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确实让铁喜振奋不已,赶忙让其将尉迟江晚召入宫中。
片刻后。
铁喜便见到了风尘仆仆的尉迟江晚。
这家伙脸上还有风尘的气息,头发也乱糟糟的,衣衫更是不整,比起朝廷重臣,更像是一个灾民。
当然,谁都知道尉迟江晚是故意的。
不过大家都看破不说破,铁喜自己也很受用,因为这说明自己在大宋朝廷的分量,尉迟江晚才会下意识的想要伪装。
等哪天臣子都不愿意在帝王面前伪装了,才证明这个皇帝足够失败。
还是如同往常一般,尉迟江晚见了铁喜后,先是跪拜,然后开始拍马屁。
“殿下,臣这次出去,虽受益良多,但也无时无刻不念着殿下。”尉迟江晚一边行礼,一边用余光观察着铁喜。
近一年未见,铁喜的个子似乎又长了一些,面容也更成熟了一些。
“我也甚是想念尉迟大人,此行顺利否?”铁喜笑着说道。
“殿下洪福齐天,一切顺利,微臣回到东京的一路上,到处都在下雪,正是预示着来年是个好年,这一切都预示着殿下的仁慈连上天都感动了。”尉迟江晚笑着说道。
“我有一件事情,想让尉迟大人帮我去办一下。”
“殿下尽管吩咐,无论去哪,臣都会鞠躬尽瘁。”尉迟江晚立刻说道。
“董妃。”
听到这两个字,尉迟江晚心头一跳。
“殿下让臣去找董妃做什么?”
“皇祖父已经一个月没下过床了,他虽然没有在我面前提过,但他总是和身边人提起我那位小皇叔,所以我想着……是不是能将她们母子接回来一阵。”铁喜缓缓说道。
“殿下,臣为了桂州府的事情已经出去一年了,这好不容易……要不换个人去吧,臣看着不少人都很适合,让他们去吧。”
好家伙,这活谁敢接啊。
铁喜听完之后,脸色一下阴沉下去。
“我不是让你现在出发,是让你过完年以后,找个合适的时间再去。”
“可,可点下,臣不能去啊。”
“为何?”
“桂州府之行,臣事事亲为,现在,现在舟车劳顿,身子不少地方已经出了毛病,郎中都说臣需要修养。”尉迟江晚一脸委屈的说道。
“刚刚你不是说要鞠躬尽瘁吗,现在一些小问题而已,我立刻就安排御医去帮你医治,相信很快就能好过来。”
“殿下,若是其他的事情,臣一定立刻照办,可董妃之事,干系太过重大,不如先问下陛下的意思,再跟付大人等人商量一番。”
“这个你放心,我会去和皇祖父说此事的,也会对付大人说的。”
尉迟江晚一脸为难,早知道太子殿下想让自己去见董妃,自己就再外面多呆一阵了。
看来,自己等下要找付子婴他们商量一番,这事应该怎么安排。
…………
深宅之中。
董妃正用着晚宴。
旁边候着不少宫女。
董妃一言不发,吃完饭后,便走出房间。
她深深吸了口气,又叹了一口气:“又是一年啊……”
董妃已经记不得自己被关在这里多久了,这么长时间里,她一步都踏不出这深宅。
正当这个时候,深宅的管家走了过来。
“娘娘,李大人来给您请安拜年了。”
这么多年,见到的唯一一个官员就是李峥了。
这是去年新上任的知府,也是董妃能够逃出生天的希望,她也用了很多办法,许以高官厚禄,金银财宝,可这家伙油盐不进,但董妃也不敢放弃。
董妃听到这太监的通报后,也不停留,直接去了大堂。
李峥就在大堂里面站着,看到董妃进了房间后,赶忙行礼:“微臣李峥,见过董妃娘娘。”
“平身。”董妃说着将李峥搀扶起来,而后说道:“李大人,现在不是在宫里面,你我是朋友,不是贵妃和臣子,下次再见到我,不必如此客气。”
李峥轻声说道:“君臣有别,娘娘。“
董妃听完之后,叹了口气,而后坐在主位上面。
“我得那孩子都五岁了,也不知道他想不想念我啊。”董妃叹息说道。
现在董妃对赵祯已有了些许的不满了,你说最开始为了保护她们母子让她们离开东京没有问题了,但这都五年了,五年里,难道一次都没想过她,一次都没想过孩子吗?
“孩子当然会想念娘亲了。”李峥也听出了董妃言语中的不满,赶忙说道。
“那我什么时候能带着孩子回东京?”
李峥想了想说道:“再过几年吧,等到殿下继位大婚,举国同庆之日,便是娘娘回到东京之时。”
最初的时候,付子婴等人与赵祯的商量是,等到铁喜继位亲政之后,便将董妃接回来。
可现在他们变卦了。
他们觉得应该等到铁喜和赵姝生了孩子后再接回来……
而付子婴也将这个安排告诉了李峥,大概意思就是告诉李峥在多辛苦几年。
听到李峥的话后,董妃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
什么,等铁喜继位大婚之后还不知道要多久,她难道要在这里等上十年不成。
这开玩笑的吧。
再说,那时候自己再回东京有什么用?她可是要去抢皇位的!
“这是谁的安排,本宫的孩子在哪里,你们现在都不让我看他一眼,你现在就去上奏,无论如何,至少让本宫的孩子先回东京。”
“娘娘,臣没有上奏奏陈娘娘之事的权力,这件事能做主的只有陛下。”
“臣今日来此,一是为娘娘贺新春,二就是告诉娘娘,不出意外,等春暖之时,会有京师官员前来看望娘娘……”
尉迟江晚离开东宫后,下去就找了付子婴,将铁喜让他将董妃母子带回来的事情,告知了付子婴。
付子婴知道铁喜想干什么事情,大多数都能干成,他就给李峥写了封书信,告诉了李峥,让其多做准备,若是尉迟江晚只是看看,也就罢了,若是真的想带董妃回京师,就想办法将他绑了,但不能被他发现身份,就装作道路上的强人。
听到东京来的官员,董妃心头一震,又是个机会。
“何人,是不是韩琦?“她还不知道韩琦已经死了。
“尉迟江晚。”
“什么…………”董妃惊呼道。
就是那个可恶的哈密人?!
在大宋朝,董妃最恨一个人,那就是尉迟江晚。
那天晚上他从河南府里跑了出来,被太监哄骗进了一个小院子中,而后就被逮到了。
在院子中,他第一次见到尉迟江晚。
这个让她现在想起来,都恨不得生啖其肉的畜生。
人生中第一次被人指名道姓的骂,还骂的如此之狠的混账!
他每当想起尉迟江晚,都是睡不着,胸口闷,脑壳有点昏……
“为什么是他,朝中那么多大臣,为何陛下会让尉迟江晚来。”董妃几乎是咬着牙说完的。
“陛下和太子殿下都非常相信尉迟大人,而尉迟大人现在已是礼部尚书了。”
“如此小人,竟然能位列于此,奸臣当道,这是奸臣当道啊!”董妃恶狠狠的说道。
“娘娘,尉迟大人虽然为人轻佻了些,但说他是奸臣,倒是有些过了,现在,尉迟大人在整个大宋的名声都极好,赈灾回来后,殿下又有了恩赏,让他来看望娘娘,也无可挑剔。”李峥实话实说道。
李峥的这句话,让自己找到了重点。
“看望?仅仅只是看望我?不是带我回东京的?”董妃怒道。
“娘娘,你怎么不明白呢,只要太子殿下一日没有继位,您就一日不可能回到东京。”
“这,这些陛下都知道吗?他肯定不知道对吧!你们是在欺君!”董妃表情都扭曲了起来。
“不管陛下知道不知道,这件事都是这样,娘娘还是早点收了心思吧。”
“不可能,那孩子可是他的亲骨肉啊!!”说到这里,董妃停下了话茬。
莫不是,莫不是当真是赵祯的旨意?
他也在怀疑?
董妃平静了下来,而后她重重的叹口气。
“让尉迟江晚来这里,陛下,陛下是不是真的知道。”
“没有陛下的同意,尉迟大人不可能启程。”李峥缓声说道。
董妃听完后,眼眶含泪:陛下,你的心真的好狠……
…………
东京。
今日的铁喜先是赐宴,然后在众多官员的带领下接受了百姓的朝拜。
礼仪结束后,铁喜便立即去了赵祯的宫中。
一边吃着东西,一边说着话。
赵祯一脸慈爱的看着铁喜。
”皇祖父,我想让尉迟大人,去将董妃和小皇叔接回来,您觉得如何。”
听到铁喜的这句话后,赵祯脸色变了变。
他沉默了一会儿后,开口说道:“你有这个心,皇祖父心里甚慰,不过还是回去问问付子婴他们,他们若觉得可以,便可。”
正如铁喜料想中的一样,赵祯没有拒绝自己。
“皇祖父,你得身体……有些事情没有切实的证据,些许疑点,当不得真相……”铁喜虽是这么说着,但心里面却清楚,若不是真的已经相信了,赵祯也不会将董妃和小皇子赶出东京那么久。
只能说,留着母子两人的命,也只是心里那一点点侥幸而已。
“我得身子没什么,这几年来都这样,重要的是你,等你继位……大婚之后,再将她们接回来不吃。”赵祯已经被付子婴等人说服,并且认清事实了。
他也做好了规划,若是自己的身体扛不住,就让董妃秘密入京,但不能惊动铁喜,问清真相后……在做决定。
铁喜闻言,脸上的笑意渐渐收拢,而后重重的点了点头。
从赵祯处离开后,铁喜带着张爱,慢慢走回了东宫。
铁喜也想让付子婴能过个好年,就没有在这个关头去打扰他,铁喜也心知肚明,尉迟江晚只怕早就去找了付子婴,商量对策了。
铁喜正想回到宫中,听听远处传来的炮竹声,而后入眠睡觉,可从高丽回来的孙跃却在这个时候回到了京师。
跟尉迟江晚一样,也第一时间来到了宫门口求见。
看守宫门的护卫,看着这些过年都不休息的官员,都忍不住看向天,以前的官员们可没这么勤快,眼看要换天了,官员们的精神状态也都变了。
当铁喜刚回到了东宫,便有小太监过来通报了。
张爱面露难色。
“殿下,不如我们去御书房吧,东宫今日不能来外臣。”张爱赶忙说道。
铁喜对于这些乱七八糟的忌讳,并不在意,当下点头说道:“好,就安排在御书房,对了,既然孙跃回来了,你也将尉迟江晚叫来吧,让他们二人好好的说一下高丽的事情,看有没有遗漏。”
”殿下太心细了。“
“好事,不是吗。”
张爱笑着点头,当即派人去找尉迟江晚,而后又让太监快些去御书房,好好的打扫一番。
这一路上,不能有冰,也不能有雪。
铁喜在东宫中稍等了片刻后,便去了御书房。
铁喜揣着手,径直的走在最前面。
张爱走在铁喜身后,一直半躬着身子。
御书房中。
孙跃站在其中,不一会儿传来了张爱的声音:“太子殿下驾到。”
孙跃赶忙面向殿门口。
看着铁喜的身影后,孙跃行礼道:“微臣孙跃,见过殿下。”
铁喜轻声一笑:“孙大人一路旅途劳顿,怎么不先回家一趟好好休息一下,之后再来也不迟。”
“不敢,高丽之事,事关国体,臣一定要第一时间面呈殿下,才放心。”
铁喜点了点头,朝着龙塌走去。
“给孙大人赐座。”说着,铁喜坐在椅子上。
一个小太监搬过来一个椅子,放在孙跃的身后。
“谢殿下。”说着孙跃便坐了下去。
“此番高丽之行,有何收获?”
