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是前世一档以书信为主的文化节目。虽然当时《见字如面》是由名不经传的黑.龙江电视台播出的,但节目一经播放却是受到了一至的好评。做为超越地方电视台,也做为引领全中国文化的央视,见字如面这一部作品非常切合央视的定位。所以,赵奇音只是一说,莫白便将《见字如面》这个创意说了出来。
“咦,这个节目有意思。”
“呵呵,不仅是有意思,说不定节目一经播放,将会掀起全民讨论呢。”
“有可能,你这家伙厉害呀,我现在就回去汇报。”
赵奇音是央视的知名导演,虽然莫白并没有完全解释节目的设置,但赵奇英做节目这么久,只是想了一会,亦是能够想到有关书信的看点。本来只想找莫白搞一个娱乐节目的他,在见字如面出来之后,却是将那什么好歌曲的忘了一干二净。
还要说吗?
相对于更有文化更有内涵更有看点的《见字如面》,他又怎么会再对这种仅仅只是娱乐类的节目感兴趣呢。
“哦,对了,莫白,你一定要担当我们这个节目的嘉宾。”
急急忙忙离开,过了一会,赵奇音又急急忙忙的赶回来。
“汗,赵导,一个电话的事,有必要走了又回来嘛。”
“我也不想呀,我就是怕你变卦呀。”
“怎么会,不过,若是担心我变卦,我倒是有个好主意。”
“什么主意?”
“先给钱。”
“我去……莫白,你不是说闲钱少嘛。”
“如果是让我搞娱乐类的节目,我当然觉得少,但《见字如面》这个节目,我还是挺喜欢的。”
“那喜欢就少点喽。”
“人情是人情,生意归生意,赵导,又不是花你的钱,你心疼什么。”
“为什么你怎么说都有理,好吧,就这么说定了。”
拿莫白没办法,赵奇音当天就回到央视。
一翻将策划做出,没有任何问题,央视批复了《见字如面》的项目。
当然,也因为怕莫白半路跑人,央视还真先给莫白支付了10亿人民币。
用他们的话说,自己先将钱给了,莫白这丫的若是再跑,那就太不地道了。
不过,对于这一点,央视却是也有一个要求。
给钱可以。
但莫白必需担任央视的总监。
当然,这个总监不需要怎么上班,只是名誉上挂在那里。
莫白知道央视的心思。
摆明了是想利用自己给他们央视打广告。
当然,还有一点,给自己总监的身份也算是另一种变相的捆绑。
未来莫白要是再有什么节目,以他央视总监的身份,肯定得第一个想到央视呀。
不过,哪怕知道,莫白也答应了下来。
他倒不是对央视什么总监感兴趣。
只是既然央视给了莫白总监的位置,他还真想着哪一天是不是将那个台长给拿下。
自己是不是太坏了。
没有。
没有。
以后自己可是要成为台长的人了。
莫白嘿嘿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莫白大方的接受了央视的聘请,同时,央视也在莫白签订协议之后向媒体正式打出了广告。
【重磅新闻,莫白签约央视。】
不用说,这则新闻放在哪里,哪里都是一片沸腾。
“哇噻噻,莫白跨界都跨到电视台里了。”
“没办法,其他一些领域太没挑战了,只好挑战下电视台。”
“据说莫白的职位还不低,担任的是央视综艺频道的总监,可单独负责一个栏目。”
“厉害呀,难道不久之后央视就要推出新的节目?”
答案证明了一众看客的猜测。
在央视公布出签约莫白之后,央视综艺频道也公布了即将推出的一个全新栏目: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这是一个什么节目?”
“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个节目是大白搞的。”
“汗,从哪里都能见到莫白的脑残粉。不过,这个节目未必能火。”
“为什么?”
“没看到这个节目的解释吗,这是一封关于家书一类的栏目。”
“家书?”
“对。”
“家书有什么看头?”
“我也很想知道。”
如果说之前的字词大赛,成语大赛,诗词大赛之类的还能火爆。
那是大家知道这是因为不管是字词还是成语,更或是诗词,都是有关于中国文化。
但这家书,看上去与中国文化并没有太多的相同。
他最多的只是一种私人之间的事情,有的一些家书往往是柴米油盐,他人并不感兴趣。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却是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像家书,信件之类的,人们已经很少用了。哪怕就是用,也用的是网上的邮件。而且邮件也用的非常少,大都是工作需要才会发邮件。如果是普通的问候,朋友之间的沟通,完全可以通过别的方式,用信做什么?
“不管怎么说,还是很期待。”
“嗯,这可是大白的节目,难道大家就不相信大白吗?”
“哪怕就是看起来很普通的节目,大白也能让众人眼前一亮。而且,大白可是文化人,文化人呀……在华国文坛还有谁敢与大白比肩,有谁,谁谁……站出来。”
“就是,别说其他,光是大白往那里一站,我便相信这节目一定火。”
莫白是谁。
以莫白的人气,别说《见字如面》无比的经典。
哪怕就是一个无聊的节目,万众亦是无比的期待。
不过,也正是看到一众粉丝的热情,莫白却是皱了皱眉头。
他倒不是说不喜欢大家支持自己。
只是,当莫白的人气到达一定的地步之后,莫白却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实在是对于很多人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见字如面虽然不错,但大家如果是冲着自己的面子而来,那就有失莫白做这一档节目的用心。
“赵导,我们的节目换一下,评论嘉宾我就不当了。”
央视综艺频道《见字如面》节目组,莫白对赵奇音说道。
“总监,这会不会影响我们的人气?”
“开始当然有些影响,不过,如果我们这个节目就是靠我撑着,那我们也没必要做这一个节目了。”
“说是这么说……”
“好了,就这样。赵导,你与各大院校的教授熟悉,你再去找个男教授。”
“行……”
见莫白下定了决心,赵奇音只好点头。
不点头也没办法呀,现在的莫白官比赵奇音大,而且还是赵奇音的顶头上司。
顶头上司的话,赵奇音哪里还敢不答应?
《见字如面》一但项目确定,莫白便投入到了紧张的录制当中。
不过,与以前莫白参与节目不一样。
以前莫白参与的节目虽然是录制,但那时的莫白只是嘉宾,他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准备。
但是,做为《见字如面》的总监,莫白所在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经过两个多星期的舞台布置,《见字如面》正式向大众见面。
与前世差不多。
见字如面分为两个节目间。
一个是明星读信的舞台。
另一个是主持人与两位男女嘉宾评价的一个录制间。
一个多小时的录制,第一期的节目录制完毕。
根据之前安排,《见字如面》将放在央视综艺频道的黄金里间8点播放。
这个时间点可以说是很不错的。
当然,莫白最为希望的是放在央视1套。
不过,莫白知道,得慢慢来。
央视的所有资源不可能为他一个人倾斜。
“赵导,走,录好节目了,我们去喝一杯。”
“我说莫白,你怎么这么轻松呀。”
下了班,赵奇音也叫回莫白的名字。
“怎么,你们央视都天天这样吗?”
指着赵奇音愁眉苦脸的样子,莫白问道。
“什么叫我们央视,你不是央视的吗?还好吧,跟你透露一个不好的消息。”
“既然是不好的消息,那就别透露给我了。走走走,我们去喝酒吧。”
不由分说,莫白却是拉着赵奇音在央视附近的一家小酒馆。
“咦,董清姐,你也在?”
