄一凡看到程礼似乎又要说话,黄一凡便又说道:“程礼教授,我知道,这是推断,这不是证据,这仍不能说明楚辞也采用了兮体的格式。至于为何我这么说,我只是想告诉大家,这里面比较奇怪罢了。既然奇怪,那么,我们肯定会问,为什么会这么奇怪?”

    经过第一堂的讲座,第二堂的讲座黄一凡已经完全的放松:“其实在以前,一般楚辞学专家研究到这里,估计已经没什么戏了。因为我们都知道楚辞失传,哪怕汉赋完全是照搬楚辞的格式,但因为没有实物论证,我们仍不能说楚辞就是一种采用了兮体的一种全新文体。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此前我已经说过,虽然楚辞已然失传,但楚辞仍以某种表现形势传承了下来。这种传承体,便是楚国的山歌。我相信程礼教授一定对楚国的山歌有所了解。”

    黄一凡看着程礼教授,微笑的问道。

    “楚国的确有大量的山歌,而且很多经典的山歌就是楚辞。就像黄一凡老师你之前所说的徐人歌,他其实也算得上是一种楚辞。只是,因为年代已久,包括徐人歌在内的其他楚国山歌都已经没有文字留传下来,所以我们也不知道这一些山歌写的是什么。”

    程礼侃侃而谈,发表自己对于楚国山歌的见解。

    “那可不一定。”

    黄一凡摇了摇头:“程礼先生,没文字并不代表不知道这一些山歌写的内容,没有文字并不代表我们不能研究这一些山歌。其实这一些山歌,在楚国,也就是现在的北湖这一带,仍有很多人会唱,但他们唱的并不是普通话,而是楚国方言,他们用楚国方言传承了这一些山歌。”

    呛浪的水很清呀,他可以洗我的枪。

    呛浪的水很浊呀,他可以洗我的足。

    正在讲解之时,黄一凡突然唱起了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大多人听不懂,曲调与现在的流行乐完全不一样,而且,听起来还是用方言唱的。

    唱完之后,黄一凡看向了程礼:“程礼教授,据说您是北湖人,北湖也就是古代的楚国了,对于楚国方言想必你是知道的。这首山歌,想必程礼教授您也非常熟悉吧。”

    “当然熟悉,这首山歌叫做沧浪歌,我自小就会唱,怎么,这首山歌有什么问题吗?”

    “没问题,一点也没问题。我只是想问,这首山歌是不是楚辞?”

    “当然是。”

    程礼点头确定说道:“沧浪歌与徐人歌,采薇歌,楚狂接舆歌,还有“越人歌”并称为楚辞五歌,楚辞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是一种歌赋,沧浪歌当然也是楚辞。不过,这一些山歌目前已经没有文字记载,只有这一些方言。虽然我们曾经试着去将这一些方言翻译出来,但翻译出来的意境却是失去了楚辞的味道。当然,原因还是我们并没有掌握楚辞的真正格律,所以翻译出来便失去了精髓。就像刚才你说的呛浪的水很清呀,他可以洗我的枪。虽然翻译的也很好,但是,不是的,不是这样的,在这一首山歌里面,他的味道比之你刚才翻译的强了很多倍。”

    程礼对于《沧浪歌》非常了解也非常有研究,加之自小生活在楚地,自然更是内心体会。

    他之所以认为黄一凡翻译的不好倒不是为了攻击黄一凡,倒是确确实实,他认为翻译的不好。

    楚国方言虽然不能用文字记载,但同样可以表达意思。

    而在楚国方言里面唱的这一首沧浪歌,又怎会是刚才黄一凡随便翻译出来的意思呢?

    哪怕就是意思翻译对了,味道也不对。

    只是,就在这时,黄一凡却是突然说道:“如果我换一种翻译呢。”

    说罢,黄一凡又接着唱了起来。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一次大家都听懂了,因为黄一凡用的是普通话唱的这一首歌。

    与此同时,在黄一凡唱完这一首歌之后,大屏幕上已经显示出了沧浪歌的歌词。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如果说刚才黄一凡翻译的《呛浪歌》并没有太多的意境的话。那么,现在翻译出来的诗句,却是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哪怕这会儿程礼看到黄一凡翻译出来的这一首沧浪歌,也是下意识的喊出一句好来。只是说完之后却是看到边上其他一些学子大笑的看向自己,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

    “程礼教授,我翻译的这首沧浪歌怎么样?”

    “还行吗。”

    虽然程礼对黄一凡并没有好感,但是,当看到一首如此好的诗句时,也不好睁眼说瞎话。

    “我自己也觉得很不错。”

    黄一凡微笑的点头:“更为不错的是,程礼教授,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我这一首诗里面加入了一个特别的字。”

    “什么字?”

    程礼没有反应过来,待细看这一首诗之后,程礼差一点跌倒。

    “兮。”

    是的,没错,正是兮字。

    可能刚才有人看清了这一首诗里面加入了“兮”字,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看清。或者他们此前看到过“兮”字,但却并没有想到这个兮字有什么作用。直到现在,当黄一凡特别提醒的时候,一众人士却是彻底的醒来。

    原来不管怎么翻译,你翻译出来的虽然也翻译出了意思,但却没将意境翻译出来。但是,一但在翻译里面加入了兮字,整个山歌的意境便在这一个兮字当中完美的体现了出来。

    天呐,这不正是黄一凡强调的楚辞格式吗?

    而且,看起来黄一凡似乎用兮体格律证明成功了。

    不,这已经是第二次证明了。

    第一次的徐人歌,黄一凡已经用过“兮体”的格式写了一首。但徐人歌写的一般般,大家也没有什么映像。可是,第二首沧浪歌,哪怕仅仅只是一句,众人便感受到了这一首诗的经典。

    闭上眼睛,一众看客学子又是再读了一遍。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虽然这一首诗写得简单,一看就懂,但是,透过诗中的意境,现场看客却发现这一首诗中简直蕴含着无数的味道。他给予人们一种力量,说的是不管时事变迁,你都应该用豁达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就像沧浪的水一样,不管他清还是浊。清的时候,我可以用他来洗我的枪,浊的时候,我就用他来洗我的脚,这是一种积极面对世界的人生观。

    如此的简单。

    如此的有意境。

    如此的完美。

    这样的诗,他已经完全超过了唐诗宋词元曲乐府诗汉赋。

    他甚至可以和诗经一较高下。

    ====

    ps:7月最后一天,求月票兄弟们,看看包里有没有月票呀,投啦,投啦,不投就要浪费了。

    掌声,轰鸣响起。

    如果说此前是被黄一凡寻找出来的楚辞新方向而鼓掌。

    现在,已然不仅仅是为黄一凡的学术功底,更为黄一凡翻译出来的这一首沧浪诗。

    特别是对于中文系的学子来说,沧浪歌他们很早就知道,他们更为的知道,沧浪歌是楚辞五歌之一。但是,像沧浪歌这样的楚辞体诗却早已失传。世间只知道有一首叫做沧浪的歌曲,但世人却不知道这一首歌曲写的是什么。

    可是,奇迹却是突然出现。

    一首被黄一凡翻译出来的沧浪歌,却是震撼了无数学子的眼球。

    难道,这是最为原始版本的沧浪歌吗?

