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全文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txt下载

    刘裕摇了摇头,说道:“别卖关子了,有事就直说吧。到底出什么事了?朝廷不是一向优抚北方流人吗?我家就是受了皇恩,在京口安居落户了。”

    卢循冷笑道:“恕我直言,刘裕,你家祖上并没当过什么大官,更非望族,能在京口落户已经觉得不错了,可是我范阳卢氏,连续四五代都是高官,自植公起,哪个不是可以影响国事的人物?如果只是让在京口落户,那何必要来南方呢?”

    刘裕微微一笑:“因为你家大父在北方身亡了啊,他在石赵时是高官,但石赵灭了后,就成了慕容燕国要消灭的对象,这算是落难而投吧。你不可能指望落难而投的时候,还享受着王公贵族的待遇,对不对?”

    卢循的眼中凶光一闪:“就算落难而投,也不能是平头百姓吧。连你爹都可以当个郡功曹,我爹他饱读诗书,名扬天下,又怎么能就这么在京口蹉跎一生呢?就算是给个县令,我也不会有什么怨言的。”

    刘裕叹了口气:“这人嘛,就要知足常乐,哪个家族能长盛不衰,永保富贵?想我刘家祖上,那可是汉朝的亲王宗室,何等的荣光,不也随着汉朝的灭亡而变成田舍翁,庄稼汉了?只要真有本事,那就算一时落魄,也有机会复起的。你爹既然有才学,那就可以去见那些世家大族,总有识货之人。”

    卢循冷笑道:“刘寄奴,你不明白,那些世家大族也许会用你这样的武夫粗汉,但绝不会起用我爹这样的经学大师。因为你再厉害也只会在军中发展,还到不了朝堂,威胁不了他们的地位,而我们卢家是可以的。在北方的时候,王家不说,那谢家,庾家只配给咱们卢家提鞋,可现在到了南方,他们仗着自己先来一步,取得了高位,又怎么舍得把这权势相让?求官之路,我爹奋斗了一生,受了多少白眼,遭了多少耻笑?但最后还不是给人打发回家,一事无成?!”

    刘裕勾了勾嘴角:“所以你就干脆加入了天师道?”

    卢循冷笑道:“寄奴,知道我为什么会来找你吗?因为其实咱们是一路人,世家大族们是不会真正地给我们出头机会的,别看谢家现在对你不错,但真要到你可能掌权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留情的对你出手镇压。在他们眼里,你只能供驱使,永世为他们王谢这些高门家族的奴仆,不能自立。”

    说到这里,卢循顿了顿:“就象桓温,当初也是给庾家利用,用他的军事才能掌军,而桓温得权之后,却反过来对庾家子侄大肆诛杀。最后王谢这些高门世家联手顶住了桓温,还是把他们赶去了荆州,这回一旦能打退秦军的进攻,对桓氏的清算,也是早晚的事情,刘裕,王妙音比起桓温的妻子,晋朝公主如何?而你比起他这个三次北伐,一度掌天下之权的大将军又如何?”

    刘裕微微一笑:“现在我是不如桓温,不过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再说了,妙音只有一个,不需要跟任何人去比。”

    卢循微微一愣,转而笑道:“想不到你寄奴居然还是个痴情种,真是让人意外,不过我提醒你一句,谢家可是以前有过让族中嫁出去的女子与人离婚的传统,别说你还没娶到美娇娘,就算娶回家了,也并不保险,还是那句话,一旦你的发展威胁到了这些世家高门的利益,他们就会转而打压你。”

    刘裕反问道:“为什么一定要跟他们起冲突呢?只要都是一心为国,谁当政不是一样?我就不明白了,那权力争来斗去的有什么意思。当官不当最高执政就是失败?你卢家的家风向来如此吗?”

    卢循咬了咬牙:“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不想当宰相的士人书算白读。那个王恭不是有句名言吗,叫仕宦不为相,才情何所骋,刘裕,你太我失望了,一点争心都没有。”

    刘裕哈哈一笑:“难道你在天师道就能当教主了?卢元龙,你可别忘了,你上面还有个现任教主的大侄子孙恩呢。”

    卢循的脸色微微一变,转而笑道:“我当然不会跟大师兄去争,但起码在神教内,我是有机会的。不象在晋朝的官场,全无机会。刘裕,话说到这份上,你应该清楚,大晋的上层醉生梦死,世家大族垄断权力,翻手为云覆手如雨,你也许无掌权之心,但随着你在军中的地位提高,就会渐渐地对他们构成威胁,桓温之事,他们绝不会允许再出现,你想要沙场建功,进而扫平天下的豪情壮志,早晚会和他们起了冲突。到了那天,连谢家都会放弃你。”

    刘裕冷冷地说道:“这点就不劳费心了。我刘裕知道我想要什么,要怎么才能得到。倒是你们,看在儿时同乡的份上,我再劝你一句,收起那些不切实际的非份之想,不要为了自己的野心,害了国家,害了天下百姓。”

    卢循冷笑道:“刘寄奴,你大概不知道谁才是害国家,害百姓的蛀虫吧,那绝对不是我们神教,而是那些高高在上的高门世家。你是在京口呆得太久,不知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有机会走出去,到三吴,到江州,到豫州去看看,就不会说出这种可笑的话了。”

    刘裕轻轻地“哦”了一声:“这些地方我知道有很多是世家高门的领地,庄园,但以谢家为例,对这些庄客佃户还算厚道吧,我军中就有谢家的佃户投军的袍泽,人家可没说受了什么欺负。”

    卢循不屑地摸了摸鼻子:“那种人,没有梦想,没有野心,活着跟猪也没啥区别,谢家让他终日劳作,一年到头作牛作马,累死累活,最后能吃口饭就感恩戴德了,然后逢年过节,谢家给他三瓜两枣就能让他家世世代代甘愿为仆。刘裕,你想过这样的日子?”

    刘裕摇了摇头:“我当然不是这种庄客佃户,但他们是没有地才会这样啊。”

    卢循哈哈一笑:“说到点子上了,为什么会没地?为什么王家谢家就是良田万顷,而佃户庄客们却是世代无立锥之地,只能子子孙孙永世为奴?!”



    刘裕的眉头一皱,这个问题也曾经在他的心中一闪而过,但是一直没有答案,问刘穆之的时候,他也是闪烁其词,想不到今天,居然在和卢循相处的时候,有可能会得到答案了,他点了点头,强行地压制住自己内心的好奇,装着不在意地随口道:“那你说又是为了什么?”

    卢循冷笑道:“你大约是不知道,王,谢,庾,郗,殷这些上层大世家,明眼人看到的是他们代代掌权,朝堂为官,但他们真正厉害的,是这天下的田产地契。”

    刘裕奇道:“田产地契?你是说天下的田地都归了王家谢家这些大族?可是在京口不是这样啊,我们家都有地。”

    卢循勾了勾嘴角,说道:“那是京口,天下最特殊的地方。东晋自开国以来,这三吴地区的土地,本来多是本地土著大姓,如朱张陆吴沈这些家族的,他们从三国时的东吴时期,就已经在江南圈地占人,成为地方上的豪强。”

    “但是永嘉之乱,神州陆沉,当时还是琅玡王的司马睿,也就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在王导为首的各大北方世家的辅佐下,南渡大江,到了这江左之地,你知道为何他们不北伐吗?因为对他们来说,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跟江东的土著抢地盘!”

    刘裕摇了摇头,正色道:“不对,明明祖逖将军在开国的时候就北伐了,怎么能说不支持呢?”