“殿下,正如尉迟大人所说,开京之臣,无一可用之人,不会是大兴府的对手。”
铁喜听完之后,稍稍停顿一下,这个事情他并不是很关注,即便是没有什么能战的将军,能治国的大才,可他们却掌握住高丽八成的和土地人口,大兴府代替开京,很难。
更何况自己还将周晓安排到了开京中,时时参理军政,大兴府更不可能有半点机会。
“那大兴府所说的金银,可曾证实。”
“已经证实了殿下,确有此事,臣询问了李子奇等人,他们都是这样回答的。”
“你对李子奇说,大兴府要用这些银子换取大宋的支持,他是何反应。”
孙跃脸色稍有暗淡。
“殿下,他就是个……算了,他完全不相信大宋会答应大兴府的条件。”
铁喜有些愣神。
还能这样的?
“不管他了,既然大兴府确有此事,那便让罗守珍将这些银两给东京送来。”
“殿下可是想让罗将军出兵。”
“不,高丽国主,不尊天朝上国,我很是生气,要给他们一个教训,也好让高丽人知道,他们的王位是大宋给的,大宋不想让他们当,他们就当不了。”
“殿下圣明。”
此时,尉迟江晚慌慌张张的走进了御书房,先是朝着铁喜见礼,拜年。
孙跃朝着站起身的尉迟江晚拱了拱手说道:“尉迟大人,许久未见,甚是想念。”
“多谢孙大人挂念。”
“尉迟大人,突然找你来,没有打扰你跟家人的团聚吧。“
“殿下这么着急找微臣,定然是大事,微臣无论什么事,都会先放下,赶来殿下这边。”
铁喜满意的点了点头。
“高丽之事,这几日咱们也没提过,现在就让孙大人详细说说,我也想听听尉迟大人的见解,想法。”
铁喜给了孙跃一个表现得机会,让孙跃露出兴奋的表情。
孙跃将大兴府来大宋递交国书之事,他出行开京见到李子奇之事,尽数道来。
李子奇有多愚蠢的事情侧重诉说了一番,到了末尾,还连夸尉迟江晚料事如神,眼光毒辣。
尉迟江晚听完之后,眉头紧皱,并没有回应孙跃,他沉默一会儿后,开口说道:“殿下,您是想?”
“那一百万两白银,一万两黄金,大宋要定了。”铁喜毫不犹豫的说道。
“殿下,金银不是问题,可也要提防大兴府做大啊,应该让平辽城那里时时刻刻做好准备,若是大兴府有进军开京的想法,应该主动出击,制止,不能让他们歼灭国主军。“
“李子明的这些亲信,大多数都是起于草莽,他们虽然现在对大宋恭敬之极,那是因为他们需要大宋的帮助,可若是他们统一高丽,那时候必然会包藏祸心。”
“殿下,我们不能不防啊。”
铁喜听完尉迟江晚的话后,不由点了点头。
“我清楚,他们现在短时间内并没有统一的实力,在我看来,他们裂土而分,彼此僵持,是对大宋最好的结果。“
听完铁喜的话后,尉迟江晚心中微动:“可是殿下,朝中大臣必定会同意,尤其是付大人……”
说到最后,尉迟江晚的声音小了一些。
“我知道尉迟大人担心什么,大宋不会敕封大兴府王,但可以就让他们这样存在着,一方面敲打着开京,一方面又让他们得不到正统的名号,若是大兴府日后真的能够给我,给大宋一个惊喜,也许我会给他们一个名分,可这都是数十年后的事情了,到时候付大人也不会多说什么。”
孙跃在一旁听着,太子殿下果然精明,他就没想到这个拖字诀。
在御书房中,铁喜又与两人说了一些话后,便让两人先离开。
孙跃刚刚从高丽回来,正值过年,也不该让他在宫中久留。
可铁喜却不知道,尉迟江晚与孙跃这两个人,出了宫外,却是一起去了尉迟江晚的府邸。
“让厨房做两个热菜,我今日要跟孙大人好好的喝一杯。”
下人点头听命。
二人坐下后,便开始了叙旧,有很多在铁喜面前不能说的话,不方便交流的事情,在此处都可以尽情的交谈。
…………
大宋,辽平府。
营帐之内。
士兵们齐坐一起,大口大口吃着饺子。
长长的桌子上摆的除了饺子外,都是硬菜。
士兵们熙熙攘攘说笑着,好不热闹。
虽然有些寒冷,但还是抵挡不住他们的兴致。
罗守珍正在喝酒的时候,亲兵跑过来说道:“将军,那几个高丽人又来了。”
罗守珍听完,放下手中的碗。
“随行多少。”
“不多,五辆马车还有几个车夫。”
罗守珍有些失望,但还是站起身,嘱咐身旁的副将,让其好好陪着兄弟们继续吃。
而后,罗守珍便缓身上马,赶往了总兵府。
在大堂之中,罗守珍再一次的见到了韩星文。
直接开门见山。
“你们去东京的人回来了吧,朝廷同意了吗?”
“大宋大皇帝陛下没有同意,但也没有拒绝,据开京的探子来报,大宋大皇帝陛下派遣了上官,去训斥了开京还有李子奇等奸臣。”
罗守珍眉头皱了皱。
“你跟本将军说这些有何用?”罗守珍见不到能拿到手里的东西,也不愿意给韩星文什么好脸色。
刘兆忠的书信也一封封的到了他的手中,也让罗守珍知道了朝廷那边的想法。
对于罗守珍的态度,韩星文一点儿都不在意。
“罗将军,太子殿下的意思是同意你们和大兴府的交椅。”
罗守珍听完之后,瞟了一眼韩星文。
这高丽人还真的是聪明。
“我知道大宋朝廷怎么想的,换做是我们也会那样做,可开京的人在此事上面,并不会按照大宋朝廷的意思行事,他们肯定会在天气转好后,继续出兵,到时候大兴府被灭了,银子黄金都顺理成章的到了开京那帮人的手中,罗将军若想拿到,可就难了。”
“但你们也不会让他们那么顺利拿到对吧,说吧,你们想要什么?现在不妨讲出来,看看本将军能够满足否,不过本将军提醒一下,你们不要太过分。“
”我们要的不多,只需要两万人的武器,四万人吃半年的粮食,当然,还有一个大宋的承诺。“
罗守珍冷笑一声:“什么承诺。”
“我军与开京军对战之时,大宋王军不能攻击大兴府……”
要的武器,粮食,而不是火器,这些都好办。
粮食,这个东西,凑一凑也有。
可这个承诺,却让罗守珍有些下不定主意。
罗守珍思考着。
韩星文在一旁静静的等待着。
粮食,武器,确实是刚需,可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大宋的承诺。
就现在看来,韩星文感觉宋军不会对大兴府出兵。
但国事这种东西不是感觉就对的。
生死存亡的事情上,容不得一丝侥幸心理。
这也是大兴府等人与开京的差距,他们输得起,大兴府输不起。
罗守珍久久没有说话。
他一直在考虑着这件事情自己到底有没有资格做决定。
猛然间,他醒悟了。
他干什么要考虑自己有没有资格?
承诺对于我罗守珍来说根本没有意义。
他又不是那些迂腐的儒生,又是在外的将领,他说的话是个屁啊,谁都代表不了。
想反悔就反悔,反正武人没有脑子。
想到于此后,罗守珍抬起头说道:“这些本将军可以答应你,但本将军要先见到一批银两,黄金。”
至于答应给他们的武器粮食,一批批慢慢送过去就好了。
听到罗守珍的话后,韩星文淡淡一笑。
从袖口中拿出了一封国书。
而后说道:“罗将军,空口无凭,请将军这里盖印。”
罗守珍听完后,眉头一皱,知道了韩星文的打算。
若自己毁约,这个国书怕是会出现在全天下。
罗守珍连看都没有看,直接开口说道:“本将军身上没有带印,要等刘大人到了才可盖章画押。”
韩星文对罗守珍的反应,丝毫不感觉意外,当下只是淡淡的说道:”既然如此,过些时日,下官再来,希望那个时候,下官能见到刘大人的身影。“说着,韩星文将国书放在了桌子上。
罗守珍连哼几声:“怎的,韩大人难道信不过我罗守珍。搞那么麻烦作甚?”
