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其他的军士们也纷纷下手,把这些串在空中的敌军全都分了尸,一线的战士们全都血染战甲,人人杀意冲天,弃了手中的槊,扔下了盾牌,抽出背上插着的百炼宿铁刀,发出了慑人的战吼,看着对面那些早已经给吓瘫的丁零士兵们,吐出了舌头。
刘裕的手高高举起,大声道:“众军听令,不赦一人,不取一物,不用弩,不用槊,用你们手中的大刀,尽情割裂敌军的身体,勿使敌军留一全尸!”
所有的将士们齐齐地大吼道:“诺!”紧接着,全军压上,如同一千余只下山的猛虎,冲向了对面那些因为恐惧而脸色惨白的丁零士兵!
小半个时辰之后,河边的三十余名北府军战士,排成一列,顶着盾墙,向前猛地一次冲撞,把还站在河边的十余名无路可逃的丁零士兵,全都挤下了河,这十余人在齐腰深的涧水里来回扑腾,而这些浑身是血的北府军士们,冷冷地抽出了背上插着的大刀,只一挥舞,这些黑漆漆的丁零兵首级,就从脖子上分了家,这些杀人机械而迅速的北府战士,抓着发辫,把首级提了上来,往腰间一别,顺势飞起几脚,把那些还堵在河边的尸体,都踢进了激流之中。
刘裕坐在一辆空空如也的大车之上,身边的宝箱,刚才还满满当当的一箱子财宝,这会儿已经完全不见了,在他身前几十步的地方,不少军士们正喜笑颜开,把各自队正围成一团,解下随身的那些打包布裹,摊在地上,往里盛着这些战利品呢,而另一边,孟昶等随军的录事参军们,正围在一堆堆如同西瓜一样首级堆边,纪录着每个上交首级的战士的军功,人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而空气中这浓重的血腥味道,这会儿却变得如此地香甜起来。
刘裕勾了勾嘴角,对着身边的檀凭之笑道:“瓶子,初步统计,这一战我军几乎尽歼那万余丁零贼人,可谓大胜了。之前我一直担心我们转向这个次要战场,会让大家的军功受到影响,可现在看来,也算是因祸得福啊。”
檀凭之哈哈一笑:“还不是靠了你的指挥和演说嘛。其实你若真的想要这些军功,想为那些北方被这些丁零贼人屠杀的同胞们报仇,完全没必要放走翟斌他们的。”
刘裕摇了摇头:“不,要弄乱北方,还需要这些人去搅和。翟氏丁零,一向贪婪凶暴,在秦国太平的时候还会到处抢劫杀人,若是乱世之中,更是毫无纪律约束,只怕我北方汉人同胞,会倒上大霉,所以今天我必须要出手屠尽他的这些部众,一来震慑翟斌,让他们知道我们汉人不是好欺负的,再敢象这次屠掠淮北,那我以后必将百倍报复。这二来嘛,这些丁零兵抢惯了杀惯了,以后在北方大乱时肯定也会为祸天下,早早在这里除掉,也是为了世人好。”
檀凭之点了点头:“还是寄奴哥你想的周到。现在我们这里打完了,听声音,洛涧那边的战斗也应该结束了,我军胜利的欢呼之声,这里都听得清清楚楚,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向鹰扬将军回报了?”
刘裕微微一笑,看向了远处一匹向这里驰来,却是速度极慢的战马,上面趴着,没错,是趴着一个足有二百斤重的大胖子,刘裕站起了身,拍了拍衣服上被血渍染得一团团的土垢,笑道:“胖子来了,我得去复命啦,瓶子,叫大家加快点速度,早点分完战利品和点完首级之后,就快点列队回去吧,接下来还有大战呢。”
刘裕说完后,便陉自走向了这一骑,也许是因为马上的骑手太重了,看起来这匹可怜的瘦马,几乎每一步奔出,膝盖都是弯的,一直奔到刘裕的面前,刘裕伸手一拉缰绳,这马儿才停了下来,而马鞍上伏着的那个胖子,一下子滚落马鞍,趴在地上,大口地呕吐起来。
刘裕叹了口气,上前抚着胖子的背:“我说死胖子,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不习惯的事情就不要多做。你说你一文人,又长这么胖,骑马上就不怕把马儿给压死吗?”
胖子刘穆之抬起了头,嘴角边还挂着一些呕吐物的口涎,不服气地说道:“正因为不熟,才要多练啊,哪能知难而退?我现在可是从军报国呢,连个马都不会骑,还怎么说有这趟军旅之行呢?”
刘裕叹了口气,扶着刘穆之站了起来,看着地上的那些很有形状的呕吐物,甚至还有一些明显与一般士兵们吃的那些馍与稀粥不一样的东西,显然是肉,刘裕没好气地说道:“你看看你,就知道吃肉,要是让弟兄们知道你这死胖子天天在帅府里大鱼大肉,当心他们揍你!”
刘穆之哈哈一笑,抹了抹嘴边的那些污物:“这有什么的,我可是劳心者,要成天动脑子的人,不吃点肉,脑子转不过来啊。”
说到这里,他看向了河滩的那一片,脸色一变,只见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地上的几千具尸体,几乎没有一具完整的,全都是给砍的四分五裂,成群结队的乌鸦和秃鹰,正从空中不停地飞下,啄食着那些死人的血肉,一边的林子里,绿芒芒闪着的,是大批野狗的眼睛,只等北府军的士兵一走,就会享用这些尸体的美食,仍然有几百名北府军战士,漫步于这些死人之间,查取还有谁的首级没被取走,或者是手指上身上有什么值钱的金银饰物。
河里同样漂着上千具的尸体,随着那奔腾的洛涧涧水,向着下游奔去,偶尔还会有一两个没死透的人在水中扑腾两下,就再也不见了踪影。
刘穆之只觉得一阵强烈的恶心,再次趴到了地上,又是一通翻江倒海,很有形的呕吐物如同便秘时拉下的粪便一样,浇灌了地面,刘裕笑着摇头到:“死胖子,叫你别上战场,这可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看多了晚上会做恶梦的。”
刘穆之吐完之后,从地上站起了身,长舒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没事,我吐啊吐啊也就习惯了。寄奴,不开玩笑了,我来这里是奉了刘将军的将令,过来传令的,梁成的全军已经被歼灭,那里斩首两万余级,俘虏七千,余众皆溃,梁成本人被刘敬宣亲手击毙,刘将军要你迅速带上敌军的首级,前出寿春,准备与苻坚决战!”
刘裕的眼中冷芒一闪:“得令!”
半个时辰之后,刘裕牵着马,与刘穆之并肩而行,在他们身前百余步的地方,四幢北府军铁甲重步兵,一个个提着敌军首级,背着大大小小的包袱,齐声唱着军歌,沿着北方的河岸而行,而队列两边的那些夹阵而行的辎重大车上,也堆满了缴获的敌军兵器与甲仗,以及那些大大小小的敌军旗帜,被骡马拖着,一路向前。
刘裕的嘴角勾了勾,看着前方的行军队列,说道:“我就不明白,收了敌军的武装盔甲也就罢了,为何还要把他们的这些军旗也带上?”