    卢循冷笑道:“你可知道祖逖带的是什么人去北伐?就是一群江洋大盗,身上有命案的江湖杀手。这些人在乱世中给他收为部曲家丁,东晋朝廷不出一兵一卒,只给了祖逖一个将军的名号,又给了一些布匹让他制作军服,连兵器和粮草都没有给,你说这是支持北伐?”

    刘裕的眉头皱起,这些事情,他也曾听刘穆之叹息过,想不到在卢循的嘴里,竟然别有一番隐情,他沉声道:“那祖逖明明有收复河南之地,北伐两京的可能,朝廷又怎么可能不支持呢?”

    卢循摇了摇头:“北伐要跟强大的胡人军队正面较量,祖逖虽然可以趁着匈奴汉赵帝国灭亡,后赵石氏崛起,北方胡人混战,中原无主的机会一时占据中原之地,但谁也不能保证他能在正面的野战中打败胡骑,尤其是过了黄河,到了河北平原之上,更是胜算不大,与其支持他继续北伐,不如抢了这些江东土著的地盘,给自己争取家业,这才来的实在。”

    “所以祖逖得不到朝廷的支持,最后郁郁而终,朝廷的军队全用在镇压江东各地的反叛之上了,寄奴,你要知道,乱世之中,天下无主,很多这些江东土著的子侄就会起着趁乱割据的心思,然后东晋朝廷将之一一消灭,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夺取这些家族的田地,再分封给有功之臣。而这些有功之臣,则是跟着司马氏皇族一起南渡的第一批北方世家了。”

    刘裕突然摇了摇头:“不对,这些吴地土著,为何要自找麻烦?他们本就占有田地,何必再要让子侄割据自立呢?”

    卢循哈哈一笑:“所以说吴地土著,见识短浅,哪是这些斗了上千年的北方世家的对手!你现在看到的纪录是这些人聚众作乱,而历史的真相是,这些人只不过是跟北方坞堡主那样,保境安民,守卫家园罢了!”

    “乱世之中,总有乱兵盗贼,这些人四处流蹿,而西晋朝廷亡了,地方官纷纷逃离,没有军队来镇压这些盗贼,于是这些吴地土著们就自己招募流民,保卫家园,但东晋皇帝和重臣们,就借口这些人是拥兵谋反,派朝廷军队将之一个个消灭,吴地百姓本就不擅长兵事,加之一盘散沙,就给东晋的军队一一消灭,本该用于北伐的大军,却成了给东晋皇帝和世家们抢夺地盘的工具,刘裕,你说这样的皇帝,值得效忠吗?”

    刘裕长叹一声:“如果事实真的是这样,那太让人寒心了。不过我还是不相信你的话,若是果真如你所说,为何这些土著大姓还存在?我也见过不少朱吴张沈吴家的人啊。”

    卢循冷笑道:“当年在江南,第一大姓是周家,就是给这样陷害子侄谋反作乱,加以剿灭了,但王导当年很聪明,没有同时对所有土著大姓下手,甚至有时候还会给他们一点好处。只消灭和削弱最强的那几家。”

    “于是这样十几年下来,本地的豪强给削弱大半,加上在朝中没有势力,无法袭爵当官,地盘就会越来越小,而北方世家在江南得到的田产越来越多,会运用权力,加速地占有这些江南之地,更有甚者,他们可以从北方吸纳大批的南下流民,编为自己家的佃户庄丁,让这些人去开荒拓泽,新增田亩,几十年下来,几乎整个三吴之地,都是这些北方世家的天下了。当吴地的田契尽入这些世家之手,普通百姓还有立锥之地吗?只有世代成为他们的家仆了!”

    刘裕无话可说,久久,才叹了口气:“原来这世道是这样来的。不过,仍然有谢家,王家的佃户们有可能翻身,比如从军立功得赏,回去后就可以买个几十上百亩的地,讨房媳妇,并不是说无路可走啊。”

    卢循不屑地摇了摇头:“也就是这次组建了北府军才这样,以前几十年哪会让各世家的僮仆从军的?就好比你见过的刁家,他们会这么好心?再说了,就算走了狗屎运真的能有自由身,买了田地,但普通小民哪可能象世家大族这样维持?一遇天灾,又要交税,很快就会破产,最后还是沦为佃户僮仆,这种事情即使在京口也不算少见吧。”

    刘裕想到自己在从军前,给刁家设局陷害,差点家破人亡,入刁家为奴的经历,这还是在京口,还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若是换了别的地方,实在是不敢想象,想到这里,他就牙关紧咬,双拳紧握,恨声道:“该死!”

    卢循微微一笑:“象这样的世道,确实该死,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只有我们神教才能真正给他们希望,而这,就是我加入神教的原因!”



    刘裕冷笑道:“希望?你们除了装神弄鬼,神神刀刀,再弄些女子去满足那些色中饿鬼的需求外,还能做什么?难道就靠着你们的那个天人交合仪式,就给人希望了?我呸。”

    卢循笑着摆了摆手:“寄奴啊寄奴,你对我们还真是不了解。咱们天师道起源于汉末三国时期,最早的教主,是曾经雄居汉中一带的张鲁,而当时的神教,又叫五斗米教,知道这意思吗?”

    刘裕点了点头:“我听瓶子他们说过,入教之时人人要交五斗米,有困难的时候教友会互相帮助,可是这五斗米能解决什么?”

    卢循冷笑道:“刘裕,有句话叫饱汉不知饿汉饥,也许在你看来,五斗米也就几天的饭,但对于荒年的教友来说,那可就是救命的粮食。有了这东西,就可以让他们活下来,要知道,官府和那些个世家大族,很少有好心的,碰到荒年更是横征暴敛,变着法儿地要这些农民破产。”

    刘裕奇道:“不会吧。我在京口当里正的时候,朝廷可是有明确的法令,一旦荒年欠收,往往会减免税赋,哪会加重盘剥呢?”

    卢循叹了口气:“那是因为你们京口之地实在特殊,要知道,自东晋建国以来,原则上是不许来自北方的流民过江的,派的就是这些人难以管束,更怕他们来江南发展,夺世家大族的地盘。”

    “但是为了不至于让北方南下的流民失去希望,又特地网开一面,以京口之地作为在北方立功的流民,或者是南下士族的居住地,这里多是北方侨民,更是天生征募劲卒的来源之所,所以自从郗鉴镇守京口,建立北府以来,这里就是一个特殊之地,官吏不是象其他地方,由长官的家丁部曲充任,而是由刘裕你这种北方流民的后代来管理,都是乡里乡亲,自然也不忍心做那虎狼之事,对吧。”

    刘裕喃喃地说道:“难道别的地方,都是象刁家这样的人在当父母官?”

    卢循点了点头:“东晋的天下,多数地方都是如此,世家高门也许还要讲点吃相,但是刁逵这种二三流的家族,贪起田产,就是毫无底线了,他们为官一任就拼命搜刮,遇上荒年更是克扣朝廷的救济,甚至假传皇命,加租加税,就是要逼得这些百姓们家破人亡,卖身给世家大族为奴,要不然,那些王谢世家们,动不动地僮仆成千上万,又是怎么来的?”

    刘裕咬了咬牙:“我还是不信,起码谢家,我所认识的谢家不会这样,他们绝不会跟刁逵这样的人联手的!”