“下官当然信得过罗将军,但这国书,还是要签的。不然下官回到大兴府,也不好交代啊。”
韩星文心中冷笑不已,空手套白狼,想的却挺美……
罗守珍若是知道韩星文心里想的,一定会立刻拿刀剁了他。
不过送走韩星文后,罗守珍还是立即命人将韩星文的要求全部写下来,送往安宁府。
对于这笔银子罗守珍上心,刘兆忠也上心。
看到罗守珍的来信后,便立即回信同意。
在刘兆忠看来,罗守珍代替不了朝廷下这个决定,而此事又有太子殿下的默许,即便后续太子殿下下令,要攻击大兴府,这国书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大不了说伪造的。
这世上说白了,还是谁的拳头硬,谁说话好使。
国书的作用,无非就是给弱者一个心里安慰罢了。
当下刘兆忠,立即整理一些军库,找到宋军已经用不到的武器,又筹措了一些粮食,运往了平辽府。
加油七年春,罗守珍与大兴府王府签订国书,援助大兴府粮食,武器。
而大兴府也递交国书,宣布永世效忠大宋。
至于他们私下里面的金银交易,在国书上并没有丝毫文本。
当然这笔银子,大兴府分了三次运到了安宁。
等点齐之后,由罗守珍在两月后运往京师。
此时,东宫中。
铁喜与付子婴正在讨论关于董妃的事情。
付子婴并不打算阻止。
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尉迟江晚见到董妃后,不能将董妃母子带回东京,以及不能让董妃母子相见。
这是付子婴在铁喜面前第一次毫无遮掩的说出这句话。
而铁喜虽然表现的有些不高兴,但“考虑”官员们的意见,还是同意了付子婴的要求。
付子婴走后,铁喜看着站在一旁的张爱,若有所思的说道:“付大人这次说的倒是直白。”
“事无不可对人言,付大人身正,自然没什么避讳的。”
铁喜点了点头。
铁喜临朝的时间越久,大臣们就董妃的问题,也就变得越来越不含蓄了。
刚刚铁喜与付子婴两人说话之时,付子婴直接就说了董妃的孩子不一定是官家的。
就差直接说,就算是,也不可能让回来。
付子婴措辞越是严厉,铁喜心里面便越舒服。
“将尉迟江晚叫来,你负责选一个好日子,让他出发。”铁喜想了想说道,而后忽然想到什么:“你在宫中找几个有眼力见的太监和宫女让尉迟江晚一并带上,好好伺候董妃。”
“是,殿下。”
付子婴从东宫出来后,回到了枢密院值班房,喊上王志忠,两个人一起去了宫门口堵尉迟江晚去了。
在宫门外,王志忠笑着对付子婴说:“付大人有些杞人忧天了,若是说在大宋,谁最不希望董妃母子重回皇宫,就是尉迟江晚了。”
“他现在是殿母子入京,只怕他身家性命已有危险啊。”
付子婴看了一眼王志忠说道:“可殿下聪慧,又是陛下一手带大,难免这时候动了恻隐之心,私下里说动了尉迟江晚,此事干系重大,我等必须谨慎对待之。”
提到赵祯,王志忠就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但王志忠心中却是猜了个七七八八。
铁喜当然知道董妃母子回来之后,对他产生的影响。
他让尉迟江晚去看董妃,一方面是为了向赵祯,百官面前表示,自己很是孝顺,另一方面估摸着也是有给尉迟江晚增添资历的心思在里面。
这说明,未来他和付子婴退下去之后,上位的必然是尉迟江晚。
不过,这些心中猜想,王志忠可不敢说出口。
“也是,谨慎一点也好。”王志忠轻笑着说道。
而后他们就看到了尉迟江晚,一路小跑的朝着宫门方向跑来,在其身后是两名小太监。
尉迟江晚看到了宫门外的付子婴,王志忠等人后,立即停下了脚步,缓了口气,朝着二人走来。
尉迟江晚走到二人身前后,拱手说道:“让王大人,付大人二人好等了。”
“不,我们也刚刚到,尉迟大人真是快啊……”王志忠笑着说道。
“殿下找你何事,你心中已经知道了吧。”
尉迟江晚脸色稍定,点了点头。
“尉迟大人,不管殿下说了什么,尉迟大人都应该明白一件事情。”
“付大人,你的意思,本官知道,不用多做提醒。”
尉迟江晚这句话说的斩钉截铁。
“本官还是那句话,大宋未来的官家只有太子殿下一人,谁都不能给他产生威胁。”
“但是,尉迟大人,此行也不能做的太过,陛下毕竟还没有……若是过了的话,对尉迟大人可是不利的。”
言外之意,你可不要冲动的干掉董妃母子。
尉迟江晚何其聪明,一下子就听出了王志忠的言外之意。
他苦笑一声。
他哪有那么大的胆量。
王志忠真是高看自己了。
当下尉迟江晚只是点头应承:“王大人放心,本官知道分寸,一定会好好完成殿下的旨意的。”
“任何事情都能顺着殿下,唯独这件事情不能顺之。“
“付大人放心……”
东宫。
铁喜正在聚精会神得看着将做营送来的新式火枪图纸。
不一会儿,尉迟江晚便走了进来,也将铁喜的注意力转移开来,他将图纸放在了身旁的一个锦盒中,将其盖着。
“尉迟大人,我同付大人已讲过,皇祖父也已经同意了。”
“臣明白了。”
铁喜闻言笑了笑:“现在尉迟大人的身子应该好点了吧。”
“微臣的身子已经没什么问题了。”尉迟江晚表情有些尴尬,赶忙说道。
铁喜点了点头,而后看向了自己手边的锦盒。
“这次过去,这个东西,你替我带过去,给董妃看一看,告诉她,让她好好修身养性。”说着铁喜将锦盒递给了身旁的张爱。
张爱赶忙双手接住,而后又朝着
“殿下放心,我一定将东西送到。”尉迟江晚接过锦盒后,便赶忙说道。
铁喜轻笑一声,点了点头,而后又想到了什么:“刚刚我也对张爱说过,让他挑选几个办事利索的小太监和宫女,你也一并带去,让他们好好的侍奉董妃。”
“是,殿下。”尉迟江晚点头说道。
“时间就定在这个月月底,这几日,你也无需参与朝会,去准备些东西一齐带过去,。”
“是,殿下。”
铁喜点了点头。
“那一切就交给尉迟大人了。”铁喜笑着说完,而后拿起了书案上的书本,看向了尉迟江晚。
“尉迟大人,你是不是好奇,为什么我一直说,让董妃母子回京。”
尉迟江晚看向了铁喜。
只见铁喜脸上的笑意渐渐淡去。
“因为无惧,所以不怕。”
…………
东京,奉日军中。
从桂州府来的农家少年大孙,铁将军,已经在军中呆了一个多月了。
在这一个月中,他学会了骑马射术,也穿上了甲胄。
尉迟江晚是找的韩胄,将其安排进来的。
铁是一个好姓氏,将军的名更是他自己改的。
尉迟江晚在出发之前,专门去了一次奉日军的军营。
站在营外,看着铁将军与百名士兵正在操练。
“这孩子怎么样?”
偏将回道:“大人,这孩子学东西很快,是个当兵的好料子,不过只有一个问题……”
“什么缺点。”尉迟江晚眉头一皱赶忙问道。
“肚子大,能吃。”
“这……让他吃饱,多用的银钱全部记我府上。”
尉迟江晚看完铁将军后,便踏上了去看董妃的路。
这一次可是准备了很多东西,共有十辆马车,还有宫女六名,太监四名。
三十多名亲卫护送。
尉迟江晚此番还被安排了一个副手,就是姜超。
此时的姜超坐在马车中,叹息声就没有停过。
姜超刚刚从高丽回来不到一个月,就去了一趟平辽城,都是远地方。
虽然吧,这是信任的表现,重用的前兆。
太子殿下看重自己了,本应该高兴,可姜超却是怎么也笑不出来。
因为他的名字被放到出访的队伍中后,他也受到了付子婴,张爱等人的重点关照。
先是张爱找到了姜超:“殿下让你去见董妃,是恩宠,若是你存了什么不该有心思,别怪我无情。”
“是,是,张公公,您放心,小的全都懂。”姜超赶忙说道。
张爱看着姜超有些害怕的神情,很是满意。
“你去枢密院一趟,付大人也想见你一面。”
姜超不敢耽搁,又去了枢密院,然后被王志忠付子婴二人训斥了一顿。
两个人的脸色都很严肃,难看。
“姜公公,你知道我二人找你是什么事情吗?“王志忠说道。
而一旁的付子婴只是在眯着眼睛喝茶,一动不动的看着姜超。
这姜超被付子婴看的心里面发慌,腿都开始打颤了。
“知道,是殿下命我陪同尉迟大人去看望董妃之事。“
“姜公公,应该没有什么人暗中嘱咐你要想办法将董妃迎接回来吧?”
“没有,绝对没有,我也知道二位大人担心什么,二位大人尽管放心,我一定不会让董妃跑回来的。”
从始至终,付子婴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但对姜超压力最大的反而就是他。
因为付子婴,王志忠,张爱等人的特别照顾,让姜超这一路上都显得心神不宁。
他自己都怀疑,是不是真有什么人找他,让他做点什么事。
可是真没有啊……
姜超又是重重的叹了口气,打开帘布,然后就愣住了。
就这一眼,让姜超惊呆了。
南宁城?
他是不是看错了?
他记得董妃不是在河南府吗?
南宁城不都快到云南了吗?
姜超想到了一些传言。
据说,董妃逃出了河南府,但还是被抓到了,于是被秘密送到了谁都不知道的地方。
姜超猛然一惊。
难道。
传言不是假的,而是真的?
怪不得付子婴,张爱等人都那么紧张。
众人进了城后,就直奔一处别苑而去。
别苑外,尉迟江晚,姜超二人见到了在此等候的李峥。
众人互相见礼后,尉迟江晚便轻声说道:“付大人真是好手段啊,这个地方谁能想到啊。”
姜超在一旁尴尬的笑了笑。
本以为要去河南府,结果跑到大宋的最南面了。
李峥不卑不亢回复道:“付大人也只是为国考量罢。”
尉迟江晚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董妃可在。”
“董妃正在用午膳,我们在此稍等片刻,便带着尉迟大人,姜公公二人进去。”李峥回道。
“董妃可知道本官来此?”
“知道?”
“什么反应?”尉迟江晚赶忙问道。
李峥却摇了摇头说道:“在尉迟大人进去的时候,本官会派人将董妃娘娘房中的利器都收起来的,尉迟大人请放心,董妃娘娘做不了什么。”
在一旁的姜超眼睛动了动,面见董妃,难不成还有危险吗?
而尉迟江晚只能叹气。
他可是知道董妃有多恨自己。
等了许久后,一个太监跑了出来。
“大人,娘娘吃完了,可娘娘却不愿意孤身进入大堂,非要带上太监和侍女。”
李峥脸色微动,而后看向尉迟江晚说道:“尉迟大人,在此稍等片刻,等到我安排好后,再来请你入内。”
尉迟江晚点头应是。
李峥快步走了进去。
“姜公公,等下见到董妃之后,本官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秘密,切记不能外传啊,不然万一传到他人耳朵中,对你我都不好。”
“这点尉迟大人放心,绝不外传。”
…………
铁喜坐在东宫中,看着罗守珍的奏章,兴奋的狠狠挥了一下拳。
银子到手了啊。
谁不喜欢钱?
皇帝才是最缺钱的。
铁喜心情极好,当即,便让张爱研墨,亲自给罗守珍回上一封书信。
写完之后,铁喜满意的点了点头。
“殿下进步非常明显。”张爱笑着夸奖道。
铁喜听到后,只是轻笑着,没有多说什么。
“待会墨干了后,让人送给罗将军处,”
“遵旨。”
…………
枢密院值班房中。
付子婴,王志忠二人正在看着李峥的书信。
“看来,董妃对尉迟大人可真是没有一点儿好感啊。”说着,王志忠将信件放下。
自从董妃知道要来看自己的人是尉迟江晚后,非常愤怒,情绪一直都不是很好,天天摔杯子,砸桌子的。
李峥不敢大意,赶忙将这件事情通报给了付子婴。
“殿下继位之后,早晚有一日会见到董妃,到时候,难免又是一场风波啊。”付子婴叹了口气说道。
这也是付子婴第一次在王志忠面前,说出自己的担忧。
“付大人,这件事情,无需挂怀,事到如今,朝廷上下全部都是支持殿下的,即便有几个碍眼的,也翻不起风浪。”
付子婴听完后。默然不语,拿着公文看了起来。
…………
别苑内。
李峥正在安慰无比愤怒的董妃。
“本宫不见尉迟江晚,让他滚回去,滚回去。”
“娘娘,这可是陛下的旨意。”
“陛下怎么了?陛下知道我这里过的什么日子吗?你敢说陛下知道你们把我关在这里一步都不让出去吗?陛下知道你们把我母子分开吗?”董妃脸色通红。
李峥听完之后,心中暗暗摇头,事到如今了,董妃竟然还认不清形势。
“娘娘体谅一下臣子们吧,不然尉迟大人,回去之后也不好交差不是,听说,陛下还给娘娘写了信,娘娘不想知道陛下说什么了吗?”
“真的吗?”董妃先是愣了一秒,而后又看向李峥冷冷的说道:“让他把书信给我,其他东西我都不要,让他们都带走,我嫌脏。”
“娘娘,您难道不想回东京了吗?”李峥赶忙说道。
听完李峥的话后,董妃心头一跳,欢悦起来,他心中萌生了一丝希望。
”什么意思,他们是带我回京的吗,我就知道陛下肯定不会看着我们母子受苦的。”
李峥看着陷入幻想的董妃,颇为无奈。
“娘娘,他们不是带你回东京的,只是来看一看你。”
董妃听完这话,心中刚刚产生的希望之火被一盆凉水浇灭,又咬牙切齿起来。
“那本宫就不见这些人,你们也从来没拿我当皇妃看过,我只是想回家,你们都不允许,还想着让我去体谅你们。可笑。”说着,董妃径直的坐了下去,闭目养神起来。
李峥看着董妃油盐不进,轻笑一声。
“你,你笑什么?”