    不少学子有一些不敢相信。

    因为他们知道,这是翻译过来的,不可能是原版。

    可是,哪怕就是翻译过来的,他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比原版差。

    “厉害。”

    同样,除了这一些学子,对于那些楚辞学的研究专家,这一刻亦是极为的震惊。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嘴角里轻轻念起了这一首诗,程礼倒吸了一口凉气。

    又是兮体诗。

    又是这种格律。

    如果单单只是兮体这还罢了,因为兮体在汉赋里面就已经有诗人用过。但是,如果有一首兮体写得如此的有意境呢?不,这只是如此。如果是这一首兮体所指向的,也正是曾经他们一直研究的楚辞五歌呢?

    这可是与大风歌,易水歌……这一些完全不同。

    哪怕黄一凡之前写的大风歌,易水歌再有意境,也没有人将他联想到楚辞上去,因为这不是楚辞。但是,楚辞五歌可是楚辞界认为的最为能够研究楚辞学的关键物证。虽然这个物证并没有文字记载,但是,其中的以方言唱法亦是有着无比的价值。

    只是,这个时候程礼能够承认黄一凡翻译过来的沧浪歌就是楚辞吗?

    不,绝对不可能。

    先别说这只是黄一凡翻译出来的诗歌,哪怕就是他从哪个文献当中找到的诗歌,他们都不会承认。要知道,这一但承认,直接推翻的就是他们此前对于楚辞学的一切研究。而他们这一些所谓的楚辞学专家,则一个个都将成为天大的笑话。

    “很不错。”

    程礼与罗庆同等人看了一眼,随后点点头说道:“不得不说,黄一凡老师,您确实是诗词方面的大家,在创作诗词方面,恐怕我们任何人都不是你的对手。但是,创作诗词不是做学术。虽然我也认为诗词大家并不比学术大家差上什么,但学术就是学术,我们不能因为你的诗词创作的很好,我们就认为你创作出来的诗词就是楚辞。就像你刚才所说的,这只是你翻译过来的沧浪歌,真正的沧浪歌是否是如此,我们并不知道。”

    “程礼教授,我可并没有说我翻译过来的沧浪歌就是楚辞。”

    黄一凡倒是反问了一句:“怎么,程礼教授,您觉得这首诗歌很像楚辞吗?”

    “呃……”

    程礼脑门黑线升起:“看来黄一凡老师很有做学术的态度,佩服。”

    “程礼教授客气了。”

    黄一凡没再管程礼,他双手放在讲台的两角,让自己的身体更为舒服一些。他变得越来越喜欢这三尺讲台了,虽然这里的观众没有外界的多,虽然自己所做的学术只有一部分人能听懂。但是,这种感觉却比原来做的许多事儿都更为的爽快。

    “各位,为什么我拿沧浪歌出来讲解呢。其实,我并不是为了显耀我的诗歌创作能力,我只是想向大家真正的挖掘楚辞的格律。之前我已经说过,兮体诗就是楚辞的格律。我知道这一句话有很多人不同意,也有很多人认为我一切只是推断,没有证据。

    但真的没有证据吗?”

    说到这里,黄一凡又唱起了沧浪歌。

    仍是用楚国的方言唱的。

    大家有一些不知道黄一凡为什么又唱起这一首歌,纷纷看向着黄一凡。

    “各位,大家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我又唱起了这一首沧浪歌。”

    一曲唱完,黄一凡解释说道:“不用奇怪,我之所以唱这一首歌,就是想让大家听清楚这一首歌唱的是什么。不知道刚才大家有没有听清楚我在唱歌的时候,有唱一个非常长非常长的“i”音……”

    “i音?”

    众人开始回忆。

    “黄一凡老师,我听明白了,沧浪歌里面的确有唱到一个很长的“i”音。”

    这时,台下有学子站起来说道。

    “对,没错,这个音其实不算什么词汇,他是一种语气助词。在此之前,楚辞学研究者一直将这种兮翻译为“啊”或者是“呀”之类的,就像刚才我第一遍翻译的“沧浪之水很清呀”差不多的意思,我觉得这翻译的对,这个音其实就是没有什么意思,翻译成呀也是可以的。可是,如果要我说,与其将这种i音翻译成为“呀”,为什么不将i音直接翻译成为兮。”

    大屏幕不断滚动,从原来的一个i音,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兮字。

    轰隆一声。

    猛然跳出来的一个兮字,瞬间让整个讲座进入到了**。

    是呀,楚国山歌里面早已经有这种i音,为什么不将i变成兮字,而是要将i改为“啊”?

    还有,为什么汉赋里面一众名家都有写过关于“兮体”格式的作品。

    难道“兮”字仅仅只是一个无所轻重的词汇吗?

    一切的一切,最终让“兮”字彻底的脱颖而出。

    而黄一凡此前所说的“兮体”格律,也在此时有了最为关键的实证。

    “牛叉。”

    “我服了。”

    “楚辞得到了真正的破解。”

    一众学子差点要尖叫起来。

    只是,这里是大学讲堂,哪怕他们内心再为的激动,他们亦是忍住。可是,哪怕如此,当黄一凡彻底给“兮体”找到实证的时候,内心这一份激动仍让无数的学子颤抖不已。

    掌声,在这一刻达到了最**。

    直到好几分钟之后,掌声这才停下。

    而就在掌声慢慢停下的时候,黄一凡最终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真相只有一个。”

    用着“少包”里的台词,黄一凡说道:“楚辞的格式其实千变万化,就像汉赋一样,有四言,有五言,有六言,也有七言八言,甚至是十言。但是,不管楚辞如何的变化,其中最为关键的,那便是在诗歌当中加入了兮字。

    这个字可以是语气助词,这个词大家也可以理解成为“啊”,但是,兮字音所产生的魅力,却远远不只是“呀啊”这一些普通的语气助词所表现出来的语感。

    加入了兮字的诗歌,他让整个诗歌充满了一种特别的味道。

    这种味道带着兮字本身以来的大气灵动潇洒。

    这种味道带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气息。

    这种味道带着“惟楚有才”的楚国声蕴。

    这种味道,才是真正区分什么是楚辞的关键所在。

    ps:**来到,兄弟们,票票有没有,最后一天,最后一天呀,求7月份最后一天的月票。

    一锤定因。

    真的可以说是一锤定因。

    在楚辞失传千年之后,终于有人揭开了千年以来的难题。

    第二节讲座,也在黄一凡全新解读《沧浪歌》之下,就此结束。

    只是,黄一凡的第二节讲座虽然结束,但学术界对于楚辞的议论,却是达到了一个**。

    正如新京报媒体所说:几天之前我们还在怀疑易水歌,大风歌是否是楚辞之时,而在今天,黄一凡翻译过来的沧浪歌,却是给了我们所有的人解释。兮体,或许正是失传千年以来楚辞最为明显的格律。哪怕黄一凡所写的楚辞不是真正的楚辞,但我们相信,黄一凡写的楚辞也是最为接近楚辞的楚辞。

    “怎么回事,程兄,那个黄一凡的讲座到底是怎么回事?”

    “程礼,那个兮体真是楚辞最为明显的格式?”

    “罗教授,你们听了黄一凡的讲座,难道这小子真正的解释了什么才是楚辞?”