    卢循哈哈一笑:“绝不会?寄奴,你也是成年人了,别天真了好吗?你也不想想,当初你给刁逵设计陷害,快要打死的时候,谢家是怎么救的你。人家拿出了一个广州刺史的位职,才换了刁家对你收手。你以为以前没做过这种交易?东晋的天下,一州一郡,在谢家手里,都可以成为筹码,要是真象你想的这么嫉恶如仇,以谢家执政二十年的本事,还会有刁家的存在和壮大?”

    刘裕很想反驳,但知道卢循说的都是事实,他的心里也开始动摇了,头上也开始沁出颗颗汗珠,,沉默不语。

    卢循看着刘裕,叹了口气:“寄奴啊,破坏你心中美好的东西,是有些残忍,我当年也曾经跟你一样,心中充满了美好,直到我走遍大晋天下,知道了世态炎凉,虎狼当道之后,这个希望才破灭了,谢家可以对你友善,因为你能打,对他们有用,但是没你能打,只会种田的那些农夫村妇们,谢家就会是另一副嘴脸了。如果你不信我说的话,打完这仗,你可以在大晋四处走走看看,就知道我说的是真是假了。”

    刘裕咬了咬牙,沉声道:“这事我自会去查实,但是就算如你所说,大晋也会保留象京口这样的地方,以后把京口这种地方,扩大到越来越多的地方不就行了。谢家能为了抗秦而散出自己的僮仆佃户从军,以后为了北伐也一定可以做到这点。卢循,你加入天师道,存心不轨,你们天师道想通过王国宝这种奸邪之人往上爬,难道又是什么好人了?要是你们掌了权,会比现在更糟糕!”

    卢循微微一笑:“你这是对我们神教的偏见。寄奴啊,我走遍天下,最后还是入了神教,你不会觉得我是因为那些个天人交合仪式,或者我卢家缺五斗米才会入的吧。我入神教,说白了是因为在神教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种真正同情底层草民的善良,这点你可以回头问问你的好兄弟檀凭之和魏咏之去。”

    刘裕冷笑道:“他们早就跟你们断绝关系了,还会说你好话吗?卢元龙,不要自作多情了。”

    卢循笑着摆了摆手:“刘寄奴啊刘寄奴,,你这回又错了,檀凭之,魏咏之他们绝不会离开神教,真要离开,早把名字改了,把那个之给去掉。他们现在之所以跟我们立场相对,是因为你的原因,因为他们甘心认你当大哥,觉得神教一次次地想要害你,所以才站在你这一边,如果没有你,他们一定会回神教的。”

    刘裕睁大了眼睛,沉声道:“这不可能,他见过你们做的那么多坏事,怎么还会跟你们一路?”

    卢循冷笑道:“但他们从神教得到的帮助更多,没有我们,他们怎么可能顺利南下,又怎么可能见到你?要知道,他们家在北方,受尽了胡人的欺负,不靠着神教的解衣相助,又是怎么撑过这么多年的?刘寄奴,是你害得你的兄弟现在处于两难境地,明白吗?”

    刘裕咬了咬牙:“他们的想法我自会去问清楚,先不说,卢循,你说来说去,靠施点小恩小惠,就能收买人心了?你们只不过是想借此机会夺权自立罢了,以为我看不出来吗?”



    卢循微微一笑:“你看出来了,那些个世家贵族也看出来了,但他们就是连这点小恩小惠也不肯施舍,在他们看来,,这些天下的百姓就是他们的奴仆,就是供他们盘剥和吸血的,只有我们神教,是真正给了他们活路。我们现在结交权贵,只是不想通过起兵这种方式来夺权罢了。”

    “东晋的上层早已经腐朽不堪,即使是谢安这种名相也不可能挽回,因为世家子弟养尊处优,不思进取是天性,迟早会给我们这些起于寒末之人所取代,就象他们的先人当年取代了腐朽的西晋宗室一样。”

    “刘裕,你和我们本质上是一路人,加入我们,才可能真正地发挥你的才华,也只有我们,能实现你北伐中原,青史留名的愿望,怎么样,好好考虑一下吧。”

    刘裕深深地吸了口气,他的大脑在飞速地旋转着,考虑着卢循说的话,不能否认,这个人的言语非常有煽动力,而且听起来多数也是事实,东晋确实是世家门阀的天下,即使是谢家,也是良田万顷,僮仆成群,不靠了盘剥穷苦人的田地,使之失去人身自由,安能如此?自己在乡为吏多年,深知那种白籍和黄籍的区别,入了白籍的侨民,甚至连人都算不上,在东晋的朝廷里,只要白籍失去,那他们就成了消失的人口,世代只能为世家大族们打工种地。

    至于天师道,虽然野心勃勃,手段也狠厉,无所不用其极,但能蛊惑这么多人信服,还是有可取之道的,东晋的上层虽然有谢家这样的世家,不乏贤才,但毕竟从整个上来看,已经腐朽堕落,就是谢家,也对自己的三代子侄没有信心,要不然,何需让自己这样的底层人士出来掌军呢?

    但刘裕转念一想,如果任由天师道的这些人实现其野心,那天下大乱,几乎是一定的事,东晋毕竟开国百年,已经建立了秩序,天师道为了夺权上位,可以做任何事情,无论是结交奸臣还是起兵造反,都不会有丝毫的犹豫。

    一旦他们起事夺权,那天下各路野心家和军阀都将纷纷效仿,而掌权多年的世家门阀更不可能轻言放弃,必然组织私兵大战,一如当年西晋的八王之乱,如此一来,国将不国,胡人必将趁虚而入,那当年神州陆沉的悲剧,将会再次重演,只是这一回,连南渡大江的机会也不会再有了。

    想到这里,刘裕主意打定,看着卢循,沉声道:“以后的事是以后,现在我只想着如何打退秦军,卢循,也许你们天师道会为民众做些好事,只要你们真的能保国安民,人心自然会向着你们,朝廷也不可能无视。但我必须要劝你们一句,现在大晋的外部强敌环伺,我们没有内斗的资本,稍有不慎,就会国家四分五裂,胡虏入侵,到了那时候,你们想要上位的梦想,就永远不可能实现了。”

    卢循微微一笑:“这点道理,我们自然清楚,要不然这次为何会共赴国难呢?这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我们还是懂的。大晋一亡,我们神教也不可能再立足江南了。所以,先打退秦军再说。不过,我叫你加入神教,是战后的事。”

    刘裕勾了勾嘴角:“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如果真的能打退秦军,最好是能趁机北伐,收复失地,要是就此不思进取的话,那我也只能回乡务农,了此一生了。不过,我也许会到处走走看看,亲眼来证实一下你刚才说的话,再作决定。”

    卢循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最好。寄奴,这一次,我们可不是你的敌人,我相信,以后会有合作的机会的。”

    刘裕转头看向了操场,宗教仪式已经结束了,孙恩正手持拂尘,给一个个上前的信众们分发黄色的符篆,拿到的人一个个欢天喜地,千恩万谢,没拿到的人则个个两眼放光,一脸的期盼,刘裕的眉头微微一皱:“你们真的能让这些信徒们认定,收了这些符,就能刀枪不入了?”

    卢循微微一笑:“有句话叫心诚则灵。教尊说过,受我符篆者,既为长生人,受了神灵的庇护,只要足够诚心,自可免受伤害,但如果心中不诚,那神灵也无法保佑你了。”

    刘裕冷笑道:“就是说打死了是你心不诚,打不死是神仙的本事,对吗?”

    卢循点了点头:“你可以这样理解。寄奴,你现在看不上这些仪式,我明白,但是有朝一日,你若真的加入神教,就会感受到神灵的力量了,就象我,每天都能听到神的旨意,教我如何去救世人,我想,你总有一天也会听到的。”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靠了这种办法,就让这些年轻人去送死,还说是神的旨意,你们就不怕报应吗?”

