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全文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txt下载

    历阳,荆州军大营,中军帅帐。

    整个荆州军团的将帅,都济济一堂,只不过今天人人都身着便装,酒香四溢,伴随着散满了孜然的烤牛羊肉的味道,盈满了整个帐中,欢声笑语不断,而一次次的敬酒,只向着对面坐着的两个便服壮士,刘毅与刘敬宣。

    桓玄一身华丽的绸缎长袍,坐在主位之上,向着刘敬宣敬酒道:“小刘将军,咱们很快就要成为一家人了,以后还需要你为了大晋,多多出力啊。”

    刘敬宣已经喝得脸色有些发红了,但一看是桓玄敬酒,仍然连忙举起了酒杯:“桓刺史言重了,这回,这回我们是共讨国贼司马元显,希望,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合作,为大晋,为陛下,为,为百姓再立,再立新功。”

    他说着,一仰头,面前的一大斛酒,一饮而尽。

    桓玄微微一笑,轻轻地舔了两口面前的酒面,自然地放下,看着脸色更红的刘敬宣,说道:“小刘将军,司马元显父子贪婪而无能,听说,以前还经常象使仆人一样地,对你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甚至要你当场跟那些无耻淫荡的女人交合,可有此事?”

    刘敬宣一下子给说到了痛处,咬牙切齿地说道:“元显小儿,这是,这是把我当下贱的奴仆来对待,我,我,哼!”他气得又是给自己满上了一大斛角,再次一饮而尽,双手已经握成了拳头。

    对面的卞范之微微一笑:“司马元显只是一个会弄些阴谋诡计的小儿罢了,偶尔让他侥幸成功一次,就忘乎所以,他身边的那些个马屁精,都是市井之徒,只会给他找些低级趣味的下流段子,哪有什么真才实学。北府军一代铁军,刘大帅和小刘将军,还有刘参军都是一代人杰,却要给这种小人所驱使,实在是可惜,太可惜了。我家桓公,那可是胸怀天下,礼贤下士,我们荆州的才俊,没有不真心投效的,以前桓公主要是在荆湘之地镇守,这回有机会在讨贼之余进京面圣,还要请北府军的诸位将军们,多多指教了。”

    他说着,向着对面的刘毅举起了酒杯,微微一笑。

    刘毅笑着举杯回礼,说道:“卞长史所言极是。朝廷不幸,虎狼当道,王国宝,司马道子父子之流相继掌权,前任扬州刺史王恭,执掌北府,当年和桓刺史一起起兵讨伐王国宝,我们北府军义不容辞,积极响应。可惜那王恭在清君侧之后,却是自己起了野心,无缘无故又要起兵讨伐司马道子父子,这就是犯上作乱了,我们北府军当然不能同流合污。这回司马元显却是跟当年的王恭做了同样的事,无故地讨伐桓公,挑起内战,我们北府军也会再一次地站在正义的一方,为国讨贼。只希望桓公理解我们北府军上下将士的一片忠义之心,我等,绝非是为了富贵而背叛!”

    桓玄哈哈一笑:“当然,天下谁都知道北府军上下,从刘大帅到普通士卒,都是忠义立身,这次如果讨贼成功,我一定会上奏朝廷,为各位北府军的将校请功,连同以前平定妖贼的功劳,加倍的赏赐。”

    刘毅笑得嘴都合不拢了:“那就提前多谢桓公啦,我等,愿意在刘大帅的统领下,以后继续为桓公为首的朝廷,为了陛下效犬马之劳!”

    桓玄笑着勾了勾嘴角,他放下了酒杯,拍了拍手,只见帐门一掀,来了十几名绝色的美姬,刘敬宣的脸色微微一变,这些女子,让他有了些不太好的回忆,但是,她们莲步的手中,却是捧着一个个上好的漆花盘子,走到中间,把这些盘子放下,向着刘敬宣和刘毅行了个礼,便退了下去。

    桓玄笑着站起了身:“二位,请不要误会,我桓玄可不是司马元显,只沉迷于美色,二位都是贵人,更是我桓玄的上宾,对待贵客,自然不能用俗物,这些年我没别的爱好,只喜欢收集一些名士的字画,行军作战之间,也会时不时拿来赏析一番,今天,就跟二位同赏,噢,这幅,正是当世画圣顾恺之的洛神赋啊,他从先大父起就是我桓家的至交了,小刘将军,请看…………”

    刘敬宣这才放下了心,笑着长身而起,走到前去,在桓玄的指引下,细细地看起这幅图了,虽然他对琴棋书画几乎一窍不通,但此时也装模作样地连连点头,显示出一副也通丹青的模样,那副样子,实在是让荆州诸将们忍俊不禁,几乎要笑出声来。

    卞范之面带微笑,却是不经意地一挥身,身边的一个随从奔了过来,他一边神情自若地看着帐内,一边低声道:“现在去看看,陶潜去了哪里!”

    与此同时,历阳城中,地牢。

    最深的一处牢中,点点残烛的灯光在跳跃着,发霉的酸臭味道,中人欲呕,而灯光闪闪下,两个人却是相对而坐,一个是穿着囚衣,戴着大枷,浑身上下被铁锁捆着的司马尚之,而与之相对的,则是青衣小帽,一副狱卒打扮的陶渊明。

    司马尚之看着面前小桌上放着的一盘凉拌莴笋,眼中泪光闪闪:“陶渊明,事到如今,你还要这样羞辱我吗?是要嘲笑我让将士们吃莴笋,才会有这场失败?”

    陶渊明平静地摇了摇头:“你都已经这样了,我羞辱你,又有何意义呢?来这里只是要告诉你一声,你弟弟司马休之,我已经安排他逃走了。现在的他,还算安全,也是为了你谯王一系,留了个种子!”

    司马尚之咬了咬牙:“你能不能再帮我一个忙,请你找到刘裕,让他打败桓玄,桓玄若是入京,必向他报仇,只要他打败桓玄,再要桓玄放了我,我一定帮他当上北府军主帅,取代刘牢之!”

    陶渊明一动不动地看着司马尚之,久久,才轻轻地叹了口气:“司马尚之啊,你也不想想,为什么我有机会能进入你这个重犯的死牢,桓玄打下历阳后,却按兵不动,他在等什么呢?!而现在,他又在和谁喝酒呢?”



    司马尚之一下子跟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到了牢墙之上,倚着自己的身子,不至于摔倒,他喃喃地自语道:“想不到,想不到竟然连北府军,也会向桓玄投降,不可能,这不可能!”

    陶渊明的眼中闪过一道鄙夷之色:“谁叫你为了求活命,把那玄武的镇守之印主动给了桓玄?如果不是有了这个镇守之印,刘牢之又怎么会相信黑手党和桓玄勾结在一起了,从而决定投降呢?司马尚之啊司马尚之,你糊涂一世,最后也没变聪明,没救了你!”

    司马尚之哭了出来:“这,这是庾悦教我的啊,他说只要我交出此物,桓玄就会和我们黑手党谈判,他也会安排救我,原来,原来是他害了我!”

    陶渊明冷冷地说道:“傻瓜,那不过是庾悦为了保自己的命,拿你当替死鬼罢了,你也不想想,能有资格跟桓玄谈判的,得是实力强大的黑手党,如你这样把自己的身份公开,成为阶下囚的黑手党镇守,就算桓玄不杀你,黑手党也会另找他人,顺便把你除掉,你还有什么谈判的价值?庾悦前脚卖了你,后脚就借口拉拢别的世家,让桓玄放回建康去劝降了。而你,只会在这里等那挨头一刀!”