    一石激起千层浪。

    虽然黄一凡在讲座上已经给了比较清楚的观点,但毕竟仍有许多的学术界人士没有前往。仅仅只是看媒体上的报导,并不能够打消一众学术界专家的疑虑。在黄一凡第二节讲座结束之后,各方学术界的人士或电话,或邮件,或tt信息,却是纷纷联系上了程礼等人。

    而对于这一些同行的寻问,这会儿的程礼等燕大教授却是极为的尴尬。

    他们不知道这会儿自己应该发出什么声音。

    继续否认,但第二节的讲座无疑是在打他们的脸。

    但如果相信,程礼他们又不甘心。

    如此魅力的楚辞,又怎能让一个毛头小子解释出来。

    如此辉煌灿烂的楚辞,又岂是他说说就能讲解清楚的。

    与程礼这一些教授一样,哪怕黄一凡拿出了物证,但同样有学者不相信。

    【反正我是不相信,楚辞已经失传,任何人的解释都没有用。】

    【如果兮体就是楚辞最为重要的格式,但为什么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写出几首经典的兮体诗?难道,几千年来这一些大家还比不上水木小小的一个讲师。】

    【不得不说沧浪歌翻译的很不错,翻译的也很经典,但翻译就是翻译,楚辞绝对不是翻译出来的。而所谓的铁证,我认为一切只不过是巧合。楚国山歌中的兮,并不是楚辞当中的兮。黄一凡纠缠着这一个兮字不放,根本就不配研究楚辞。】

    【除非黄一凡说他是千年转世过来的,我才相信他写的诗是楚辞。】

    【我心中的楚辞不是这样的,我不相信就是不相信,没有理由。】

    不相信就是不相信,没有理由。

    这是一位不愿意透露出名字的某高校教授所说的话。

    虽然看起来有一些可笑,虽然极度的讽刺,但是,他们就是不相信。

    “这些家伙,简直无耻。”

    看着媒体报纸上其他一些学术研究者的回应,培进骂了一声无耻:“那什么罗庆同,之前我还很喜欢他的,觉得他做学术挺好,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一个人。”

    “还有程礼,枉身为燕大的教授,竟然也说出了巧合二字。妈蛋,小黄讲座的时候怎么不说巧合。再说,这个世界有这么多的巧合吗?小黄早就讲过,这个世界没有偶然,只有必然。一切的巧合,只不过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我是郁闷了,之前发誓要进入楚辞学协会,现在我对于这个协会一点兴趣也没有,还是看看九云梦协会吧,毕竟,九云梦是四大名著,有据可考,拿出了观点也不怕别人不相信。”

    一边看报,培进一边吐槽。

    “呵呵,培进,看你说的,敢情黄老师的讲座是你开的一样。”

    一边的柳叶却是笑道。

    “柳叶,这你就不对了,同是身为水木的讲师。我们虽然不能在楚辞研究上给予小黄什么建议,但是背后的支持还是要的。小黄,你怎么坐着不说话呀,你不发表一下意见?”

    培进回了柳叶,又转头看向了黄一凡。

    “老培,多谢了。”

    黄一凡笑了笑,能感觉到培进对于自己的支持。

    “嘴又不在我身上,他们不相信,我有什么办法。

    “你就不想在媒体上谴责谴责他们?”

    “我倒是想,可是,他们不是说巧合嘛。”

    “巧合毛线呀,他们就是不想你夺了他们的身份与地位。”

    “我也这么觉得。”

    一边的柳叶也插话过来:“这一些专家爱惜的是自己的身份,你这两节讲座可是狠狠的颠覆了他们原来的观点,对于他们的身份与地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推翻了他们之前研究的楚辞学。所以,他们才会在媒体上表现出不认同。你还是在媒体上反驳反驳他们吧,哪怕不能一下子扭转整个业内的观点,但至少对于你未来的发展有好处。”

    说到这里,这时,办公室里刑艺却是走了进来。

    看到刑艺,柳叶也是说道:“刑主任,你可是我们的领导,你这个领导不能眼看着我们讲师受欺负了,什么也不管不问吧。”

    “呵呵,柳老师,别急。”

    看到柳叶问及,刑艺压了压手,叫她先不用急。

    “刑主任,还不急呀,你看看这一些专家教授说的话,简直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培进也开口说道。

    “你们放心,我这一次来就是为了这件事的。”

    说完,刑艺来到黄一凡身前,看着黄一凡说道:“黄老师,你受委屈了。”

    “没有,真的,一点也没有。”

    黄一凡摇摇头。

    看到这一些媒体专家打死也不认可的样子,黄一凡一点儿也没有生气。

    他只是感觉很好笑。

    想不到,为了自己的地位,这一些在别人眼里高高在上的专家,教授竟然有如此的一面。

    这真是让黄一凡大开眼界。

    “黄老师,你的心态很好,做学术要的就是这样的心态。不过,你也放心。你是我们水木的讲师,你的学术观点代表的也是我们水木。他们这一些专家,教授不同意是他们的事,我已经向学校申请成立一个新的楚辞学协会……”

    刑艺的话还没说完,黄一凡倒没什么反应,培进却是大叫了一句:“成立一个新的楚辞学协会,我靠,这是要玩大的呀,刑主任,您说的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

    刑艺点点头:“这一些老牌的专家太固执了,既然他们不想改变,我们就帮他们改变。既然他们不想承认,那我们就不需要他们的承认。黄老师,中文系与学校都很看好你,加油。”

    拍了拍黄一凡肩膀,刑艺笑呵呵的离开。

    待刑艺离开之后,培进与柳叶都是双眼通红的看着黄一凡。

    成立一个新的楚辞学协会,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两人都有一些咂舌,显得有一些不敢相信。

    没想到,此前一直不温不火的水木校方,竟然有如此魄力的一面。

    “小黄。”

    “黄老师。”

    两人同时喊着黄一凡:“你知道刚才刑主任对你说的是什么吗?”

    “你这是要暴走的节奏呀。”

    ===

    ps:8月1号建军节,新的一月,新的战斗,兄弟们,求8月份的保底月票。

    水木成立“新楚辞学协会”的消息一经传播,可谓是在中文学术界炸开了锅。

    有不明真相的,不知道为什么水木突然弄出一个协会。要知道,这个协会可不是普通乱七八糟的协会,这是楚辞学协会,这难道是与正宗的楚辞学协会对着干?

    也有看热闹的,不管这个“新楚辞学协会”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希望赶紧掐架。

    不过,更多的,则是一些事关自己利益的一些学者,专家。

    第一时间,这一些学者专家便也跟着纷纷出现,表达自己的看法。

    “水木新楚辞学协会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以为楚辞学协会是斗地主协会吗,想开就开?”