正到小酒馆,不想却是碰到了央视一姐董清。
“莫总监,你好。”
看到莫白,董清却是笑着向莫白问好:“你可是我们央视最年轻的总监了,以后可得多多关照。”
“董清姐,哪里的话,我这算什么总监,就是一打酱油的。来来来,董清姐,饿了吧,一块吃点吧。”
虽说是央视,但其实工作量也蛮大的。
特别是不少节目录完之后已经很晚了,再处理一些事情,时常忙到十一二点。
不少央视工作的主持人都会在下班之后到附近吃点宵夜。
“行,一起。”
董清点头,几人凑到一桌。
“赵哥,还是你厉害,竟然请到了莫白。”
“我算什么厉害,给钱的好不好。”
“噗……”
“哎哎哎……赵导,你这算什么话,好像不给钱我就不搞这个节目了。”
莫白鄙视了赵奇音一眼:“好逮我也是走在首富路上的人啦。”
“是是是,莫白,走在首富路上的人也这么喜欢钱,你也算是厉害了。”
董清补了一刀。
大家边吃边聊,因为早就熟悉,倒也聊得无比的开心。
“对了,莫白,你们最近在搞一个叫做《见字如面》的节目?”
“对呀,董清姐,你觉得这节目怎么样?”
“好是好,但你怎么在幕后了?”
“幕后的才是大boss嘛。”
“行,你是大boss,那我告诉你一个坏消息。”
“又来了。”
莫白头痛:“刚赵哥也想告诉我坏消息,董清姐你也要告诉我。行行行,既然坏消息躲不过,你就说吧,是啥坏消息?”
“魔都电视台已经准备推出新一期中国好声音了。”
“还真是个比较坏的坏消息。”
莫白皱了皱眉。
好声音虽然是娱乐节目,但娱乐节目并不代表没人看。
相反,相好声音这样的娱乐节目一直很吸引人眼球。
特别是当年莫白参加好声音之后,好声音更成为了无数观众必看的经典节目。
虽然最近几年好声音收视有一些下滑,但仍然是综艺节目的王牌。
“呵呵,莫白,是不是压力来了?”
“有点吧。”
“有点那就赶紧在镜头上露个脸,没事客串一下也好。”
“有机会吧,不过,暂时没想过客串。”
“那怎么办?”
“能怎么办,只能拼了。”
情况虽然有一些差,但还算好。
好声音虽然不错,但最近几年却是越来越没有新意,大家也算是审美疲劳。
至于《见字如面》,虽然自己不露脸,但却创意满满,更为关键的是有着良好的口碑。
哪怕就是碰到中国好声音,见字如面也未必不能与其一战。
几天之后,见字如面正式向大众见面。
“终于出现了。”
“见字如面,等得好辛苦。”
“呃,哥们,有必要这么激动,不就是一个节目嘛。”
“难道你不知道这个节目是莫白制作的?”
“莫白?”
“对。”
“我去,他怎么也不广告一下,现在好了,好多人都不知道。”
“谁知道这家伙,还是看看他的节目吧。不管怎么说,莫白一直没有让我们失望过。”
虽然不少人不知道《见字如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目,但不少铁杆粉丝仍无比的期待。
不过,对于大众电视台来说,哪怕就算是有获得一些消息的莫白铁杆收看,整个的收视群也不大。
这也令《见字如面》在开播之时的收视仅仅只有0.3个百分点。
这一点莫白倒是不担心。
央视综艺频道不是央视1套,他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获得有多高的收视。
见字如面胜出别人的地方,就在于这一些信件。
所以,与前世《见字如面》不一样。
莫白一开始并不让主持人与嘉宾出场,而是先让读信的明星出场。
第一位走出场的明星是“王耀庆”。
当然,王耀庆并不是特别火,但这没关系。
一上场的“王耀庆”并没有一开始就读信,而是做了一个摸鼻子的动作。
这个动作令人感学有一些怪。
“怎么回事,这个节目是干嘛的?”
“不知道,见字如面,好像是读信的节目。”
“有看头吗?”
“也不知道。”
众人有一些迷糊。
但毕竟节目刚开始,他们只好继续看下去。
【我最亲爱的妻子:除了吃喝拉撒,我们整日整夜都在拍电影。我与香港的电影公司合作得很好。如果可以的话,我觉得我们还能还上那3000美金的房租,比如说12月份的。原因有两个;1:如果9月份能回美国的话,我就可以从派拉蒙公司那里赚些钱;2:自从我我拍完电影之后,香港的电影公司就火了。我只是希望我们可以延期,我应该能还1500美金。到时候再还2000美金给鲍勃和吉姆……】
王耀庆学着某人的样子读起这一封信。
“什么情况?”
“我有一些晕了。”
“这封信是谁写的,写给谁?”
不少看头感觉有一些糟糕。但毕竟这读信也并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只是一会儿,王耀庆便又读了一段:
【唐山大兄》进展很顺利。毕竟按香港的标准来说导演还是不错的。如果与派拉蒙的合作顺利,那结果就会不错。到时我直接从曼谷回去,不过那样就没法儿给我的宝贝儿子布兰登买娃娃了。我告诉你啊,在香港我现在是巨星了。有单独的化妆师,专用的椅子甚至还有专用的面巾纸——真的。我有强烈的预感,我真的要火了。】
“好吧,我看是看不懂了。”
“大白果然不适合正经的搞东西。”
“大白,不是我不支持你呀,是你搞出来的节目太深奥了。”
“还有那句,我有强烈的预感,我真的要火了,怎么感学是搞笑的节目?”
看到这里,不少观众已经准备换台。
不过,就在他们准备走人的时候,脑海里一个声音却是突然让他们停了下来。
“咦,怎么回事?”
“怎么感觉这封信有点熟悉?”
“《唐山大兄》好像在哪听过。”
就在这转瞬间,有人猛的惊醒。
“李小龙。”
“是李小龙。”
“这是李小龙写给他妻子的信。”
“天呐,没想到这个节目竟然能拿出李小龙写给妻子的信。”
“偶像呀,李小龙,就冲着李小龙,这个节目我必需点赞。”
“很不错的节目,我就喜欢看这种与众不同的节目。”
如果说之前大家还对《见字如面》没有什么感觉,不知道这个节目讲的是什么。
但是,当大家发现这一封信竟然是李小龙写的之后,众人却是不觉得眼前一亮。
的确。
书信,家信这种东西,虽然看起来很平淡无奇,但是,如果是名人的书信,家信,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等我的电影在香港火了,我的片酬至少要10000美金,还得有十分之一的分红,而且我们全家都可以坐头等舱旅行。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一切都顺利吧。嗯,看起来今年一帆风顺。爱你,远方的妻子。李小龙……】
最后署名李小龙,真正的道出了这一封家信的作者。
没错。
正是功夫巨星李小龙。
“果然是央视,一出手就是不凡。”
“连李小龙的写给妻子的信都搞到了。”
“听这一封信,感觉李小龙似乎从没离开我们。”
电视机前一众看客不断热议。
同时,对于原本并不看好的《见字如面》,众人也给予了一致的好评。
不仅如此。
一众看客在听了这一封信之后,却是像喝了一碗心灵鸡汤。
谁能想到,大红大紫的李小龙也有生活窘迫的时候,他竟然还欠别人的钱。
甚至,还欠很多的贷款。
可这又如何?
李小龙仍是以他无比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
并且,他还对未来进行了展望,他们一定可以做上头等舱,他们也一定可以想去哪旅行就去哪施行。
是的。
李小龙在后来真的做到了。
不只做到了,而且成为了全球耀眼的巨星。
可以说。
在这一封信之后,李小龙不仅成功的吊起了大家的味口,另一方面李小龙的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也刺激着电视机前每一个观众。
“不知道接下来这封信是谁的?”