    卢循哈哈一笑:“神的旨意要求信众们为他而战,为大晋而战,不止是他,我,徐师弟,大师兄们也会冲在最前面,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寄奴,你现在不也是为了信念而战吗?为了你那个扫平中原,驱逐胡人,建功立业的信念。所以说,我们是一路人。但别人战斗的动力,则往往是荣华富贵,即使是北府军也是如此,所以我敢说,论战斗意志,我们才是天下最强!”

    刘裕微微一笑:“那就希望在这次的大战中,你们好好发挥吧,咱们可以比一下,谁的信仰更纯粹,更有力!”

    卢循的眼中闪过一丝神秘的笑意:“一言为定!”

    刘裕转身欲走,卢循突然说道:“等一下,还有一事。这回你降成普通军士,还会参战吗?”

    刘裕没有回头,平静地说道:“你也知道我是普通军士,只能服从指挥,让我出战就出战,让我留守就留守,自安本份即可。”

    卢循笑道:“那你未必有杀敌立功的机会啊。要不要考虑先到我们这里来呢?我们一定会有立功杀敌的好机会的。”

    刘裕直接大步流星地向前走,他的声音顺风而来:“不用费这心思了,我想,我们会在战场上见面的。”



    风儿吹着刘裕额前的乱发,迷着他的眼睛,耳边那天师道信众们诵经念咒的声音一阵阵传来,单调,枯燥,这让刘裕的心中越来越乱,越来越烦躁,卢循的话一直在他的心中回荡着,有生以来第一次,刘裕的信念有些动摇了,难道这无恶不做的天师道,真的比谦谦君子的王谢世家,更能带给底层百姓好处吗?

    向靖的声音把刘裕拉回了现实之中,那扯着噪子,如同水牛一样的叫声,即使是在北府军中,也是独一份了,刘裕回过了神,看着铁塔一般的向靖,勾了勾嘴角,行礼道:“见过向队正。”

    向靖微微一愣,转而没好气的一拳打在刘裕的胸口:“寄奴哥,你寒碜铁牛是吗?不管你是军主还是幢主,或者是最普通的军士,你都是俺铁牛的带头大哥,现在不过是一时失意,就跟你去铁匠营一样,只要打仗立了功,马上又能升回来啦。”

    刘裕摇了摇头:“这军中的升升降降,我并不在意,我想要的,不过是能打败胡虏,保我家园,至于是当军主,幢主还是当小兵,都没关系。军中得有军中的规矩,现在我就是个小兵,而你是队正,不能坏了这些规矩。”

    向靖叹了口气,点了点头,向刘裕回行了一个军礼:“这样总可以了吧。”

    刘裕看着向靖,心中一动:“向队正,我问你个事情,你在出来当兵前,也是郗家的佃户庄客,是吗?”

    向靖微微一愣,点了点头:“是的,我家祖上曾经是镇守京口的大将,开国世家郗鉴的部曲,当年永嘉之乱,神沉陆沉,我们家在北方无所依托,是郗将军带着我们南下,才存活了下来,后来京口被划为侨置州郡,我们家也在京口落了户。只不过,象寄奴哥你们这样的是自由民,而我们家是郗家的部曲,后面就成了佃户,入了白籍,只能跟水生一样,租主家的土地种。”

    刘裕点了点头:“难怪象你这样的壮士,以前一直不参加京口打架大赛呢。”

    向靖哈哈一笑:“我们这些部曲私兵,只参加主家内部的比武,不参加民间的。这次其实我跟水生一样,是郗家点了头,我才能出来当兵呢。唉,想到水生兄弟,我这心里就不是滋味啊。”

    刘裕一想到水生因自己而死的事,也不免心下黯然,不过他很快又抬起了头,说道:“铁牛,你们家这么多年,在郗家是怎么过的,受欺负吗?”

    向靖摇了摇头:“也不能说受欺负,每年郗家要收走我们七成的土地产出,但如果家里有人为郗家当兵,那就只要交三成就行了。毕竟地不是咱的,而且耕牛农具也是郗家来负责,交掉七成后,还能混个温饱。”

    刘裕点了点头:“我以前在京口当里正的时候,你们这种部曲的田地,是不收税的,所以对于你们这种部曲的情况,我不太清楚,今天正好有空,你也跟我说道说道。难道你们家一辈子就要给郗家当部曲,佃户,世世代代都不得翻身?”

    向靖微微一笑:“那倒也不是,郗家毕竟给我们土地耕种,也给我们农具和耕牛,虽然交的多了点,但总能衣食无忧,遇到荒年时,他们也会多少接济我们一些,或者少点税赋,其实到了我这一代,想离开郗家,随时可以,但如果离开的话,就得重入黄籍,跟你们一样交税了。”

    刘裕笑道:“如此可以重获自由,不用再给人家当家丁部曲了,不好吗?”

    向靖摇了摇头:“哪有这么容易的事?离开郗家后我们吃啥喝啥?首先就是土地的问题,这么多年都是郗家给咱们地种,要是离开了郗家,我们上哪儿买地去?现在一亩地可要大几百钱,咱们这点家底,可买不起啊。”

    刘裕点了点头:“是啊,真要是当普通百姓,又要交税,又要服徭役,负担并不轻的,不过,象瓶子他们从北方南下,也没有土地,为什么他们就能自立呢?”

    檀凭之的声音从一边传来:“那是因为我们新南下的北方流民,可以免税三年啊,难道寄奴哥忘了?”

    向靖一本正经地向着檀凭之行了个军礼:“见过幢主。”

    这回轮到檀凭之没好气地推了向靖一把:“犯什么怪啊。”

    刘裕也笑着向檀凭之行了个礼:“见过檀幢主。”

    檀凭之无奈地摇了摇头:“好了好了,寄奴哥,这里没别人,就免了这些礼了吧。对了,你怎么对这些突然感兴趣了?”

    刘裕叹了口气:“因为刚才听卢循说,咱们大晋的世家非常贪婪,盘剥百姓和佃户部曲,让大家都没的活了,我说至少在京口不是这样,他说离了京口,处处如此。也不知道说的是真是假。”

    檀凭之笑着摆了摆手:“我也是一路南下,见过大晋的不少州郡,江北六郡的税赋不高,但是徭役很长,比一般地方要长二十天以上,没办法,因为胡人经常南下,而江南的地方,多是世家门阀的私有庄园,北方的流人大多数在这里耕作,成为佃农,就象铁牛,水生这样,要说一生一世为世家大族耕作,混个温饱可以,但想小富购置产业,就不可能了。”

    刘裕的眉头深锁:“就是说,真的是生生世世没有出头的机会,要永世成为别人的家奴吗?”

    檀凭之和向靖对视一眼,摇了摇头,说道:“出头的机会还是有的,最现实的一个就是跟我们现在这样,投军报国,如果在战场上立功,受了封赏,那才有回家后购置田产的本钱。寄奴哥,你从军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多数普通人,只是想作为一个求富贵的进身之阶啊。”

    刘裕勾了勾嘴角:“那卢循看来说的是真的,入了世家门下,成为佃户,除非沙场搏命建功,不然永世难以翻身了,而这时候这些天师道,就开始对佃户们施以小恩小惠,以结人心了?”

    檀凭之叹了口气:“虽然我现在也很讨厌这帮人,但这点上,他没有吹牛,寄奴哥,可能你不知道,出了京口的三吴之地,天师道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下层百姓中的影响力,超过你的想象!”