    司马尚之咬牙切齿地说道:“狗日的庾悦,老子死了,他也别想活,我现在就要见桓玄,告诉他庾悦是青龙的身份,渊明,你帮我作证!”

    陶渊明叹了口气:“我说谯王爷,到了这步,你还不能聪明点吗?你的命,肯定是保不住了,想想你的儿子,兄弟,家人,还有你这谯王一脉,看看怎么才能活。”

    司马尚之黯然半晌,才叹了口气:“陶渊明,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来找我,你的目的是什么,但如果你能让我谯王一系保留香火,我可以考虑你的提议。”

    陶渊明微微一笑:“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自己活下去,伴君如伴虎,陪着桓玄这个黑心鬼,想命长,就得找到让他害怕的东西才行。当今之世,能让桓玄害怕的,一是黑手党,二是北府军,或者说,是有刘裕的北府军。这次因为你的愚蠢,北府军会向桓玄投降,刘裕就算以后复出,也要等上很久了,所以,现在要保我的命,只有让黑手党继续存在才行。若是你把黑手党都供出去了,那桓玄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司马尚之咬牙切齿地说道:“庾悦,就是黑手党的叛徒,你要黑手党存在,就得先清理了这个叛徒再说,不然,你早晚也会死在他的手上!”

    陶渊明笑着摆了摆手:“这是自然的事,但现在的我,不是黑手党的一员,只是一个曾经加入过黑手党,又让步给别人的前镇守,跟庾悦无怨也无仇,他不会现在就害我,而且,他要是想活着,也得保留黑手党才行,现在桓玄只知道你是玄武,不知道其他三人,只要你的嘴够严,就能把黑手党给保护下来。”

    司马尚之叹了口气:“桓玄早晚要来审我,不过反正是一死,招不招认他人也没区别了。你说吧,要我怎么说。”

    陶渊明的眼中冷芒一闪:“你就说,朱雀是司马元显,青龙是庾楷,至于新任白虎,就说是刘牢之好了。”

    司马尚之奇道:“为什么这样说?”

    陶渊明冷笑道:“因为庾楷和司马元显这回也跟你一样,必死无疑,而且你们是联手起兵反桓,正好可以解释是四方镇守,上次死的殷仲堪是白虎,按黑手党的规矩,要弄个新的出来,正好给刘牢之留着,反正刘牢之也早就想加入黑手党成为新任白虎,那就如他所愿呗!”

    司马尚之不信地摇着头:“不可能的,司马元显和庾楷是两个软骨头,又不知黑手党内部的事,别的不说,就是那个镇守之印,他们也拿不出来啊。桓玄怎么可能相信他们这话?”

    陶渊明微微一笑:“你忘了你的好同事刘毅吗?他的哥哥刘迈现在可是专管刑狱的参军,在他的酷刑之下,什么证词都可以搞得到,就算让司马元显招认他**了一头母猪都可以。黑手党的一些内部的情况,让刘毅去编些证词给他们就行了,镇守之印嘛,也可以伪造,反正桓玄也没见过。最重要的一点,桓玄愿意相信黑手党给自己消灭了,如果证据确凿,他会很高兴的。”

    司马尚之长舒了一口气:“我还忘了刘毅,他救不了我,但这样保全了黑手党,也算是以后能为我报仇了?”

    陶渊明点了点头:“不错,你放心,无论是叛徒还是桓玄,我们以后都会消灭,你的弟弟,现在已经安全地到了彭城,下一站就是去南燕,一切都安排好了,总有一天,他会为你报仇!”

    司马尚之咬了咬牙:“你说要保全自己,我相信。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桓玄可以给你荣华富贵,你不帮他,却是要来帮我这个必死之人?”

    陶渊明叹了口气:“因为我入过黑手党啊,当桓玄知道这一点的时候,就是我的死期到来之时,与其这辈子都这样担惊受怕地活着,不如想办法除掉他的好。再说,桓玄比司马元显也好不到哪里去,大晋的将来,不应该由这样的人掌握,除掉他,也是为天下除害!”

    司马尚之哈哈一笑:“好,好,好,陶渊明,我相信你有这个本事,你要我做的事,我会做,别忘了你的承诺。早点送桓玄下来跟我做伴,不看到他,我不愿意去投胎,还有庾悦!”

    陶渊明的眼中闪过一道冷芒:“如君所愿!”

    小半个时辰之后,历阳城外,荆州军大营,桓玄率着手下的文武僚属,笑着对翻身上马的刘毅,刘敬宣二人挥手致意,徐羡之穿着一身小吏的衣服,混在二人身边的随从之中,陶渊明换了一身干净的长袍,平静地钻出了人群,卞范之冷冷地说道:“陶公,刚才宴会你中途离席,到处找你不到,去哪儿了?”

    陶渊明微微一笑:“内急,弄脏了衣服,换了一身,来晚了。”他说着,不经意地一抬头,骑在马上的刘毅和跟在后面的徐羡之同时与其眼神相对,三人微微一笑,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北府军,中军帅帐。

    刘敬宣站在中央,两边站立着全副武装的将校们,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他手中的一面“桓”字大旗,不少站在后排的军将们,已经眼中饱含泪水,因为,他们都知道,今天,就是天下无敌的北府军易帜的时候!

    刘牢之极力地摆出一副轻松的模样,他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的脸,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诸位,刚才阿寿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桓公同意了我们的所有要求,不追究我们附逆司马元显,挑起内战之罪,我们以前击前秦,擒王恭,破妖贼的赫赫战功,以及因为这些战事和平叛而给予我们的爵位,官职,一律保留,只有伪逆司马元显最近所授的官职,比如我的这个征西将军,还有高副帅的吴兴太守这些,就暂时取消了,老高,你现在仍然是做回北府军的荡寇将军,如何?”

    高素咬了咬牙:“大帅,我个人升官降职无所谓,只是我还是那句话,桓玄绝非善类,他跟我们北府军有大仇,绝不可能放过我们,就算一时不追究,以后也会清算的,司马元显虽然有他的问题,但除了我们之外别无选择,就算不拥立司马元显,我们现在也是站在朝廷一边,有陛下的诏令,没有必要倒向桓玄。”

    孙无终也冷冷地说道:“老刘,我们北府军可是忠义为本,从没有违抗过朝廷的命令,这次要是你开了这个头,我们这辈子都抬不起头,而且军心也会散了,谢相公,玄帅把北府军交给你,这大是大非上,可不要出错啊。”

    刘牢之脸色一沉,冷冷地说道:“老高,老孙,我已经解释过很多次了,司马元显不代表朝廷,他控制了行动不便甚至说话都不会的陛下,可以随意地发布诏令,这种诏书,根本不作数的。我们如果真的是忠义为本,就应该除掉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贼才是。他上上个诏令弄得吴地皆反,害死多少世家高门和黎民百姓,我们北府军为了给他擦屁股,死了多少同袍手足?!可他可有一点悔意?平叛成功,要做的不是安抚百姓,反而是一边夺取世家高门的合法田产,一边发动内战,讨伐荆州,我们北府军还要为他死多少人,流多少血?”

    高素咬了咬牙:“可是,我们是为自己而战,而不是…………”

    刘牢之打断了他的话,沉声道:“桓公说得很清楚,他不会追究跟我们以前的矛盾,以前的荆扬之争,从大晋开国就有了,也不是从我们北府军开始,而桓温掌权之后,也曾经让桓冲执掌过几年北府,跟我们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我们北府军为国效力,站在朝廷的一边,现在桓公讨平大晋各路反贼,天下归心,我们又何必逆潮流而行事,做天下公敌呢?老高,司马元显能给我们的,桓公只会给得更多,你目光不要太短浅,不要只看这一时的得失,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向靖突然嚷了起来:“我才不信后面能有什么好日子。我们是军人,军人就只有战死的,断头的,没有投降的孬种!”