”据我所知,小皇子感染了风寒……“
“你什么意思?”
“若是董妃娘娘不愿意见尉迟大人的话,我们也只能将你送回东京了……”
董妃听完李峥的话后,脸色呆滞。
什么意思,刚刚不是还说,不可能将她送回东京吗?
而且突然提起自己的孩子。
董妃看着李峥,颇有些紧张。
“你,你到底是什么意思,把话说清楚。“
“若是董妃娘娘不愿意去见尉迟大人,那臣也只能将董妃送回东京了,只是据说小皇子这次病的十分厉害,若是有个万一,毕竟有很多人都不希望娘娘回到东京……”
董妃站了起来。
她真的很想回到东京。
可前提是,她和孩子一起回去。
但李峥是什么意思?他是用孩子来威胁她?
“我,我见尉迟江晚,但是你们绝对要照顾好我得孩子,不能,不能让他有任何闪失。”董妃慌张的说道。
“自然如此,娘娘,那咱们去正堂吧。”
“等等,我还有一个要求,我要把……”董妃赶忙说道。
“不行。”
李峥当然知道董妃想要说什么。
无非就是自己走不掉,想要试一试,看能不能想办法借着一些宫女太监把消息传递出去。
付子婴信件中已经说明白了。
不可以。
不要给董妃任何机会。
董妃看着李峥有些蒙。
拒绝的如此之快。
那就是一点机会都不给她了。
虽然董妃知道最后的结果,可还是想着再试一试。
“真的不行吗?”
李峥点了点头,一脸严肃的看着董妃。
而董妃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我知道了。”说完之后,便朝着外面走去。
寄人篱下,无可奈何。
等董妃走到大堂后,又是一番瞠目结舌。
整个大堂中除了一张让她端坐的椅子外,别无他物。
“这是何意?”
“臣怕娘娘激动,便差人将所有的东西都收了起来。”李峥一本正经的说道。
董妃看了一眼李峥,冷笑不断:“那不还有一张椅子吗?”
“那张椅子重,娘娘不一定抬的起来,即便抬起来了,也做不了别的事情……”
董妃冷笑一声,走到椅子旁,试着搬了搬,能够搬起来,可这椅子确实很重,她根本没有办法举起来,自然也伤害不到尉迟江晚。
“娘娘,您就在这里好好休息,微臣去让尉迟大人进来。”说完后,李峥便退了下去,而后嘱咐守在门口的两名太监好好盯着董妃,不要给她机会,被她溜走了。
而后,李峥便朝着别苑外走去。
尉迟江晚虽然与姜超谈笑风生,看起来,像是一点儿不紧张。
但实际上他心里的弦一刻都没松开过。
他知道董妃有多恨自己。
现在殿下离亲政越来越近,如果找不到孩子不是官家的切实证据,到时候就必定要将董妃和小皇子接回东京,好吃好喝供着。
到时候自己的麻烦就多了。
看来这次自己还是要收敛一点,不能再像上一次一样,肆无忌惮的训斥董妃了。
李峥出来了,一脸笑意:“尉迟大人,姜公公,二位久等了,董妃娘娘已经准备妥了,二位请进。”
尉迟江晚拱了拱手,而后看向外面车队。
“将东西全部搬下来吧。”
“是。”
尉迟江晚跟着李峥进入了别苑内。
到处都是护卫,和巡逻的兵士,戒备十分森严。
当然尉迟江晚可不清楚,若是他没有什么歪心思这些人是防董妃的,可若是他存了其他想法,那这些人就是防他的。
进入大堂后。
尉迟江晚再一次的见到了董妃。
她气色要比上一次自己见到她的时候,好上许多。
尉迟江晚,姜超,二人磕头行礼。
“臣尉迟江晚叩见董妃娘娘,娘娘安康。”
“奴婢姜超,给娘娘请安。”
董妃端坐在椅子上,冷冷的看着尉迟江晚。
也不说让尉迟江晚起身的话。
李峥在一旁,时不时给董妃一个眼色,可董妃却是装作没有看到。
她就是要给尉迟江晚一个下马威,让他全程跪着跟自己说话。
尉迟江晚跪在地上,心中苦笑不已,看来,董妃对他的恨意真的很深啊。
房中很是安静。
忽然尉迟江晚冷喝一声:“谢娘娘。”
说着就站起身来。
而姜超跪在一旁,不由想到,刚刚董妃开口让平身了吗,难道是自己太紧张没有听到,当下也连忙:“谢娘娘。”
说着也站起身来。
董妃看着尉迟江晚与姜超二人自顾谢恩。
怒极反笑。
“本宫让你们起来了吗?”
尉迟江晚一脸无辜,看着身旁的姜超,又看了站在董妃一旁的李峥,说道:“是吗?娘娘没说吗?但我刚刚明明听到了,姜公公,你听到了吗?”
姜超看了一眼尉迟江晚。
你这是故意要害我啊。
“奴婢听到了。”
“对吧,多日不见,见到娘娘气色还是这么好,真是比什么好。”说着,尉迟江晚笑着说道。
董妃冷冷的看着尉迟江晚。
“尉迟江晚,本宫一点都不想见你,若不是你拿着陛下的书信,本宫根本就不会见你,将书信留下,你快些滚吧。”
“娘娘,陛下和太子殿下让臣来看你,是因为对娘娘思念的紧,这里不仅仅有陛下的书信,太子殿下也给娘娘写了信。”尉迟江晚轻笑着说道。
“本宫不看什么太子的信,他根本不是太子,你把陛下的信留下就够了。”
“董妃娘娘,太子殿下如今身兼监国重任,可不是你能出言侮辱的。“尉迟江晚听到董妃的话后,脸色瞬间变了。
尉迟江晚本来不愿意跟董妃翻脸,可听着董妃这样评价铁喜,他还是忍不住。
这世上谁也不能辱骂铁喜,除了哈密王以外。
而姜超的脸色也变得很是难看,这董妃怎么能如此说太子点喜爱呢,满朝文武都不愿意让董妃回京,还是太子殿下一次次的提起来。
董妃如此,当然让人寒心……
而李峥听到董妃对太子的称呼后也被吓到了,看来,这里结束之后,自己就立即写上书信,将董妃所说的话,发完付大人处,看看能不能让她直接消失算了。
“怎么,本宫也算他的祖母,想怎么说他,都是本宫的家事,与你何干?”
“娘娘想认做太子殿下的祖母,也的看哈密王后同意不同意。”尉迟江晚怒声道。
而董妃看着尉迟江晚冷笑的脸。
猛然一惊。
就是这张脸,就是这张脸。
在河南府外的时候,尉迟江晚就是用这幅表情,将她贬低的一无是处。
董妃有些慌了,甚至是有些害怕了。
“我,我懒得和你多说什么,我只是不想看他的信而已。”
“董妃娘娘,你不仅要看这书信,你还要给太子殿下和陛下回一封书信,和他们说你过的很好,不想回东京,让陛下好好照顾身体,让殿下好好处理国政,不要忧心。”尉迟江晚冷冷的说道。
“我在这里什么时候过的很好了……”
“我说你过的很好,你就过的很好,待会准备好纸墨,臣下来念,董妃娘娘您来写。”
“你,你这是在逼宫,李大人,你看看尉迟江晚此人多么无礼,还不快让人将他拿下。”董妃说着看向了身旁的李峥,愤怒的说道。
可李峥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娘娘,臣觉得尉迟大人没错,娘娘还是写吧。”
董妃脸色渐渐僵住。
尉迟江晚的怒火被董妃给挑拨了起来,也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打算,他将怀中的两封信全部取了出来。
走上前去,双手递给董妃。
董妃看着近在咫尺的脸,最终还是没有勇气拒绝。
她接过书信。
看到董妃接过书信后,尉迟江晚也没有后退。
“你,你离我这么近干甚?”
“臣要看着董妃娘娘,将陛下和殿下的书信看完。”
董妃气急,这尉迟江晚竟然一点脸面都不给她留。
董妃咬咬牙,最后还是打开了铁喜的信。
上面的内容很简单,都是问候她和小皇子的话,并且交代她们母子两人好好照顾身体。
董妃看完书信后,心情也变得很是复杂。
仔细想想,铁喜自始至终都没有对她不尊重过,欺负她的只是别人……
若是,若是她真的没办法和孩子回到东京,是生是死还不是铁喜一句话的事情。
“这是铁喜亲笔写的?”董妃缓声说道。
称呼都已经改了,这个细节董妃自己都没有发觉到。
“是殿下亲笔书写。”尉迟江晚应道。
看到董妃将信件看完,尉迟江晚也朝后退了数步。
“殿下还让臣带来了数名相貌端庄的宫女和小太监前来侍奉董妃娘娘……”
董妃听到后,看向了尉迟江晚,心情终于变得好了一点。
“董妃娘娘,现在该写信了。”尉迟江晚说着,看了一眼李峥,李峥也授意,差人搬来了一张桌子,上面铺好了事先准备好的纸墨。
“本宫能不能不写。”
“不能。”李峥与尉迟江晚二人异口同声道。
听着两个人的话,董妃看了看李峥,又看了看尉迟江晚。
无奈的叹了口气:“可本宫不知道写什么?”
站在一旁的姜超看着那是心惊胆战啊,他们胆子这么大吗,这可是董妃娘娘啊,是陛下的贵妃。
他们不怕死吗?
“董妃娘娘,臣给你准备好了,你拿着照抄吧。”说着尉迟江晚从怀中掏出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书信,朝前走了两步,放在了董妃的桌子上。
董妃一脸麻木,拿起了书信看起来。
看到第一句,董妃便愣住了。
“什么叫,让太子好好监国,继位之后要做一位明君……”
“董妃娘娘,有什么不对吗?”
董妃哑然无语,而后又低头看着书信,看到第二道,董妃又忍不住了:“上面说我在河南府过的十分轻松?我人根本不在河南府!”
尉迟江晚默然不语,只是盯着董妃。
董妃被尉迟江晚看的很不自在,他们就是逼迫她,可是她没有办法。
…………
这边董妃看铁喜的书信之时,远在辽平城的罗守珍看到铁喜给自己写的信之后,却是不同的反应。
一整天,脸上的笑容都没有散去过。
信上面不仅仅有对他的勉励,还写了一句——国之柱石。
这个词往这里一放,就算是杨怀玉大将军和狄青都得矮他一头!