    “就是,新楚辞学协会一看就是山寨货。再者说,新楚辞学协会里面有什么人,有重量级的教授吗,有影响力的大师吗,有拿得出手的研究作品吗,什么都没有,也敢推出这样的协会。”

    “说得太好了。我看水木这么搞,一定是受了最近那个叫黄一凡的讲师影响。虽然这个黄一凡的确很有才,即作得了诗也搞得了学术。但是,先不说他的新楚辞学研究正不正确,哪怕就是正确也不能乱搞呀。”

    “各位,其实水木开这个协会其实很正常。或许大家不知道,国内两大协会,一个是楚辞学协会,另一个是九云梦协会。楚辞学协会是由燕大,以及燕大系的教授学者控制。而九云梦协会,却是由复大控制。水木大学好逮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可是,在文学学术界里面,两大代表中文学术最高协会的存在,却与水木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他们暴走也算是正常。”

    “唉,要怪就怪楚隐玉大师年纪大了,不怎么管理楚辞学协会,要是有楚大师坐镇。嘿,哪怕就是水木大学,借他一个胆子,也不敢这般做。”

    水木大学筹办新楚辞学协会一事,黄一凡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他只知道,这些事情校方会去办,他只要安心上课就是了。

    不过,在黄一凡上课之前,黄一凡还有一场讲座没有讲完。

    第三场讲座。

    是的,按黄一凡之前的安排,楚辞学讲座一共有三场。

    第三场,黄一凡准备圆满收官。

    看了看时间,差不多到点了,黄一凡前往了第三场讲座的水木大礼堂。

    因为第二场的火爆,第三场讲座小小的阶梯教室已经不能容下疯狂挤进教室为睹黄一凡讲座的学子以及看客。最后水木校方只好决定,将讲座地址放到水木大礼堂。

    “楚老先生,没想到您竟然有空来我们水木。”

    “义博,我怕是再不来,楚辞学协会都要被你们水木给拆了。”

    “哪里,哪里,楚老先生,我们这也是被逼无奈。”

    “好了,义博,别这么急向我解释,我也没有怪你。学术界太死去沉觉了,是时候用这样的革新,带来更为新鲜的空气。不过,今天我来你们水木可不是找你麻烦,我倒是对你们的那位黄一凡讲师很感兴趣。”

    大礼堂坐位正中,水木中文系院长李义博与一位老者小声的交谈。

    这位老者,便是华国文学泰斗楚隐玉。

    与此同时,在两人小小交谈了几句之后,黄一凡也进入了水木大礼堂。

    “这堂讲座,我们一起来聊聊楚辞五歌。”

    楚辞五歌是代表楚辞的五首歌谣。虽然这五首歌谣都没有文字流传,但因为有楚国方言这种山歌式的传承,所以,一直以来,无数楚辞学研究者都将楚辞五歌作为研究楚辞的突破口。黄一凡的最后一场讲座,也拿这五首歌谣做为收官演讲。

    “之前我有与大家讨论过楚辞五歌当中的徐人歌,沧浪歌,现在我们来说说剩下的三首,采薇歌,楚狂接舆歌,以及最后的一首越人歌。”

    对于文坛大师楚隐玉的到来,黄一凡当然不知道,他又不认识楚隐玉,哪怕认识,大礼堂下面将近一千个观众,黄一凡又怎么知道楚隐玉来不来呢。

    “我们先来聊一聊采薇歌。”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采薇歌具体的字词,但是,我们却知道采薇歌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什么呢,他说的是商朝时期“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的故事。”

    黄一凡大致的讲解了一下采薇歌的历史背景,随后说道:“只是可惜,采薇歌虽然流传了下来,但却没有文字记载。前些时候无聊,一口气给楚辞五歌填了五首词。虽然我觉得采薇歌是我填写的最烂的一首,但也拿来大家欣赏一下。”

    自己写的是不是楚辞?

    这个时候黄一凡已经不想再去理会了。

    他相信,自己昨天的第二场讲座,必然会在楚辞界留下一个难于磨灭的映像。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黄一凡轻轻唱起了这一首采薇歌。

    这一首歌谣的意思其实也简单。

    翻译过来,那就是:

    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野豌豆聊以充饥。

    用凶暴取代凶暴啊,伐纣的武王分不清是和非。

    神农虞夏古代圣君转瞬即逝啊,我要去的乐土又在哪里?

    多么可悲啊,即将身赴黄泉,看来是命途多舛啊,这似乎是注定的!

    这里有一个典故。

    其实“武王伐纣”是正义的,但是,做为故事中的主角“伯夷”和“叔齐”他们为什么还说武王分不清是非,其实这与“伯夷”和“叔齐”思想眼界受制有关。他们是商朝某个小国的的继承人,他们是忠于商朝的。在周朝要讨伐商朝之时,内心的忠让他们表现出对周朝的厌恶。

    当然,如果伯夷与叔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那么,大家都会说他们可恶了,又哪里会夸他们呢。而夸他们的原因,是因为在周朝灭掉商国之后,因为对于商朝的忠,两人竟然不吃周粟,宁愿死也不向周朝效忠,最后饿死于首阳山。

    也因此,虽然伯夷和叔齐有一些愚忠,但他们的忠义精神却流传了几千年。

    特别是在国家危亡之时,伯夷和叔齐这种“宁死不吃周粟”的精神更为的难能可贵。

    一切都在黄一凡的意料当中,这首采薇歌其实写得一般,虽然黄一凡将这一首诗拿来到这个世界是妥妥的原创,但原创如果表现一般,也并没有多少人欣赏。在黄一凡唱完了这一首采薇歌之后,也只有少部人的学子向黄一凡鼓掌。

    黄一凡没有在意,继续开讲。

    “采微歌之后,则是楚狂接舆歌。”

    不过,也很可惜,楚狂接舆歌其实写得也一般。虽然其中一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其实写得也相当经典。但一时之间,众人还并没能够完全的体会这一首诗歌的意思。所以,在黄一凡原创了“楚狂接舆歌”之后,仍是奚奚落落的掌声,显得没精打采。

    甚至,当有一些观众欣赏完这两首表现并不出色的歌谣之时,心里却是有一些郁闷,不时与朋友交头接耳,小声的议论说道。

    “唉,黄一凡的诗词功力怎么下降了,这写的什么诗呀。”

    “是呀,是呀,这难道就是我们期待的楚辞?”

    “坑呀,别说是楚辞了,我感觉这样的诗比唐诗还不如。”

    “我也感觉,除了发现这两首诗加了一个兮字之外,真没有发现这两首诗写得多好。”

    “水准大降,水准大降呀,别说比不上昨天的沧浪歌,就是易水歌,大风歌也是严重比不了。”

    不少专门只是来欣赏黄一凡诗作的观众,此时却是大为郁闷。他们来这里可不是听什么学术,对于他们来说,学术什么的听得太难受了。动不动就为了一个词,一句话分析个半小时,哪里有创作诗歌来得刺激人眼球。

    之前这一些人本来也对黄一凡的学术讲座没有兴趣,可是,当两堂讲座传出了一首沧浪歌之后,受此影响,一众看客便纷纷来到水木,期待黄一凡的第三场讲座。

    可惜,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沧浪歌或许只是黄一凡的神来之笔,要想再写出一首媲美圣诗的诗歌,当真比登天还难。”

    不少观众摇了摇头,有些郁闷的说道。

    但,真的比登天还难吗?