    刘牢之的脸色一变:“向靖,你胡说八道些什么,我们哪里投降了?”

    刘裕的声音有力地响起:“铁牛没有胡说,我们今天的易帜,就是投降!”

    刘牢之的眉头紧紧地锁着,看着刘裕:“怎么就是投降了?寄奴,你注意你的言辞,这时候不要因为显摆逞能,以后追悔莫及!”

    刘裕站了出来,他的目光,从一张张脸上扫过,平静地说道:“各位,你们可还记得,当年我们第一次从军,穿上这身北府军服时,心里想的是什么吗?”

    檀凭之哈哈一笑:“当年就是在家里得罪了狗官,不得已才出来从军,不过,穿上这身军装时,想的倒是从军报国,击破胡虏,打回老家!”

    魏咏之也跟着笑道:“是啊,我们立过誓,击破胡虏,保家卫国!”

    刘裕点了点头:“不错,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北府军的建立,就是在强敌压境,国家危难之时,我们每一个人,想的都很简单,保家卫国,收复汉家江山。可是这些年来,我们做了什么?”

    刘毅冷冷地说道:“难道我们不是一直在战斗,一直在保家卫国吗?”

    刘裕慨然道:“打前秦是,北伐中原是,平定妖贼是。但除此之外的呢,卷入内战,同室操戈,这些难道也是保家卫国吗?”

    刘牢之咬了咬牙:“寄奴,你想说什么?”

    刘裕转过身,直视刘牢之:“我想说的是,我刘裕当年穿上这身军装,是为了保家卫国,建功立业,收复河山,北伐中原。而不是成为高官权贵们争权夺利的马前卒。大帅自掌北府以来,一叛王恭,二叛元显,虽然他们都有取死之道,但现在的北府军,已经彻底地成为内战的刀剑,争权的工具,我看不到任何可以实现我们初心的可能了。既然刚才大帅说了,所有伪逆司马元显所授的官职,都要剥夺,那我这个建武将军,也应该剥夺。我刘裕当初进入北府军时就发过誓,只要穿这军装一天,就永远不能看着这面军旗倒下,换成别的旗帜。”

    说到这里,刘裕的眼中满含泪水,转身看着同样脸上泪水成行的将校们:“兄弟们,战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的这面军旗吗?!”他顺手一指刘牢之身后的北府军帅旗,“为了保住这面大旗不倒,我们在君川转战千里,我们在寿春坚守待援,我们在洛涧一往无前,我们在淝水破敌百万!为了这面大旗能扬遍北方失地,我们在五桥泽浴火重生,我们在洛阳独守孤城,我们战前秦,击后燕,斗翟魏,破张愿,一寸河山一寸血,天下之大,何处没有我们北府的忠魂烈骨?!”

    人群中暴出一阵发自内心的喝彩:“寄奴说得好,寄奴说得好啊!”



    刘裕猛地一击自己胸前的护心镜,上面刻着北府二字,他大声道:“北伐之后,为了保家卫国,平定妖贼之乱,我们北府将士再上战场,我们别妻离子,远离家园,在外征战多年而不能回家一趟,我们抛头颅,撒热血,战会稽,守句章,卫海盐,救沪渎,奔蒜山,斗广陵,最后郁州大战,终于把妖贼赶出了大晋的土地!前前后后,光我们北府军将士捐躯沙场的,就足有九万七千四百三十五人,从江北六郡到京口,几乎家家戴孝,人人丧亲,这就是我们北府军实现保家卫国的庄严承诺,这就是我们付出的鲜血和生命代价,我们每个人可以骄傲地说一句,我们无愧于这身军装,无愧于这面战旗!”

    帐中所有人都跟着刘裕一起击起自己的胸甲,大声道:“北府北府,誓灭胡虏,保家卫国,九死无悔!”

    刘裕的眼中泪光闪闪,一指刘敬宣手中的军旗:“可是今天,这面伴随我们二十年的战旗,要换成桓家的旗子了,从现在开始,北府军不再是保家卫国的国家战士,而成为桓玄的私兵部曲,我们所为之战斗,为之流血的一切,都不复存在,而我们以后要杀的,要战斗的,是我们大晋自己的同袍,百姓。”

    “当初玄帅邀我加入北府军时,曾经和我约定,北府战旗只要还在飘扬,我刘裕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会为之而战。既然大势不可回,那我只有脱下这身铠甲,回京口当一个农夫,直到哪天北府军重新扬起这面战旗,我仍然会穿上这身战袍,既然我老得穿不起甲,提不起刀,走不动路,甚至下不了床,我的儿子,孙子,仍然会回来的。各位,后会有期!”

    他说着,一下子就解开了自己背后的扣结,精钢铠甲,应手而落,而刘裕只着里面的单衣,大踏步地向外走去,顺手把建武将军的节印扔回了身后的盔甲堆里:“京口蒜山乡刘家村刘裕,对北府军义务已尽,解甲归田!”

    刘牢之咬着牙,一言不发,一边的高素大声道:“刘裕,你这是什么意思,不经大帅允许,擅自解甲,你这是临阵脱逃!”

    刘裕头也不回,站在原地:“高将军,请你弄明白一件事,在我卸甲前,我是建武将军,独立开府建军,现在没有战事,我不划归北府军管辖,即使是刘大帅,也无权约束我,所谓军令,在我身上现在行不通。”

    孙无终的眉头一皱:“可现在我们都在这里,都是在北府的旗下行事,易帜之前,你仍然是朝廷划归刘大帅指挥的将领,怎么可以说走就走呢?”

    刘裕摇了摇头:“既然刘大帅已经决定了易帜,那这个所谓朝廷授权讨伐桓玄的行动已经中止,除了北府军正式编制下的各军各将,我们这些有资格建军立府的将领,都可以自行其事。大帅带头不遵军令,又如何让部下们遵令行事呢,刘大帅,你说是不是?”

    刘牢之咬了咬牙,点头道:“刘裕说得不错,在场各位,都是一军之主,不仅是临时划归我麾下的,就算是北府军各营将帅,也可以自行决定去留。只不过,请大家弄明白,不管是不是北府军的一员,你们都要对你们营中数千将士的性命和前程负责,要对大晋的百姓,天下负责。你们不可以自己一走了之,让部下无人统领,沦为盗贼!”

    刘裕大步向外走去:“我这就去安置我的部下,他们都是京口人,有家有业,愿意留军自便,想要回家不拦,就这样。”

    檀凭之,魏咏之,向靖三人对视一眼,也全都站了出来,向着刘牢之行了个礼,然后脱下衣甲,转身而去,紧接着,孙处,虞丘进,檀道济,孟龙符,孟怀玉,蒯恩等人也都行礼离去。。

    刘牢之的脸色阴沉,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去,一言不发。

    何无忌摇了摇头,也站了出来,刘牢之的脸色一变:“无忌,你,你也要离舅舅而去吗?”