罗守珍将被裱好的字,供奉在了正房中的桌子上,而后便邀请了军中所有将领和官员一同观看。
诸多的将军看着这个词都很是羡慕罗守珍,这也让罗守珍的虚荣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与大宋内部的仁政不同,幽云十六州与高丽还有辽国原本的土地上,罗守珍一直都信奉以杀止杀。
罗守珍本就性格激进,又想快一些将这片土地上的所有族群压服,所以对于所有反抗的人就一个字——杀。
杀戮在这片土地上从未停止过。
一个个部落的名字从这片土地上消失。
一切不服从大宋的部落,全部都被斩杀殆尽,哪怕是投靠过来的部族,男人要跟着大宋军打仗,女子跟孩子要被拆分到各个不同的地方。
每次韩星文去找罗守珍的时候,都能闻到军营中几乎化作实质的血腥味。
这也是石亨对其大兴府的威慑。
效果非常好。
韩星文每次经过都苍白着脸,心中对大宋也愈发恐惧。
很多时候他都在想,大宋这么残暴,辽国当初是怎么压制大宋那么多年的。
新年过完,开京就迫不及待开始有了动作。
李子奇受国主王敏的命令,再一次的安排起北伐。
周晓随军出发。
李子奇也不敢独揽指挥大权,带着十几名将军,以姜成为首,向大兴府进军。
韩星文得知消息后,再一次的前往罗守珍处,一是为了确定宋军绝不会南下攻击大兴府,二则是催促大宋对大兴府的支援快些到位。
韩星文见到罗守珍得时候,发现后者心情好的出奇。
韩星文很快就知道罗守珍为什么如此兴奋了,是因为铁喜给他发的字帖。
国之柱石。
这是杨怀玉和狄青都没有得到过的赞誉,不过也很正常,毕竟罗守珍是铁喜一手提拔上来的武将。
韩星文虽然这些想着,但却不敢说出来,只能顺着罗守珍不断拍着马屁。
废话说完后,韩星文才表明了来意:“罗将军,开京军队已经开始集结,等冰雪消融之后必有一战。”
罗守珍听完之后,从字帖上挪开了眼睛,看向了韩星文:“韩大人,那你不快些回去备战,来找本将军作甚?”
“罗将军,与开京开战,下官还是要先过来跟罗将军通报一声,以免一些行动不小心让将军误会了。”
罗守珍冷笑一声:“韩大人,不用将话说的那么好听,本将军知道你是什么意思。你放心,本将军不会在你们打仗的时候,去进攻大兴府的,本将军在此,只是暂时修整,之后要继续攻打辽国,大军可不是对付你的。”
韩星文听着,赶忙点头,看向了罗守珍:“如此就好,如此就好。”
“不过,罗将军,你答应给我们高丽第二批的物资,什么时候都能交给我们。”
罗守珍立刻转移话题:“这个事情好说,本将军答应的事情自然会履行承诺,不过你也知道,天寒地冻,物资也很难从大宋送到这里来,所以还要再等些时日。”
说着,罗守珍又看向了字帖。
“韩大人,你看太子殿下给本将军的字帖,真是让人百看不厌啊。”
韩星文看着罗守珍顾左右言它,心中恼怒之极,可却不敢有丝毫不满表露而出。
所以,后续的物资,罗守珍都不打算给了吗?
…………
二月底。
尉迟江晚,姜超二人归来。
铁喜在第一时间召见了尉迟江晚。
尉迟江晚拿着董妃亲笔写给赵祯的书信上呈给了铁喜。
铁喜没有看,而是将信直接压在手下,看着尉迟江晚说道:“董妃身体情况如何?”
“殿下不用担心,董妃一切安好。”尉迟江晚笑着回复道。
“那就好。”
铁喜说完这句话后,又笑着安抚了两人几句,随后沉默片刻,目光落到姜超身上。
“我有一件事想让你去做,你愿意帮我吗?”
“殿下尽管吩咐。”
铁喜点了点头,说道:“我想让你出海……”
“出海?!”
…………
一炷香的时间后,姜超跟着尉迟江晚一同走出了东宫。
姜超看着一脸笑容的尉迟江晚,满脸木然。
“姜公公,真是羡慕你啊,能够出海,这可是前人从未有过的壮举啊。”尉迟江晚轻笑着说道。
姜超看了一眼兴奋的尉迟江晚,便冷笑着说道:“既然尉迟大人这么感兴趣,不如咱们回去,让殿下把这个机会让给尉迟大人。”
尉迟江晚听完姜超的话后,也不生气,哈哈大笑,拍了拍姜超的肩膀说道:“我知道姜公公心里有埋怨,但事情不一定非要往坏处想,万一你找到殿下想要找的东西,史书上想不留下姜公公的大名都不行,不说这些有的没的,最好回去先看一下水师中有谁善于远航的,我们提早了解抽调才好。”
姜超无奈的点了点头。
说一点不激动是假的,可比起激动,更多的还是茫然,那可是大海啊……
失魂落魄的姜超与尉迟江晚分开后,便径直回到自己的住处,躺在床上,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自从进入铁喜的视线后,他就一日都没有安稳过。
去高丽,去幽云十六州,一年里一大半时间都在外面跑着。
这嘉佑七年才刚开始,殿下又让自己出海。
宣传大宋的威仪,顺便找很多乱七八糟的植物,什么辣椒,土豆……
看起来他好像很受重用,但也不能这样使唤吧。
他是人,又不是驴子。
这边姜超正在忧愁,而铁喜也在东宫中想着各种农作物的事情。
自从在铁心源的手札上看到了这些东西,铁喜一直都在惦记。
可却一直都没有合适的人选去做。
现在铁喜瞧着姜超就比较合适,尉迟江晚现在是他的一条胳膊,肯定不能乱动,而罗守珍还在辽平府,回来一趟也呆不了几日。
剩下的人里,完全算是他自己人的,也就是姜超了。
现在就要说通付子婴等人了…………
张爱在一旁静静的看着铁喜,一会儿面露笑容,一会儿眉头紧锁,那可是担心的不行。
“殿下,您真要让姜超出去找什么番薯,辣椒啊,您是怎么知道在外面有这些东西呢?”张爱低声问道。
铁喜看了一眼张爱,轻声回复道:“我从父亲的手札上看到的。”
“哈密王?”
“没错。”
“那哈密王又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铁喜蛮看了一眼张爱:“想知道,你自己去哈密问。”
南宁城。
董妃坐在摇椅上,看着天上的月亮。
她一直不明白月亮有什么好看的,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墨客看着月亮就能写出诗词呢?
这次尉迟江晚,姜超二人前来探视自己,其实就是摆明了赵祯的态度。
她的孩子难道真的没有机会,成为大宋的皇帝了吗?
就算她甘心如此,等铁喜继位后,真的会放过她们母子吗?
想着这些董妃,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不行,她还要跑。
…………
这边董妃计划自己新的逃跑计划时,东宫中的铁喜,却趴伏在案前作画。
他按照铁心源手札中的描述画出了番薯的相貌,顺便还画了很多其他农作物的模样。
反正出去一趟也不知道顺利不顺利,能带回多少东西,就带回多少东西吧。
不过铁喜的画工,可不太好。
他瞅着自己所作的画,都忍不住笑了。
要让姜超按图去找,那即便将这个世界翻个遍,估计也找不到这些东西。
看来还是要好好叮嘱姜超一番,这画只能当作一个参考,具体还是看描述。
铁喜坐下身去,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说服付子婴。
实际上说服付子婴同意自己将姜超派出去,才是这件事最难的地方。
不能直接给付子婴说去找农作物和种子什么的。
付子婴不是尉迟江晚,自己从国库里花上几十万两银子,没个合理的要求,他根本不可能同意。
铁心源的手札?
付子婴才不认这个。
只能找一个其他的借口。
让付子婴即便不支持,也不至于反对。
借口这块,自己还是要好好琢磨一番……
正当铁喜想着的时候,张爱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殿下,北方的兵文,跟周将军的奏章同时到了。”
铁喜眉头一挑:“念。”
“是,殿下。”
铁喜听完张爱念的奏章后,稍稍皱起了眉头。
这开京的军队战斗力这么弱吗?
他是不是还是胆子小了?就应该直接把高丽吞并算了,也省得这么多事。
十万人打三万人,硬是打了一个月还在原地踏步。
…………
高丽,开京军营寨之中。
周晓坐在主营帐之中,面前是穿着甲胄,嘴里不断念念叨叨的李子奇。
现在的他再也没有开战前的信心。
好似他才是被围攻的那一方似的。
一个月寸步难行,让他彻底没了方寸。
而后只能求助周晓,但周晓已经得到了铁喜的命令,开京没有危险的前期,他不能插手两军的战斗。
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时候,开京军大败,损失惨重后,才是他出手的时候……
李子奇不断的左右踱步,心中已乱作一团。
他以为打仗会很简单,可去年的失败,再加上今年的寸步难行,让这个温室里的花朵明白了一些,军阵之事,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的。
想要带领大军,为国家平定叛乱,没那么容易。
他是否应该避开眼前的坚城,换一条路,继续前进。
万一被埋伏了呢。
上次他就兵分三路,结果除了主力外,另外两路损失惨重。
再来一次,会不会被大兴府直接歼灭了?
他子奇不是怕死,只是,只是不能死啊。
他死了,高丽怎么办,国主怎么办?
他想到了周晓,将周晓请来,想要询问一番周晓有什么良策,可周晓却以不了解情况为由而拒绝了自己。
最可恶的是,请求大宋出手相助,也被大宋拒绝了。
他们到底是想帮我们高丽的正统,还是想帮大兴府的逆贼呢。
这让李子奇心中多少有些不满,可在周晓的面前,却不敢有丝毫之表露之意。
但李子奇是一个不善于伪装的人。
他心中想的什么,周晓又岂能不知。
“李大人,大宋不插手藩国内政,这是一开始我就提醒过你得。”周晓冷声说道。
来回踱步的李子奇停下了脚步,一脸无辜的看向周晓。
“周将军,我没说这个啊。”
“本将军知道你没有说,可你心里这么想的,别把本将军当傻子,刚才那一眼,难道不是在埋怨我大宋不愿意出兵帮助你们的事情吗?”周晓冷笑着说道。
李子奇听完周晓的话后,心底有些紧张。
这大宋的人难道全身上下都长满了心眼不成,自己就瞅他一眼,就能看穿自己正在想什么。
“误会了,周将军一定误会了,我只是再思考之后的对策,不敢对大宋产生一些不敬。”李子奇陪着笑脸说道。
周晓站起身。
“李大人,两军对垒,最忌急躁,你即便不进攻,三倍于对方的兵力也能让大兴府不敢妄动,对整个战局来说,这时候若是撤退了的话,只怕对方会趁势而出,将整个大军击溃。“
他已经看出了李子奇有多少水准,虽然不想这么早插手,但也害怕李子奇突然让全军撤退,到时候大兴府的军队必定会抓住这个机会打他们尾巴,让国主军损失惨重。
“对,对,我也是这么想的。先稳扎稳打,等到我们另一支部队绕过这里,进入大兴府腹地,到时候他们肯定会慌乱,到时候我们在全线压上,定能胜利。”李子奇赶忙说道。
周晓自顾的叹了口气。
李子奇的计谋实在太容易被人看穿了。
看来自己还是要多思考思考后路,免得到时候吃了一场败仗,国主军的所有实力都丢这里了。
…………
一队穿戴甲胄的骑兵进入了安定城。
城中的百姓看着这数百名骑兵,都是有些害怕。
而带队的人,就是罗守珍的外甥罗彪。
罗彪入城之后,目光一直在打量周围的百姓。
安定城中的秩序很好,别说流血事件了,就连打架斗殴的事情都没有发生。
归其原因,就是因为宋军够狠。
谁要是敢冒头,不问缘由,直接杀了,尸体就直接丢到城外喂狼。
大宋内地的商人不断往这里赶来,带来了大量物资,与这里的百姓交换皮毛,人参等等。
不过……
这里的百姓虽然没有生命的危险,但要说过的安宁也不至于。
宋军士兵经常会去找一些女子,做一些男人喜欢做到事情。
不过这些女子们大多数也不是很排斥这种行为。
常年的战火,让部落的男丁损失惨重,有些姿色的女子为了养活自己,甚至还主动去找寻宋军士兵。
她们要是将士兵们伺候好了,也能获取一定的粮食和香料等等。
一些没嫁人的女子,都是想着能够嫁给宋军士兵,对此,不少宋军士兵都乐呵呵的表示欢迎。
很多士兵在大宋根本娶不起老婆,在这地方,虽然是辽人,高丽人女子,但总能给他们传宗接代。
罗守珍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是很愤怒的,他觉得,这里无论是辽人,还是高丽人,以及那些已经将自己当成辽人的宋人,都和猪猡无异,自己军中的大好男儿怎么能娶这种东西?