刘穆之微微一笑:“玄帅自有妙用,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好了,寄奴,不说这个,谈谈这一仗吧,昨天夜里,梁成受到突袭的时候,苻坚也率兵寅夜来救,结果被玄帅在洛涧以北列阵相阻,无法救援,天明的时候,梁成全军覆没,他们也就撤回去了。现在战局完全逆转,胡彬所部被救出,而梁成的五万精锐却几乎是全军覆没,我军趁势而前,直扑寿春,寻求与敌军决战,这个打法,完全和你原来设想的一样。”
刘裕微微一笑:“不是我的,是我们的,胖子,当初可是咱们一天到晚琢磨这个战术啊,只不过,我是坚信咱们北府军,老虎部队的强悍战力的。”
刘穆之点了点头,正色道:“说实话,五千对五万,我还是有些虚的,不知道你哪来这么大的自信。其实我当初更担心你在寿春的失败后,急于想复仇,想证明自己,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心态。”
刘裕笑道:“我可不会拿将士们的性命来作赌注。我之所以敢断言我军能五千破五万,是因为我对敌我双方的战斗力非常清楚,如果不是有涧水为阻,那三千人就可以打垮梁成的五万军队了。本着料敌以宽的原则,五千老虎部队,加上两千天师道弟子,应该也足够用了。之后还要跟敌军决战,不能让太多部队受累。”
刘穆之叹了口气:“别的事情你可能不如我,但是在这军学兵法上,我知道一辈子也比不过你了,纸上得来终是浅,深知此事要恭行啊。所以,我也不能老缩在后面,这战场上,还是得多亲眼见识一下的。”
刘裕笑着点了点头:“是啊,只有亲眼见识了,才能跟书上说的那些结合起来,打仗嘛,地形,天气,风向,士气都是书上无法表现的,所谓战机瞬间万变,就是指这个。不过刘胖子,你要想骑马,以后可得好好减减这身膘啦。”
他说着,往刘穆之的肚子上轻轻一拍,刘穆之的那个大肚子,直接就晃了几晃,如同妇人走起来那种胸部的摇晃一样。
刘穆之没好气地说道:“行了行了,跟你说了多少次啦,这里装的可不是膘,是才华,才华懂吗?”
刘裕哈哈一笑:“好好好,才华,才华。那请有才的刘大参军告诉我,接下来寿春决战,将会如何呢?”
刘穆之收起了笑容,正色道:“洛涧之战,对于苻坚,对秦军的打击,尤其是士气和信心的打击,是致命的,经历了从大胜到大败,又只是一夜之间,无论是谁,都会难以接受,进而影响他们的判断,现在我军前锋已经进至淝水南边的八公山,而会稽王司马道子,也亲临前线,在那里准备法事了。”
刘裕的眉头一皱:“什么?这司马道子也亲临前线了吗?”
刘穆之点了点头:“他早就在大营里了,就是在观望,严密地封锁了消息,昨天夜里战胜之后,孙恩他们第一时间就通知了这位王爷,所以他快马加鞭地就赶了起来,说是要在八公山上作法施咒,为我军祈福,同时诅咒苻坚和他的军队,让他们有来无回。”
刘裕哈哈一笑:“要是作法有用,还要我们这些战士做什么?这位王爷明明是想来抢功的,还找了这么个借口,真是有意思。不过话说回来,昨天的夜战,孙恩卢循徐道覆这几个家伙,他们带的那些妖道,可真是立了大功,若不是他们服食了五食散之后,那种高效,迅速而恐怖地杀人,我们也不会这么快就打穿秦军的防线。”
刘穆之点了点头:“我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但是听说,仅是他们这二千一百多人,斩杀的秦军就不下七千,甚至我还看到不少战马都被斩杀得四分五裂,而他们居然是用那些长剑短刀做到,还不是你们这些百炼宿铁刀,这是何等惊人的力量啊!”
刘裕肃然道:“五石散的确可以迅速地提升人的力量和速度,但也会让人失去神智,在战场上不分敌我地杀戮,我亲眼就看到有十余个天师道的弟子,在攻击的时候撞到了一起,甚至自相残杀起来,至死方休,边上也根本没有人来分开他们。”
刘穆之叹了口气:“是的,昨天一战,天师道的弟子战死多达四百余人,是我军各部队中损失最多的,你们老虎部队五千余人,不过战死三百多,伤一千四百多,当然,以这样的代价尽歼梁成的五万大军,已是奇迹。”
刘裕咬了咬牙:“天师道的妖人,根本不管这些底层弟子死活的,就是要用这些人的命,为自己谋求一个上升的通道。这不,司马道子就是他们的新靠山,我现在反而不担心秦军了,怕的就是这些妖人在战后趁机夺权啊。”
刘穆之点了点头,环视四周,确定周围无人后,低声道:“玄帅这回特地让我来找你,要你好好把握这回机会,在淝水立下大功,这样才能压过孙恩这些妖道,明白了吗?”
刘裕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些胜负之外的东西带到战场之上?没打仗的时候,不去想着如何打败敌人,而是考虑着如何给自己争功,争名,如何给自己提升地位呢?胖子,你不懂一个战士的心,在战场之上,考虑了太多这些东西,有了太多的私心杂念,就会分心,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刘穆之微微一笑:“寄奴,你说大部分的将士,甚至是北府部队的将士,他们浴血奋战,图的是什么?真的是人人跟你一样,有着北伐中原,收复失地,驱逐胡虏的远大理想吗?”
刘裕叹了口气:“这样的人不是没有,但毕竟是少数,极少数,多数人来当兵投军,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还能免掉这几年家中的赋税徭役。至于北府军,是因为有着超过别的部队三倍的军饷,还有战后可以任意取得战利品,此外就是在升迁,记功这些事情上面,比别的部队有更多的优势。”
刘穆之点了点头,一指前面那些将士们,一个个背着的沉甸甸的包袱:“看看吧,寄奴,那些战利品,才是北府将士们舍生忘死的动力,有了这些好处,回去后就可以购田罢地,有自己的一份产业,再也不用象以前一样做牛做马,任人欺凌了。至于你,跟这些出生草根的士兵们更不一样,你本就是有个下层士族身份的,现在又给谢家看上,甚至成了半个女婿,你就算不考虑自己的前程,也要为王姑娘,为谢家着想啊。”
刘裕咬了咬牙,想起王妙音的倩影,又想到刘敬宣在战前和自己说过的那番话,心中一阵刺痛,长叹一声:“高寒士庶之隔,判若云泥,只怕我和妙音的婚事,也未必能有结果吧。”
刘穆之的眉头一挑:“你是从何知道的消息?”
刘裕摇了摇头:“上层的事情,是瞒不住的,因为牵涉到这么多的世家大族,我听说桓玄在跟王家拼命地拉关系,想要妙音嫁过去。前一阵就有人在暗示我要战场上建功,不能让未婚妻给人抢了。但是,我觉得以现在的情形,想这些都是多余的,如果是桓家明着要抢,那就算是谢家,也很难保住。毕竟妙音姓王,为了我一个人去得罪强大的荆州桓氏,与所有高门为敌,不值得啊。”
刘穆之叹了口气:“这回北府军建幕,我的岳父大人也得了将军名号,在玄帅手下为将,而我现在就是划归他的手下,这件事情,也是前两天才听他说起的。他对你很欣赏,而且跟谢家走的也很近,并不希望象王国宝这样的人以后上台,更不希望桓家能借这次联姻,勾结朝中的上层世家,全面控制朝政,到了那一步,可就危险了。”
刘裕想起那天在小巷中与桓玄的对话,心中一动,此事他还从来没有跟刘穆之交流过,而桓玄说的那些话,尽管明知是挑拨离间,但总觉得有那么几分道理,甚至无法直接反驳,念及于此,刘裕低声道:“其实,胖子,你说这天下是让谢家来掌握,还是由他桓家来掌握,有什么区别吗?”