    刘裕冷笑道:“难道就是平时给点米,再来点天人交合仪式这种,就能争取民心了?”

    檀凭之摇了摇头:“不,寄奴,你对天师道的偏见太大了,他们确实手段阴狠,但那是对你。对其他普通百姓,他们是真的解衣相助,雪中送炭的,在教友们交不起税,或者是遇上灾荒无以为生的时候,天师道绝不会袖手旁观。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官府只会收税,不管他们的死活,而天师道则是他们在这个黑暗世道上唯一可以信赖和依靠的组织。”

    刘裕有些不信地说道:“真的有这么好?”

    檀凭之叹了口气:“就象我们,原来住在北方,虽然说苻坚的施政还算不错,但在地方,在民间总有些贪官污吏,仗着天高皇帝远,拼命地盘剥百姓,我以前就是因为看不下去,打了那些收税的人,才给逼得要给抓去坐大牢,是天师道打通了关节,安排我家出逃,所以我到京口后才会对他们这么失望,要知道,我家世代信奉天师道,本是把他们当成神仙也似的人物。”

    刘裕勾了勾嘴角:“可是他们勾结刁逵这样的贪官污吏,在京口设赌场想要为虎作伥,这总是我们亲眼见到的事实吧,这又如何解释?”

    向靖哈哈一笑:“大概是因为天师道已经不满足于在民间发展信徒,想要结交高门显贵,去取得权力了吧。再说京口一向民风剽悍,,官府也不敢欺压,也正因此,刁逵才会有求于他们,要是靠着刁家的部曲和打手就能摆平京口,也就不需要天师道出面了。寄奴哥,你说的我的分析对吗?”

    刘裕点了点头:“铁牛说得不错,不过这正好说明,天师道就算有些善行,也绝非出于本意,而是想要收买人心,为已所用罢了。只要能让他们掌权,可以对民众施些小恩小惠,但如果刁家这样的贪官污吏更能帮他们实现这个愿望,那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扔下百姓,转而为刁家效力。”

    檀凭之哈哈一笑:“寄奴哥看的就是准啊,这个道理,我也是来了京口之后才明白的,其实细想想他们助我南下的过程,也应该是看中了我檀家子侄众多,而且世代习武,孔武有力这点,如果我们真的很弱的话,估计他们也不会管我们死活。象兔子,老孟他们,也都是有些绝活儿才会给看中,天师道不会作亏本的生意,这是肯定的。”

    向靖笑道:“就是,平时给百姓一些恩惠,这些百姓心存感激,会到他们的道观里烧香还愿,其实这些钱粮还是会回来的,还能赚上一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再说天师道长年累月地跟大晋的上层世家有来往,炼些丹药给这些达官贵人服食,得到的好处那可是以千万,亿万钱来计呢。”

    刘裕的心中一动,连忙说道:“你说什么?炼丹药?就是五石散那些吗?”

    檀凭之点了点头:“五石散只是各种丹药的一种,其他的还有各种据说能延年益寿,提神醒脑,明目凝神的灵药。这些药物,很多是先让道友们服食试药,确定有效后才会给那些世家子们吃。”

    说到这里,檀凭之一指那操场之上,已经渐渐散去的人群,说道:“就象这样,说是施以丹药和符篆,服之可以有神奇的药效,在教的弟子和信徒们都对此深信不疑,不给他吃还跟你急呢,就算是毒药,也是一口就吞下,绝不怀疑的。”

    刘裕笑着拍了拍檀凭之的肩膀:“那要是孙大教主亲自给你一颗所谓的仙丹,你瓶子老弟现在会不会毫不犹豫地一口吞下呢?”

    檀凭之哈哈一笑:“要是我刚来京口,没碰到你寄奴哥,没发生过这些事情的话,那我跟这些在操场上的道友们也不会有区别,绝对是一口吞下。至于现在嘛,经历了这么多事,看清楚了他们的面目,自然不会这样无条件的信任了。”

    说到这里,檀凭之顿了顿:“不过要是你寄奴哥要我吃的东西,我是会毫不犹豫地一口吞下的。谁叫我的这条命都好几次是你救的呢。”

    向靖也跟着拍着胸脯,说道:“俺也一样,铁牛的命就是寄奴哥的,要我上刀山下火海,绝不会皱一下眉头!”

    刘裕的心中一热,肃容道:“我刘裕这辈子有你瓶子,铁牛这些兄弟,没有遗憾了。”

    不过刘裕转过头,看着那些离去的教众,他们很多人手里都捧着一个小瓷瓶,视如珍宝地塞进了衣襟之中,刘裕的脑子里如电光火石般地一闪,想到了徐道覆三次在自己面前吞服过那种可以让力量瞬间暴增的五石散,一次是打赌扔石头,一次是老虎部队考核时在江边准备动手时,还有一次则是在君川之战时他们奔袭几百里后,仍然神色如常,皆是这药物之功效。

    刘裕的眉头一皱:“这些人分到的药物,就是那徐道覆吃过的五石散吗?”

    檀凭之点了点头:“应该是的吧,奇怪,这次他们来是做什么?不是听说只是念咒祈福吗,难道还要上阵杀人不成?”

    向靖哈哈一笑:“瓶子,你看这些道人,个个都是全副武装,所来的都是身手矫健的猛士,哪象是要做法事啊,就是要去杀人立功呢。不过这回听说苻坚亲临前线,现在军议可能要撤退呢。是吧,寄奴哥。”

    刘裕勾了勾嘴角:“我现在就一普通小兵,哪知道这些战守之事,你们的级别高过我,应该比我知道的更早才是。不过不管是战是撤,咱们作为军人,只能服从命令。”

    向靖摇了摇头:“玄帅都单独见你了,寄奴哥你还这样说,唉,不把我们当兄弟啊。”

    檀凭之摆了摆手:“好了,铁牛,军中有军中的纪律,不该问的事情不要瞎问,寄奴哥就算知道,也不能随便乱说的,管好你的舌头吧。”



    刘敬宣的声音大喇喇地从一边响了起来:“到处找你们找不到,原来是跑这里看天师道的人来了,怎么,聊天也不叫上我阿寿啊。”

    檀凭之没好气地说道:“谁叫你阿寿这回扔下我们,到将军的亲卫营去了。哼,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跑了,这两年兄弟白当啦!”

    刘敬宣的脸微微一红:“又不是我想走的,我爹非要把我拉去,我有什么办法?这是军中的正式调令,咱老虎部队每个兵都得听他的,包括你我在内。”

    向靖涎着脸,笑道:“那个,阿寿哥,能不能把我也弄进你爹的亲卫去啊,听说那里比较容易立功呢。”

    刘敬宣不屑地啐了一口:“立个屁功,就是给我爹帅旗之下站岗罢了,铁牛啊铁牛,你第一天打仗么?将帅的位置是不可能在最前面的,倒是我要羡慕你们,有的打有的杀,我只能干着急了。”

    向靖勾了勾嘴角:“那上次在演武的时候,寄奴哥怎么就在最前面?”

    刘敬宣笑着看向了刘裕:“就是寄奴,上次也得在小岗之上坐镇,掌控全局,后来他为了稳住前线才到了前面去,不过把帅旗交给了我来指挥,他上去杀得爽了,我就只能在看面干看着,哼,寄奴,想到这事我就不爽啊。”

    刘裕微微一笑:“铁牛,阿寿这回说得对,身为将帅,要对全军负责,可不能只顾自己一个人杀得痛快。不然帅旗一倒,那就军心散了,会马上崩溃,战场之上必须要保持的就是指挥者的命令随时能下达,帅旗前移意味着总攻,后撤意味着退却,如果帅旗倒了…………”

    向靖抢着说道:“倒了就是大家一起准备嗝儿屁吧,因为大帅都完蛋了!”