玩玩可以,明媒正娶回家,他罗守珍还要点脸呢。
但他刚准备去找属下的将官警告这件事,便让刘兆忠给拦住了。
这也是两个人第一次吵架。
罗守珍觉得,兄弟们高兴高兴就行了,娶妻还是要娶大宋的女子。
刘兆忠却言道,现在这些辽人,高丽人都已经是大宋子民了,兵士们为国征战,能不能活过明天都不清楚,他们愿意在这里留个家庭,有何不好?
罗守珍回道,等回到大宋之后,他亲自找太子殿下,安排这件事。
刘兆忠则问,这种小事也用的找太子殿下?太放肆了!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最后也只能对这件事当做不知道。
实际上安平城的情况,在整个幽云十六州与高丽割让出来的领土中到处都在发生。
罗彪看着街道两边的过日子的百姓们,忍不住笑了一声:“我们在前方打生打死的,老舅这里倒好,都开始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罗彪与罗守珍分开已有一年,独自领军在外,已是变得沉稳许多,嘴唇旁边还有一道伤疤,这是一场大战中留下来的,若不是兄弟们拼死相救,他就死那里了。
罗彪带着人进入了总兵府。
罗守珍正在房中,观摩着铁喜给他的字帖,听到士兵来报:“将军,罗彪将军到了。”
“让他进来吧。”
“是。”
罗守珍虽然语气平淡,但也能听出隐藏在平淡下的一丝激动。
一年未见,他又何尝不想自己这个外甥。
罗彪大步走进房中,而后朝着罗守珍跪了下去:”罗彪见过舅舅。“
罗守珍回过头看了一眼罗彪:“起来吧。”
等到罗守珍看到了罗彪嘴唇旁边上的伤疤后,有些心疼,但还是一脸淡然的说道:“你这伤是怎么回事?”
“就是让辽人骑兵划了一刀,没什么大不了的。”
生死一线的感觉,罗彪现在都不想回忆。
“为将者,要注意,哎,算了,和你说了也白说,你哪次听过我得。”
罗彪大笑:“舅舅是在心疼外甥吗?”
”滚犊子,我是在想,你这样子还怎么见太子殿下,要不,你还是别跟着我回京了,万一吓到殿下,你十条命都不够还。”罗守珍冷声说道。
罗彪翻了个白眼。
“来,看看殿下赐给你老舅的字,你瞧瞧这字,国之栋梁,这说明什么?说明舅舅我得功劳比杨怀玉和狄青还要大,哈哈哈——”
罗守珍哈哈大笑。
“老舅,你是认真的吗?”
罗守珍愣愣的看着罗彪,咬了咬牙,这里又没外人,还不能让他吹嘘一下了?
“行了,懒得和你废话,你这次回来带来了多少东西,我应该嘱咐过你,该拿的要全拿上,一齐带回东京去。”
“金银没有多少,只有十余万两白银,给将士们分了一些,还剩不到五万两,来的时候,我看其他偏将手里或多或少也就这么多,加起来应该不到二十万两吧,不过皮革人参等物就多了些,加起来大约有二十辆马车之多。”
罗守珍点了点头:“你心里有数就行,殿下也不会计较我们给将士们分钱,但手脚一定要干净,知道吗?”
“老舅放心,外甥没那么傻,对了,老舅,你问我这个的话,那你得了多少银子?”
罗守珍竖起了一根手指。
“十万两?”
“百万两。”
“一百万两?老舅,你这是把上京拿下来了?”罗彪惊呼道,一脸的不相信。
罗守珍哈哈大笑说道:“这些都是高丽的银子,至于怎么来的,老舅说他们白送的你信吗?”
说完之后,哈哈大笑起来:“殿下的字,这次也带回去,装裱一下,挂咱们家祠堂里,这就是咱家的荣耀。”
罗守珍的话,又是让罗彪一阵无语。
看来自家老舅,被太子殿下这四个字真的捧到找不到北了,三两句就要提一次,生怕别人不知道是的。
回京之事,罗守珍本计划再往后拖拖,等到高丽的战事结束后,再回东京,但没想到高丽的国主军居然打的这么拖拉,三倍与对方的兵力,硬是连一座城都拿不下。
这样打,即便到明年,高丽这边都无法分出胜负,所以罗守珍也就不等了。
而当罗守珍带着罗彪满载而归之时,京师也开始了就姜超下西洋开始了讨论。
东宫。
付子婴,王志忠二人的脸色很是难看,因为在付子婴,王志忠二人看来,花费大价钱造船出海,根本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也不知道铁喜是怎么想的,劳民伤财去做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朱进忠,韩胄这些武将则是都顺着铁喜说,反正他们也没啥决定权,何必和太子殿下唱反调呢。
铁喜刚提出来要让姜超出海之后。
付子婴便按捺不住,上奏劝谏,而尉迟江晚则立刻站出来,跟付子婴对垒起来。
虽然尉迟江晚对于出海的事情,不太了解,但他已经知道这是铁心源告诉铁喜的,那就义无反顾的选择相信。
每一个哈密出来的人,都相信铁心源就是神明。
他说的话,就没有不正确的。
故,尉迟江晚又再一次的站到了付子婴,王志忠二人的对面,当起了铁喜的马前卒。
出海这件事,就算是不想和铁喜逆着来的王志忠都不愿意同意,但他说话比较圆滑,没有将话说的那么绝对,因此,基本上都是尉迟江晚跟付子婴二人再吵。
两人说话还算比较克制,虽然声音再不断提高,但还是没有到撕破脸皮的地步。
而铁喜就这样坐在椅子上,看着二人吵的差不多了。
便开口朗声说道:“我知道付大人担心得事情,但这件事我已经决定了,而且还准备派人去哈密一趟,告知哈密王这件事,到时候我们两边联合出海,大宋花费的银钱就没有那么多了,而且这次出海,主要是为了找东西,所以规模也不用太大。”
听完铁喜的话后,王志忠心中一动。
若是铁喜只是临时起意,那也罢了,可若是只想找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让姜超跑了一趟又一趟,那不就是效仿秦始皇寻长生吗?
“殿下,老臣认为还是要慎重一些,就算真要出海,不如等到殿下亲政大婚之后,再做考量。”
而王志忠的这些话,也在给铁喜透露出另外一种意思。
出海可以,但现在不行,外面还打仗着呢,就不要乱损耗国库了,尤其你还是因为哈密王的话才想要出海,这会让人误会,到底是大宋并入了哈密,还是哈密并入了大宋。
铁喜听完王志忠的话后,稍微思考想通了王志忠话中的意思。
“我知道王大人心中所想,但这件事哈密王只是一个引子而已,并无太大关系,我思考许久,还是觉得应该尝试,万一真有那种神物,我大宋以后就再不会有饿死的百姓了,至于哈密方便,若大家都觉得不方便联系他们,那不联系了便是。”铁喜低头说道。
而铁喜的这话说完后,让不少人都愣了一下,他们都以为铁喜之所以会起这个心思,主要是因为铁心源。
当然铁喜的这些话,也让王志忠的心放松了下来。
铁喜把话说的这么快,就是在表明态度。
虽然铁喜做了让步,可付子婴还是不同意。
“不行,殿下,出海浪费国力民力,臣不能同意。”
站在一旁的姜超听着付子婴如此反对,心里面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失落,高兴的是自己不用出海了,失落的是可能丢掉一个名留青史的机会。
“付子婴,你放肆……”
尉迟江晚眼中已经充满了怒火,这付子婴是当他尉迟江晚不存在啊。
太子殿下这些年来,精于学业,仁慈爱民,谁都知道他未来一定是个好皇帝,你付子婴看不出来吗?现在就是想让出个海,还是为了百姓,你怎么如此迂腐,不就花点银子吗?
都不说那些有的没的,花一些银子,能让铁喜高兴,这银子花的就值。
姜超偷偷的瞟了一眼尉迟江晚,轻轻的叹口气,有这家伙在,自己想好好留在大宋,怎么看都不容易。
付子婴看了一眼尉迟江晚,也恼怒之极。
本来董妃的事情,让付子婴对尉迟江晚高看了一眼,本来以为尉迟江晚虽然是个小人,还是稍稍有一些原则的,可今天,付子婴发现自己错了。
这尉迟江晚只是一个佞臣,毫无原则可谈。
为了自己铁喜面前的恩宠,什么事情他都敢支持。
“付子婴,殿下这些年来,为战死将士们竖碑颂功,推行仁政,恩施百姓,对付大人的国策无不支持,更是为百姓训斥荆王,种种行径,皆是明君之作风,现在只不过是想我大宋的百姓都能吃饱肚子,你有什么理由不同意。”
“殿下,付子婴不支持您,臣支持,臣认为,朝中诸位大臣也会支持您的,若是付子婴还不同意,臣提议,直接罢免付子婴一切职务。”
其他大臣听完尉迟江晚的话后,都是稍稍一愣,而后对视一眼。
尉迟江晚这家伙。
无耻之极。
这家伙什么意思,自己反对付子婴就算了,把他们架起来干什么。
他们就想在这老老实实当个背景,非要把火烧到他们身上?
可尉迟江晚话已经说出口,就是在提醒其他人都该说话了。
尉迟江晚虽然起劲怂恿,但铁喜却不可能真这么做。
朱进忠想了一下,出列:“殿下,臣觉得出海乃是善举,就算寻不回东西,也能再沿海小国中宣扬我大宋天威。”
朱进忠说完之后,韩胄也紧接着说道:“殿下,付大人所认为不无道理,但若是殿下能控制船队的规模,数量,臣也觉得可行。”
这两个人属于是被尉迟江晚架起来的。
当争执到了白热化的时候,谁都别想当背景板。
这时候不支持铁喜,以后被穿小鞋也别怪别人。
付子婴看着朱进忠,韩胄纷纷开口说同意,当下心中深吸一口气。
“殿下,出海就是出海,劳民伤财就是劳民伤财,找再多理由粉饰也没有用,请殿下打消此念头,与民休息。”
付子婴的话说完后,尉迟江晚更是火大。
你这么厉害,怎么没见你为大宋打下一片哈密?