刘穆之微微一愣,转而正色道:“寄奴,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刘裕叹了口气:“桓玄曾经引诱过我,说了一大通道理,我这个人打仗还行,但是这些时政大事上,见识就不如你们了,总觉得他的话虽然大逆不道,但有些道理无法反驳。今天也难得能碰上你,能好好聊聊,所以还请你给我解下惑。”
刘穆之点了点头,放慢了脚步,与前方的行军队列离得又远了几步,低声道:“桓玄说的话,一个字也不要信,但是他们这些世家子弟,读书多,歪理多,有时候能以假乱真,不过在我这里,应该是过不了关的,你说吧,他有啥歪理。”
刘裕笑道:“他说谢家,王家这样的家族,根本没有北伐之志,只是想虚君实权,把皇帝当成傀儡,而自己在幕后操纵。而他们桓家,确实有篡位之心,但为了篡位,就得北伐建功,收复河山,一方面壮大自己的势力,一方面也是建立天大的功勋,就象桓温做的事情一样。所以,论北伐的动机,桓家要比谢家,王家要强得多。”
刘穆之叹了口气:“桓玄真会说话,或者说,真会找说话对象爱听的说。这套说法,明显是针对你的,寄奴,他知道你一心想要北伐,是个纯粹的军人,汉人,所以故意这样说给你听。确实,桓家作为外藩,又是后起的家族,按说是没有资格行篡逆之事的。但是,自古兵强马壮者为天子,桓家如果真的能北伐成功,驱逐胡虏,那就压过了朝中的那些世家门阀一头,一如当年司马氏借着打败吴蜀,平定淮南三叛而取得了兵权,最后借高平陵一战彻底控制朝政,篡夺了魏国曹氏江山。”
刘裕点了点头:“可就算如此,肯北伐不是好事吗?这天下的皇帝非得姓司马不可吗?我跟瓶子,兔子他们聊起北方人心的时候,他们都说,北方人其实并不喜欢司马氏,都说当年永嘉之乱,生民望朝廷拯救,如久旱盼甘霖一样,可是晋国的皇帝和军队,却是一路南逃,并不来拯救他们,他们更多的是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不管是谁,无论是祖逖还是桓温,只要肯北伐,都是得人心的事,真要是建功立业,那取代司马氏的天下,又有何关系呢?”
刘穆之微微一笑:“虽然说历来兵强马壮者为天子,但是兵强马壮的,可不止一家啊,桓氏若反,世家门阀必然群起攻之。他们在三吴之地有大量的庄园,有数以百万计的佃户,又有江北六郡,可以源源不断地招募北方流民,你看,这北府军也不是说建就建成了么?再说了,江州,豫州这些地方,都各有拥兵数万的强力刺史,若是有人再肯引北方胡虏南下,那战事就会蔓延大晋全境,到时候别说北伐了,只怕连我这汉家半壁江山,也难保啦。”
刘裕奇道:“可是当年桓温借北伐立威,虽然没能成功,但是也率兵直入建康,控制朝政,甚至连当年的王坦之和谢相公大人都被其控制,生死取决于他的一声令下,这时候世家门阀的大军在哪里?”
刘穆之叹了口气:“当年殷浩北伐,把世家门阀间好不容易组建的大军,兵败丧尽,等到桓温再次出兵的时候,上次吃过亏的各大世家,再也不肯组建军队了,几乎是坐视桓温独立北伐,虽然失败了,但是桓温的名声却大大提高,事后又借着剿灭豫州刺史袁真的内战,扩充了军力,弥补了北伐时的损失,从而一举带兵入京,控制了朝政,这时候世家门阀意识到桓家有篡逆之心,但已经来不及就地征兵,也没有借口,只能抬出王谢两家,与桓温周旋,谈判。”
“除此之外,桓温本身也是一个新兴世家,手下又有郗超这种投靠过来的世家大族,为他也作了不少分化瓦解各世家门阀的工作,这才能让他带兵入京,但是,司马氏作为天下共主,是世家的共识,桓温北伐未成功,人望已经受损,这时候又想强行篡位,是不会得到多数世家的支持的,他可以杀了王坦之和谢安,但是如此一来,三吴之地的世家势力势必举兵相抗,到时候战火燃起,无法扑灭,若是此时北方的秦国燕国再趁虚而入,那桓温真的会和他说的那样,遗臭万年了。”
刘裕摇了摇头:“可是桓温毕竟是没有北伐成功,甚至枋头兵败,损了大大的名望,这时候还想篡位,那是名不正言不顺。但要是今天的桓家,若是可以抗秦在先,北伐于后,真的收复旧河山,难道也没有资格吗?”
刘穆之哈哈一笑,拍了拍刘裕的肩膀:“有没有资格,不是取决于桓家,而是取决于你刘寄奴啊。”
刘裕一下子明白了过来:“是因为这回面对秦军主力的,是我们北府军?”
刘穆之收起了笑容,正色道:“是的,而且这一路所面对的,可是秦军在关东的主力,氐人军队,主要是从关中,洛阳,邺城这三地开来,而其他仆从军队,则是在兖州,中原,并州,河北这些地方征发,关西陇右那里的来的很少,所以,一旦这次能在淝水破敌,不仅打掉了苻坚的威望,也会打掉这些关东之地的秦国大军,无论他们是在这里给消灭,还是溃散回家,都不复成军,到了这时候,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就不再是梦想了。”
刘裕的心中燃起一团火焰:“也就是说,谢家,玄帅,一定会北伐的,对吗?”
刘穆之微微一笑:“这点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于国来说,趁着北方空虚和战乱,北伐中原,失复失地,至少是收回黄河南岸的地盘,这是青史留名,为后世子孙所景仰的伟业,谢家早年因为谢尚北伐,取回了传国玉玺,从此跻身一流世家的行列,这次更是有一支完全由自己组建,掌握的精锐大军,更是没有任何理由错过了。”
“于私方面嘛,你也知道,现在大晋的上层世家间的争斗激烈,会稽王和王国宝他们这回干脆直接上前线抢功了,战后更是会在失去了秦国压力的前提下,想尽办法夺谢家兵权,进一步地将之排挤,北府兵一天被谢家所掌握,他们的夺权计划就一天不能实现,所以,为了保家族权势地位,谢家也一定会借机北伐,以保北府军,保北府军就是保家族的地位,要不然,怎么会招你这个女婿呢?”
刘裕勾了勾嘴角:“可是我们原来说的是,战后北府军大部分回家,少部分保留作为机动力量,而我长留军中,来掌握这支精兵骨干啊。当时可没有说到北伐的事。”
刘穆之笑着摆了摆手:“事情是不断地改变的,计划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当初我们这样商量的时候,是只有彭超俱难南下,连这次苻坚亲征都没有呢,而当时谢家也没和司马氏,没和别的家族撕破脸。现在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情况也有了大的不同,秦国倾国之兵南下,谁都意识到,打败这支大军,那北方胡虏起码二十年内再无力南下,就算不北伐,大晋也可以得到多年未遇的安宁,所以连会稽王和王国宝都会借着天师道的力量插手军事,就是想争功夺权。”
“如果真的淝水取胜,那北府军就会成为江淮一带的最强军队,进可北伐取中原,退可镇广陵,京口,威胁京城,可以说谁掌握了北府军,谁就掌握了中央的政权。桓家虽然实力强大,但毕竟荆州离京城有几千里之遥,一旦事变,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也不可能拥立哪个司马氏的宗室为王,所以,不足为虑,这就是桓玄想要拉拢你的真正原因了。”
刘裕长叹一声:“搞了半天,桓玄不是想北伐,而是想通过我来控制北府军啊。可是,我一向受谢家的提拔,谢家若倒,我在军中也不可能长留,他又怎么可能再通过我来控制军队呢?”