“我都有一些期待了。”
“是呀,我也很期待。”
一封李小龙的信让人无比的怀念。
同时,见字如面以这种读信的方式也在仅仅一封信之后便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接下来,见字如面当然没有令大家失望。
在李小龙的家信之后,则是一封来自流行天后邓丽君的书信。
【老师:
在这次的来信中,您谈到一些演唱方面的问题,也谈到录音时应注意的事宜。这些微末的细节您都替我操心,由此可见您和一般的老师不同。虽然您和我并不见面,但是我觉得不见面比常在一起还近。您确实是一位如同父辈的长者。】
这是邓丽君写给他的作曲人庄奴的一封信。邓丽君80%的歌曲,都是由庄奴一手完成的。
【在舞台上,面对的观众越多,越发地激起我勇于向上奔放的情绪。掌声越多,越叫我要全力以赴地唱好每一首歌。但是在录音间里,却仿佛是一座小小的城堡,将自己孤立了起来,没有掌声,没有喝彩的声音,一切都静悄悄的。当音乐响起,才引发出我的歌声。这时候琴声、歌声、与自己的心声共鸣,好像睡梦初醒,催促着我走进大众……】
与之前李小龙的书信一样,邓丽君的书信在读出之后,众人又是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当中。
他们不由得想起了邓丽君当年唱的歌曲。
那一首《甜密密》。
那一首《小城故事》。
那一首《我只在乎你》。
【小的时候,听大人们谈起明星、歌星、舞星。这些星,真的像天上的星,距离我那么远,远得遥不可及。而现在呢,我也被人列入歌星的行列,反而觉得平淡无奇。倒是一种奉献的压力,迫使自己不敢松懈。如何唱好歌,怎样把歌唱好,常常摆在心里。这种心理,只是告诉我自己,要把欢乐带给大众。】
蒋勤勤继续读着信。
电视机前的观众却是下意识的闭起了眼睛,他们准备用心去聆听。
事实上,这一个电视节目真的不需要看,只需要听就够了。
甚至,越是聆听,你越能感受到这一个节目的内涵。
可惜,越是优秀的人似乎越是被上帝妒忌。
强如功夫巨星的李小龙,又如风华正茂的邓丽君,都是早早逝去。
人们除了感慨再无其他。
而此时,当听到邓丽君的一封写给老师庄奴的信,却是又让大家如之前一般,只感觉邓丽君好像活过来了。
他们仿佛看到了初涉歌坛的邓丽君。
他们看到了哪怕就是已经小有名气,但却一直努力的邓丽君。
他们更看到了一个展现自己内心的邓丽君。
这样的一个邓丽君才最为的真实。
这样的邓丽君才最能打动人的心扉。
【最后还要告诉您,《甜蜜蜜》这首歌,是我录唱最快的,也是我最满意的。我这样讲,不是夸大我自己,吹嘘我自己。我另外的含意,是在表彰您的词填得太好、太完美,显而易见,您写词、填词的功力,已到了极高的境界。
好啦,就此停笔吧。
敬祝,您老人家身体健康!
您的学生,小丽于灯下……】
带着轻快的笑容,蒋勤勤收起了信件。
这般动作,仿佛如邓丽君提笔收信一样。
而掌声,早已在此时响起。
“读的真好。”
“听起来感觉很清新,邓丽君竟然称呼自己是小丽,哈哈哈,好有感觉。”
“是呀,听到最后邓丽君向老师问好的话,感觉邓丽君真的活过来了。”
“没错。其实这个节目还有一个看点,这个看点就是念信人的演技。不管是刚才的王耀庆,还是现在的蒋勤勤,他们在念信的同时都将自己当成了写信的人。也就是说,刚才王耀庆扮演的是李小龙,蒋勤勤扮演是邓丽君。”
“我也看出来了,演得真像。”
“你还别说,刚才差一些我都觉得念信的蒋勤勤就是邓丽君了。”
节目越来越为的有味道。
众人在品读书信当中,也越来越找到了感觉。
特别有一些还是邓丽君的粉丝,听着书信,差一些他们都忍不住的落泪。
“嘿,兄弟们,给大家推荐一个节目。”
“什么节目?”
“见字如面。”
“没听过呀,好看吗?”
“当然好看。”
“好看在哪,这个节目是干嘛的?”
“这是一个念信的节目。”
“念信?”
“对。”
“念信有什么好看的?”
“那如果念的是邓丽君的信呢。”
“邓丽君呀,我没兴趣,我又不是邓丽君的粉丝。”
“那如果念的是李小龙写的信呢。”
“我靠,李小龙的信……在哪,在哪。”
“赶紧转播到央视综艺频道。”
如此有意思的一个节目,不少看客却是自发向大众推荐了《见字如面》。
两封信,却是将《见字如面》的招牌打响。
这种招牌也给《见字如面》带来了更多的观众,不过,因为节目性质原因,暂时《见字如面》的收视增加的比较缓慢。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只要是看过《见字如面》的,却是大部分的观众都能留下来。
这也代表着《见字如面》的厚度。
就算是《见字如面》现在的收视一时上不去,但迟早有爆火的一天。
事实上,《见字如面》第一集还并没有结束。
在不少热心观众推荐其他好友一起观看之时,《见字如面》再次演译经典。
一封“蔡琴”写给前夫杨德昌的私信,一句“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呢”,成为一时经典。
当然,《见字如面》并不仅仅只是纠结于这一些娱乐明星。
在这一些娱乐明星之后,《见字如面》盯上了艺术大师。
先是王耀庆读了一封“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
接着张国立又读了“曹禺”写给“黄永玉”的回信。
两位都是国内文化界的艺术大师。
当年的黄永玉比曹禺年轻几十岁,是曹禺的后辈。但是,哪怕如此,在信中,黄永玉仍然无比犀利的批评了“曹禺”,在他的评语中,黄永玉如是说道:
【你是我的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
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得也不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谁也说不好。总是“高!”“好!”这些称颂虽迷惑不了你,但混乱了你,作践了你……】
曹禺收到信,做为前辈的曹禺不但没有因为黄永玉的批评而伤心,反而将曹禺写的信给装裱了起来。并且,也给“黄永玉”写了一封回信。
信中写道:【收到你的信。你鼓励了我,你指责我近三十余年的空洞,“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这句话射中了我的要害!!!
我浪费了“成熟的中年”,到了今日这个年纪才开始明白。你像个火山,正在突突喷出白热的火岩,我在你身边,是不会变冷的。你说要写二十个剧本,如果我真像你举出的那种巨人,我是会如数写出的。不过,有你在身旁督促我,经常提醒我,我将如你所说:“不饶点滴,不饶自己……】
黄永玉是谁?
可能不少人听过他的名字,但又觉有一些陌生。
黄永玉是中国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设计的猴年猴票,以及酒鬼酒包装一时家喻户晓,被画坛称之为画坛鬼才。
至于曹禺,那就更了不得了。
23岁作《雷雨》,25岁作《日出》,26岁作《原野》,31岁作《北京人》,被誉为是中国“四大名剧”,迄今为止,是中国第一代偶像级文青。
在信中,两位大师赤诚相见、披肝沥胆,听者无不热血沸腾,又陷入深思。
“我去,这信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听头?”