    :妹呀,剧情这么给力,订阅也比别人多,为啥月票还这么少,为啥,为啥,兄弟们忘投票的吗,小白心都碎了,泪流满面求月票。未完待续。

    “最后一首,越人歌。”

    楚辞五歌已经讲了其中之四,最后一首歌,正是越人歌。

    虽然感觉到现场的气氛因为自己前两首的作品并没有作好而有些奇怪,不过,黄一凡一点也不担心。而不担心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这首越人歌。

    “还是先废话说说越人歌的故事背景,放心,故事背景并不长,不是什么国家,也不是什么道德仁义,这是一首关于爱情的歌谣。”

    其实黄一凡对于楚辞五歌的背景很感兴趣,感兴趣甚至超过了歌谣本身。只是,普通大众又不是黄一凡,普通大众不可能去欣赏这一些复杂而自己又不熟悉的故事背景。既然不熟悉,那么,黄一凡便准备简单讲解。

    想了想,黄一凡说道:“越人歌是楚国一位叫“子皙”的王子,他初到封地举行了一次舟游。而在封地的越人为了认识新来的领主,便给“子皙”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集会。在盛会中,有一位越人歌手向子皙拥楫而歌,不过,王子子皙是楚国,那位歌手是越人,楚人与越人的语言并不一样。最后,他的翻译便将歌手的话翻译出来念给了王子听。王子“子皙”听了这一首歌谣之后,心情非常激动,他被这一首真诚的歌谣感染到了。于是,按照楚人的礼节。王子“子皙”扶了扶这位歌手的肩膀,又庄重的将把一幅绣满美丽花纹的绸缎披在了他的身上。”

    “义博,这位黄一凡讲师胆子很大呀,竟然想挑战这一首越人歌。”

    听着黄一凡的讲解,坐在台下的楚隐玉却是小声的说了一句。

    楚辞五歌当中,其他四首其实都一般,并不知名。只有越人歌,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在各个文献当中都在记载。说这一首歌写得非常优美动人,是楚辞当中的精品。之前这几首写得一般那还罢了,反正大家也没怎么听过这一些歌谣。但是,如果连最为经典之一的越人歌也写得一般,恐怕,这第三场讲座将是最大的败笔。

    而同样,有对楚辞比较了解的一些观众,学者,这个时候亦是期待的看着黄一凡。

    要么,黄一凡做出一首大家都公认的作品。

    这首作品绝对不能低于之前的沧浪歌。甚至,还要在沧浪歌之上。

    要么,其实他们认为,黄一凡最好还是不要挑战他们心目中的经典。

    有人紧张,他们有一些害怕黄一凡玷污了他们心目中的佳作。

    有人不屑,因为之前两首来看,黄一凡明显江郎才尽。

    有人仍是看热闹,好者叫好几声,不好,嘿嘿,落井下石也是他们最喜欢做的。

    不过,今天注定是一场让无数人震动的日子。

    今天,也注定是楚辞学翻开新的篇章的一天。

    所有人期待之下,黄一凡缓缓开口: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一首如天籁般的声音,从亘古的传来。

    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气。

    没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凄美。

    也没有沧浪之水清兮的淡然。

    有的,却是在一句听似平淡,但却蕴含着无比激动内心的吟唱。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歌谣到此结束。

    但是,最后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却成为了不朽的传世之作。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嘴角中一直默念着这一首楚辞,第三场讲座却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此结束。

    事实上,楚隐玉在黄一凡作出这一首越人歌之后,后面讲的是什么,他早已不记得了。

    因为,在这一首诗出现之后,他的整个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这一首诗词之上。

    哪怕就是现在回到了家中,楚隐玉仍是有一些止不住的全身激动。

    没想到,有身之年竟然可以欣赏到一首如此经典的诗作。

    闭上了眼睛,楚隐玉沉静在这一首楚辞的意境当中。

    当天楚隐玉前去听黄一凡的讲座,虽然没有兴师问罪的想法,但也很想看看黄一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做为楚辞学协会的会长,虽然楚隐玉已经早已不问楚辞学协会的事情,但是,堂堂一个协会被一个名不经传的讲师拆得七零八散,说什么楚隐玉也想去探个究境。

    只是没想到,第三场的讲座却是连他这个泰斗也给震撼住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楚隐玉睁开了眼睛,他拿起了桌子上的笔,对着白纸写道:“楚辞是什么,什么是楚辞。在此之前,谁也不能给出一个解释。但是,今天之后,我想,失传千年的楚辞已经问世。”

    写到这里,楚隐玉停了停,过了一会又继续写道:“战国演义第8回有提到过楚辞,说是秦国的国王有幸看了屈子写的一首楚辞,发现这一首楚辞竟然如仙子舞蹈一样,美不胜收。看了这首楚辞之后,秦王大醉了三天三夜。一直以来,所有人都将这个故事当作是一个传说,哪怕楚辞写得再优美也只是歌谣而已,不可能有这样的神话。当然,在这当中也包括我。直到,当我看到了黄一凡先生的这一首越人歌之后,我相信了这一个传说。”

    “这世界竟然有如此美妙的诗歌,看了这一首诗,我想我死了也愿意了。”

    “以前很多楚辞学专家说,楚辞比之唐诗宋词更为经典,甚至,不在圣诗之下。在此之前,我一直是不相信的。但今天,我信了。”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我一辈子都会记住这一句诗。”

    “呵呵,经典的不只是最后一句,哪怕就是开头也无比的经典。”

    “我只想大声一吼,谁敢说黄一凡写的不是楚辞了,现在,谁敢说。”

    越人歌的出现,可以说真正的揭开了楚辞的浪潮。

    不管是之前对楚辞有了解的,还是对楚辞没了解的。

    但是,当他们看到了这一首越人歌之后,他们整个内心都已经被这一首歌谣所俘虏。

    无数人在喊:这是仙人写的歌,这是神人写的辞。

    但有人会说。

    不。

    这不是仙人写的歌,这也不是神人写的辞。

    这是黄一凡写的。

    当然,如果你要将黄一凡说是仙人,或者是神人,我想,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一人反对。

    :山有木兮木有枝,我想月票君不知。兄弟们,月票呢。未完待续。..

    水木大学。

    “指导员,我能不能换个专业?”

    一位水木大学大一数学系的学子向指导员递交了一份更换专业的申请。

    “换专业,怎么了?”

    看到学子更换专业的申请,指导员皱了皱眉头,虽然心下很想说一句,你想换专业就换专业呀,不过,对于这一些大一新生,指导员还是耐心劝导的说道:“是不是感觉数学太枯燥了,同学,刚开始学数学都这样,但只要你沉浸在了数学的海洋里,你就会发现数学特有的味道。当年我也很讨厌数学,但后来越学越喜欢,哪怕现在我是你们的指导员了,我还对数学无比的感兴趣。”

    “指导员,我还是想换。”

    “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呢?你再想想,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对于未来你找工作也更为方便。可以说,数学就是你未来走向人生巅峰,抱得女神的最佳利器……”

    指导员苦口婆心,劝了一个多小时。

    只是,那位同学仍是坚定的说道:“指导员,我真的想换专业。”

    “真的?”

    “真的。”

    “那好吧,你给我一个好的理由。而且,我看你平时的成绩还可以呀,没必要换专业。”

    “对不起,指导员,其实我还是挺喜欢数学的。”

    “那就更奇怪了,你喜欢数学还想换专业?”

    “可是,我现在才发现,我最喜欢的不是数学。”

    “不是数学是什么?”