    所有人都放声大笑,檀凭之更是笑出了眼泪来,一个劲地捶着向靖那宽宽的胸膛:“你小子,真他娘的是个人才啊,这都想得出来。”

    笑完之后,刘敬宣看着刘裕,点了点头:“寄奴啊,这回你从寿春回来,又赶上我正好给调回亲卫队去了,一直没捞到机会说话,有些事情,我想跟你聊聊。”

    刘裕点了点头,向着檀凭之和向靖使了个眼色,向靖嘴里还不情愿地嘟囔着什么,檀凭之一把拉住他,头也不回地就向靖一边走去了,很快,这里只剩下了刘裕和刘敬宣二人。

    刘裕看着刘敬宣,平静地说道:“什么事情要瞒着瓶子和铁牛呢?”

    刘敬宣叹了口气:“兹事体大,其实这回我就是来找你的,因为向靖刚才问的事情,我爹告诉我了。”

    刘裕的眉头一皱:“玄帅特地下过令,严禁外泄的,鹰扬这回有些过了。”

    刘敬宣双目炯炯,看着刘裕:“我毕竟是他的儿子,他也希望我这回能出人头地,其实他跟我泄露了军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给我一个跟你公平对决的机会,他是不希望我给你压制的,这次的大战,绝不会让我错过!”

    刘裕微微一笑:“我就知道是这个原因,不过阿寿,咱们是兄弟,兄弟之间有什么好争来争去的,你现在已经是幢主,不出意外的话,这战下来你爹会升成大将,而你至少也会是军主,甚至是将军,我嘛,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兵,就是在战场上再有表现,也不可能超过你了。”

    刘敬宣摇了摇头:“寿春的失守不是你的责任,如果换了我,可能命都没有了。寄奴,其实我一直都不服你,我就不信我这个将门之子,会比不上你这个京口农夫,所以听说你进了北府军后,我偏偏就要隐瞒身份地加入飞豹幢,就是要跟你比个高下。”

    “但这两年来,我服了,我服你的不是你的能力比我强,即使是现在,我也不认为你在战场上一定会比我优秀,但你的心胸,气度,义气,这些我刘敬宣服了,从你在老虎部队选拔赛上那次宁可自己不进,也要带上我时,我刘敬宣就在心里说,这辈子如果要认个大哥的话,一定就是你刘寄奴了!”

    刘裕的心中感慨万千,鼻子也有点酸,想不到刘敬宣这个山一样魁梧的大男人,竟然还会这样说,他紧紧地拉住了刘敬宣的手,激动地说道:“阿寿,别这样,我们早就是兄弟了,是兄弟就应该同生共生,不分彼此,这回咱们就联手并肩,共同杀敌吧!”

    刘敬宣微微一笑,也紧紧地握住了刘裕的手:“是的,我爹要我跟你争,但我偏不,他以前后可以当他的大将,大帅,我自然有的是机会,但你寄奴能不能留在军中,能不能成为谢家的女婿,可能就是这次的机会了。如果此战你没有表现,那谢家王家有可能悔婚,我知道你有多喜欢王姑娘,所以说什么也要遂了你的心思。”

    刘裕讶道:“这战跟我能不能娶妙音有什么关系?我们不早就是相爱了吗?”

    刘敬宣叹了口气:“寄奴啊寄奴,你这人就是太耿直了,别人算计你都不知道。是兄弟我才会告诉你,我爹说过,那个桓玄也对王姑娘有意,还私下向王家提过亲,王姑娘的父亲并没有回绝,只是说打完仗再说,虽然谢家一直说要把你招为女婿,但毕竟她姓王啊!”

    刘裕的眼中闪过一道冷芒,双拳紧握,沉声道:“不可能的事!妙音早就对我许了心,你看,这续命缕都是她亲手给我扎上的!”他说着,一指臂上的那红红的续命缕,只是手指,已经是有点微微地颤抖了。

    刘敬宣摇了摇头:“寄奴啊,这些世家女子,向来命运不由自主的。别说是未过门,就是结了婚的,都可能给家中长辈逼着离婚!现在大敌当前,王家谢家都需要你这样的壮士出力,但是真要打完仗了,你就没这么重要了,明白吗?”

    刘裕咬了咬牙:“不会的,就算打完仗,谢家还要靠我们这样的人来继续掌握北府军,只有有了军队,才能保证他们家的权势,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

    刘敬宣叹了口气:“可是你如果这战不立功,打完了仗还是一个小兵,那你还掌哪门子的北府军呢?部队解散,你也回去种田了,难不成要王小姐下嫁一个庄稼汉吗?”



    刘裕的心中开始波澜起伏,这个问题,自从寿春之战后,他就一直逼着自己不要去多想,但是刘敬宣的话,字字锥心,是啊,自从与王妙音定情之后,这个美丽的倩影,就一直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已经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这个女子,自己还将如何继续生命,人间的一切,都会变得索然无味了。

    刘裕尽量控制着自己内心的激动,说道:“你的消息可否属实?那桓玄真的有意妙音?”

    刘敬宣叹了口气:“寄奴啊,这还要求证吗?我没见过那桓玄几次,但是他来我们军营的那几次,眼光可一直滴溜溜地在王姑娘身上转啊,那种非份之想,是隐瞒不住的,就象那个刘姑娘也是一直眼中只有这个桓玄一样。”

    “寄奴,听我说一句,桓玄也是荆州世家,他跟王姑娘是真正的门当户对,这次如果大晋能打退秦军,那桓家更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来争取朝中世家高门的支持,就算谢家会一直挺你,但是别的家族也会这样吗?我虽然不太懂这些建康城内高门世家的事,但也知道上次谢家的乌衣之会上,有些世家公开跟谢家翻了脸,那王家就会一直站在谢家这边吗?我看未必吧!寄奴,你得提升自己在军中的地位,这样才有可能把王姑娘娶到手啊!”

    刘裕勾了勾嘴角,沉声道:“好了,阿寿,不要再说了。这些我都清楚,上了战场,我自当全力以赴,但是与这些事情相比,首要的问题还是如何打赢这一仗,要是打输了,大家抱团全部完蛋,命都没了,还考虑什么婚姻呢?阿寿,在战场上不要有太多的心思,想得太多就容易慌乱,一旦分神,那就是要命的事!”

    刘敬宣点了点头:“这是自然,上了战场自然就得放手大杀了。我的意思是,你得想办法把自己放在最能立功的地方。这回我爹也是想要立大功的,他特地把我调回了亲卫队,就是为了能让我在功劳上压过别人,包括你在内。所以,我想让你也进亲卫队,这事可以瞒着我爹,到时候斩将夺旗的大功,我会给你!”

    刘裕的脸色一沉:“这怎么可以?没有将军的命令,任何人不能在这大战将至之时更换部队,否则视如逃兵,这是军纪!”

    刘敬宣微微一笑:“这有啥军纪不军纪的,到了战场上散开阵型厮杀,谁又能分得清谁在哪队?我们重装上阵的时候,都要戴上面当的,你到时候就跟在我身边,没人认得出你,我爹应该是会在突击梁成帅旗的时候出动亲卫队,那是绝好的机会啊。寄奴,不要错过!”