“被两位大师的两封信给震撼了,两人之间的情义以及心境令我高山仰止。”
“张国立的演译太神了,你这句话射中了我的要害……脑海里反复都在读这一句。”
“黄永玉也是牛逼,竟然这么直接。我不喜欢你解释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权势所误……连批评人都批评得这么有个性。”
“之前我以为读这一些明星的信很有意思,让我们有了回忆。但当听了这两位大师的信件之后,我才发现,这一些明星的信件只不过是开胃菜而已。”
两位大师的书信令一众看客暗呼过瘾。
他们没想到普普通通的书信,竟然也能产生如此激烈的火花。
他们更没有想到,仅仅只是听信,看信,竟然也能如看电影一样高潮迭起。
……
“台长,好消息,我们好声音的收视突破2个点。”
魔都电视台《中国好声音》剧组,后台技术员有一些激动的向台长汇报说道。
“嗯,大家辛苦了。”
听到收视数据,魔都电视台台长松了一口气。
好声音办了几届,虽说每一届不如一届,但好声音不愧是好声音。
哪怕就是一直退步,但收视仍然突破2个点。
他曾经想请莫白出山。
当然不是请莫白再去唱歌,而是去当导师。
虽然魔都电视台台长知道,莫白之前坑过他们,做节目做到一半就走了。
不过,这又如何。
哪怕是做节目做到一半,也给他们魔都电视台带来了极大的益处。
只是可惜,莫白拒绝了。
“对了,其他电视节目收视怎么样了?”
“台长,您放心,在地方卫视里面,好声音一出,其他地方电视台基本没有对手。哪怕就是芒果电视台,也被我们的好声音压制住了。”
“我说的不是芒果他们,我问的是央视综艺频道。”
“央视综艺频道?”
技术员有一些奇怪。
如果比同期节目的话,应该与央视1套相比吧,怎么与央视综艺频道。
要知道,央视综艺频道虽然也属于央视,但却与央视1套完全没法比。
不只是与央视1套没法比,与无法与他们魔都电视台相比。
“台长,您问的是《见字如面》?”
内心有些奇怪,但很快技术员便明白了台长的心思。
他一定关注的是《见字如面》这个节目。
至于原因,据说这个节目是莫白策划的。
“台长,您放心,虽然我们这一边还没有《见字如面》准确的数据,但从目前的影响力来看,我预计最高收视不可能超过0.5个百分点。”
“嗯,继续监测,有什么情况,立即向我汇报。”
仍然是对于央视综艺频道有一些不放心,魔都电视台台长走之前又是叮嘱了一翻。
……
“很震撼。”
“是的,没想到两位艺术家竟然有如此高的心境,难怪他们的作品可以影响一代人。”
主持茶话室,两位请来的嘉宾无比感慨的说道。
“确实如此,两位都是当代有名的艺术家,两封书信竟然也写得如此的有艺术。那么,在读完两位书信之后,我们一起欣赏下一封信件。”
主持人与嘉宾一翻点评,这时大屏幕当中却是弹出了下一封信件的介绍。
《萧红写给弟弟张秀珂》。
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原名张秀环。1930年秋,初中毕业的萧红毅然逃婚前往北平。萧红的文学创作起始于哈尔滨。1934年,因作品揭露了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引起特务机关怀疑而逃离哈尔滨,离家后,萧红最为牵挂的只有弟弟张秀珂。抗日战争爆发,张秀珂选择去西北参军,而萧红辗转多处,与弟弟完全失联。1941年9月,身患重病的萧红在病榻上写了给弟弟的信,因无处投寄,在《大公报》以《九一八致弟弟书》发表。1942年1月,萧红病逝。她至死也没能收到弟弟的任何消息。
萧红是笔名。
萧红的真名是张乃莹,张秀珂是萧红的胞弟。
这一封书信由七十多岁的女演员“归亚蕾”朗读。
【可弟:
小战士,你也做了战士了,这是我想不到的。
记得当我离开家的时候,那一天你还在大门外和一群孩子们玩着,看着我离开家,你连招呼都不招呼,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事隔六七年,你也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因为我的飘流不定,信有时收到,有时收不到,但在收到信中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我总记着那顽皮的孩子是你,会写了这样的信的哪能够是你?你晓得什么,你小孩子。所以我回你的信的时候,总是愿意说一些空话,问一问家里的樱桃树这几年结了多少?或者是看门的大白狗怎样了……】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早些年的初中语文课本上还选过她的作品。
对于这一位民国才女,不少看客还是挺感兴趣的。
至少,这相对于之前的纯粹娱乐明星来说,萧红的身份更为的有内涵一些。
【而后你追到我最先住的那地方去找我,说为着我在那地方,才转学也到那地方来念书。可是你扑空了。我又走了。越走越离得你远了,从前是离着你千百里远,那以后就是几千里了。等我一回到上海,你每天到我的住处来,有时我不在家,你就在楼廊等着,你就睡在楼廊的椅子上,看见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慌乱……】
归亚蕾似乎就是萧红的化身。
在她的朗读之下,人们好像看到了一位邻家姐姐对于弟弟的关爱。
这种感觉很让人感到温馨。
特别是民国才女用口语话的语言写这一封信,仿佛就像弟弟在身前与她说话。
但可惜,弟弟并不在。
特别是了解到“萧红在写完这一封信之后,至死都没能知道弟弟的消息”的背景之下,众人都不由得无比感慨。
“当年的岁月真的很凄惨。”
“是呀,那时想找一个人都找不到。”
“不但找不到,有的时候一分别,就一辈子都不见着了。”
【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你走的那天晚上,满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们在黄瓜架下捉着虫子的那样的夜,那样黑黑的夜,那样飞着萤虫的夜。你走了,你的眼睛不大看我,我也没有同你讲什么话。我送你到了台阶上,你就走了。那时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让你走,还是不愿意……】
归亚蕾仍然是小声的细说。
偶尔不知道什么原因,却是出来了几声激烈的咳嗽。
“怎么了,归老师感冒了?”
“感冒你个头,这是归老师在扮演萧红写信时的样子。”
“哦哦,明白了,那就是萧红当时是患病了?”
“是的,不只患病,而且还很严重。”
“不只是严重,萧红当时写了这一封信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民国时期的往事一幕幕浮上心头。
同时,信中提到的七七事变,抗日等词,也一下子扎进了观众内心。
透过书信,人们仿佛看到了那一些奔附前线抗日的战士。
在这一些战士当中,甚至还有许多在别有眼里是小孩子的小战士。
正如萧红的弟弟,她亲切的称自己的弟弟是小战士。
小战士。这个称呼即无比的亲切,但却又无比的苦涩。
如果不是国难当头,这一些年轻的小战士本该好好读书的。
【恰巧在抗战不久,我也到山西去。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离着我很近。我转给你一封信,我想没有两天就可以看到你了。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当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虽然是家信。
虽然是写给弟弟。
虽然信中满满的都是思念。
但是,当听到【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这一句时,无数观众瞬间沸腾起来。
“好。”
“写得好。”
“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虽然萧红当时写这一封信的时候,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
但是,透过自己的弟弟,透过那一群群小战士,萧红便已经知道,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这一句话虽然不是大声的咆哮。
这一句话虽然仍是细声轻说。
但是,这一句话却是在刹那间引起了全场所有人的共鸣。
历史告诉了我们。
萧红的预言没有错。
胜利是属于我们。
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不但没有亡。
中国还在他国侵略之下强大起来了。
无比掷地有声的话语,却是一下子点燃了观众的家国情怀。
当然。
这样的家国情怀还影响了那一些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观众。
如果说之前的几封信是让观众们眼前一亮,觉得这一些信有一些意思。
那么,当萧红写给弟弟的信出来之后,众人却是深深的感到了震撼。
“真没想到一封信竟然包含了这么多的信息。”
“信中有对弟弟的思念,有对当时战争的描写,也有内心坚持的信念。也正是因为有像萧红弟弟这一些人,胜利才属于我们。也正是因为有像萧红那般坚信自己的国人,中国才不会亡。”
“不愧是民国四大才女,妈蛋,之前我只知道张爱铃,没想到还有一个萧红。啥也不说了,不为别的,就为萧红这句话,必需全部读完她的作品。”
“一起,一起,等一会看完节目,我们一起读。”
内心的激动之情久久难于散去,而整个书信也到了最后的尾声。
【我的心里充满了微笑。虽然我给你的信,你没有收到,我也没能看见你,但我不知为什么竟很放心,就像见到了你的一样。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于是我就把你忘了……】
真的忘了吗?