刘穆之微微一笑:“这就要靠桓家的政治权术和手段了。寄奴啊,桓家之所以跟王家提亲,想要迎娶王妙音,并不是真的想娶此女,而是离间王谢两家的一个手段罢了。”
刘裕的眉头一皱:“离间两家的手段?什么意思呀。”
刘穆之正色道:“多年以来,王谢两家同气连枝,共同进退。王导为相多年,奠定大晋的开国制度,而谢安是王导之后在位时间最长的权相,也是安大晋天下之栋梁,两家互相联姻,子侄交好,已历一甲子以上,可以说,太原王氏,琅玡王氏,陈郡谢氏,加上荆州桓氏这四家,才是大晋这百年来真正的四大家族,这三十年来,尤以琅玡王氏与陈郡谢氏为首,控制了朝政,成为世家大族的代表,若他们意见统一,那无论是在野的太原王氏还是在荆州的桓家,都不可能染指最高权力,决定天下大势!所以,桓家想要夺权,第一步就是要让王谢两家反目!”
刘裕倒吸一口冷气:“想不到,桓家还会有这样的打算,真的能成功吗?”说到这里,他都有点担心起谢家了。
刘穆之叹了口气:“这个不好说啊,琅玡王氏,自从右军将军王羲之之后,几个儿子都任大晋的高官,象王妙音的父亲王凝之,便是官居会稽内史,镇守一方,虽然不在中央任职,但却是地方上的实力派,谢家掌中央之权,而王家诸子则出任各地的刺史,内史,控制三吴地区的广阔乡间,成为这些世家门阀庄园经济的保护者,这便是王谢之间真正的联盟关系。”
刘裕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怪不得这些北方士族南下之时,几乎一无所有,可是几十年下来,却是富可敌国啊。原来是这样中央和地方结合,上下其手,可以合法地巧取豪夺。以前我是一无所知,现在却知道了。看来桓玄说的没错,这大晋的天下,非司马氏的天下,而是这些世家的江山。”
刘穆之微微一笑:“这是自然,所以之前历次北伐不成,就是因为这些世家门阀,不肯出力,要知道想组建大军北伐,就必然要从这些世家门阀之中征丁抽税,那可是动他们的禁脔啊。北伐的成败未知,就算打下洛阳长安,也没有太多自己的好处,除非是想求青史留名的人,不然,还不如守着自己的庄园,成群结队的僮仆,享受着王候将相的生活呢。”
刘裕恨恨地说道:“我现在才终于明白,为什么之前百年时间,我大晋有那么多次好机会,却都不能北伐成功了。看来桓玄说得没错,世家大族没有北伐之心,这点上,还不如他桓家为了篡权夺位,来的强烈呢。”
刘穆之叹了口气:“刚才就说过,这事情会变化的,北伐的动力也是一样。世家之中,不是没有有雄心壮志之人,王导,王羲之,谢相公之样的人,都是希望能北伐建功,青史留名的,虽然安于本家族的经济好处的是多数人,但世家子弟毕竟还是有不少人有家国情怀,想要澄清宇内,要不然,当初何必吃苦受罪,抛弃家业举族南下呢?留在北方为胡虏效力,岂不是更好?”
刘裕点了点头:“你说的对,所以我们这样的奋战,就是为了能给北伐创造一个好机会。只要胜了这场寿春决战,如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样,打开进入北方的通道,那以谢相公的雄才大略,就一定会挥师北上,建立不世之功业的!”
刘穆之的眼中冷芒一闪:“是的,但这会和大多数的世家门阀起了冲突,这次他们之所以肯出钱出丁,是因为都知道北方强秦一旦南下成功,灭亡大晋,那他们现在所有的这些庄园,僮仆,都会失去,为了保现在的利益,只能作些暂时的牺牲,支援国家,有钱出钱,有人出人。但是一旦秦军战败,我大晋的北方威胁解除,那他们会不会继续支持北伐事业,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刘裕的脸色一变:“他们敢!有谢相公在,有这次大胜的余威在,谁敢不从?再说了,北伐也能夺取大量的土地,人口,对他们怎么能说没有好处呢?”
刘穆之叹道:“那些好处都是虚的,不一定会变成实实在在,北方打下的地盘,会有当地的豪强和北方的世家大族,这些人肯定会占据大部分的领地,不然的话他们拼死抵抗,我军举步维艰,南北之隔已近百年,北地汉人早已不视我大晋军队为王师,当年祖逖北伐的时候,就没有什么人来迎接,只能靠各种手段拉拢当地的坞堡主,现在距离那时过了六七十年,北地汉人更是对我们没什么感情,想要迅速收复失地,惟有保证当地这些实力豪强的利益,方有一线胜机。”
说到这里,刘穆之的眼神变得黯淡起来:“当年桓温北伐,曾一度打进关中,关中父老都说,不意今生再见王师,但说归说,却没有多少人来支持桓温,仍然对于秦军与桓温的交战持观望状态,最后桓温无法立足,只能撤回,不能说桓温没有北伐建功之心,但是民心向背,也可见一二,一来南方世家无意北伐,二来北地汉人胡人也不希望有人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所以永嘉之乱百年以来,南北民风习俗迥异,几乎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这才是北伐难以成功的根本原因啊。”
刘裕咬了咬牙:“就算再难,也得试上一试,再怎么分裂,再怎么风俗不一,还能比得过当年春秋战国,诸国林立,五六百年的乱世吗?比得过那些游牧塞外,吃肉喝奶的胡蛮子与我中原汉人的差异吗?连各族胡人都能在北方立足,我大晋乃是华夏正溯,北伐反倒是不可能的任务了?我刘裕不信,起码要试上一试才行!”
刘穆之哈哈一笑,拍着刘裕的肩膀:“寄奴,我就是喜欢你这份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气,也许,总有一天,能在你手上完成这个壮举,而我刘穆之,也希望能帮助你成就这场大事。不过现在说这么多没啥用,你还是好好想想大战前后的事吧,寿春决战暂且不说,王凝之这样的典型世家子弟,不太可能会继续支持谢家以后的北伐,所以王谢两大家族之间产生裂痕,几乎是一定的事,而桓玄,就是看准了这点,才会出此毒计的!”
刘裕的眉头紧锁,沉声道:“那这样看来,不止是争夺妙音的私人恩怨了,而是桓氏想借此离间王谢之间的关系,阻挠北伐大业。老实说,我出身低微,如果只是从我这里抢妙音,我虽心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但若是为他桓家的一已私利,想要坏了国家大事,哼,我刘裕就是拼了这条性命不要,也要阻他的阴谋。”
刘穆之微微一笑:“只有留得性命,才能阻他阴谋,寄奴,我来就是跟你商量,如何才能在接下来的大战中建功立业的,只有在此战立功,玄帅才能升你官职,自己的地位提高,才可能阻止别人的野心,勉之!”