他正想说话之时,铁喜却抢先开口了。
“付大人,你所忧所虑之事,我清楚,我也很体谅付大人,可我说了,不会劳民伤财,浪费太多银两,若是此番没有收获,之后也不会再行出海之事,我不确定海外是否真的有那种可以让所有百姓都吃饱的神物,但若是不试一试,我终究不会甘心……”说着,铁喜不经意间瞟了一眼王志忠。
二人眼睛对视片刻后,在王志忠迅速明白了什么。
铁喜明显是告诉他,如果大宋不能做,他就让哈密去做,反正只要想做,借口要多少有多少。
付子婴也听明白了铁喜的意思,一时间沉默不语。
当下付子婴抬起头想要说话的时候,却被王志忠抢了先。
“殿下,若是只为了寻找神物的话,臣认为可行。”
王志忠虽然也不认同,可他也清楚,铁喜这件事是做定了。
铁喜虽然还是太子,但如今在朝堂的话语权,实际上与皇帝已经没有了区别,他真要做什么,谁都拦不住。
还不如借坡下驴,大家都好。
王志忠表态后,尉迟江晚暗松一口气。
付子婴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王志忠,而王志忠眼中多有示意,让付子婴不要再反对了。
付子婴心中一动,他是头铁,但却不傻,也知道王志忠为何态度大变。
当下付子婴闭口不言,也不出言反对,也不出言支持。
等到没人的时候,再来东宫单独找铁喜讨论讨论。
铁喜清楚,第一次提出这件事,肯定是达不成的他想要的目的,当下便让众人先行退下,只留下了付子婴一人。
付子婴一看正合我意,当下就走到铁喜面前,准备好好和铁喜说清楚出海的弊端。
半个时辰后。
一脸严肃的付子婴从东宫走出,不甘的握了握拳。
在这场二人的讨论中,不管付子婴说什么,铁喜就是一句话,我是为了百姓,为了百姓试一试又何妨?
这让付子婴根本找不到突破口。
付子婴气的不行,可张爱在一旁站着,他一有发怒的势头,张爱就出言提醒:“付大人,殿
这让付子婴连老师的架子都摆不出来,端是有气没地方撒。
付子婴回到枢密院值班房中。
王志忠就斜眼问道:“与殿下聊的如何?”
付子婴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而后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向王志忠:“为何王大人要赞同殿下出海。”
王志忠苦笑一声,而后看着付子婴缓声说道:“本官觉得只要殿下不打消念头,我们阻止没有任何意义。”
“就不能想办法让殿下打消念头吗?”付子婴皱眉说道。
“没办法,毕竟还有哈密在,如今哈密与大宋是一体的,殿下若是修书给哈密王,哈密王很乐意替殿下做这件事,到时候传出去,反而不美。”
付子婴脸色不太好看。
………………
太子有意让姜超出海之事,今日来到东宫的大臣们回到各自的衙门后,都是一阵讨论。
韩胄与朱进忠二人坐在衙门中,喝着茶水,朱进忠一脸郁闷。
“尉迟江晚摆明就是逼着你我二人表态支持殿下。”
韩胄苦笑一声:“依我看啊,这件事情,我们也没必要反对啊,殿下让我们武将今日去东宫,就是要你我二人支持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表态的太晚了,现如今在殿下看来,你我二人都是被尉迟江晚逼的,所以尉迟江晚才是大功臣,你我二人……不提也罢。”
韩胄实际上跟尉迟江晚的私交并不错,一来是尉迟江晚善于跟人打交道,二来也是韩胄必须要靠近尉迟江晚。
现在尉迟江晚俨然成了铁喜在台前的代言人,武将们必须靠近他,靠近他就是靠近陛下,朱进忠不愿意做这种事,也只有韩胄能干这种事情了。
对于出海之事,他与朱进忠二人并不排斥,不愿意直接站出来支持,也是为了顾及跟付子婴的关系。
“既然现在已经跟殿下表态支持,那我等现在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好好替殿下建造够远航的船只,发兵文给水师吧,招一批熟练舵手,也只有这样,才能扭转我们在殿下心中的形象。”
“哎,出海的船只肯定是要新的,要大的,咱们水师那些小船,只怕走不了多远就被海浪拍散了。”
“我记得,官家刚继位的时候,是不是有一艘船龙骨都建好了,只是后来因为文官们反对,就没有继续下去。”
“好像是有一这么一回事,那么多年了,我也记不清楚了。”朱进忠说道。
“派人去福建看看,先看看,若是龙骨整齐的话,说不定能给殿下一个惊喜。”
“好,我这就去安排。”
………………
这些时日的东宫很是热闹。
铁喜将朝中声音比较大的文官们,一个个叫到了东宫中谈话。
不管是谁来,尉迟江晚都会在场。
铁喜提出要让姜超出海,但凡来人,有一点点反对的意思,尉迟江晚都会立刻讲出一番大道理。
尉迟江晚在朝堂中早就一个名号——疯狗。
他就是太子的一条狗,谁反对太子,他就咬谁,有铁喜的撑腰,其他人又不能真拿他怎么样。
因此,就连枢密院辅臣还有尚书们都对尉迟江晚也多有忌惮。
铁喜来软的,尉迟江晚来硬的。
很快,朝堂中反对出海的声音就一点点小事了。
官员们看得也明白,付子婴,王志忠两个人都没话说了,他们也没有什么由头再去阻止。
对付这些人,铁喜也用的是对付付子婴的那一套,我是为了百姓,你反对我,就是不想为百姓牟利,就不是好官。就这样,虽然还没有在开朝时提出这件事,但所有人都姜超要出海的事情。
而姜超接连数日都在东宫里面呆着,心里面也是确定了,自己这趟海是出定了。
快的话,今年就走,慢的话,明年离开。
反正别想逃了。
而铁喜也召见了工部尚书晁错,询问船只之事。
晁错也清楚铁喜召见自己所为何事。
他在来东宫之前,就已经派人去沿海的诸多船司调查了一遍,事先也将所有的公文都看了一遍。
“晁大人,我想了解一番咱们大宋有没有适合远行的船只。”铁喜看着江源缓声说道。
朝中这么多大员中,晁错是第一个听到这事就摆明态度支持自己的官员,故这让铁喜对其看重不少。
对于晁错他了解的不多,只知道他在朝中和很多人关系不好,是个特立独行的人。
“现在若是要建造远航的船只,需要多长时间。”
“殿下,无需太多时日,现在福建船司中就有一艘尚未完工的坚船。”
“那就是很快就能启航?”铁喜有些雀跃。
尉迟江晚听到晁错的回答,心里面也高兴的很,而姜超心中叹了一口气,没想到自己连今年都挺不过去。
可晁错却是摇了摇头说道:“不行。”
铁喜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这人说话怎么大喘气,就不能一次说完吗?
“为何?”
“因为船司已有数十年没有造船了,船工们大多数都被转回了原籍,现如今,船司中只有不到一百人。”
大宋的船司曾经辉煌过,可随着给辽国供奉岁币逐年增多后,一些不是很重要的部门就被裁撤掉了,或者断掉俸禄。
铁喜听完之后,心中略有苦楚,一切的一切,还是因为当初的大宋太弱了。
铁喜叹口气说道:“若是将船工们补齐,需要多长时间。”
“半年。”
“完成建造需要多长时间。”
“臣不知。”
“为何?”
“因为臣不会造船……”
铁喜愣了一秒,旋即笑出声来:“晁大人,真是诚实。”
“殿下,臣只是有话直说而已。”
铁喜点了点头:“这样吧,这件事情让姜超与你一同监办,所建造船只,一定要能经得住海浪长时间拍打……”
“殿下,这件事不好弄。”晁错叹了口气,说道。
“为何?”
“大宋太久没有出海了,现有的船工们都没有出远航的经验,更别说新补充的船工了。”
铁喜眯上了眼睛:“那该怎么办呢。”
晁错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殿下,臣以为,要让船工迅速变得熟练起来,就让他们忙起来,若是殿下能够扩建水师,为水师更换新的舰船,船工们有了大量建造舰船的经验,要不了一年,就能拥有一批熟练的船工。”
听到晁错的话后,铁喜瞬间来了兴趣。
这是要让大宋拥有一支无敌的水师啊。
而铁喜看了一眼晁错,这个人的心思不简单啊。
尉迟江晚的眉头一下皱起来了。
“晁大人,殿下只是让你建一艘船只,你却想直接让大宋建设一支水师?”
晁错看了一眼尉迟江晚说道:“尉迟大人是怀疑本官有私心吗,本官只是给殿下提出建议,不能大量建造船只,不能常常出海,船工如何才有经验?”
“可现在殿下只需要一条船,若要重启水师的话,其中多少花费,晁大人算过吗。”尉迟江晚缓声说道。
铁喜听完尉迟江晚的话后,心里稍微有点不高兴,他还以为尉迟江晚会支持这个建议。
其实,晁错说的话,也是他心里想了很久的事,大宋应该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师,而不是现在这样几条渔船商船就能打发的船队。
不过细想一番,也怪不得尉迟江晚。
一是,如果建设水师,其中花费根本是天文数字,朝廷里不会有一个官员同意,二是没有意义,水师建设出来,打谁呢?
“尉迟大人,你应该是没有看过航海图志,远航之事,可不是一艘船就可以满足的,除去一艘主舰之外,还要有好几艘陪同的舰船,如此才能减少在大海上遇到危险的可能。”
晁错第一次得知陛下有出海打算的时候,便立即了解清楚了船队的出行条件与一些老船工的经验。
晁错说的话,让尉迟江晚脸色一愣,这几日光顾着说服其他官员同意太子的提议,这些事情倒是没有了解过,尉迟江晚偷偷看了一眼铁喜,就知道铁喜来了兴趣。
铁喜确实来了兴趣,他对于船只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现在大宋造船业谈不上好,但也说不上坏,具体什么情况,他也不太了解。
而对于远航之船,铁喜也只是想着是只要造出来一艘坚固的大船,就能远航了。
可现在看来,没那么简单,里面的道道深着呢。
“那晁大人可对我讲述一番吗?”铁喜好奇的问道。
“殿下,不是臣不想多给殿下描述,而是臣也不太了解。不过,臣已经安排好了行程,就殿下同意,臣就出发去福建,在那里,臣会请教那些有经验的船工,等臣了解之后,再回东京尽数转达给殿下。”
铁喜满意的点了点头:“那就辛苦晁大人了。”
这种官员才是干事的官员啊。
铁喜对晁错已经有些看重了。
出宫的路上,姜超,尉迟江晚,晁错三人并排前行。
尉迟江晚一脸笑意:“晁大人,要不我也陪你一起去趟福建。”
“尉迟大人公务繁忙,还是留在东京陪着殿下吧。”晁错摇摇头说道。
尉迟江晚是小人,他若和自己一起去福建,回头论功行赏起来,还有他什么事吗?