不。
没有忘。
因为萧红看到其他战士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弟弟一样。
他们也挑水,他们也拿枪。
自己的弟弟,就是他们这一群人呀。
“唉,那个莫白,如果能将他请到好声音,那该多好。”
回到办公室的魔都电视台台长叹了一口气。
虽然莫白之前坑了他们一次,但他仍然对于莫白念念不忘。
好在《好声音》不负众望,表现可圈可点,倒是可以松一口气。
只是哪怕如此,魔都电视台台长亦是有一些不放心。
在查看了收视之后,魔都电视台台长不由自主的打开了电视机。
当然,他并不是看他们的好声音。
好声音他太熟悉了,看不看都一样,顺手将频道转到了央视的综艺频道。
他想看看莫白搞出来的《见字如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综艺节目。
一翻收看。
虽然《见字如面》前几封信件也令魔都电视台台长拍手称好,暗叹莫白真是奇才。但尽管如此,可真当他看完这几个节目之后,魔都电视台台长反而舒展了眉头。
是的。
不错。
魔都电视台台长虽然认为《见字如面》这个节目不错。要创意有创意,要故事也有故事,要看点也有看点。但是在电视台工作了几十年的他,魔都电视台台长却知道,见字如面或许是一个好节目,但未必会是一个火的节目。至少,哪怕见字如面人人叫好,也未必比得上好声音。
这并非是节目的问题,而是节目种类限制。
见字如面这种高雅的节目与观众有着天生的距离感。
而好声音哪怕在内涵上不如《见字如面》,但却可一眼便吸引观众。
可就在魔都电视台台长松了一口气之后,《见字如面》第四封萧红的信公开之后,魔都电视台台长却是一下子惊得站了起来。
“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这一句话,哪怕就是他也被刺激到了。
不过,更加被刺激到的,还是这句话的背后。
身为台长的他知道,别小看这一句话,这一句话之后,或许,明天《见字如面》便能火爆整个中国。
这一点儿也没有夸大。
以央视的影响力。
再加上这一句无比积极向上充满爱国情怀却又能调动人感情的话语,实在是想不火都难。
不得不说,魔都电视台台长眼光何其毒辣。
在萧红这一封写给弟弟的信之后,《见字如面》就此结束。
但见字如面结束,关于见字如面却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瞬间在互联网各个网络爆炸。
“《见字如面》是我看过的一部最好看的综艺节目。”
“这里没有唱歌,没有舞蹈,这里只有与我们看起来没有任何关系的信件。可也正是这一些信件,却让我沉浸其中。”
“怀念曹禺,喜欢黄永玉的敢言,特别是那句,你为权势所误,批评得太好了。”
“哈哈哈,我会说我喜欢邓丽君吗,这一些星,仿佛就像天上的星星,那么的遥不可及,可没想到,命运真的很奇妙,邓丽君也成为了别人眼里的明星。”
“李小龙,此生最为喜欢的就是李小龙。不过,那句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我要火了……怎么与莫白这丫的有一些相像。”
哪怕《见字如面》收视仍然是1个点之下。
但是,见字如面就是如此有魔力的吸引着每一个观众。
在看完《见字如面》之后,无数观众情不自禁的纷纷留言。
不过,最为令人沸腾的,还要是民国才女“萧红”写给弟弟的信。
那一句【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瞬间便击中了观众内心。
一瞬间,所有的情感都被这一句话给调动。
“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好。”
“见字如面,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书信节目竟然能做出这般高度,好。”
“推荐所有人都去看一看《见字如面》,不为别的,就为听听萧红写给弟弟的信。”
“这应该是最近几年我听到的爱国最强音。”
其实家国情义有的时候并不是特别能吸引大家的兴趣。
特别是那种教条主义,总是在那里强调怎么怎么样爱国,我们应该如何如何?
虽然大家也知道,这说得对,说得有道理,但听得多了,不免无比的枯燥。
可是,当人们看到民国之时萧红写给弟弟信中提到的那一句,无数看客却是瞬间沸腾。
因为他们知道,这是真实的。
这是萧红看到与弟弟一样的小战士之后的真情流入。
而也正是这种真情流入,却是让所有的观众回忆起当年的抗战岁月。
没有这一些些如萧红弟弟一样的小战士,又如何有我们现在的和平家园。
只是,虽然萧红这一封信写得真情流入,但却至死也没有收到弟弟的回信。
正如她最后说的一样。
【但是从那以后,你的音信一点也没有的。而至今已经四年了,你到底没有信来。
我本来不常想你,不过现在想起你来了,你为什么不来信。
今天又快到九一八了,写了以上这些,以遣胸中的忧闷。
愿你在远方快乐和健康……】
“你为什么不来信”……这一句简直是摧人泪下。
带着思念,带着不舍,带着心中的忧闷……萧红便这么的离开了人世间。
留给观众的除了震撼,还有那怎么都赶不走的遗憾。
……
“总监,我也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我们真的要火了。”
见字如面节目组,导演赵奇音激动的说道。
可以说,《见字如面》是他导演央视各类节目当中最为轻松的一个节目。
整个节目根本就不太需要怎么个安排,只需要叫一个人去那里念信就OK了。
至于念信怎么念,也不需要他管,这一些演员比他还更为专业。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这么简单的节目,他却一下子在网上火起来了。
“淡定,火什么火,收视还没有超好声音呢。”
莫白倒是很平静。
虽然现在《见字如面》看上去火,但却不是真正的火。
“汗,总监,见字如面与好声音根本不是同一类型,与他们比收视做什么?”
“怎么就不同类型,好声音是综艺节目,我们的《见字如面》也是综艺节目。”
“可人家的是唱歌,你知道的,唱歌天生就有优势。”
“这倒未必。”
莫白摇了摇头:“事在人为。再说,难道你愿意一直都在综艺频道混?”
“总监,你不会告诉我,你想杀到1套里面去吧。”
“你觉得呢?”
且不说杀不杀到1套。
这时的莫白,必需在综艺频道将《见字如面》搞好。
“莫白,你太厉害了,没想到见字如面竟然这么火。”
节目录制还没开始,坐在后台的演员“张国立”便一连串的赞叹。
“国立老师,这可是你们的功劳,网上大家都说你们读信都将演技给读出来了。”
“这可与我们的演技没什么关系,主要是《见字如面》这个想法好,更好的是这一些书信。跟你说,在来做这个节目之前,我也没想过这个节目竟然会这么火?”
“国立老师,那您还同意来做节目?”