    “是中文。”

    这位学子认真的说道,说着说着,还吟起了一首诗:“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指导员,我想去聆听黄一凡先生的楚辞,请批准我的申请吧。”

    “我,我,我……”

    指导员在这一刻,差点晕死过去。

    ……

    三场楚辞学讲座已然正式结束。

    回顾这三场楚辞学讲座,虽然在开始之初黄一凡受到了很大的质疑。但是,随着三场讲坐的开启,黄一凡用着他恐怖的才华,彻底的打通了一条全新的楚辞学之路。虽然三场讲座并没有让黄一凡如明星一样光芒万丈。但是,三场楚辞学的讲座,却是让黄一凡彻底的在学术界扬名。

    只是,黄一凡在学术界的成名,却带来了不少人士的苦恼。

    正如某一位网友所说的:世界上最难过的事,并不是我不够聪明,而是我没考上大学去听黄一凡老师的课。

    显然,这位网友是多么的想去听一听黄一凡的课。

    但是,因为没有考上大学,这便成了这位网友一辈子的遗憾。

    不过,想听黄一凡的课可没这么容易。

    在这位网友说了一句感慨之后,一系列其他的人士也纷纷发出了感慨。

    世界上最最难过的事,不是因为没有考上大学,而是考上了大学之后我才发现我不在水木。

    不不不,不是这样的。

    有学子同样反对说道“世界上最最最难过的事,不是因为考上了水木,而是考上了水木之后我才发现,我选择的是数学系。

    甚至,哪怕是这一句也有人反对。

    世界上最最最最难过的事,不是因为你选对了水木,选对了专业,而是当你以为可以上黄一凡先生的课时,你却发现,原来黄一凡先生是在隔壁班级。

    这看起来是网上的段子,但这种段子的存在,无不是说明着黄一凡该有多么的牛叉。

    而事实上,在黄一凡三场楚辞学讲座之后,水木大学还真有十几人向校方提出了更换专业的申请。虽然最后统统都被劝回,但已经证明黄一凡所产生的影响力。不过,相对于这一些换专业的学子,另外一个传说就更震撼了。据说燕大有一位学霸竟然喊出了一句,当初选择燕大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失误,随即便选择了复读,准备明年考上水木前去聆听黄一凡先生的教诲。

    当然了,这里面有夸张的成份,但这已然可以看出一般。

    不过,黄一凡的暴走并没有因为楚辞学讲座就此停下。

    在黄一凡一脚踏入学术界的地盘之后,在其他领域,亦是传来一个又一个劲爆的消息。

    首先是新报。

    因为连载射雕英雄传,本来新报只是香江一家普通的报纸,一跃之间却成为了香江十大报纸之一。

    其次是诛仙。

    至黄一凡在创世连载诛仙之后,诛仙破单平台3亿点击,成为网络小说点击no1。

    接着是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简体一经发布,单月销售狂卖200万册,破华国小说单月销售记录。

    当然还有。

    因为诛仙与射雕实在是火爆,两部作品的版权也在这个时候正式爆发。

    射雕电视剧版权,诛仙电视剧版权。

    射雕电影版权,诛仙电影版权。

    射雕漫画版权,诛仙漫画版权。

    射雕游戏版权,诛仙游戏版权。

    射雕手游版权,诛仙手游版权。

    甚至,还有射雕日文版权,韩文版权,英文版权……

    虽然媒体并没有公布这一些版权卖了多少钱,但据可靠消息,这一些版权费用加在一起,黄一凡至少可以有1亿人民币进帐。

    这还只是版权费用,并不包括其他的额外分成。

    消息一个比一个劲爆。

    黄一凡的牛逼程度也一个比一个牛叉。

    但这并不是终点。

    在这一些劲爆消息之后,水木大学更是公布了一个劲爆消息。

    水木“楚辞学协会”正式成立,会长:黄一凡。

    这个消息一出,不知道的可能感觉没有上面的几个消息牛逼。

    可是,对于知道的,对于一些专业人士来说,他们已经被这一个消息惊爆了眼睛。

    楚辞学协会会长。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可是要pk华国泰斗“楚隐玉”的存在呀。

    看到这里,一众专业人士有一些hold不住。虽然他们知道水木弄出来的楚辞学协会与燕大掌控的楚辞学协会存在重合,甚至,水木楚辞学协会就是一个山寨协会。但是,因为有了黄一凡,因为有了黄一凡写的楚辞,因为有了黄一凡写的“山有木兮木有枝”……谁还敢说水木楚辞学协会是山寨的?

    而也正因为如此劲爆的消息,黄一凡的名气与地位便在此刻,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网络小说第一人。

    内地武侠之王。

    塔罗牌祖师。

    十二星座创始人。

    水木讲师。

    水木楚辞协会会长。

    一个又一个身份,沉甸甸的挂在了黄一凡胸前。

    而这一些身份加在一起,赫然之间,黄一凡变成了一个令人骇然的存在。

    看到这里,有网友大声惊呼:

    “黄一凡已经长成了一个绝世*oss,谁能pk黄一凡,谁敢pk黄一凡?”

    =

    ps:不是小白想每章ps的,实在是最近被别人爆菊花爆得太过于酸爽。只好扑街打滚,向各位大大求上一张月票。一张,就一张,兄弟们,有木有?

    推荐阅读:

    这本来只是一位网友的玩笑话,可是,渐渐的,网上关于谁敢pk黄一凡却成为了一场大讨论。<<>

    “谁敢pk黄一凡,这绝对不是一个玩笑话。看看当代华国文坛,又有谁能比肩黄一凡?真要细数的话,也只有那么几个。而且,还是老一辈的大师。”----文坛大水货。

    “嗯嗯,我也认同。黄一凡最近几年简直是在暴走,网络这一块就不说了,一部诛仙不知道打了多少传统作家的脸面。可是,黄一凡的成就又哪里是诛仙,传统,武侠,纯爱,甚至是纯学术,黄一凡都无比的牛叉。甚至,跑了一趟国外,竟然弄了一个封建迷信的十二星座出来,而且,还唬得外国人团团转,你说牛不牛。”----业内观察大师。

    “我看呐,现在的黄一凡已经达到了泰斗楚隐玉,一代大师南怀瑾,还有秋水先生这般的高度。”南风亦雪。

    “我认为,如果单论作品以及学术含金量,黄一凡已经过了楚隐玉,南怀瑾,如果不是黄一凡年纪太小,肯定又是一尊大师的存在。当然了,可能比起秋水先生还差一些,但已经有追赶秋水先生的迹像。”――――花语。

    “是呀,现在想来,也只有秋水先生才能制得了黄一凡。真希望什么时候,秋水先生能与黄一凡来一场pk,这恐怕是界一大盛事。”――――累觉不爱。

    “对了,对了,兄弟们,当年不是有一个与黄一凡pk的凡尘先生吗,凡尘先生不是也很牛吗?怎么,怎么不提他?”――――通古。

    “凡尘先生呀,不说还真忘了。当年论实力,凡尘先生与黄一凡难分伯仲。最为辉煌的战役当属凡尘先生与黄一凡pk的一场十大名剑之战,现在想想仍是让人止不住的激动。只是,在那场战役之后,凡尘先生却消失了两年,直到现在也没有什么消息。估计这个时候凡尘先生哪怕是再出现,恐怕也不是黄一凡的对手了。”――――神。