姜超一脸无奈:“尉迟大人,您就别想这些有的没了,还是我和晁大人一起去福建吧。”
身家性命之事,姜超必须要上心。
刚刚铁喜对姜超已经说了,晁错去哪里,姜超就要去哪里,好好了解船只的运行和远航需要的经验。
对于出海这件事,姜超现在看开了,也就有些期待了。
反正躲不掉了,不如好好做准备,让自己名留青史。
………………
东宫中。
铁喜闭目养神中。
他对于晁错所说的事情非常感兴趣。
他也知道,按照父亲对未来的规划,大宋的未来,不在地面,而是在海上。
可惜自己现在尚未继位,还需要依靠付子婴王志忠等人掌控朝廷,若是自己亲政之后,就可以自己决定大宋的未来了。
不过,未来是未来,自己还是要着眼现在。
自己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找到父王手札中提到过的那些神物,以及,为大宋建设一支强大的无敌水师。
正当铁喜想着入神的时候,张爱从宫外走了进来。
“殿下,罗将军回来了。”
铁喜听到之后,立刻睁开眼睛说道:“快些让他入宫见我。”
“是,殿下。”
“对了,也要让付大人他们过来。”
“是,殿下。”
张爱领命下去。
罗守珍这次可是真光宗耀祖了。
数千骑兵,一万步卒,押着上百辆装满金银财宝的大车回到东京。
街道两旁的百姓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看到没有,那个骑着马,走在最前面的就是罗守珍大将军,听说,他把十六州的辽人都杀干净了,我觉得那车子里面装的应该都是辽国人的脑袋。。”
“胡说八道,一点血腥味都没有,怎么可能是脑袋,肯定都是从辽国抢来的战利品。”
“听说他们都打到辽国的都城上京了,真威风啊。”
在北方打了两年,战果早就再百姓间传开了。
罗守珍骑着马,走再最前面,听着百姓们对他的议论,心里面那是一万个骄傲。
自己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图什么?
不就是一个衣锦还乡吗?
而罗彪在罗守珍身后跟着:“老舅,殿下应该很快就要召见我们了。”
“是我。”罗守珍表情严肃的补充道。
“老舅,外甥还没有进过皇宫呢,要不你带我去看看呗。”
“还要我说多少次,老老实实回去,你这幅模样,吓到殿下了怎么办?”
听完罗守珍的话后,罗彪叹了一口气。
所有装满金银财宝的车是由兵部,户部共同查验。
而罗守珍刚到兵部门口,就看到了朱进忠,韩胄等一干武将,旁边还有一名笑容可掬的小太监。
他回过头看了一眼罗彪,压低声音,却遮不住惊喜:“殿下这是真让我们立刻进宫啊。”
罗彪心情不太好,只是点了点头,也没有应声说话。
罗守珍看出了罗彪心里面不高兴,可朱进忠等人正看着自己这边,他也不能上去给罗彪两巴掌,只能当做没看到。
罗守珍翻身下马,脸上露出笑容,边走边朝着朱进忠,韩胄等人拱手。
“朱大人,韩大人,多时不见了。”
朱寿,韩胄二人互相对视一眼,表情都有些黑,这罗守珍在外面立了功劳,现在连他们都不放在眼里了,说起话来完全把他们和他放在一个地位。
“好久不见了,罗将军,此行辛苦了。”韩胄第一个调整好表情,笑着回礼。
“舟车劳顿辛苦了。”朱进忠也点头说道。
罗守珍哈哈大笑。
太监笑着开口说道:“罗将军,殿下召见,你换好朝服后,就随着朱大人和韩大人入宫吧。”
“末将遵命。”
太监也注意到了罗守珍身后一脸不快的罗彪。
”这位是罗彪将军吧。“
”正是。”罗彪赶忙应道。
“殿下说了,若是罗彪将军也回来了,便和罗将军一同入宫。”
罗彪听到后笑容一下扯开了。
众人中军都督府中,一路上罗守珍脸上的笑容都没有断过。
这也让朱进忠,韩胄二人心里奇怪的很,这罗守珍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就算运回来大批金银财宝也不至于乐成这样吧?
毕竟那些金银财宝又不是他自己缴获的,而是大兴府拱手送给大宋的。
至于收复幽云十六州,两年了,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吗?
等罗守珍换好朝服后,却从怀里拿出一张字帖的时候,朱进忠,韩胄等一干武将,才明白。
这家伙为何高兴。
众人的脸色变得都即不好看。
”韩大人,老罗我不太识字,你看这个词是怎么念的?“
“朱大人,老罗我真感觉这些年在北面,真是值啊。”
众人看着罗守珍拿着字帖炫耀的模样,都忍不住翻白眼。
怪不得这家伙见到他们就笑的合不拢嘴,原来就是想给他们看这个。
国之栋梁。
这是连杨怀玉大将军和狄青都没获得的赞誉。
果然,对大宋最重要的还是幽云十六州……
不过朱进忠,韩胄等人心里倒也不是特别难受,幽云十六州是大宋建国以来一直的痛,现今在罗守珍手中收复,得到这么一句评价,他当的起。
看着众人羡慕目光,罗守珍很是满意,将字帖递给了亲兵,而后叮嘱道:“送回我府邸,让我府中之人送到祖祠去,好好供奉起来。”
等到罗守珍吩咐完后,几人才一起入宫。
到了宫门外,遇到了张爱,尉迟江晚等人。
张爱是铁喜派出来迎接罗守珍的。
足以证明他对罗守珍多看重。
“罗将军,辛苦了,此次为大宋立下大功,本官可真是好生羡慕啊。”才进宫,尉迟江晚就凑过来,笑着打招呼。
“这是臣子们的本分。”现在的罗守珍跟尉迟江晚并不是很熟,但也知道尉迟江晚是太子殿下身边的近臣,客客气气的回答。
他一直对这种文臣没什么好感,除了嘴巴外,什么都没有,就跟那宫里面的太监有什么区别?
而且全是小人。
平日里面和蔼可亲,看着跟你关系很好,人畜无害,可若是在官家和太子点喜爱面前说起谗言,那可是一套接着一套。
多少在外的大将没有死在战场上,就是死在了这群人的手中。
尉迟江晚当然不清楚,自己在罗守珍心中和太监没什么区别。
他依然脸挂笑容,低声说道:“从大兴府运送过来的金银,在造册上是如何登记的。”
“这里没有大兴府送的金银,只有本将军在辽国获得的战利品。”
尉迟江晚听完后点了点头。
他特意在这里等候,就是想提醒一下罗守珍。
这次,安排召见的地方,还是东宫。
铁喜早早的就坐在了椅子上。
而付子婴,王志忠,孙跃等人也是早早就到了。
罗守珍的兵文在昨日就到了京师。
看着这么庞大的金银数量,众人都是一阵惊呼,户部的人更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一百二十万两白银,一万多两黄金,还有无数奇珍异宝,足足装满了二十辆大车。
大宋朝自开国开始,国库里就没有一次填满过这么多财富。
更别说所有人都印象里,打仗都是要花钱的,这才是头一次,国库越打还越多了。
当然,大多数官员还不清楚大兴府的事情。
这么多的金银入了国库,做起事来也不用再束手束脚了。
铁喜也是高兴。
与那些臣子们的高兴不一样,铁喜高兴的点是罗守珍在处理幽云十六州的百姓这件事上,做的十分完美。
这对于大宋来说,是宝贵的经验,这代表着,罗守珍手下的将士们都可以铺散出去,为大宋继续开疆扩土。
正当铁喜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几个人一齐进入了殿中……
见到罗守珍之后,铁喜的脸上迅速露出笑容。
罗守珍等人下跪行礼后,铁喜笑着说道:“罗将军,快些起身,众位爱卿也平身吧。”
听到铁喜的话后,让朱进忠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自己现在虽然是东京的武将之首,但现在光芒明显被罗守珍压住了,毕竟他身上可没有收复故土的功劳。
而这种感觉韩胄也有,不过他想的却比朱进忠还要多一些。
他知道铁喜是怎么想的,罗守珍表现的越好,就越不可能再东京久留。
能打仗的将军就多去打仗,土地这种东西,只嫌少,不嫌多。
这也是狄青和杨怀玉至今没有回到东京的原因。
这也证明铁喜与大宋之前的皇帝都不一样,他不怕将领拥兵自重,他就是敢用。
罗守珍等人高呼:“谢殿下。”而后纷纷站起身来。
赏赐是留到明日朝会再说的,大家心里都清楚,所以谁都没提这件事。
”罗将军,跟我讲一讲,在北方的战事如何?”铁喜笑着说到。
“是,陛下。”
“嘉佑五年,臣提点兵马,自真定出兵,剿灭归而复叛的辽人,而后率军挺进瀛洲,收复幽云十六州。”
“而后得殿下命令,进入高丽,歼灭盘踞在高丽的辽军主力,而后在高丽献土之事后,建立平辽城。”
听到罗守珍说到这里,尉迟江晚忍不住多看他一眼,高丽献土这件事是他去谈的,怎么从罗守珍这里,好像是他大军压境,才迫使高丽这样的一样。
“现在平辽城有民十三万,军六万,周边小城也在建设,很快便能与其他城池连成一片。”
“至多三年,整个北方将彻底掌握在我大宋手中。”
铁喜听完之后,不住的点头。
付子婴出列道:“但是我听说,这两年里,十六州的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还多,此事罗将军有什么想说的吗?”
罗守珍听到付子婴的话后,愣了一下,今天不是来表彰他的功劳吗,怎么突然一副问责的态度呢?
罗守珍还是有点怕付子婴,听到付子婴的问话后,支支吾吾的说道:“辽人不知王军天威,我自然要代替殿下降下雷霆之怒,因此……因此……”
支支吾吾了半天,也说不清一句话。
还好,付子婴并未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在殿还不用做。
跟付子婴相反,铁喜对于罗守珍屠杀的事情并不是很看重,只要杀的不是大宋的百姓,你爱怎么杀就怎么杀。
战场不是儿戏,外行不要指导内行,这是铁喜一直明白的道理。
“这次共带回来多少金银?”铁喜缓声说道。
“殿下,白银一百二十万两,黄金一万五千两,貂皮,人参等物数不胜数,户部和兵部的人正在查验。”罗守珍自豪的说出口来。
虽然早就知道,可当罗守珍说完之后,整个大殿中的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铁喜也满意的点了点头,有了这么多的金银,他后面的不少想法都能放手去做了。
对于殿中官员与太子殿下的反应。
罗守珍很是满意,他挺起了胸膛,一副骄傲的样子。
“后面这位年轻的将军,就是罗将军的外甥罗彪将军对吧?”
罗彪一听到铁喜叫了他的名字,吓了一跳,赶忙跪下身去,高呼:“臣罗彪,叩见殿下。”
“殿下,正是臣外甥罗彪。”罗守珍也赶忙行礼说道。
铁喜点了点头,而后看向了罗彪:“罗彪将军平身。”
“谢殿下。”
说着,罗彪就站起身来,但却是一直都低着头,不敢让铁喜看到。
铁喜看着罗彪一直低着头,不让他看到正脸,当下也心里面好奇。
“罗彪将军,为何要一直低着头。”
“殿下,臣样貌丑陋,怕在御前失礼,就让臣低着头说话吧。”
铁喜听完后,淡淡一笑:“我岂是以外貌取人之辈。”
罗彪听到这句话,才慢慢抬起头来。
铁喜看到之后,愣了一秒。
罗彪长得不是好看,从嘴唇边到眼睛处的裂口,更给他平添了好几分恐怖。
不过铁喜脸上没有丝毫波动,他认真看着罗彪说道:“罗彪将军不必觉得丑陋,我看来,这世间没有比这道伤口更美丽的痕迹了,因为这是你为大宋尽忠的证明。”
罗彪听到铁喜对其的评价后,愣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下跪:“多谢殿下夸赞。”
罗彪一直都担心自己的伤口会吓到铁喜,没想到竟得到这么一番评价……
虽然知道铁喜可能只是安慰自己,但还是让他的心不受控制的多跳动了几下。
这就是他们效忠的对象,大宋未来的皇帝。