荆州,江陵。
一个五十余岁上下,极有气势,鹰眼勾鼻的老者,全身帅袍大铠,正襟危坐于帅案之后,他的眉头深锁,看着手中的一份塘报,久久,才长叹一声:“谢安石有庙堂之才,却无战阵之能,他派出的小儿辈又多是浮夸清谈之辈,在此大敌当前之时,仍然拒绝与我们联手,只怕用不了多久,吾辈都要左衽啦。”
(左衽是胡人穿衣服时开襟的穿法,与汉人的右衽相对,他这意思是晋军很快要失败灭国,得学着北方秦国的子民那样穿上胡人的装束了)
坐在他对面的一个年轻人,一身淡墨清衫,上好的丝绸料子,在这满是军装吏员的大堂之中,显得那么地特别,可不正是桓温的世子,刘裕的死对头桓玄?
桓玄微微一笑,对着那位大帅说道:“叔帅大人莫忧,以侄儿浅见,这回北府军应该也能战胜秦军,不至于胡马过大江。”
这位被称为叔帅的人,正是桓玄的叔父,现任荆州刺史,桓家班的掌门人桓冲,他勾了勾嘴角,淡然道:“灵宝(桓玄的字),虽然北府军的战斗力很不错,皇甫敷和吴甫之都交口称赞,但是谢玄毕竟只有三万核心部队,还有五万多兵马,乃是各大世家临时拼凑的军队,打着北府军的旗号而已。他们面对的秦国大军,可是不下五十万哪,苻坚又亲临前线指挥,可见其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号称重镇的寿春,只几天就陷落了,你现在还在说什么北府军可以胜的话,是不是有些过于托大了?”
桓玄摇了摇头,平静地说道:“寿春之中并无北府军的主力部队驻守,那个侄儿所说的刘裕,只带了百余名部下,本是谢玄想跟那豫州刺史桓伊,行联姻之事,以指挥西府兵马,可是阴差阳错,没有成功,于是刘裕就自告奋勇地在那里驻守,小侄在离开之间就能预料到,他必然会失败的。”
桓冲的眉头一皱:“你手下有我三千锐卒,既然知道寿春的重要,为何不留在寿春助那刘裕防守,却要回荆州呢?这里并不缺你三千人马,但是那里很需要你。”
桓玄微微一笑:“因为小侄认为,寿春失守,对我们桓家更好一些。”
桓冲的脸色一变:“灵宝,你这话是何意?”说到这里,他环视左右,看着那些正在忙碌的军士与文吏们,沉声道,“尔等暂且退下,需要时本帅自会宣尔等上殿。”
很快,大殿之中就只剩下了这叔侄二人,桓玄正色道:“叔帅,谢玄让刘裕去抢占寿春,或者是之前与桓伊的联姻,都是希望让桓伊的兵马死守寿春,以消耗秦军的实力,为北府军的集结和军粮调拨争取时间,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想让北府军在这场大战中损失太大,一旦这支部队打没了或者是打残了,那谢家想要继续掌权的打算,只怕就要落空啦。”
桓冲点了点头:“这个道理,我自然明白,但是灵宝啊,现在国难当头,我们还是要以保家卫国为重,这些权谋之争,可以放在别的时候来做。要是大晋亡了,我们这桓氏的荆州之地,又岂能独全?你是大哥所有儿子里,最聪明的一个,所以他当年不立你的兄长,而是偏偏立了你这个最小的儿子为世子,这荆州以后早晚也会交到你手上,你这种思想,太危险了。”
桓玄的眼中闪过一丝阴冷的光芒:“不利用这个机会,到了太平时期,更加无法行动了。叔帅啊,你就是对那司马氏皇帝,还有那些个建康的世家门阀太客气了,想我桓氏白手起家,一门忠烈,南征北战,方有今天之地位,先父三次北伐,功高盖世,却仍然被这些世家门阀打压,壮志难酬。现在上天给了我们最好的机会,可以借机夺取被谢家控制了几十年的朝权,为何不利用呢?”
桓冲叹了口气:“为叔不是说不去争那权力,只是大敌当前,还这样勾心斗角地算计,并不是好事。万一因为我们的内耗而战败,无论谢家还是我们桓家,又有哪个能得到好处呢?”
桓玄冷笑道:“叔帅,谢家为了长期保自己家族的权势,倾尽其家族几十年积累的财富,重金招募了两淮一带的流民勇士,把这些强悍的流民们收归已有,组建了北府军,其目的可不止是为了打一场保卫战的,而是想要进图中原,走先父未走完的路啊。”
桓冲勾了勾嘴角:“当年大哥三次北伐,我都跟随,对于北方胡虏在平原上的战斗力,深有体会,连大哥都做不到的事情,谢玄能做到?我不信!”
桓玄摇了摇头:“如果只是我南方士兵,自然不行,但北府军的厉害就在于他们招的是两淮流民,这些人本就多是从北方南下,多年来占山为王,不停地与各路汉人胡人战斗,战斗经验极为丰富,远胜于平时务农为生的普通百姓,所以战斗力也是强得可怕,小侄亲自跟他们接触过,也暗中观察过几战,说是战斗力冠绝天下,甚至强过我们荆州将士,也一点不为过。”
桓冲的眉头渐渐地皱了起来:“若是真有这么厉害,倒真的可以打败苻坚,甚至进而北伐了。所以,你故意让秦军攻陷寿春,就是为了提前让北府军与秦军决战?”
桓玄微微一笑:“正是如此,寿春一失,谢玄无法继续坐视,只能挥师前出,这样必将提前与秦军决战,若秦军胜,则北府军作鸟兽散,谢家也只能交出兵权,那时候虽然江北尽失,但靠着大江天险,也可保一时无虞,只要我们荆州这里能顶住,秦军必退,到时候执天下之牛耳者,除了叔帅,还有何人?”
“若是北府军获胜,也势必伤亡惨重,之后无力挥师北伐,而我们这里只需要趁着东线秦军战败之机,对当面之秦军发动有力反击,必能大破敌军,到时候先收襄阳,再取中原宛洛一带,甚至可以伺机攻取关中,或者是北上河北,完成先父之遗愿,岂不快哉?!”
桓冲的眉头渐渐地舒展了开来:“灵宝啊,你的设想很好,但是以我荆州一州之力,想要独力北上,还是困难了点。我想,就算击破当面的慕容垂,也非易事。”
桓玄的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的光芒:“叔帅放心,慕容垂野心勃勃,他不是秦国的忠臣,我相信,最想要苻坚命的人,绝不是我们,而是他!”
桓冲满意地点了点头:“此人跟我们也多年暗通,我早就知道他并非善类,不过,在秦国未败的时候,想必他也不会轻举妄动,若是苻坚能在东线大败谢玄的北府军,那慕容垂一定会对我们发力死打的,这点,你要有充分的认识才行。”
桓玄微微一笑:“这点小侄清楚,前一阵慕容垂率军离开襄阳,前往两淮,可很快又返回,应该是苻坚不信任他,不想让他在寿春添乱。这样也好,我们可以继续跟慕容垂保持默契,相安无事,若是苻坚兵败,慕容垂也会退兵的,之后北方一乱,此人必将趁乱自立。”
桓冲摆了摆手:“那是以后的事了,先说眼前。灵宝,你为什么要假借我的名义,向那王凝之的女儿提亲?这个时候做这种事,不是公然挑衅谢家吗?虽然我对建康的了解,并不如你多,但也知道,这个女人是几乎确定许配给那个刘裕的,而刘裕是谢家的爱将,你这样夺人所好,不好吧。”
桓冲的眼中闪过一道冷芒:“美女,只配强者拥有。王妙音这样的高门贵女,天生就不应该属于那姓刘的武夫,我这样做,一是为了离间王谢之间的关系,为了我们桓家以后入主京城作准备,另一个嘛,则是要给那些下层的武人立个规矩,告诉他们什么可以碰,什么不可以,免得这些人以后既能掌兵,又能跟世家高门联姻,成为我们的劲敌!”