    刘裕摇了摇头:“不行,我刘裕行事堂堂正正,不做这种事,再说了,我怎么能扔下我飞豹幢的兄弟们?”

    刘敬宣急得一跺脚:“都什么时候了还顾及这个?!你不是幢主了,只是一个小兵!飞豹幢如无意外会作为第一线的重装部队顶在前面,起掩护主力突击的作用,任务最重,牺牲最大,而功劳也是最小的,你混在里面,只会埋没了自己!就算你砍上几十个小兵的脑袋,但不能斩杀敌军大将,又怎么能立大功呢?!”

    刘裕微微一笑:“这种事情不要刻意为之,如果真如你所说的那样,飞豹幢一军当先,那立功的机会是最大的,一旦散开阵型,我们也是第一批可以突击敌军中军的部队,夜战之中战局瞬息万变,留在亲卫队里,不一定就真的能立上功,而且如果心里存了抢功的心思,又怎么可能打得好仗呢?阿寿,谢谢你的好意,还是顺其自然吧。其实一切都是天注定,如果上天要我刘裕能沙场建功,你挡也挡不住,反过来要是注定一无所得,就是再怎么安排,亦是枉然!”

    说到这里,刘裕转头看向了已经渐渐人走场空的那块校场,说道:“就象天师道的这些妖贼,几次三番地想要害我,但害得了吗?老天不让我刘裕折在他们手中,就是次次能化险为夷,即使我无法脱困,也会有贵人相助。所以我相信,只要心存善念,努力拼搏,该我的,永远不会落空!”

    刘敬宣叹了口气:“寄奴啊寄奴,叫我怎么说你!你这种自信到狂妄的劲儿,听起来真让人来气,但又是如此让人着迷!好吧,你的主意既然打定了,我也不再勉强你,不过,我还是要劝你一句,要当心天师道的人!”

    刘裕轻轻地“哦”了一声:“这话又怎么说?你又听到了什么消息了?”

    刘敬宣点了点头:“我爹说,这回天师道也是想来抢功的,他本来有意让这些妖道们打先锋,借秦军之手来尽可能多地消灭他们。”

    刘裕的眉头一皱:“不可如此!无论跟天师道的人以往有什么过节,这回咱们是并肩战斗的战友,不能这样下黑手。首要任务还是要打败秦军,所以我们必须要用好每一股力量,而不是借刀杀人!”

    刘敬宣摇了摇头:“寄奴啊,你这人就是太耿直了,这些妖道以后肯定会祸乱大晋的,能这回除掉最好。不过如果让他们先冲,缺乏重甲的他们,会给大量杀伤,死人一多堵了河水,那我们也没法冲锋了,所以最后我爹还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放弃了这个想法。”

    刘裕舒了口气:“理当如此。如果怕他们抢功的话,可以安排在侧翼佯攻,或者放在阵后,等我们在滩头站住后再出动。不过,你说要提防天师道的人,又是什么意思?”

    刘敬宣咬了咬牙:“寄奴啊,你不抢功不代表别人不想,天师道这回来的全是轻兵,精于剑术,擅长乱战和近身格斗,你看他们刚才又是搞仪式又是发药丸的,就是准备在战场上使用,到时候只怕会认准了梁成,就一往无前地突击了,你如果不抢,只怕这头功会给他们抢了去!”



    刘裕微微一笑:“哪有这么容易的事,你想多了!再说,梁成的身边有重重护卫,重兵把守,要是真的有本事杀到近身,那不知道要折损多少人呢,他们舍得吗?”

    刘敬宣叹了口气:“正常人总会顾及生死,但是寄奴,吃了五石散的,会失去神智,在战场上疯狂杀戮,六亲不认,悍不畏死,无论是谁,妨碍他们的进攻,就会给消灭!”

    刘裕的眉头一皱:“可是我跟徐道覆交过手,三次见他食用了五石散,也不见得失了神志吧。难道你还知道些五石散的其他秘密?”

    刘敬宣咬了咬牙,说道:“话说到这份上了,我也豁出去啦。有件事你可能不知道,我爹当年,也曾经是天师道的一员。”

    刘裕点了点头:“令尊的名字里带了之字,这是人尽皆知的秘密啊,难道他当年也吃过五石散?”

    刘敬宣叹了口气:“五石散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其配方有千种万种,随机地配对,取三十六种药材,加以特制药引,才能配出让人力量瞬间增加的五石散来。但是,随着药引和几味主药的不同,这五石散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

    刘裕的眼睛一下子睁大了:“什么?这五石散还有多种?”

    刘敬宣点了点头:“天师道中,这五石散的配方,乃是最高机密,只有历任教主才能掌握,即使是孙恩这样的掌教大弟子,还有各方祭酒,都不能享有。教主每逢集会之时,会派出教中得力弟子,下发普通五石散,就是那种服食之后,全身燥热,需要与人交合,以散药力,那些京城里的世家公子哥们,多是服用此等药物,以助其淫兴。”

    刘裕的眉头深锁:“听说这东西服用之后,原来房事不行的人,也可以变得在床上威风八面。怪不得那些养尊处优,四体不勤的世家子们,这么喜欢这玩意。”

    刘敬宣叹了口气:“那些不过是利用药性,把人体经脉和脏腑内的潜能激发而已,但奥妙之处在于,可以根据这药品构成不的同,把这力量引到不同的地方。比如想要壮阳,则引入肾经,想要大力,则引入手太阳,手少阳等经脉,想要加速狂奔,则引入足太阳,足少阳这些经脉,短时期内,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力。”

    刘裕长舒了一口气:“也就是说,想要激发哪种力量,用在自己想要的地方,还得用不同的五石散了?”

    刘敬宣点了点头:“是的,而且随着成份的不同,激发的力量大小也有区别。越是惊人的力量激发,就越是要用猛药,一旦超过了身体的负荷,就会在服药之后,变得脱力。就象那些用五石散壮阳的人,如果体质本弱,但服了五石散后夜御数女,甚至十数女,那轻则几天脱力,下不得床,重则直接喷血精尽,缩阳而亡。所以这药剂的掌握,是非常关键的。”

    刘裕点了点头:“懂了。其实跟我们成天训练,用吐纳导气之术,更多地激发身体的力量,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是靠了药物的刺激作用,而且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对吗?”

    刘敬宣点了点头:“是的。当年我爹年轻的时候,曾是天师道的弟子,你也知道,他本是北方人,后来北方大乱,他率着一些弟兄们冒死南下,一路之上,经历了无数的恶战,即使到了大晋之后,也不许他过江,只能在两淮一带占山为王,那个时候他无可依托,只有不停地战斗才能生存,这些五石散,他没少吃过,也正是靠了这些五石散中惊人的力量,才打出了江淮兵王的名头!”

    刘裕的眉头一皱:“如果是这样说的话,令尊应该是深受天师道的控制了?可是我看他现在好像跟这些人没什么交集啊。”

    刘敬宣微微一笑:“当年天师道的教主杜子恭,云游北方时曾经到过我爹所在的邺城一带布施,在当地的分舵里留了不少五石散,分给了许多当时还在赵国军中的天师道弟子,我爹年少时也曾经在赵国当兵,后来石赵内乱,他也南下归晋,同伴有不少人战死,而留下的五石散就给他得到了,所以够他吃了好几年。后来他在江南打出了名声,被谢家看上做了家将,天师道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一旦教中弟子成了世家门阀的家将,佃户之类,就不再接触了。这大概是为了给江南的世家门阀让路,以免起了冲突。”

    刘裕点了点头:“难怪如此。令尊大概当年知道这五石散的力量,但也知道这可怕的副作用,所以对此深为忌惮。”

    刘敬宣点了点头:”我也不瞒你,寄奴,这五石散中有一种能让人失去神志,认不清任何人,但力量和速度能极速增加,不知疼痛,不畏刀剑,就算给砍掉一只手,一条腿,也能跟没事人一样地继续战斗,直到血尽而死。这种人,在天师道中给称为狂战士,只需一员这样的猛士,就可以三军辟易,无人能挡!”