    何无忌叹了口气:“我毕竟是东海国中尉,司马元显儿子的护卫,马上舅舅要对司马元显对手了,我夹在中间不好做人,也请舅舅原谅一二。”

    刘牢之闭上了眼睛,摆了摆手:“你去吧。”

    何无忌行礼而退,大帐之内,只剩下了刘毅,刘敬宣,高雅之,诸葛长民这四个中生代,还有一帮老将,也是无人离开,显然,他们都对以后的富贵有所期待。

    刘敬宣面无表情地说道:“父帅,这易帜之事,能不能换个人来干,孩儿只怕要去做这事时,也会忍不住脱下这身盔甲了,现在我之所以没有跟着寄奴他们走,只是因为我不能扔下自己的父亲罢了。”

    刘牢之看向了刘毅,刘毅心领神会,上前接过了这面桓字大旗,勾了勾嘴角:“末将愿意执行易帜任务。”

    刘牢之沉声道:“很好,刘毅,从现在开始,你暂代理北府军讨逆将军,本帅会为你请功加爵的。还有,易帜之后,你马上率兵去捉拿司马元显父子,你不是一直想立功吗,这个功劳,就给你了。”

    刘毅摇了摇头:“大帅,虽然刘裕这样擅自离去,无视军法,但他有些话还是有点道理的,象无忌,阿寿,都是司马元显亲手提拔的将军,在这个时候去恩将仇报,会给人非议的,反正我们全军跟桓公合作,这个抓捕之事,就不必由我们来完成了。益州毛家留在建康的毛泰,曾经也是司马道子的手下,却在司马元显夺司马道子权之后,因为维护司马道子,被当众羞辱过。这些年一直闲置不用,对司马元显的怨恨,不比桓玄差到哪里,而且出于为益州毛氏站队表态的需要,也乐得做此事。让他办就好了。”

    刘牢之微微一笑:“好,那这事就交给你来安排吧。现在,把这面大旗去换上吧。”

    刘毅转身就走出了大帐,中军营外,已经自发地聚集了上万北府军的将士,一个个眼巴巴地看着刘毅上前,把营外的北府军大旗缓缓降下,而那面桓字大旗,则冉冉升起。很多人泪流满面,很快,营中一片号哭之声,刘毅的嘴角勾了勾,看着顶头飘着的大旗,暗道:什么时候,这旗能变成一个刘字呢?



    建康城,乌衣巷,废院,枯井底,假黑手党总坛。

    烛光摇曳着,映着三张戴着青铜面具的脸,只有北方的玄武之位,空空如也,每个人都沉默不语,只有那牛油巨烛燃烧时的爆裂之声,在这大厅里回荡着,还是刘毅的一声叹息打破了寂寞:“这个时候,只怕司马元显,张法顺,司马尚之,庾楷他们的脑袋,都已经挂在朱雀门(建康城南门,后世的秦淮河这时候又被称为大航)头了吧。”

    徐羡之点了点头:“还有毛泰,他去捉司马元显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自己也会跟着一起给斩杀。”

    庾悦冷冷地说道:“谁叫他毛家人这时候不识时务,非但不归顺桓玄,反而上表为司马元显等人求情呢。桓玄这时候是要立威杀人的,毛泰就成了第一个刀下之鬼,安个谋反的罪名就砍了。”

    刘毅摇了摇头:“他这样是逼反益州毛氏,还没控制大局就来这手,我看,只会适得其反。”

    庾悦叹了口气:“白虎大人,你还是不要去操心万里之外的西川益州,还是想想自己怎么扛过这次吧。刘裕及时地退役离开,看来是明智之举,桓玄才入京半个月不到,就下诏令,要把刘牢之转成会稽内史,摆明了要夺他兵权,你这回又准备如何自处呢?”

    刘毅沉默半晌,才说道:“想不到桓玄下手这么快,更想不到,易帜之事的后果如此严重,才一个月不到,就有三万多将士解甲归乡了,现在刘牢之就是想反抗,恐怕也没有这个实力,这大概才是桓玄敢对他下手的原因吧。”

    徐羡之看着庾悦:“我说青龙大人,你也别看别人的笑话,你的好叔父庾楷,今天也一并人头落地了,庾家这回给打击得也不轻,你虽然靠出卖司马尚之而暂时得以保全,但按桓玄的脾性,哪天给你秋后算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庾悦冷笑道:“那不一样,庾楷是公开地背叛桓玄,想勾结司马尚之,作为内应,不过我很奇怪,此事一向隐秘,卞范之又是如何知道的?”

    徐羡之和刘毅对视一眼,说道:“卞范之是桓玄真正的智囊,其人精通情报,荆州之内,一举一动都难逃其眼线,之前殷仲堪和杨佺期的败亡,就在于其内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桓玄才敢起兵杀他这两个老盟友。至于庾楷,本就是倒戈叛变过来的,卞范之自然会对他严加防范,他这时候想反水,给查到再正常不过。青龙大人,我劝你也要多加小心,这阵子我们之间的这种秘密聚会,如无必要,还是暂停的好。”

    庾悦没好气地说道:“要不是想弄明白下一阵的行动,顺便给玄武找个继任,你以为我想来这里开会吗?现在外面的情况很危险,桓玄入京以来,人心归顺,就连世家大族也都惟其马首是瞻,更要命的是,街头巷尾出现了大批不知从哪儿来的说书人,马屁精,到处编各种评书,吹嘘桓玄的功劳和战绩,娘的,我听得都要吐了。”

    刘毅叹了口气:“桓玄虽有家世,但起家之时却是无官无兵,混到今天也不容易,他知道人心的重要性,现在也开始造势,为自己以后的进一步篡位做准备了。要知道,如果想走到那步,不仅要压制世家大族,更是要得贩夫走卒,乡野村夫的心。”

    庾悦咬了咬牙:“还有我们吴地的庄园,居然也给姓桓的抢了,他把他家子侄,走狗,大肆地分封到这些地方,夺了原来司马元显那些走狗名下的庄园,田产。弄了半天,从天师道之乱到司马元显专权,最后我们吴地世家的百年基业,却是归了姓桓的。”

    徐羡之微微一笑:“你不服气又能如何。你现在要兵没兵,要官没官,就算在世家间走动,也不敢说桓玄的半个不字。反倒是天天做梦都要害怕桓玄会杀了你。青龙大人,难道你来总舵,只是为了发牢骚,背后骂骂桓玄吗?”

    庾悦叹了口气:“你们都是北府军的老人,你们说,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不可以奉刘牢之起兵一搏呢?如果有赢的可能,我这里倒是可以作些准备,在建康城中,或许可以帮点忙。”

    刘毅没好气地说道:“别做梦了,连刘裕都回家种田了,就是看明白了这点,司马元显失尽人心,吴地的士民恨之入骨,甚至可以接受让桓玄来代替他,毕竟桓玄以前没有祸害过吴地百姓,断粮那事也让殷仲堪背了锅,最后推到了司马元显的身上,北府军这次算是公开易帜,形同投降,军心早就散了,刘牢之手下士马日散,早没了反击的本事,如何对抗桓玄?要真的还是两个月前的北府军,桓玄又怎么敢夺他军权呢?”

    庾悦目瞪口呆,半晌,才叹道:“难道,真的要一辈子,不,甚至是子孙代代向桓玄称臣了吗?”

    刘毅勾了勾嘴角:“青龙大人,你现在最好还是蜇伏不动,等待机会,不要太迎合桓玄,也不要反对他。他找你的时候你就为他办事,不找你的时候也要深居简出,不要给他对你下手的借口,别的事,以后再说吧。桓玄现在走上了司马元显的旧路,又开始要用权力给自己弄好处了,我相信,他很快就会失掉人心的,一旦民怨沸腾,就是我们机会到来之时了!”

    庾悦点了点头:“那玄武的事情怎么办,你们有人选了没?”