桓冲的眼中闪过一道奇异的光芒:“你这样想?那刘裕不过一京口农夫,也能对我们桓家构成威胁?不太可能吧。就是大哥,当年虽然在别人看来是白手起家,但他毕竟有个烈士遗孤,士人之后的身份吧。”
桓玄叹了口气:“叔帅可能不知道,刘裕并不是普通的寒人,他也是个低等士人,乃是楚元王刘交之后,其父祖两辈也是有个小官,虽然不是什么高门世家,但有这个身份,以后一样有发达的可能。谢家之所以全力扶持这个刘裕,而不是跟随了他们几十年的刘牢之,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桓冲的表情变得渐渐地凝重起来:“这么说来,以后这个刘裕会对我们构成很大的威胁了?但他最多一个低等士人,按你以前说的,又无文采,这样的人,只怕世家高门不会放在眼里吧。”
桓玄微微一笑:“当年先父也并非以文采见长,我还记得那些个建康城里的高门世家,以名士刘惔为首,成天讥笑先父大人不知清谈论玄,甚至还背后笑他是老兵,将种。但当先父手握兵权,收复西川,取关中,过黄河之后,这些人还敢再放肆吗?他们也知道,脖子再硬,也硬不过刀,嘴巴再凶,也凶不过军汉的拳头。自古兵强马壮者为天子,司马氏的天下,同样是靠着武功得来的。”
“但是这些高门世家子弟,二代三代开始,就腐化堕落,追求那些骄奢淫逸的生活,以至于多数的世家子弟,现在已经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连走路都要喘,这些人又生性厌恶军旅之事,不愿吃苦受累,所以脱离军队,远离军人,那是必然的事情,即使是谢家,他们的二代子侄还好,到了谢玄的下一代,我看也没几个能掌兵带军的。也正因为他们自己清楚这点,才会想到用刘裕这样的人来代替他们掌军的办法。”
桓冲点了点头:“所以为了笼络刘裕,他们还不惜把跟王家联姻的女儿嫁与刘裕,就是效法当年晋帝把公主下嫁给大哥的往事,把刘裕收为自家人,换回他的死心踏地,对吗?”
桓玄点了点头:“这是一个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刘裕此人,对权势并无热衷,满脑子想的就是北伐中原,建功立业的事,所以谢家不仅要下嫁王妙音,还成天跟刘裕许诺,一定会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以结其心,投其所好。叔帅,你也久在军旅,深知军心,只要能对上这些人的胃口,要么分钱,要么提官,在我们看来的一点小恩小惠,他们是可以为之上刀山下火海的!”
桓冲哈哈一笑:“灵宝,你要记住,对于普通的士卒,分点战利品就可以了,但对于真正有本事,可以领兵作战的人,要从士卒间发现他们,然后提拔他们,让其长留军中,为我所用,甚至可以折节下交,跟他们称兄道弟。自古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这些出身下层的人,你只要给他们一点点面子,就会感激涕零,反正我们掌握军队也要用人,光是我桓氏子侄,人数太少,不可能控制数万大军,所以象皇甫敷,吴甫之这样的人,就得重用,但不要轻易地给他们正式的官职让他们上任,脱离军队,一旦这样自立,以后就再难控制了,这点切记!”
桓玄若有所思地说道:“难怪先父在时,只给他们军职,却不让他们去做哪怕一个县令呢,只有在军中,才能控制得了他们这些人,这个道理,我今天明白了,多谢叔帅大人提点。”
桓冲满意地点了点头:“你这样说,我就知道谢家会怎么对刘裕了,也是和我们家一样,让此人长留军中,只保留武职,不会给他正式的官做,这样一来,他跟建康的高门世家并不会有什么冲突,因为不侵害到他们世袭的权力。灵宝,你说的不错,这样的人,对我们才是最危险的,因为权力可以让人腐化堕落,失去进取心,只有纯粹的军人,才会整天想着打仗建功,当他功劳大到一定程度,有了自己的势力时,就有夺取天下之权的能力!也就是说,会成为我们桓氏一族最强,最大的竞争者!”
桓玄叹了口气:“叔帅大人说得对啊,那个刘裕,走的几乎是先父大人一模一样的路子,先掌军队,再北伐建功立业,到了时机成熟之时,有可能就会进而掌天下之权,我们桓家不惧那些世家高门,而要警惕这些起于行伍,有雄心壮志之人。”
桓冲点了点头:“不过现在大敌当前,国家是用人之际,这样的人,暂时不能动,能结交笼络的话,自是最好,灵宝,我族中的女子,可不可以找一个人嫁给刘裕,以结其心呢?”
桓玄叹了口气:“刘裕毕竟是北府兵的人,我也曾经跟他试探过,让他来我荆州从军,只要他人来了,我们自然可以用上这招,但是他当时没有明确答应,我料他想得多了之后,只怕未必会同意。毕竟北府军中有他多年的战友,兄弟,而谢家又对他不错,所以,小侄才设下了这样的计谋,想要求亲那王妙音,只要把此女弄过来,就是断了刘裕和谢家间的相互信任,我们的计划,也才可以得以继续。”
桓冲哈哈一笑,拍着桓冲的肩膀:“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你要求娶王妙音,一开始,我还以为你是贪恋那王妙音的美色,毕竟这位王谢联姻的女儿,不仅身份尊贵,更是才艺双绝,名闻天下呢。”
桓玄微微一笑:“王妙音确实是人间绝色,老实说,第一眼见到她时,我可着实是惊艳了一下,简直是以为天人。不过,再美丽的女子,跟江山天下相比,也不算什么。求娶此女,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离间王谢之间,离间谢家与刘裕的关系。叔帅,在寿春城的时候,我已经把我们桓氏的壮志跟刘裕说过,以北伐诱之,在小侄看来,他有些心动了,只要再加一把劲,断了他跟谢家的关系,他一定会转投我们的。“
桓冲的眉头一皱:“你抢了他的女人,还能指望他会投奔我们?”
桓玄微微一笑:“这并不冲突,高门世家间的联姻,由来近百年,从没有豪门贵女下降低等士族甚至是寒人的事,这桩婚事,本就不可取,再说谢家一直向刘裕作出承诺,可是王家却从来没有啊,王妙音毕竟是王家的女儿,刘裕就算恨,也只会恨王家和谢家,到时候我们对其多加安抚和拉拢,再利用他在北府军中的不如意,那刘裕转投我们,就有把握得多了。”
桓冲奇道:“北府军中不如意?这又是何意啊。他现在在北府军中不是春风得意嘛。”
桓玄笑着摇了摇头:“且不说他在寿春把事办砸了,现在给降成了小兵,就算以后在淝水之战中立功,只怕前途也并不光明,看刘裕这小子不顺眼的人太多了,除了那些拘泥于高下士庶之分的世家门阀,更是有一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以后会与他一生为敌呢。”
桓冲的眉头舒缓了开来,抚掌笑道:“你说的是天师道吗?”