    “我也这么认为。

    毕竟,这两年来黄一凡简直就像开挂了一样,一直在暴走。除非凡尘先生这两年也如黄一凡一样的暴走,但最近一段时间却从来没有听过凡尘先生的消息。”――木马。

    “唉,这只能怪凡尘先生太低调了,一不在媒体上露面,二也不和自己的粉丝搞好关系。看看黄一凡的白玉堂,秒杀凡尘先生凡尘迷十条街呀。虽然凡尘先生才华高,但总是那么神龙见不见尾,却是少了一丝锋芒。我觉得嘛,当年凡尘先生与黄一凡十大名剑战役打得难分伯仲,但现在想来,我仍认为黄一凡牛叉。不为别的,只为他的那股锋芒。”---戮杀弟。

    只是,就在不少人惊叹黄一凡的牛叉,没多少人是黄一凡的对手之时。媒体重磅消息暴料:“凡尘作品卖出1ooo万册,打破华国作家图书销售记录。”

    这一则消息,可谓是给如日中天的黄一凡,扑了一盆冷水。

    “哈哈哈,谁能pk黄一凡,谁敢pk黄一凡,话没说完,凡尘先生就来了。”

    戏剧性的一幕就此上演。

    早在多年之前就已经被图书出版商例为与名著一样的存在。不过,那个时候牡丹瓶少女牛是牛,但图书销售并不惊人。不过,往往名著之所以是名著,除了他巨大的价值之外,他同样在销售上可以完爆他人。

    正如现在的牡丹亭少女。

    五六年前部的一部作品,直到现在仍能销售,而且看起来越卖越火。

    当年销售册数并不惊人的牡丹亭少女,终于爆了他的威力。

    以直接破1ooo万册的销售记录,问鼎华国榜榜。

    虽然人们知道,单单以1ooo万册的销售记录并没有打破其他名著的记录,更没有打破四大名著的记录。

    但人们更是知道,其他名著的所有作者全都已经死去,而唯一一部名著,唯一一部可以媲美其他名著的作家黄一凡,却仍存于这个世界。

    “这才是真正的大师。”

    “哈哈哈,白玉堂的弟子,让你们嚣张,我们凡尘迷就是不服。”

    “来呀,不是说我们凡尘大大比不上你们黄一凡嘛,你们也写一部牡丹亭少女呀,你们也来打破一下华国出版界的记录呀。”

    当媒体消息布出来之后,一众喜欢凡尘迷的朋友尖叫着说道。

    不过,对于媒体暴光出来的消息,那些支持黄一凡的粉丝又怎会服气。

    “切,我们承认凡尘先生很厉害,但凡尘再厉害也还是比不上我们大白。牡丹亭少女是很不错,或许在未来也可以称之为名著,或许他现在就是名著。但是,牡丹亭少女最厉害也只不过是抵了我们大白在楚辞这一块的地位。但是,我们大白除了楚辞的贡献之外,还有射雕,还有诛仙,还有一系列的版权,请问,凡尘先生这里有吗?”

    “就是,当然了,我们其实也挺喜欢凡尘先生的。当年大白也喊了我们不要与凡尘迷斗,不过,我只想说,这不是斗,我只不过是为了支持我喜欢的作者。凡尘先生虽然厉害,但也不能天天动不动就说是吧。”

    “说得太好了,请凡尘迷的朋友多拿一些干货,别总是拿牡丹亭少女说事。”

    瞬间,一帮白玉堂弟子就已杀到了媒体评论区。

    不过,也不知道媒体是有意还是无意,似乎他们很喜欢拿凡尘与黄一凡来个比较。在他们暴光牡丹亭少女销售突破1ooo万册记录之后,这一些媒体再一次暴光了一个重料。

    “凡尘作品单月销售已经突破23o万册,过射雕英雄传,打破华国单月销售记录。

    这则消息一出,可谓是给了黄一凡阵营一记重拳。一众支持黄一凡的粉丝简直都有一些不敢相信:“我草,这个世界怎么了。前不久射雕才打破记录,这会儿又被一部聊斋过了。我曰,聊斋是什么鬼。”

    “是呀,聊斋谁看过了,我没看过,我不相信这个数据。”

    “兄弟,别吵了,聊斋确实是凡尘写的,而且销售很火。你没看过不代表他人没看过,我的几个表弟表妹,现在可是人手一本聊斋,看得那叫津津有味。”

    一位白玉堂弟子有一些无奈的说道。

    “呃,真这么火呀。”

    “可不是,人家凡尘先生好逮也是当年与我们大白pk过的存在,岂是等闲之辈。搞不好,这部聊斋,恐怕又将成为一部和牡丹亭少女一样的名著。”

    看到这里,一众支持黄一凡的粉丝有些郁闷。不过,要让他们认为凡尘过黄一凡是不可能的,哪怕聊斋过了射雕的记录又如何,这也只能算是在出版这一块打个平手。而且也未必,黄一凡可不仅仅只有射雕,他还有诛仙。如果加起来的话,完爆聊斋。

    这也就算了,要比就比版权。

    现在是版权时代,也是ip大火时代。

    君不见评价哪个作家谁更厉害,就看哪个作家的版权卖得最火。

    毫无疑问,拿着1亿人民币版权费的黄一凡,绝对当属第一,无人可以撼动。

    只是,戏剧仍在上演,媒体在暴光聊斋销售数据之后,再度暴光了聊斋的版权新闻。

    新武传媒撤资1ooo万元购买影视版权。

    新龙影视1ooo万购买影视版权。

    华国影视1ooo万购买影视版权。

    人和影业1ooo万购买影视版权。

    新业传媒1ooo万购买影视版权。

    精彩影视1ooo万购买影视版权。

    ……

    最后媒体总结,聊斋系列作品一共卖出2o多个影视版权,收入2个亿。

    而看到这时,别说是那些黄一凡粉丝了,就是一众看客也给惊呆了。

    “我草,这聊斋是一本书还是几十本书,我怎么有一种骗人的感觉?”

    答案当然是一本书。而就是这么的一本书,聊斋却创造了一本书卖出2o多个影视版权的世界级记录。而且,据爆料媒体透露,聊斋系列作品仍没有结束,未来将继续开卖。至于聊斋一共能卖多少影视版权,恐怕只有凡尘先生知道。

    最后,这一家爆料的媒体似乎知道有一些看客不相信。为此,他们还做了一翻解释:

    可能大家对于聊斋一本书卖出2o多个版权有些意外,因为这根本不可能。一本书的影视版权只有一个,哪能一书多卖。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所有写的作者都要了。但是,如果你知道倩女幽魂只不过是聊斋系列作品当中一个小故事的话,你就知道,为什么聊斋可以一本书卖出2o多个影视版权了。

    “神书。”

    “绝世神书。”

    “一本书卖出几十个影视版权,不管是真卖出,还是凡尘先生忽悠别人卖出,我都佩服。”

    “我现在只想看一看这一部聊斋到底是什么作品。”

    还要说什么了?