    刘毅微微一笑:“这个人选,暂时是过不来的,等风头过了再说吧。我上个月也离开了北府军,回乡务农,下次如果紧急要接头,来京口按老规矩找我即可。”

    庾悦长身而起:“知道了,你们好自为之,我先走了。”

    当庾悦的身形,连同关门的声音消失在远方时,徐羡之勾了勾嘴角,看着刘毅:“什么时候对庾悦下手除掉他?”

    刘毅的眼中冷芒一闪:“再等等,现在桓玄势大,我们得抱团才能活。飓风过岗,伏草惟存,忍忍吧。噢,对了,这个月建康城里的保护费和孝敬钱,我们现在来算算。”



    假黑手党总舵之下,十尺之地,真黑手党总舵,墙上的铜管里,传来头顶之上的铁门关闭之声,那是刘毅与徐羡之离开时的声音,随着这声音久久回荡,四部青铜面具之后,八只炯炯有神的眼睛,左顾右盼,最后,六道目光集中到了安坐北边的玄武身上。

    青龙冷冷地说道:“看来我们上面的影子们真的是没招了,居然能让玄武的位置就这么空着,玄武大人,要是你有这三个同伴,只怕这一方镇守之职,就会永远地没有了。”

    玄武平静地说道:“这就是他们只能当假黑手,而我们坐在这里的原因。好了,他们的应对之法也听完了,该说说我们的吧。”

    朱雀冷笑道:“屁的应对之法,就是躲起来想混过去罢了,刘毅继续搞他的地下黑社会,徐羡之回去当他的吏部主事,至于庾悦,会帮着桓玄去拉拢建康世家,总之,无非就是向着强权低头罢了。要是黑手党真的变成他们这副怂样,灭了也就灭了。”

    白虎微微一笑:“那朱雀大人准备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时局呢?难道,你准备起兵对抗桓玄?”

    朱雀勾了勾嘴角:“我自己当然不会起兵,不过,让一些能给桓玄制造麻烦的家伙起事,分散他的注意力,还是可以的。比如,这回桓玄杀了毛泰,让毛家从益州起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玄武平静地看着朱雀:“你真的认为,这个时候让人起来反抗桓玄,是件好事吗?”

    朱雀的眉头一皱:“那让他大权独揽,独步天下就是好事了?你难道没听到吗,连庾悦这种目空一切的世家子弟都怕了,若是再让桓玄嚣张个半年,恐怕整个建康的世家都会向他俯首称臣,到时候想要反抗也不可能了。”

    玄武微微一笑:“当一个人高高在上,看起来天下无敌的时候,就是他结怨天下,危机四伏的时候,这个道理,朱雀大人当年跟我纵论玄学时,可是你提出的啊。怎么今天换了桓玄进京,你自己反而忘了呢?”

    朱雀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之色:“你的意思是…………”

    玄武淡然道:“大晋是个神奇的地方,也是个机会与危机并存的地方,皇帝无能,帝国看起来实际的主宰者,就是控制了建康,控制了朝廷的这个大权臣,但实际上,这个权臣就会取代皇帝,成为众矢之的,所有人都希望他死,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转的,就是当年的谢相公,也是在这个位置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要不停地作出让步,要谦虚谨慎,即使对一个车夫,船工都要和和气气,才能在这个位置上坐上二十年,即使如此,最后还是给其他几个镇守所害。可见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谢相公之后,几个控制朝政的大权臣,从王国宝到司马道子,再到司马元显,无一善终,他们看起来大权在握,可是却想着用这些看得到的权力,去取得整个天下的控制权,同时与世家,与藩镇,与北府军,与天师道为敌,最后就是身死事败,而这一回,轮到了桓玄!”

    朱雀不服气地说道:“完全不一样,前面王国宝司马元显之流,手上没有自己的军队,一切都要仰仗外力,可桓玄是手握重兵,以强藩的身份入主京城,他有足够镇压反抗力量的实力。就连北府军,现在也不能挡他的帝王之路。”

    白虎微微一笑:“可是桓玄对于建康城来说,仍然是个新人,他是有几万荆州军队,但是无论是建康的世家,还是吴地的土豪,没有人承认他的统治。之所以不敢反抗,只不过是因为没有军队可以正面对抗罢了,情况跟当年桓温提兵入建康时,没有本质的区别。”

    青龙跟着点头道:“但桓玄可比他爹蠢得不是一星半点,桓温知道不能跟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军队的高门世家对抗,而桓玄却是自以为是,居然一边在抢世家的地,一边要动北府军。他还没到天下无敌的时候呢。”

    朱雀冷冷地说道:“可是当年有谢安和王坦之这样的世家领袖出面,吴地庄园皆是世家自留地,又有四方镇守留下的百年军械与存粮,只要一声令下,一个月内就能组建二十万大军,桓温的荆州军团与之作战,并无绝对把握。就象这次的天师道之乱,旬月之间,八郡沦陷,妖贼一下子有二十余万众,不就是把这吴地的人力与我们黑手乾坤的百年积累结合之后,爆发出的可怕力量吗?”

    “可是现在情况变了,我们黑手党的力量,几乎损失殆尽,无论是吴地的人力还是积累的军械存粮,都不剩下什么了。从吴地运回的那些,也多半是前几年为了讨平妖贼,用来武装刘牢之新征召的北府军了。现在我们不可能再弄出一支北府军,对抗桓玄,没有了力量,如何制约他呢?”

    玄武微微一笑:“我请朱雀大人注意一点,是刘牢之的北府军不行了,但是,还有一个人,不,应该是说,还有一批人,仍然有这样的力量!”

    朱雀不屑地摆了摆手:“刘裕现在自顾不暇,他想着以退为进,但桓玄未必会放过他,先对付了刘牢之,然后再收拾刘裕和他的老战友们,并不是太难的事。以桓玄的阴狠,他宁可不要北伐,不要刘裕这把利刃,也要保自己的安全。我不认为刘裕这时候留在家乡种地是个好的选择,其实我本是想扶持他起兵反桓的,只是他自己离开军队,现在也只好帮那刘牢之了。”

    白虎微微一笑:“朱雀大人,你可知道刘裕和刘牢之现在的区别吗?刘裕当时以退为进,看似凶险,任人宰割,但实际上掌握了主动,因为他一直是忠义立身,不亏大节。桓玄这次进京打的是清君侧,除奸臣的旗号,就不可能公开地杀刘裕,因为刘裕没留下任何的把柄和借口给他。”



    白虎的双目炯炯,继续说道:“可刘牢之不一样,他贪恋权势,误信桓玄,全军投降在前,现在桓玄夺他军权,要他去做会稽内史,这种情况下他如果再反,那自己就坐实了逆贼之名,天下可共击之。虽然我们都知道他必然会企图起兵反抗,但实际上,没有人会追随他,如果他聪明点,早点弃军投奔南燕,还有条活路,但若是想起兵反抗,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刘牢之之后,谁能为桓玄暂时掌握北府军,安定军心?除了刘裕,还有第二人选吗?!”

    朱雀摇了摇头:“你这话如果换了别人,没什么问题,可这是桓玄啊,他可是跟刘裕相知相杀二十年,彼此知根知底的,他最知道刘裕的本事,也知道他的影响力,如果不能为他所用,那一定会除掉刘裕。”

    青龙微微一笑:“那你怎么就知道,刘裕不会为桓玄所用呢?”