桓玄点了点头:“正是。这帮子妖人,也是存了同样的想夺权的心思,一方面制作五石散,以倿近世家门阀,另一方面,也让门下的弟子从军,想在沙场建功,正好他们最近搭上了会稽王和王国宝这些同样想夺谢家之权的人,可谓一拍即合,其大弟子孙恩,卢循,徐道覆等人在战场上几次陷害刘裕,想致其于死地,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
桓冲冷笑道:“我就知道这帮子妖道不是什么善类,当年卢悚谋反作乱,被毛安之率兵镇压,之后他们转入地下,在三吴一带传道,利用了世家门阀子弟们骄奢淫逸,追求长生的心理,给这些人送药施法,渐渐地又得到了一些来自上层的支持,这次秦国南征,他们主动从军,就是想借机取得军中的地位,为以后的叛乱作准备,灵宝,你要认清形势,刘裕这样的人,可以合作和利用,但是这些妖道,必须要在他们成了气候之前,加以消灭,不然他们会成为我们以后的威胁。”
桓玄微微一笑:“那些是以后的事了,毕竟现在天师道还没成气候,而且,这次小侄去建康,还把那东西给带来了。”
桓冲的双眼一亮,警惕地看了一下四周,确认最近的卫兵也站在堂外的台阶之下,才把身子从榻上向前挪了挪,低声道:“还是原来的配方吗?”
桓玄点了点头,从怀中掏出一个青花小瓷瓶,递向了桓冲:“小侄找人试过了,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桓冲哈哈一笑,接过了这个瓷瓶,打开红色的绸布塞子一看,只见一堆淡黄色的药粉躺在瓶底,一股诡异的气味,在大殿上开始飘散了。
桓冲的鼻子抽了抽,象一条敏捷的猎犬一样,对着瓶口嗅了嗅,闭上眼,一脸陶醉的模样,喃喃道:“真是好东西啊,天师道的这帮子妖人,让人又爱又恨!”
桓玄勾了勾嘴角,说道:“叔帅,小侄一直不明白,为何先父和您,明知这五石散虽可给人一时愉悦,但终是金石丹毒,服之不仅上瘾,还有危害,但即使这样,还是要用此物呢?你们并不是那些荒淫的世家子弟,需要放浪形骸,追求那男女之乐,或者是酒后属文吧。”
桓冲叹了口气,盖上了瓶塞子,说道:“灵宝啊,你没上过战场,不知道刀箭无眼,年轻的时候,我和大哥在一线冲杀,亲冒矢石,身上受了无数的伤痕,年老之时,一遇阴雨天气,这些伤处就会钻心地疼,甚至无法吃饭入睡,若不是靠了这些五石散,只怕我早就金创迸发,不在人世了,所谓饮鸩止渴,就是这个道理,那些世家子弟们不愿从军,也是有原因的。以后如果你掌军,最好如那谢玄,做个儒帅,不必学你父亲和我一样,冲杀在前。”
桓玄微微一笑:“谨受教。”
正说话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叔侄二人停止了对话,看向了来人。
只见皇甫敷满脸兴奋,一头汗水,手持一卷塘报而来,走上台阶,直接说道:“大帅,寿春急报,谢镇军遣鹰扬将军刘牢之,率老虎部队五千人大破秦军五万,阵斩梁成,王咏以下十余员大将,俘虏扬州刺史王显等人,现在北府军已经趁胜前出八公山,与敌隔淝水相对,即将决战!”
桓冲的脸色一变,饶是镇定沉稳如他这样的大将,仍然惊得站起了身,讶道:“消息属实否?”
皇甫敷点了点头:“千真万确,无论是谢玄那里的塘报,还是我们留在那里观察的探子,都发回了同样的消息,而且,北边那里我们的朋友也发回了同样的消息,几乎是三条消息并至,绝不会有假。”
桓玄微微一笑,看向了桓冲:“叔帅,小侄没有骗您吧,这北府军的战斗力,真的不能小看呢,洛涧一战,他们旗开得胜,现在战场的主动权已经完全倒向了北府军一边,只怕苻坚的大败,也就近在眼前了。”
桓冲咬了咬牙,沉声道:“擂鼓聚将,让冯迁,郭铨,桓石虔,桓石民等众将全部前来商议军机,谢家小儿们在东线大胜,我们这里也不能再等下去了,若是继续拖延,只怕半点功劳也抢不到啦。皇甫,去把沙盘提前准备好,研究一下,攻取洛阳,最短的时间和路线。”
皇甫敷讶道:“洛阳?大帅,是不是太急了点?”
桓冲咬了咬牙:“要是谢家在东边击败了苻坚的主力,那中原必将空虚,这是千载难逢的夺取洛阳的好机会,一旦错过,不知道下次要等多少年了。当年大哥二次北伐时攻取过洛阳,这才能立下不世之功勋,这回机会又来了,我们怎么能错过呢?放心吧,当面的苻宏和苻晖都是无能之辈,不在话下,唯一能打的慕容垂,也绝不会跟我们全力相拼,只等东线苻坚的败报一到,我们就全线出击,先取襄阳,再攻宛洛,一定要我们桓家的大旗,插遍中原大地!”
桓玄和皇甫敷相视一眼,同时起身行起军礼:“诺!”
桓冲看向了桓玄:“灵宝,这后勤辎重,以及和建康城中的世家间们联络之事,就全权交给你了。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一句,凡事三思而后行,谢家如果大胜,权势声望冲天,这时候为了一个女人与他们结怨不值得,重点还是放在结交王家,尤其是跟会稽王与王国宝他们拉上关系这里,这点主次轻重,不要弄错。”
桓玄微微一笑,一揖及腰:“小侄自当遵从叔父大人的教诲,小心行事,您就放心吧。”
桓冲满意地点了点头,起身就向外走去,桓玄渐渐地直起了腰,眼中冷芒一闪,一丝难言的狡诈之色,一闪而没。
寿春,秦军帅府。
前两天还一片轻松乐观的帅府之中,这会儿却变得死气沉沉,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那一张张秦军大将的脸,如同结了严霜一样,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堂中放着的一个木盒上,梁成的首级,就摆在这个木盒里,双眼圆睁,死不瞑目。
苻坚的神色严峻,看着这个木盒,若有所思,苻融咬了咬牙,一挥手,几个侍卫连忙把这个木盒拿了下去,苻坚轻轻地叹了口气:“梁将军为国捐躯,三个弟弟一并战死,传诏,追赠其为冠军大将军,陈郡候,赐钱三百万,其长子袭爵。”
苻融点了点头:“天王,臣代梁将军全家感谢您的仁义,不过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去抚恤战死尽忠的将士,而是如何解决眼前的危机。谁也没有想到,一夜之间,梁成的五万兵马全军覆没,二十多员高级将校战死,只有那丁零翟斌带着几百名族人逃了回来,现在全军上下都知道我军前军尽没的败绩,而晋军又趁胜前出,直逼淝水,与我军隔河对阵,这回,他们是真的要来决战了。”
苻坚心情烦躁,咬了咬牙:“晋军昨夜损失多少?他们可是主动进攻,梁成将军也是奋战至死,我想,就算没成建制地消灭晋军,但起码也能崩掉他北府军的几颗利齿吧。”
苻融长叹一声:“天王,据那翟斌和放回来的一些俘虏所言,晋军损失轻微,亡者不足千人,伤兵也与此相当。我军被敌强渡洛涧之后,在黑夜之中几乎没有形成有效的抵抗,军自为战,人自为战,甚至是给敌军掩杀,败兵冲散了后队,就连梁成将军,也是在乱军中被敌军猛将斩杀,都没走上几个回合。”
苻坚睁大了眼睛:“什么,才伤亡两千多人?就消灭我五万大军?不可能!这不可能!”