    一切真相大白。

    聊斋之所以牛,不是欺骗,也不是造假,而是彻彻底底的神书。

    “别说了,赶紧上车,看聊斋去。”

    这一看,那可不得了。

    “有一种恐怖叫作聊斋。”

    这是他们看完聊斋之后记忆在内心的话。

    ====

    ps:感谢╰caty☆丽媛╮打赏盟主,加更一章,今天一共三章,晚上还有一章,3ooo字大章,给大家看个痛快。兄弟们,看得爽了,记得尖叫,记得投票哦。8

    看过《重生之我为书狂》的书友还喜欢

    “大龙,怎么样,服了吧。”

    凡尘迷总盟主“大话天地”对白玉堂“群宠”大龙发了一条信息。

    信息里面带着一个得意的表情,不用问,大龙就知道“大话天地”发的是什么。

    “服什么服,整得好像你们家凡尘巨超过了我们大白似的。”

    如今的大龙可是黄一凡的亲传学生,对于黄一凡的崇拜,那简直天上地下没有谁能比得上。别说凡尘没有完胜黄一凡的把握,哪怕就是完胜了,大龙也不服。

    “嘿,我们凡尘巨一部聊斋卖出了几十个版权,不管是论作品,还是论收入,都爆掉了你们的大白,你还有什么话说。”

    “你当想爆掉我们大白这么容易似的,聊斋再牛叉也最多只能与我们大白打个平手。”

    “平手,我还真不同意了。”

    大话天地对于大龙死不悔改的想法大是满,认真的说道:“我就跟你说说凡尘大大写的牡丹亭少女吧,这里面的爱情,不知道你们大白能写得出来吗?”

    “切,这有什么,我们大白写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你觉得是你的爱情厉害,还是大白写的家国天下厉害。”

    “呃好吧。”

    大话天地有些尴尬,侠之大者确实写得好,继续说道:“那我们凡尘大的窦娥冤,借古喻今,可谓是将古今一切冤屈写得淋漓尽致,极为的讽刺了当权者,你们的大白能写得出来吗?”

    “能比得上大白写的侠之大者吗?”

    “怎么又是侠之大者?”

    大话天地怒道。

    “谁叫大白写的侠之大者太过于厉害,一个顶俩,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你可别忘了,前一段时间你因为这一句话出来之后,还跑到我们白玉堂群里吼了几天几夜。骚年,我知道我们大白写得好,但你也不要这么兴奋。清楚的知道我们以前一直掐架呢,不清楚的还以为,我们白玉堂和你们凡尘迷没事在一起搞基呢。”

    “滚。”

    大话天地有些抓狂:“那我们大白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写出了现代女性的果决,你们大白又写出了什么。”

    “我们大白写了侠之大者。”

    “我们凡尘巨在聊斋里面以狐喻人,意喻深远,你们大白写了什么?”

    “我们大白写了侠之大者。”

    “我们凡尘巨……”

    “我们大白写了侠之大者。”

    一翻对话,可谓是将“大话天地”说的要哭了。

    “无耻呀,无耻,白玉堂的弟子简直就是无耻到底呀。”

    大话天地真的是哭了。

    他喵的。

    一口一个侠之大者,简直气得“大话天地”一口老血都要喷出来。

    不行,太他喵的欺负人了。

    擦了擦眼泪,大话天地上线,十万里火急私聊了凡尘。

    私聊发了一句信息之后又怕凡尘低调的继续不上线,大话天地又接着发了一句:“凡尘巨,你要是再不上线,切腹给你看。”

    一句切腹给你看,瞬间,黄一凡上线了。

    “天地兄,淡定,淡定,小日本的切腹术还是不要学得好。”

    看到大话天地给自己发的留言,黄一凡赶紧上线。

    虽然这个切腹不知道是真是假,但万一真的呢。

    “哇,凡尘大,您终于上线了,我还以为你挂了呢。”

    大话天地泪流满面。

    “天地兄,怎么会,老衲还年轻,怎么会挂。”

    “好,好,没挂就好。凡尘大大,能不能求您一个事。”

    “什么事?”

    “能不能有空写一部武侠小说。”

    大话天地弱弱的问道。

    被大龙给气着,大话天地便想求黄一凡写一部武侠小说,真正与天下第一白干一场。

    “呃,这个,最近没写武侠小说的想法。”

    黄一凡摇摇头。

    之前黄一凡用凡尘这一个笔名的时候就考虑过写武侠小说,可是,后来想到不想一直在天下第一白这个笔名之下,也就另起炉造,接回了几年之前断笔的聊斋。现在来看,当初的想法是正确的。聊斋不光是大卖,连版权都卖了20多部。

    要知道,这可是一部小说里面拆开20多个小故事来卖的版权。

    这放在华国版权史上,恐怕也是一大传奇了。

    当初黄一凡还以为这样的拆分拍卖法没有人光顾呢,可没想到,这一拆分,竟然被一大堆影视公司抢着要。特别是其中比较经典的陆判,画皮,画中人,阿宝,连城……这一些,如果不是当时黄一凡统一定价1000万一部,还真有可能被他们加价到几千万一部。

    扯远了,反正最近黄一凡并没有写武侠小说的计划。

    “啊,没有呀。”

    大话天地显得有一些失落,他想再说什么,可是,看到黄一凡的回答之后又不知道再说什么。

    满地打滚求凡尘大大写一部武侠吗?

    这个要求看似简单,但如果换位思考来说的话,那就是天大的要求。

    人家作者有自己的写作计划,不可能因为你想看什么类型,作者就跑去写。

    有的时候作者可能会考虑到很多方面,比如,自己适不适合写武侠。

    如果自己不适合写武侠,你又叫他写,人家是写还是不写呢?

    “大话天地”这会儿显得有一些为难起来,回忆之前,虽然大话天地知道凡尘巨也写过武侠。但是,相比于其他的一些作品,明显黄一凡并不是非常擅长写武侠。他最为善长的,应该还是写古典作品,像牡丹亭少女,聊斋这一些。

    让一个不太擅长写武侠的作者去写武侠,这本身上看起来有一些强人所难。

    也罢,也罢。

    想了想,大话天地不再多说。

    刚才只不过是与大龙斗气而已,凡尘巨的牛逼未必需要跟他们的大白相比。

    凡尘巨走的路子也与天下第一白完全不一样。

    自己这般跳出来让凡尘巨写武侠,这不但对凡尘巨没有帮助,反而是害了他。

    虽然有一些遗憾,但为了不影响凡尘巨,“大话天地”没再继续多说。

    “怎么,天地兄,最近很喜欢看武侠小说吗?”

    “也不是。”

    大话天地摇摇头:“其实我什么类型的小说都看,传统小说,网络小说,武侠小说都会看。不过,可能对武侠小说更有感觉一点。”

    “你喜欢的是武侠小说里面的侠吗?”

    黄一凡问道。

    “不仅是侠义。”

    大话天地摇了摇头:“我喜欢的武侠小说当然要有侠义,但我喜欢武侠小说却并非武侠小说里面的侠义。我更喜欢武侠小说中的那个江湖,三教九流,尽在于江湖当中。在这里面,有侠义的事发生,也有违背侠义的事情发生。这是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同,但又与现实世界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凡尘巨,我读书少,不知道怎么说,但我总是感觉武侠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一个梦,他如童话般美好。”

    “如童话般美好?”

    黄一凡一愣。

    看着“大话天地”发过来的信息,黄一凡却是记前了前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的一句话。

    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

    这句话,道出了武侠真正吸引人的原因。

    同样,这句话,也真正的触动了黄一凡。

    虽然自己之前并没有让凡尘这个笔名继续写武侠的想法。

    但是,做为前世的搬运工,再搬几本书来这个世界,似乎也并不是不行。

    =

    ps:这章为盟主“╰caty☆丽媛╮”加更一章,兄弟们,继续求月票。剧情又要燃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