    朱雀睁大了眼睛,紧紧地盯着面带微笑的青龙,却是半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京口,蒜山,山顶。

    几百名全副武装的军士,紧紧地围着山头,而吴甫之,皇甫敷两大悍将,则提着大斧和长戟,双目如电,紧紧地看着山顶之上,站着的两个人,一个人全副盔甲,意气风发,可不正是桓玄,而另一人则是戴着斗笠,一身短衣农装,手无寸铁,赫然是刘裕。

    桓玄显然兴致很高,在这个位置,整个京口,以及北面的一条大江,都尽收眼底,他看着蒜山东陂,那几乎已经抹成平坡的林地,到处都是光秃秃的树桩,微微一笑:“乘高而击,势如万钧,兵法上真没说错,我一直想不明白你是怎么在这里打赢孙恩的,只有亲自来这里看看,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刘裕淡然道:“桓玄,你在这个时候找我来这里,应该不是跟我讨论那次的战术吧。”

    桓玄笑着摆了摆手:“当然,其实当我入了建康,斩杀司马元显及其党羽之后,我最想做的事,就是来京口看看你,当年你有机会杀我,却放过了那机会,最后看着我成就霸业,要是让你重回当年,你会不会后悔,转而跟我合作呢?”

    刘裕摇了摇头:“要是早知道有今天,我当时就应该弄死你,免得遗祸天下!”

    岭下的荆州诸将们全都脸色一变,吴甫之抄起大斧,厉声道:“太狂妄了,主公,请让我们斩了这个狂徒!”

    “是啊,杀了他,杀了他!”

    桓玄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这才是我认识的刘裕,大家稍安勿躁,今天我来此,只是跟老友叙叙旧,没别的意思。你们全都退下吧。”

    皇甫敷的脸色一变:“主公,刘裕勇猛过人,你若是一个人和他独处,若其有歹心,只怕属下来不及救援。”

    桓玄笑道:“刘裕为人至孝,我想,他是不会不考虑他的老母,弟弟和女儿,还有那些北府军兄弟们的死活的。”

    刘裕勾了勾嘴角:“现在我没有杀你的理由,自然不会动手,桓玄,你如果想跟我谈谈心,我挺乐意奉陪,毕竟,戏马台一别也有多年了,对吧。”

    桓玄点了点头,一挥手,吴甫之与皇甫敷对视一眼,叹息而退,所有军士,都退到了百步之外,只留下二人在峰顶。

    桓玄看着刘裕,收起了笑容,淡然道:“我本以为,你会带兵跟我战阵相对,也好杀个痛快分个高下,可没想到…………”

    刘裕摇了摇头:“如果不是你收买了刘牢之,只怕你是不敢真的跟我战场对阵的。”

    桓玄哈哈一笑:“我早就跟你说过,将军决胜,又岂止在沙场?刘裕,你这个人就是太天真,或者说太愚蠢,以为靠你打仗的本事就能横扫天下,可结果呢,二十年下来了,你又混回了一个京口农夫,而我,却掌握了天下的大权,甚至,可以决定你的生死,事到如今,你还不承认你当年不肯跟我合作,是个巨大的错误吗?”

    刘裕勾了勾嘴角:“我忠义立身,为国尽忠,不肯跟你这国之大贼合作,又何错之有?再选一万次,我还是同样的做法!”

    桓玄笑着摆了摆手:“你为什么叫我国贼?难道,我继承父业,坐拥荆湘,就是国贼了?要说国贼,王国宝,司马元显他们才是。你的北伐之举不是我害的,天师道之乱不是我挑起的,甚至这次的内战,也不是我主动的,为何叫我国贼呢?刘裕,你自命忠义,反倒是自己在这次站在了真正的国贼一方吧!”

    刘裕不屑地说道:“随你怎么说,在我看来,你跟司马元显也没有区别,只不过他以前是祸害三吴,而你,则是凌虐荆湘!你们都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和野心,让天下百姓受战乱之灾!”

    桓玄哈哈一笑:“刘裕,这么多年下来,你还是这么天真,或者说是迂腐,你说我为了权力和野心让天下百姓受战乱之灾,那你呢?你为了你的那个什么北伐理想,为了你以后能青史留名,你又让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咱们都是带兵之人,都是杀人如麻,血流成河,谁也不比谁高尚。你说的那个国家在哪里?难道就是那个躺在床上,话都不会说的废物吗?”

    刘裕咬了咬牙:“北伐是大义,是所有汉家儿女的共同理想和人生追求。而你的野心,只是你一个人的,这两件事怎么样以等同?是,现在的皇帝,确实是个口不能言,不知冷暖的废人,但仍然是天下共主,大晋的每个百姓都知道他才是皇帝,而不是你桓玄。如果没了这个共主,那谁都可以起兵夺位,你今天可以,那别人明天也行,战乱就会永无休止,这个道理,你读的书比我多,还会不明白吗?”

    桓玄意味深长地眨了眨眼睛:“那么,如果我不当皇帝,只做宰辅呢。你还会这样反对我吗?”



    刘裕冷冷地看着桓玄:“你忍得住?”

    桓玄笑道:“换了以前的我,应该是忍不住,但是刘裕,你这些年在北府军里步步高升,我在荆州也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拥有天下至高的权力,不一定需要皇帝这个名号,就象我在荆州,从来没有刺史头衔,但就能实际主宰整个荆州,哪天我想要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取回,这样不比当个名义上的皇帝,刺史,更加逍遥快活吗?”

    刘裕若有所思地看着桓玄:“你当真是这样想么?我不太相信,你不是谢安,也不是你爹,做不到该放手时就放手。”

    桓玄叹了口气:“因为我现在真正地掌握了权力,距离最高权力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才感觉到了当年先父大人的心境,没这个实力和威望,强行地想要篡位称帝,只会结怨天下人。刘裕,这次我之所以来找你,是有个你我都想要听到的好消息,我不想一个人独乐,所以,想跟你分享。”

    刘裕轻轻地“哦”了一声:“你能带来什么好消息?难不成是可以北伐出师了吗?”

    桓玄笑着摆了摆手:“虽然不是,但也差不了太多了,以前一直扯北伐后腿的那个阴谋集团,那个害了你这么多年,害死你这么多兄弟的大恶贼集团黑手党,终于给我一举消灭啦!”

    刘裕的脸色一变,直视桓玄:“你说什么?黑手党给你灭了?不可能,这怎么可能,我不相信!”

    桓玄微微一笑,探手入怀,摸出了三枚令牌,递给了刘裕:“这三样,是四方镇守的信物,青龙,玄武,朱雀的,都在这里。至于白虎,那是我的好同学殷仲堪,他死的时候没留下这信物,不过,我很确定,黑手党,真的是彻底地,完全地给消灭啦!”

    刘裕的眉头紧锁:“这些什么信物,我也没见过,不知真假,你说你消灭了黑手党,那凭据何在?他们有哪些人?”

    桓玄笑道:“殷仲堪是白虎,这点很多人都能证明了,他被王珣举荐,却是亲手杀了王珣,可谓心狠手辣,不过这也符合他伪君子的个性。他在荆州的时候,想要夺我的基业,于是暗中勾结陶侃的曾孙陶潜,也就是那个天下名士陶渊明,想要借他的荆奚峒蛮,再联合杨佺期,与我一战!”

    刘裕点了点头:“陶渊明我听说过,他是个文人啊,怎么也会卷入此事?”

    桓玄冷笑道:“他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文人,在荆州,姓陶的就跟在吴地姓王的姓谢的一样,都是开国世家,人心所向,即使是先父大人当年,也是想着把这些奚人收归已用。陶渊明写的那个什么桃花源记,就是暗指他们奚族在山涧之中的秘密堡垒,其兵可用,其粮亦可用!”

    刘裕微微一笑:“吴地这种自成一派的土豪也不少,看来天下各地都差不多,高手在民间啊。可是这陶渊明和白虎又有何关系呢?”