一边的大将,武平候毛当叹了口气:“天王,虽然很难接受,但这是事实,兵败如山倒,如果前军崩溃,那军令是无法节制的,再说又是黑夜,更难通过旗帜来号令诸军,只能说北府军的战斗力超过我们的想象,用精兵锐卒一举突破沿河防线,方有此胜,若不是他们是敌人,这个战例真的值得细细研究呢。”
另一员大将石越也说道:“天王,我们都低估了北府军的攻击能力,现在我军兵力虽有优势,也有城池和淝水的优势,但是气势已衰,军心浮动,全军上下人心惶惶,而晋军趁势而来,锐气十足,这个时候,不宜与之决战,最好是扎营相持,再徐图良策。”
苻坚双眼圆睁,厉声道:“将军们,功臣们!你们这是怎么了?你们东征西讨,灭国擒王的那些个豪气,胆气,就被北府军吓得飞到九霄云外了吗?他们一次成功的夜袭,就让你们害怕了,不敢与之对战了吗?你们太让孤失望了!就算梁成战败,我军仍然数倍于敌,仍然是我大秦的精锐云集,前一阵晋军屡败,丧师失地的时候,北府军能迎难而上,一举扭转战局,难道我们的大秦铁军,还不如谢玄的北府军吗?”
张蚝出列行礼,朗声道:“末将愿领兵出战,以挫敌锋,还请天王准许!”
苻坚的神色稍缓,满意地点头道:“要的就是张将军的这种气势,来人,上酒,孤要与张将军…………”
一个传令兵突然拖长了声音的“报”,一路小跑冲上了殿,单膝下跪,大声道:“天王,晋军隔河依山列阵,其主帅谢玄,请您登城一观!”
苻坚先是一愣,转而勃然大怒道:“混蛋,晋军欺人太甚,他们这是要炫耀兵威吗?哼!孤征战一生,灭国破军,什么样的大场面没见过,岂会给这区区北府军吓倒?!谢玄以为可以耀武扬威,孤偏不会遂了他们的心愿!传令,全军列阵,把最精锐的部队和最好的装备全拿出来,孤要看看,谁才会给吓倒!”
在场的众将全都轰然叫好,苻坚长身而起,昂首而出,一众将校纷纷跟着他走了出去,很少有人留意到,落在后面,两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将。
慕容麟一身侍卫的打扮,拖在了后面,而跟他并排而行的,则是同样羽林侍卫打扮的姚兴,姚兴微微一笑,环视四周,确认周围没人后,才低声道:“慕容兄,看来事情正顺着我们两家大人的计划,在顺利进行啊。”
慕容麟笑着勾了勾嘴角:“苻坚一生打仗几乎从不是靠自己,而是让王猛等人为他征讨,所以才会这样沉不住气,败馁胜骄,无论从哪里看,都是必败之局了。不过谢玄昨天夜里如此大战,想必也是将士疲惫,这时候趁胜而进,虽合兵法,但也要冒着跟秦军全面开战的风险,万一真打起来,姚兄觉得能胜吗?”
姚兴自信地点了点头:“必胜无疑,北府军昨天夜里其实真正出战的只有老虎部队的几千人马,主力大军几乎没有动,就是为了今天的决战而准备的,就算是老虎部队,以刘裕等人的体力,打过洛涧,又奔袭采樵滩,消灭了翟氏丁零部队之后,仍然可以不作休整,急行军到淝水,我看他们的战斗力没有下降,甚至还因为前面的大胜而有所提高呢。”
慕容麟笑道:“如此最好。谢玄这样耀武,不是为了再提高士气,而是真的想让苻坚与他们决战了,我们要做点什么,让苻坚败得更快呢?”
慕容兰的声音冷冷地从一边的角落里响起:“你们最好安分守已,什么也不要做,以免一时的冲动,坏了大事。”
慕容麟的脸色不变,看着慕容兰,深深一揖:“见过姑姑。”
姚兴也微笑着行礼:“见过慕容公主。”
慕容兰摆了摆手:“好了,现在我们都没有复国成功,不必这样称呼,姚兴,听说你父亲一直呆在夷陵那里按兵不动,连样子都不做一点,这样是不是不太好?”
姚兴摇了摇头:“反正苻坚要输了,何必要顾这样子呢?我家大人准备苻坚兵败身死之后,就起兵夺取西川,然后趁着秦国群龙无首,北上直取汉中,关中,完成霸业,而你们慕容家,最好也作同样打算,吴王现在屯兵襄阳一线,正好可以夺襄阳,袭宛洛,占据中原,断秦军回归关中之路,如此我们两家联手,必可成大事!”
慕容兰冷冷地说道:“姚兴,你的这个算盘是不是打得太精了?苻坚若不死,或者秦军主力尚在,那我们慕容家在中原起兵,就会成了头号反贼,到时候我们跟秦军,甚至跟北伐的晋军打得死去活来,你们却是到关中摘桃子,这是不是太自私了点?”
姚兴的脸微微一红,低声道:“若是慕容家不迅速起兵,我也有后招,这回我救了翟氏丁零人,就是让翟斌老儿趁机在中原起兵,这些丁零人贪婪无谋,一旦看到苻坚失败,必会起兵攻之,到时候你们慕容家可以打着援救秦国的名义起兵,诛讨这些丁零人,想必不会被人怀疑和攻击的。”
慕容兰冷笑道:“此事只能由吴王和你家大人所决定,非你们这些小辈可议的。不过我警告你们,不要试图在这战中,伤害苻坚的性命,他现在还不能死,秦国也不能这么快地完蛋。”
姚兴和慕容麟的脸色同时一变,异口同声道:“为何?”
慕容兰叹了口气:“如果苻坚现在就死,那秦国群龙无首,北方必然大乱,各族各路豪强,会蜂起自立,而这,只会便宜了南方的晋国。他们打赢淝水,如果北方仍然有强秦,那就不会马上北伐,一旦北府军和荆州军回师,那被外力所掩盖的矛盾就会再次爆发,这些东晋的世家和军阀,就会转而内斗。到这个时候,才是我们两家各取所需之时。”
姚兴眉头紧锁:“可是要是苻坚不死,让他回了长安,重整旗鼓,那秦国声势复振,又当如何?要知道苻坚靠着他的仁义,还是挺得人心的,只要他活着,就有收拾旧河山的可能。”
慕容兰微微一笑,一撩额前秀发:“有丁零翟斌这样的人起事,他的江山,坐不稳的。而且一旦氐族主力多数折损在这里,他还能靠谁来为他平定天下呢?你们还是放弃这些想法,去护卫苻坚吧,记住,千万别让他死在战场上!”
慕容麟的眼中光芒闪闪,听到这里,突然说道:“姑姑,这是阿大的意思吗?”
慕容兰点了点头:“不错,大哥走前,特地叮嘱我,一定不要让你们轻举妄动,苻坚现在不能死,自古以来抢先起兵作乱的人,一般只会为未来的真命天子作铺路石,我们慕容家和你们姚家,当年能建立霸业,就是牢牢地记住不为天下先这件事,今天虽然形势大好,但同样不能冲昏了头脑,切记!”
姚兴与慕容麟同时行礼:“谨受教。”
慕容兰勾了勾嘴角,看向了已经一片喧嚣的城头,喃喃地说道:“苻坚,当你亲眼看到北府军的军阵时,只怕这会儿在发抖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