“看你说的,好像不火的节目我就不做了。当时我是没想到见字如面可以这么火,但我却觉得见字如面是近几年来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相比其他电视台的一众娱乐节目,见字如面这种以信念人,以信感人的节目实在是太深刻,也太有教育意义了。”
张国立不时说道。
王耀庆这时也凑过来说道:“不只有教育意义,其实我觉得见字如面的娱乐性也不差。就拿李小龙的私信来说,节目播出之后,搜索引擎李小龙的搜索量竟然排到了当日前十。”
大家都是挺激动的。
毕竟这一些演员加盟这个节目之前,也并没有想过这个节目这么火。
至于为什么还要加入,其实与张国立的想法差不多。
甚至,还有几位演员打着公益的心思加盟。
他们已经做好了这个节目无人问津的准备。
不过,当这个节目一下子火起来时,不管怎么说,众人还是挺激动的。
“哈哈哈,大家就别感慨了,时间到了,我们的第二期节目要开始了。说实话,相对于第一期,我更为喜欢第二期的书信。”
拍了拍手,莫白令大家准备。
两个小时的录制,《见字如面》第二期如约录制完毕。
不过,见字如面采取的是周播的方式。
第一期这才刚刚播完,所以第二期必需再等一个星期。
对此莫白也没有闲着,不时收集着网上大家对于《见字如面》的意见。
“我觉得应该加一些普通人的书信,太多名人的书信也不好。”
“是呀,是呀,第一期的书信全是名人,能不能来个普通人的书信。”
“楼上的别乱提意见好不好,其实萧红虽说是名国四大才女,但她的名气并不怎么大,也算是普通人,而且她的书信与普通人的书信没有太大的区别。”
“说得对。我们这一些普通观众还是把眼睛看吧,若是真按我们的意见,见字如面非得搞成四不像不可。”
“好吧,不提意见,继续感慨一下,萧红写的那一句,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太燃了。”
“嗯嗯,我已经推荐其他人来看《见字如面》。”
“我也是。”
一翻浏览各大网站观众的意见,莫白没有太多的收获。
大家更多的还是感慨,至于提意见,虽然也有的提了,但未必能接受。
倒是受节目影响,越来越多的观众忍不住的在网上感慨一翻。
这种感慨并没有如其他节目一样,当天火一阵第二天就平静下来。
《见字如面》就好像有无比的魔力一样,他的热度不但没有因此而消散,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观众都加入到了节目的热议当中。特别是萧红那一句中国是不会亡的,当真是感染了每一个中国人。
只是,见字如面的火爆,却是引起了某一些国家不少人的不满。
不过,他们也没有明的表示。
可他们不说,但却在他们国家一次载人潜水艇的测试之后,将这种不满赤果果的表达了出来。
“下潜深度破6500米,太牛逼了。”
“俄罗斯最强载人潜水艇下潜深度最深只能达到6100米,法国的也只有6200米,哪怕就是美国的,也只有6300米,但我们日国已经突破6500米。”
“世界第一,我们是世界第一。”
“谁也不能阻档我们日国雄霸世界的脚步了。”
“可笑,前几天还有某一个国家的网友一直感慨自己国家的强大。”
“强大什么呀强大,某个国家也就是人口多一些,面积广一些,除了这一些,现代科技弱得一逼。”
“就比如说载人潜水艇吧,他们国家最牛的潜水艇也只能下潜4500米,离我们相距2000米的距离。这一个距离有关专家评价,至少他们需要20年才能超过我们。”
这自然是日国某一些网友的观点。
可是,当有在日国留学的网友将日国不少网友的话截图发出来时,亿万国人瞬间愤怒。
“妈蛋,日国这是在找死呀。”
“还想再投降一次吗?”
“恨不能生于抗战时期,妈蛋,要是在那个时候,非得灭了他们全家。”
只是,说是这么说,不少国人还是感到无比的郁闷。
他们一边暗骂他们的无耻。
另一边对于自己国家的科技实力也是暗自叹气。
确实,如果从整个国家实力来说,我们比他们厉害多了。
可是,在不少关键科技方面,我们却又远远的不如他们。
正如潜水艇。
做为现代战争当中极为重要的军事装备,潜水艇的科技制约着一国海洋开发的实力。
虽说国内的潜水艇也能满足日常的开发演练,但从潜水深度来说,一直难于和欧美国家比肩。
此时日国大虫号载人潜水艇最深潜水深度达到惊人的6500米,超过我国潜水艇2000米的深度,着实令不少国人心里不太好受。
“我去,我国潜水艇竟然相差日国2000米,这还怎么比?”
“不是说现在的潜水艇都可以潜1万米了,怎么日国的6500米还说是世界第一。”
“那是无人潜水器,无人潜水器与载人潜水艇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好吧,可是,这也相差太大了吧,2000米呀,这几乎相差20年的科技。”
“能有啥办法,一些尖端科技方面我国起步晚,加上西方国家对于我们的装备封锁,我们一直也没有太多的进步。”
“啊啊啊,难道我们国家就注定要落后他们吗?”
众人只能郁闷。
可是,这对于一直收集消息,看到日国拿载人潜水艇说事,莫白却是怒了。
好你个家伙,不灭灭你们威风,还真当我们中国人好欺负。
“那啥,严科,我们的蛟龙号搞得怎么样了?”
一个电话,莫白打给了负责深海载人潜水艇项目研究负责人“严国华”。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之前莫白砸了几百亿养的这一些黑科技,是时候出点力了。
蛟龙号便是莫白投资的深海载人潜水艇。
当时受制于资金问题,蛟龙号一度无法进行。
后来得到莫白几十亿资金的注下,蛟龙号的进展却是突飞猛进。
之前莫白也不是特别关心这一件事,不过,看到某些恶心的新闻,莫白却是心里很是不爽。
“莫总,我们的项目进行的非常顺利,目前蛟龙号载人潜水艇已经秘密进行了多次测试,先后突破5000,5500米,6000米,6500米的深度……理论上我们的蛟龙号可突破7000米。不过,这个深度目前我们还没有进行测试。”
“那什么时候测试?”
“就这几天。”
“有把握吗?”
“有。”
“到底这个有是几成把握?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如果你说有但到了测试又是没有,你叫我如何放心投资?我再问你一句,有还是没有?”
“有。百分之一百的有,百分之一千的有,如果没有,我拿人头见你。”
“好,很好。”
挂掉电话,莫白无比的兴奋。
这一笔投资果然投得有价值。不说未来蛟龙号的技术将用在海洋勘探的各种商业活动,同样,这样的技术也能用于到军事当中。或者,这样的技术哪都不用,现在光是拿出来打脸日国,也是一件无比爽快的事情。
“赵导,这几天节目组你负责一下,我过几天回来。”
第二期《见字如面》已经录制结束,暂时莫白有几天休息的时间。
向赵奇音吩咐了几句,莫白便离开了央视。
此时,关于日国“大虫号”载人潜水艇突破6500米深度的新闻,不只是传到了国内,同样,也传到了欧美。
与国人一样,当这个新闻出现之时,众多国家网友议论的沸沸扬扬。
“靠,日国载人潜水艇竟然下潜到6500米了,这么厉害?”
“可惜,我们国家的科学家都是在那里吃干饭的。”
“想当年我们大美利坚国才是世界第一,没想到现在拱手相让。”
科技的进步自然让人震惊。
只是科技无国界,科技产品却是有国界。
做为下潜达到6500米的“大虫号”载人潜水艇,他不是华国的,不是欧洲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日国的。
如此新闻哪怕是任何国家的人,都是下意识的想到,如果自己国家能达到这样的技术就好了。
可惜。
并不能。
这也让不让网友有些郁闷,万万千吐槽的信息纷至沓来。
只是,人们不知道的是。
在万万千吐槽声中,各国科学家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却是彻底的怒了。
“我靠,那个日国太嚣张了。”
“我们法国还没说世界第一,他们就敢吹世界第一。”
“有问过我们俄国的意见吗?”