    桓玄笑道:“王珣一早就看中了陶渊明,想把白虎之位传给他,但陶渊明是聪明人,看到了黑手党的势力江河日下,而我在荆州已经夺回了父叔的基业,所以暗中投靠了我,不仅拒绝了黑手党镇守一职,还把黑手党的内情向我透露,这个内情,就是继任白虎的身份,乃是殷仲堪!”

    刘裕叹了口气:“据我所知,黑手党镇守一旦身份暴露,就要想办法隐退了,而且出身必须是大世家,大士人,殷仲堪倒是符合,想不到他是名满天下的忠孝之人,竟然也会加入这个阴暗的组织。”

    桓玄不屑地“呸”了一声:“狗屁名士,跟他叔父殷浩一个,不过是沽名钓誉的伪君子罢了,表面上装的忠孝节义,实际上一肚子坏水,做梦都想着掌天下之权。他那些忠孝,不是真正如此,而是因为他打仗不会,治国无能,只能靠些好名声来欺世盗名了。我当初就是清楚他不过是个草包,没什么用,这才会邀请他来荆州,毕竟当时黑手党的那些老鬼都不想看到我控制荆州,有殷仲堪当挡箭牌,对我有利。但没想到,我还是看错了他,准确地说,我低估了他的野心和腹黑的程度。”

    刘裕冷冷地说道:“可不管怎么说,殷仲堪没有做出损国害民的事,我听说荆州发水灾,他还动用粮食去赈济灾民,这才会给你偷袭得手,因为他用的是军粮,这点你怎么解释呢?”

    桓玄微微一笑:“因为那水灾本就是他暗中指使手下弄出来的,他的如意算盘是先弄出天灾,然后放粮收买人心,接下来从这些受灾的流民之中挑选精壮,编练成军。这个毒计差点就让他得手了,如果不是他最后找的合作者是我一早派去他身边潜伏的陶渊明,那挂在大航渡口的脑袋,就是我的了。”

    刘裕讶道:“这又是从何说起?陶渊明能帮他什么?”

    桓玄笑道:“你忘了陶渊明是陶侃后人吗?他是奚族首领,又是天下大名士,可以说是全族的希望,奚族在山中有百万石的存粮,以备乱世之用,殷仲堪散了二十万石江陵的粮食,就是因为陶渊明答应他拿出百万石的山中存粮,我不知道殷仲堪是怎么会信了陶渊明,但他绝没有安好心。最后输,也就是输在陶渊明的手上,可谓阴谋诡计搞了一辈子,最后也死于阴谋。”

    刘裕长叹一声:“你大概也是象当年对我许诺一样,给陶渊明一个出头的机会,这才让他助你的吧,黑手党千算万算,怎么会找到陶渊明合作?”

    桓玄冷笑道:“因为陶渊明的祖先陶侃曾经做过一阵子黑手党的镇守,所以他知道这个秘密,白虎一职,当年在我先父大人手上时,已经取出了所有的镇守宝藏,可以说早就有名无实,所以王珣找到了陶侃的后人陶渊明,想让他接任白虎,却没想到,陶渊明会在黑手党和我之间,选择了向我效忠。刘裕啊,黑手党的时代,连同那几大世家的时代一样,一去不返,今后的天下,要换个模样了。你有没有兴趣,跟我建立一个新的天下吗?”

    n.



    刘裕摇了摇头:“你先继续说,白虎死后,你又是如何找出其他三个镇守的?也是陶渊明告诉你的?”

    桓玄笑着摆了摆手:“不是,只有接任了镇守一职,才能知道其他三人的身份,陶渊明没有接手白虎,所以其他三人的身份,并不知道。但是误打误撞,我起兵讨伐司马元显的时候,却意外地破获了武昌太守庾楷的内通谋反之事,而联系他的,居然是玄武,当时我就暗自吃惊,以为要跟黑手党为敌,加上那时北府军也跟随司马元显出征,我一时不敢进兵,直到我接到一个消息,黑手党再次内斗,分裂,司马元显就是朱雀,而他,欲借我之手,除掉玄武司马尚之,和青龙庾楷!”

    刘裕这下心中一动:“怎么可能呢?要说司马元显是黑手党之一,我还有点相信,可是司马尚之和庾楷,既无能力又无权谋,怎么可能撑得起黑手党的镇守之职?”

    桓玄冷笑道:“这有什么不好理解的。黑手党最要命的一点,就是必须从世家子弟中找镇守,他们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在不断地下降,郗超死后,青龙一职空缺,于是他们就找了庾楷接任,其实当年庾楷已经是黑手党的外围成员之一,受组织的号令,挑起几次昌道内战,然后又借假王恭兵败之后,来求我庇护,企图混进来和殷仲堪联手夺我荆州之地。只可惜我一直怀疑他,让卞范之暗中监视,果然,在这次的大战中,还是给我捉住了马脚。”

    刘裕咬了咬牙:“这么说来,庾楷和司马尚之,是两大镇守,可为什么你又说司马元显要借刀杀人呢?”

    桓玄哈哈一笑:“那是因为司马元显,虽然身为镇守,但跟郗超一样,想的是灭掉黑手党这个制约皇权的组织,以方便自己称帝。所以,他夺取吴地的世家庄园,控制司马德宗这个傀儡皇帝,就是正式跟庾楷和司马尚之决裂。然后主动来讨伐我,是希望我抢先出兵,借我之手,消灭掉这二人,这样,他可以在保留黑手党秘密的情况下,独掌大权!”

    刘裕冷笑道:“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权欲而出卖,背叛,黑手党这个几百年的阴暗组织,终归还是因为内斗而毁了!”

    桓玄满意地点了点头:“可是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司马尚之被俘之后,不甘就这样完蛋,把他也拉下了水,他对我和盘托出了所有黑手党的秘密,尤其是给了我玄武和青龙这两大镇守信物,我靠着这镇守信物,派何穆之去接触了刘牢之,让刘牢之知道,黑手党已经完了,他除了投靠我,没有别的选择。果然,刘牢之最后向我投降,司马元显这条朱雀,玩了一辈子的阴谋诡计,收买离间,最后却是死在这上面,岂非天意如此?!”

    刘裕半晌无语,久久,才说道:“黑手党早就该死,却想不到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对比之前的郗超,王凝之这些人的水平,司马尚之,司马元显这些人下降得太多了。也算是便宜了你,桓玄。”

    桓玄笑道:“还记得当年你我在草原相对,我曾经劝你和我合作,一起消灭黑手党吗?当时你不以为然,也许你以为在草原被你俘虏的我,根本不可能斗得过黑手党,但是,伟大的刘将军,事实证明,最后消灭黑手党的,还是我桓玄,这才是真正的天命,就象你,总以为自己永远是上天眷顾,任何艰难的环境,都不会危及性命一样。”

    刘裕咬了咬牙:“我可从没觉得自己不会死,只是相信,我的战斗,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战死沙场,也是无怨无悔。桓玄,你消灭了黑手党,为天下除了一大害,我刘裕,代那些给黑手党害死的兄弟,代那些给黑手党的野心而害得家破人亡的天下百姓,向你说声谢谢。”

    桓玄笑着摆了摆手:“刘裕,事到如今,以前你我的恩恩怨怨,就一笔勾销了。我跟以前一样,仍然看重你,你想北伐,我想掌权,这两件事并不冲突。现在我仍然提出当年的提议,邀请你跟我合作,我会给你兵马,让你北伐,建功立业,而你,要向我效忠,这个合作,你接受吗?”