    刘裕倒吸一口冷气:“狂战士?这么厉害!”

    刘敬宣咬了咬牙:“当年我爹曾经有一次吃了这个药,成了狂战士,在战场上杀敌上百,但同时也亲手杀掉了在身边的最亲密部下,事后他心痛得无以复加,于是把所有的五石散全部扔掉,立誓此生再也不碰!”

    刘裕的眼前浮现出徐道覆那双眼通红,面目狰狞的模样,一股不祥的预感从心头浮起,说道:“阿寿,你是说,这回天师道的人会出动狂战士?”

    刘敬宣点了点头:“为了抢功,没什么不可以做的,所以这些人如果上了战场,不顾一切地疯狂杀戮时,你最好要离得远点,因为这时候哪怕是他们的亲爹娘,只要挡在他们面前,一样是照杀不误!”

    刘裕正色道:“多谢阿寿提醒,我会在战场上注意的,你也要当心,别给狂战士伤到了!”

    刘敬宣的眼中光芒闪闪,突然说道:“寄奴,万一,我是说万一在战场上,你发现我也是六亲不认地大杀特杀,离我远点,因为,也许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刘裕的脸色一变,一下子抓紧了刘敬宣的手:“阿寿,你说什么?你的意思是,你爹要你也…………”

    刘敬宣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从刘裕的手中把自己的手给抽了出来:“瞎想什么呢,我说了是万一。那五石散当年害得我爹失手伤了最好的兄弟,又怎么会给我用呢?只是寄奴你知道,我这个人容易热血上头,一冲动起来什么也顾不着了,尤其是在战场上,那种血腥的味道会让我失去理智,万一我杀得兴起,你突然在我背后或者是身边出现,那保不齐我就会误伤到你啊。”

    刘裕松了口气,但还是有些不放心地看着刘敬宣:“阿寿,你知道那五石散的副作用很大的,不要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刘敬宣哈哈一笑:“怎么会呢?我当初和刘毅去争那个幢主之位的时候,一激动连马蜂窝都日了,要是吃药的话早就赢他了,还用得着在鬼门关前走一遭么?寄奴,别多想了,这次是夜战,很容易就会有误伤,更不要说杀得兴起的时候,好好保护自己,有机会就立大功,但不要赌上性命,毕竟就算没了女人,还有家里的老母亲和弟弟呢,他们在等你回去!”

    刘裕点了点头:“放心吧,你也要保重,到时候将军的安危,就劳你多费心啦。”

    刘敬宣笑着转身就走,边走边抡起了胳膊:“忘了告诉你了,这回我找了件新称手的兵器,也许有机会你在战场上能见到,寄奴,洛涧见!”

    刘裕微微一笑,看着刘敬宣远去的背影,高声道:“洛涧见!”

    与此同时,寿春,秦军主营。

    大帐之内,苻坚的心情很好,脸上挂着笑容,看着站在自己面前,持节而立的朱序,笑道:“朱尚书,你不畏生死,孤身入敌大营,扬了我大秦的国威和志气,真不愧是名扬天下的猛士,来,孤敬你一杯!”他说着,拿起自己面前案上的一杯酒,就要饮用。

    朱序摇了摇头,说道:“天王且慢,这回臣并没有完成任务,那谢玄等晋军将帅死不投降,还要跟我天军一较高下,惭愧啊,惭愧。”

    说到这里,他作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不停地摇着头。

    一边的苻融勾了勾嘴角,说道:“哦,谢玄不肯投降吗?难道我大军云集的消息,朱尚书没有告诉他们吗?”

    朱序叹了口气:“这些消息当然会告诉他们,我说大秦的百万大军已经赶到前线,雷霆一击随时可以发动,他们若是害怕,要么投降,要么撤退。”

    苻坚笑道:“难不成他们还选择了第三条路吗?”

    朱序点了点头:“是的,谢玄不知道哪来的胆子,居然主动求战了,看来他还是不相信我们的实力,或者说狂得过了头,以为他那几万北府军天下无敌了!”

    苻坚勾了勾嘴角,说道:“朱将军,这回你亲眼在晋军大营看到了那些所谓的北府军,感觉如何呢?跟你昔日在荆州,雍州带的晋军比,有何特别之处?”

    朱序哈哈一笑:“本来出使之前,我还以为这北府军有什么三头六臂呢,但一见之下,大失所望,不过就是些装备了精良盔甲和武器的山贼土匪罢了,军纪散漫,不成队列,我去的时候,不见有严整的军阵,肃杀的队列,而是三三两两的军士在打架斗殴,虽然我必须承认,他们的身体素质远远强过普通的士兵,但是军队的核心在于纪律,这支军队徒有其表,却无纪律可言,顺风时可以势如破竹,但一旦陷入不利的情况下,就会作鸟兽散啦!”

    慕容垂突然笑道:“朱尚书,果真如此吗?要是这北府军真如你说的那样不堪,又怎么能打垮彭超和俱难的大军呢?”

    朱序勾了勾嘴角,转向了坐在右道第一席的慕容垂,说道:“我说过,他们的单兵素质很出色,武艺也很不错,但那只是个人强,不是军队强。他们这些人,本就是两淮一带的流民,盗匪,多年来刀头舔血,战斗能力远远强过一般从农民中征召的壮丁,但是这样的军队,打仗逐利,顺境时会表现出色,逆境时就没有严格的纪律来保持队形,所以只要战局不利,破之并不难!”

    “君川之战,彭超俱难二将不和,处处分兵,给了这些北府军们以多打少,各个击破的机会,一旦在顺境下作战,他们的战斗能力就能得到尽情的发挥,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这次看到的,是一种恐惧,不安,这种情绪,弥漫在北府军营之中!”

    苻坚的双眼一亮,连忙问道:“什么恐惧,不安?”

    朱序微微一笑:“大战之前,精锐的军队一定是高度的组织和纪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士皆有必死之念,从上到下会是一种无言却又坚守的力量,将官们会有条不紊地练兵如常,而军士们则会静静地在自己的营帐之中整理战具与盔甲,作最后的准备,即使一言不发,也能感觉到那股可以摧毁一切对手的信心与力量。”

    “可是北府军不是这样的,他们几乎每个营帐中都有士兵在打架,也没有军令官禁止,这是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到了无法控制的程度才会有的。出兵广陵之前,这支军队盲目自大,以为自己一出就可以象君川一样所向无敌,但走到这里,却发现敌军远远多过自己,而坚固的寿春城也已经落入敌手,他们的信心一下子动摇了,从极度的自信变成了极度的不安,如果不是因为有家属作为人质,只怕这会儿早就会一哄而散啦。”

    苻融满意地点了点头:“朱尚书不愧曾经是当过大将的人,这种事情真的是一针见血啊。这么说来,晋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了吗?可是难道谢玄不知道自己军中的情况吗?为何还敢言战?!”

    朱序自信地捻着自己的胡须,缓缓说道:“按兵法来说,虚张声势,准备撤退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