“看来是要修理一下日国了。”
法国科学家,英国科研机构,俄罗斯载人潜水艇研究院,美国哈佛大学海洋装备中心……一时纷纷发出公告。
“日国大虫号载人潜水艇未必是世界第一。”
“要夺得世界第一的称号,只有比过了才知道。”
“日国自行测试的数据得不到世界承认。”
“全球载人潜水艇深海潜水竞赛,敢问日国敢不敢参与?”
日国得意洋洋,但其他国家也不是吃素的。
特别是那一些一直都在研究载人潜水艇的各国科研机构。
虽然这不是什么纯粹的军事实力较量,但这种科技的竞争,各个国家亦是暗中较劲。
几大国家科研人士商量了一下,一场全世界级别的载人潜水艇深海潜水竞赛便已开启。
“我草,事情搞大了呀。”
“可不是,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测试,没想到竟然搞成了世界级别的深海潜水大赛。”
“好期待,叫日国装逼,现在惹众怒了吧。”
虽然不少人对于载人潜水艇并不是特别了解,甚至,他们以前根本就没有了解过。
同时,如果在平时,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
不少客哪管这一些载人潜水艇能潜多少米?
这在他们想来,不管载人潜水艇能潜多少米,他都与自己没有关系。
可是,当全球性质的载人潜水艇竞赛出现之后,一众看客却是变得无比的期待。
要知道,这已经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科技竞争。
事关国家荣耀,任何一个爱国人士都是无比的关切。
“也不知道我们国家有没有参加?”
“肯定的,我们的科技实力可不弱。”
“可是,我们的载人潜水艇不是与日国相差2000米距离吗?”
“谁说的,这是十年前的新闻。十年时间,我们国家又没有公布自己的数据,日国哪里就知道我们国家真正的水平。”
“我靠,你这一说,我竟然无比的期待了。”
“如果能在大赛的时候打脸日国,那就精彩了。”
华国向来低调。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在各种科技面前,华国是处处弱于他国。
但对于一些圈内人士来说,他们却不好告诉大家,事实上国家有很多的地方都已经领先全球。
只是需要保密,各种数据不能公布罢了。
可是,华国是很低调,但低调并不意味着能受他人欺负。
此次全球性的深海载人潜水艇潜水竞赛一公布,华国便有七家公司同时报名。
【中船中工发布公告,确认参加深海潜水大赛。】
【中海集团声明,将派出长鲸号参与此次竞赛。】
【中油重工总裁亲自带队,将前往参赛。】
【海洋科技……】
【广船工业……】
【华国船舶……】
【中国航海公司……】
七家公司同时发布声明,却是令国内一众看客瞬间沸腾。
“我草,我们国家竟然一下子就有七家公司报名参赛,厉害呀。”
“不是说我们与日国潜水技术相差20年吗,妈呀,这是要去与他国PK的节奏?”
“威武霸气,这才是我们中国人的姿态。”
“我突然想起了莫白在小说里写的一句。”
“哪一句?”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同上。”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楼下保持阵型。”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搂下继续。”
《见字如面》的兴奋还没有退去,国内七家公司挺身而出的气概却是进一步激励着众人。
大家相信,当年抗战时期中国人都打不倒,死不了,亡不掉。
现在大好和平时期,岂是你小小弹丸之国可以相比的。
不过,就在大家喊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一句无比有气势的口号之时。
莫白也跟着三家公司一起,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
“哇噻,这么多公司报名,感觉很好玩的样子,既然如此,那我也报名参加了。”
开始大家还不知道莫白在微博上报名参加的是什么。
可等莫白确认要参加深海潜水比赛之时,个个都是目瞪口呆,忍不住的说出一句:“我草,大白,这你也要参加?”
“没错,我也要参加。”
“这个,这个,这个……大白,我的脑袋有一些短路,让我想一想。你说啥,大白,你也要参加,我是不是听错了,还是,大白,你在开玩笑?”
“我像开玩笑的人吗?”
“可是,这是潜水大赛呀。”
“我最会潜水啦,难道没发现,白玉堂群里,我潜水是潜得最深的。”
“我叉……大白,别玩我们了,人家是深海潜水,不不不,人家是载人潜水艇深海潜水,你那在白玉堂群潜水不冒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好不好。”
“少年,所谓异曲同工,都是潜水,肯定有相通的地方。所以,我也报名了。”
“我……”
众人一口盐气水喷死莫白。
不用说。
像这种话儿,大家是打死也不相信的。
哪怕之前莫白做出了再多惊人的举动,但要说这如此高科技方面的载人潜水,绝对不可能。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不可能。如果是弄个入门级的潜水艇,莫白还是有实力可以弄一弄的,可是,这可是世界级的,任何一家公司的顶尖潜水艇都是举国之力打造的。就像日国的“大虫号”潜水艇一样,亦是花了日国几十年的力量,几千亿日币搞出来的。
“好啦,大家散啦。”
“嗯,散啦散啦,大白又来吹牛逼了。”
拍了拍屁股,众人该干嘛干嘛。
这却是让莫白哭笑不得。
没办法。
虽然之前莫白在各个领域都很牛逼,按理应该要相信他的,但今天这一次莫白跨行跨的实在是太大了。哪怕是再怎么相信莫白的粉丝,这会儿亦是感觉,莫白这家伙就是来凑热闹的。
国家竞争的时候,大家都对莫白不感兴趣了,纷纷关注这一次世界级的深海潜水大赛。
不过,尽管这一次大赛一出,国内就有七家公司科研机构挺身而出,当场报名。
但是,其他国家也不是吃素的。
做为世界海域全球第二大的法国,亦派出了7家公司。
日不落帝国也没有闲着,这时亦展现着他们的力量,派出了8家公司。
俄罗斯一向军事实力雄霸全球,更派出了13家公司。
当然,之前号称创造了世界第一记录的日国,更是牛逼哄哄,派出了17家公司。
最为恐怖的要数是美国,他们一共竟然派出了30多家公司与科研机构报名。
“我靠,美国他喵的这么吊!!!”
“可不是,看看人家的科研机构,哈佛大学,麻省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这一些大学都充当了科研机构的角色。”
“好吧,美国牛逼。”
面对着美国的恐怖,一众国内人士无比的吐槽。
哪怕很多人自问国家一点儿也不弱于日国,甚至在很多的方面强于日国。
正如潜水这一块,亦有一众粉丝期待着国家灭掉日国的表现。
可是,面对着恐怖的美国,不少看客一下子心里没底了。
先别说其他,光是报名家数,我们才7家,他们竟然30家。
而且,他们30家里面还有一系列的顶尖大学提供技术支持。
“唉,不要关注了,到头来肯定还是输。”
“赢不赢得了日国还是未知,更不用说除了日国之外还有其他一系列豪强,至于美国……唉,别提了。”
一众粉丝显得没有信心。
不过,一众热血青年却绝对不少。
“你们这一些家伙,能不能脑残一点支持一下。”
“我也想脑残呀,可我的脑袋没有残呀。”
“就算你的脑袋没有残,但谁告诉你,我们就不能比赢他们?”
“还要说吗,与日国还可以拼一拼,但与美国比,怎么比?”
“什么怎么比,你以为美国真的什么都是第一?是,美国是很强大,但他也不可能在任何地方都强大。我们国家发展了几十年,很多地方已经极度接近美国。甚至不少地方,我们还超过美国。”
“是的,美国算个鸟,他们的科技再强大又怎么样,我们再也不是100年前的中国。再说,其实我们国家真的很强大,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罢了。”
“这让我不经想起了战略忽悠局局长。”
“你是说莫白。”
“不是他又是谁,还记得当时莫白是怎么评价我们歼20的吗?”