    刘裕摇了摇头:“我现在还不能答应你。”

    桓玄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为什么,你现在有什么拒绝我的理由呢?普天之下,只有我能实现你北伐的宏愿,你为什么还不肯跟我合作?我说过,我只要权力,不要皇帝的名份,我是消灭国贼的功臣,不是国贼!”

    刘裕叹了口气:“跟这件事没有太大关系,纯粹是我自己累了,桓玄,你可能不能体会我的心情,当我亲眼看到北府军旗落下,而桓家的大旗取而代之上升时,我的心,突然一下子就空空荡荡的,年轻时的热血,战场上的豪情,全都烟消云散了,就是北伐的雄心壮志,也就这么说没就没了。因为,我已经找不到,我作为一个战士,继续存在的意义。我为谁而战?”

    桓玄厉声道:“你是为天下的汉人百姓而战,为了收复失地,驱逐胡虏而战,你难道忘了吗?”

    刘裕摇了摇头:“这些只不过是我多年来自欺欺人的借口而已,我嘴上说着要驱逐胡虏,收复汉家江山,可实际上,连我的老婆都是个胡虏,我跟慕容垂合作,我跟拓跋珪结阿干,我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又何曾考虑过北伐大业?其实我用北伐来骗自己,只是想掩盖我内心深处渴望战斗,喜欢杀戮,希望能扬名天下,青史留名的冲动,想为此找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罢了。我真正喜欢的,是作为一个北府军战士,靠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书写自己的传奇,仅此而已!可是这个想法,已经随着北府军的投降,而灰飞烟灭了,我成了一个卸甲投降的逃兵,懦夫,所有的荣誉,都离我而去,我还有什么可以支撑我战斗下去的理由呢?桓玄,你请回吧,从此这天地间,只有一个京口农夫刘大,帮不了你,也威胁不了你,仅此而已!”



    桓玄的眉头一皱:“刘裕,我不相信你如此消沉,你的雄心壮志,你的北伐宏愿到哪里去了?投降我的是刘牢之,不是你,到现在,你并没有失去一个军人的荣誉和尊严!”

    刘裕长叹一声:“桓玄,不要说了,二十多年来,我一直为北府军旗而战,以作为一个北府战士为荣,即使是流落草原的那几年,我也没有失掉这份骄傲,因为我是为了救北府军的同伴才和慕容垂交易的,我仍把自己当成一个北府战士,想着有一天能回归军中,回归大晋。可是这次,纵横天下二十多年,所向无敌的北府军,就这么投降了,而我,也永远地成为了一个降将。一个战士如果失去了心中的信仰和灵魂,那还有什么可以支撑他战斗?慕容兰回了南燕,她跟我终归不是一路人,而北府军也已经不是当年的北府军,我刘裕,到了该归隐山林的时候了。”

    桓玄一动不动地看着刘裕,突然笑了起来:“刘裕,你是不是怕我要报以前的仇,或者是忌惮你,要杀你,觉得我是在试探你,所以才不肯从命吗?”

    刘裕摇了摇头:“你要杀我,派你军队来就行,我就是再强,也不可能挡得住千军万马,何须这样试探?再说你孤身留在这里,给足了我杀你的机会,也证明了你的诚意,我刚才所说,句句是肺腑之言,信不信由你。”

    桓玄的眉头一皱:“你真的不想回军中,不想打仗了?连北伐也不想了?”

    刘裕正色道:“北伐应该是高尚的人才能进行的事业,我已经有了污点了,不配再从事这项事业,你还是另请高明吧。你的部下,骁勇善战,而投降了你的刘牢之刘大帅,也是世之虎将,有他们为你北伐,又何必需要我呢?”

    说到这里,刘裕一指山下的农田,无数的农人正在弯腰劳作,他说道:“桓玄,看到了没有,离开北府军的昔日军士们,都已经回归乡间,成为农夫,他们都跟我一样,没有了荣誉,也厌倦了杀戮,因为我们都不知道,战斗还有何意义,而这股子信念,是支持我们这么多年拼杀的支柱,支柱垮了,兵无战心,就不再是可以横扫天下的虎狼,你是带兵之人,应该清楚一个失了战心的老兵,是帮不上你任何忙的。”

    桓玄冷冷地说道:“那按你这说法,你已经是一个无用之人了,对于无用之人,我留你何用?冲着以前的仇,我应该杀了你才是。”

    刘裕笑了起来:“既然是无用之人,那是死是活无足轻重,今天我孤身一人前来见你,对你言语中毫不客气,就是没做好活着回去的准备,我的后事已经交代,反正我也没有儿子,至于我的两个弟弟,他们没得罪你,如果桓玄你还要你的名声,最好放他们一马,杀我一人就行。”

    桓玄一动不动地盯着刘裕,半晌,才叹了口气:“我是越来越看不透你了,刘裕,罢了,你先回去吧,我的话你好好想想,如果哪天回心转意了,可以回来找我。”

    刘裕点了点头,向着桓玄拱手行了个礼,转身就走,当他的身影消失在山脚之下时,桓玄才叹了口气,一挥手,周围的泥土里,一下子钻出了百余名潜地战士,桓振为首,手里提着两把精钢锯齿刀,一口吐掉了嘴里的芦苇空心气管,恨恨地说道:“堂叔,就这么放他走了?”

    桓玄摇了摇头,转头对着另一边的小树林吆喝了一声:“老胡,可以下来了。”

    话音刚落,百步之外,一棵大树之上,身披枯树草皮,看起来与周边一色的胡藩,抄着大弓而下,他扭了扭脖子,行礼而退。

    卞范之从一堆潜地死士之中走出,拍打着身上的泥土,显然,刚才他也钻在土里,桓玄对着桓振挥了挥手:“你们先退下吧,我跟卞先生有话要谈。”

    蒜山顶上,只剩下了这主仆二人,桓玄伸了个懒腰,找了块大石头坐下,开始解起身上的盔甲:“敬祖,你说这刘裕是真的失了斗志,还是演戏给我们看?我反正是看不透他了。”

    卞范之微微一笑:“刘裕是天生的战士,就是死,也不会失了斗志和战意的,他话中有话,灵宝你就没听得出来吗?”

    桓玄轻轻地“哦”了一声:“他话里有什么话?”

    卞范之收起了笑容,说道:“他是在暗示主公,只要你除掉刘牢之,他就愿意出来,为你掌控北府。”

    桓玄的眉头微微一皱:“这话从何说起呢?难道你是想说,他口口声声说的什么失了荣誉,没了战心,就是因为刘牢之投降了我们?”

    卞范之笑道:“这只是表面。其实北府军在投降我们之后,也就半个月的时间,就有三万余人卸甲归田,虽然说刘裕是带头的第一个,但是现在北府军这情况,充分反映了下层将士对刘牢之的失望,刘裕要是在这个时候出来执掌北府,那就成了跟刘牢之一样的投降派,必然不会给同伴所容。他想要的,是整个北府军,而不是一个离心离德的北府军。”

    桓玄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就是说刘裕还是想出来掌军的?只不过,需要我们先解决了刘牢之这个投降大帅,帮他稳定军心?可是这样一来,北府军众人不就会真正地跟随刘裕,恨上我们了吗?我们折腾了半天,却让刘裕真正地能控制北府军,那不是养虎为患?这可不是我们想要的吧。”

    卞范之点了点头:“所以,我们要师出有名,让北府军也恨不到我们头上。这次调刘牢之去任会稽内史,就是第一步。刘牢之必然会以为我们要夺他兵权,也一定会起兵反抗,以北府军现在的情况,他根本不可能找到人跟随,即使是那些老将宿将,也会离他而去,我们这时候杀他,任谁也怪不到我们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