“那是垃圾,对,不是垃圾又是什么,根本没有战斗力,就是飞上天装下逼的,烂的一逼……”
“对对对,当时莫白就是这么说的。他喵的,我还真信了他的邪,当时我怎么就相信他了。”
“不只是我们相信他了,连其他国家一些军事分析师也相信莫白了。可鬼晓得,等我们的歼20一出,差点没将那些家伙吓尿。”
一抬出莫白,众人忍不住的又是哈哈大笑。
而笑过之余,不少看客却是变得稍微有一些信心了。
……
几天之后,全球潜水艇深海潜水大赛在马里亚纳海沟举行。
马里亚纳海沟不属于任何国家,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沟。
不过,到底马里亚纳海沟有多深,至今仍是一个迷。
有人说是1万米。
也有科学家说是1万零900米。
还有的说是1万1千多米。
这一些数据的提出,其实并不是真实的数据,而是各国无人潜水艇浅水的深度。
因为他们只能潜到这么深的地方,再深就潜不下去了,他们也只好将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写成他们的最深潜水深度。
其实这个数字,应该是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不小于潜水气艇最深潜水的深度。
所以,随着各国潜水艇科技的不断进步,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也一直不断的在刷新。
但现在并不是追究马里亚纳海沟有多深的问题。
做为这一次全球载人潜水比赛的地点,以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却是显得绰绰有余。
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100多家公司科研机构,数百艏潜水艇齐聚马里亚纳海沟。
“好壮观。”
“这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深海潜水艇潜水比赛。”
“来自全球数100多家公司科研机构将在今天绝出胜负。”
“那么,谁才是潜水王呢,我们拭目以待……”
各国几百家媒体电视机亦早已出动,不时直播着当天比赛的情况。
【这是我们法兰西‘大鲨鱼号’潜水艇,大鲨鱼号潜水艇是上世纪80年代制造的国之重器,其当年创造的潜水记录保持了十年之久,直到2009年才被美国超过。不过,经过我国科学家再一步升级,大鲨鱼号潜水艇有望再次延续奇迹。】
比赛还没开始,法国电视3台解说嘉宾便在镜头前介绍着法国各型号的深海潜水艇。
“哇,好霸气,简直就是真正的鲨鱼。”
“那个小日国还说他们世界第一,今天一定灭了他们。”
“对,他们的潜水艇不是叫大虫号吗,看看是他们的大虫号厉害还是我们的大鲨鱼厉害。”
与国内观众一样。
做为法国民众,亦有无数粉丝关注着这一场世界级的潜水艇深海潜水大赛。
【昔日的北风之神终于要苏醒了,当年我们俄罗斯潜水艇曾经让全球恐慌,时隔多年,可能很多国家已经忘了我们的存在。各位观众,这便是我们的北风之神潜水艇,这也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潜水艇。目前,北风之神潜水艇艇长米洛已经准备就绪,随时都可以下海。】
这一边俄罗斯电视台,亦是无比激动的报导着场面情况。
“是时候展现你的实力了。”
“北风之神,你必会令人颤抖。”
“美国又如何,我们有北风之神。”
无数俄罗斯网友不断着喊着口号。
【电视台,我是记者米亚。还有15分钟世界潜水艇深海潜水大赛,目前我美利坚联邦一共派出了30支队伍,共70架潜水艇参与比赛。其中有赫赫有名的雷神号潜水艇,亦有当年在二战当中立过汗马功劳改进的飞鹰号潜水艇,还有哈佛大学研究室研究的青蛙号潜水艇,亦有麻省理工研究室最近开发的恶魔号潜水艇……这一些深海潜水艇不仅下潜深度达到世界顶尖,同时亦还可以在海底作业,带回深海标本。】
美国电视台记者米亚无比微笑的介绍着美国众潜水艇各种型号与功能。
从她的笑容来看,米亚对于这一次的潜水艇比赛很是乐观。
当然,在这一些国家电视台媒体记者纷纷介绍的同时,国内媒体电视台亦是将注意力放到了马里亚纳海沟上面。
【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这里是中央电视台……】
【中船重工已经准备就绪。】
【中海集团的长鲸号已经推出了甲板,随时准备下水。】
【中海重工总裁“言必武”帅队,据说,言必武将亲自下海。】
【海洋科技已经准备……】
【华国船舶与中国航海公司亦准备就绪。】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君担任这一次【全球潜水艇深海潜水大赛】主持人,并邀请了著名军事专家金南一先生担任这一次的解说嘉宾。
“欢迎金南一上校。”
“谢谢主持人,谢谢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离比赛还有10分钟,来,先说一些题外话。”
“金上校,您认识莫白吗?”
“当然认得。”
“请问,有媒体认为我国设有一个战略忽悠局的机构,请问,到底有没有这个机构。”
“绝对没有。”
金南一差点喷饭。
没想到一向严肃的朱君竟然问起了这么一个恶搞的话题:“我重申一遍,我国绝对没有所谓的战略忽悠局的机构。至于外界宣传的战略忽悠局,一切都是网友的恶搞,请大家不要相信。”
“好的,金上校已经向我们做出了解释。”
忍着笑,朱军继续主持。
“金上校,您觉得这一次比赛哪一方阵营能赢?”
“这个不好说。”
金南一思索了一会说道:“其实以今天参加的十几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来说,都是世界一流。当然,不是世界一流的也不好意思参加。随着几十年潜水艇的不断发展,虽然我们见到了日国公布出来的最新世界记录,但到底其他国家有没有隐藏实力,这个谁也说不准。就像法国吧,他们的海洋实力不容小觑,英国又是老牌欧洲强国,哪怕实力下降了不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用说俄罗斯了,他们的军事实力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另外美国的实力,怎么说呢,只要有美国参加的比赛,谁都不敢说他不能够拿到世界第一。”
“那么,也就是说,这一次美国将夺得潜水王的称号了?”
“这个不一定,刚才我只说的是概率。概率做不得准,要我说,我还希望是我国呢。”
金南一笑着说道。
“还有最后3分钟,各国所有潜水艇已经准备就绪。”
“咦……金大校,我是不是眼花了?”
“什么眼花了?”
“我好像看到莫白了。”
朱君瞪着眼睛,有一些不敢相信。
“莫白?”
“莫白也参加比赛了?”
“好像是。”
“他来干什么?”
“可能是玩的吧。”
两人盯着屏幕,这时,屏幕当中又是闪了一下。
这一次闪的时间比较长,两人都看清了,不是莫白还有谁?
“我靠,真是莫白。”
“天呐,这家伙怎么也下水了?”
看着画面当中莫白进入潜水艇仓内的镜头,两人简直不敢相信。
但画面没能做假,莫白真报名参加比赛了。
“那啥,金大校,您能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
朱君有一些蒙了,问道:“莫白与您都是军人,您对莫白最熟悉吧。”
“我……”
金南一张了张嘴,也是泪奔。
虽然金南一与莫白都是军人,但金南一在现实当中可是从来没有见过莫白的。
而且,他对于莫白并不怎么熟悉。
他只知道莫白以前在部队的时候是陆军特种兵。
什么时候这陆军特种兵也开始玩起了水战?
不不不,这不是水战。
这哪里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水战。
这是潜水艇。
这是全球最为顶尖的深海潜水艇。
这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
别说是陆军了,哪怕就是海军特种兵也未必能掌握这么先进的科技。
更何况,如果莫白真报名了的话,那就代表,这个深海潜水艇是莫白的,至少是莫白旗下的。
“主持人,其实我对于莫白也不怎么熟。”
金南一有一些尴尬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